向道萍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416000
【摘要】“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新课改在现代教学中地不断深化,学生的品德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德育教育也发展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越来越多的学校安排了专职教师进行教学。但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还一直被忽视,成为当前农村德育教育老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当前农村“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问题分析;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01-01
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不断重视,我国加大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力度,通过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农村学校,这一科目的整体教学成果不够理想。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专职教师、多媒体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存在不足。我们需要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具体的分析,并运用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妥善解决,以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成果,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1]。
1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专职教师
在很多的农村学校中,学生多、教师少。往往一个老师身兼数职,承受的教学任务和压力较大。学校没有专职教师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通常是由语数老师兼任。这些老师自身就有很多的教学任务,在教授“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时,也是运用应付的态度,甚至还存在着挪课的现象,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果不理想。
1.2 多媒体教学运用少
由于农村在开展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也包含了少数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过于麻烦的原因,导致在农村教学中很少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教学,进而也造成很多的学生对于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不能够准确掌握和应用,最终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效果[2]。
1.3 教学活动开展较少
在农村的很多小学,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也处于被动的地位,致使学生降低了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同时,小学开展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本身实践性较强,对于书本中的知识有很多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于多种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分析
2.1 转变教学观念,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为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整体教学效果,首先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开展教学,提高整体教学成果。与此同时,农村小学还需要加大力度对专业师资队伍培养,教师综合素质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成果。作为学校老师,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学技能,将“品德与社会”教学贯彻落实到实处[3]。
2.2 加强专研教材,借助于多媒体教学途径
在对小学生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知识内容教学时,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对自身控制能力较差,对于自己不敢兴趣的课程,就会出现睡觉、发呆等情况,而对于自己感兴趣、喜欢的课程就愿意花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品德与社会”课程顺利、有序开展[4]。如:在对《说声“谢谢”》开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将收集到的环卫工人、售票员等图片以PPT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促使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补充,如:对父母说声谢谢、对老师说声谢谢等,从而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2.3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实质通过学习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教师仅仅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结合生活实际,将书本内容和学生生活相结合,以增强学生认同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5]。如:教学一年级《上学路上》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将与交通规则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使得学生不仅仅掌握到在马路上不能够高声喧哗和乱穿马路,还能够掌握到交通信号灯、斑马线、人行道等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应用。
2.4 多样化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还需要借助于丰富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具体化,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如:在对《分享快乐》课程知识内容学习时,老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假期活动,如:帮助父母做家务、郊游、运动锻炼等等,最后由学生对自己在参与的活动中最想要分享的快乐进行阐述,通过这一形式,不仅促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内容,还能够促使学生透过自己感知增强实践能力。又如:在对《出行的学问》学习时,老师就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户外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实际户外活动中,掌握到出行需要穿着舒适、准守交通规则、充分与父母交流等内容。
3 结语
通过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加强专研教材,借助于多媒体教学途径、丰富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活动等等。我们只要正确对待并重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对策,便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品德与社会”课程知识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峰.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6(5).
[2]李国东.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科学咨询,2016(31).
论文作者:向道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品德论文; 社会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农村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