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志愿服务论文,价值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46(2006)02-0003-05
100多年前,法国社会活动家亚历山大·托克维尔在游历美国后写下了著名的《论美国的民主》。在书中,他对美国社会下了一个结论:美国是一个义工的国家。100多年来,美国的志愿服务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美国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组织的考察学习中,通过系统的学习、考察,我收获良多,对美国社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同时,我认真考察了美国的志愿服务工作,并思考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借鉴美国的经验,发展志愿服务,建设和谐社会。
一、美国志愿服务发展历程的主要启示
志愿组织及其运动是美国社会中的普遍现象,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美国社会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在调节国家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志愿服务工作源远流长,是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历史的缩影。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近代美国公民结社与志愿服务
最早的美国移民踏上这块土地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生存,必须相互帮助和扶持。这种互助精神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传统,一大批怀有慈善之心的人士成为最早的志愿服务人员。
美国在19世纪初已经有较成熟的志愿服务。如1818年的纽约救贫协会把城市划分为许多个小社区,指定志愿人员到不同的小社区去从事服务工作,通常是一个社区二至三个志愿者。其任务是熟悉所负责的社区居民情况,经常访问那些处境困难的贫困家庭,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改善处境,指导他们从事合适的经营和工作,并教育和培训他们的孩子,使之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
(二)现代美国社会转型与志愿服务
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阶级对立加深,贫富差异加大,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罢工事件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不得不改变方针,用建立保险福利制度的手段来稳定人们的情绪,安定社会秩序。但是,政府的机能是有限的,大部分劳工家庭并没有得到享受任何福利和保障的机会,许多劳动家庭的妇女与儿童所处的境地更加悲惨。因此,美国有不少社会团体和民间人士为消除这种现象而奔走呼叫,加强了公众的参与感,从而为志愿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1919年,美国已经有17所社会工作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现代美国社会转型、职能变革的最主要特点是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的职能交给社会。政府式福利减少。但是,许多社会成员尤其是有困难的成员仍然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这时志愿服务便成为主要的选择形式。所以,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力量,都将发展志愿组织作为新的重点。志愿服务的范围,也从过去单纯的救济、慈善事业,扩展到倡导文明、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科技研究、机构工作等众多领域。
(三)当代美国社区精神与志愿服务
虽然美国公民比较频繁地从一个居住社区迁移到另一个社区,但对所到之地都有着强烈的社区环保意识、邻里互助意识,并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去。这些社区活动除了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外,更有一些由社区民间团体发起的志愿活动,如组织残疾人协会、单亲父母俱乐部、老年人活动站、妇女援助中心、联合基金会等。除此以外,社区还设立社区服务顾问团。社区服务顾问团的成员由市内各个专业职能部门的代表、市议会中本社区的议员和本社区的居民代表组成,这些人的服务都属义务性质。美国社区的这种组织形式决定了社区大量的具体工作要由社区的志愿人员来完成,所以志愿者服务成为并构成了美国社区文化的最重要的特征。
(四)美国志愿服务的普遍化与国际化趋势
1990年以来,美国志愿服务普遍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量自助团体出现,它们的组织和活动形式五花八门;第二,准退休者的志愿者组织在扩大。出生于战后生育高峰的一代人正在接近退休年龄,这一代人中的教师、医生、律师等具有新的观念,他们不愿把自己的空闲时间花费在打牌和玩高尔夫球上,反而更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服务于社会;第三,新一代的富翁年纪轻,依靠高科技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为慈善福利活动捐出了巨额款项;第四,全国性的志愿者活动日益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从1992年开始举行全国志愿者活动日,参与者已由1992年的一两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200多万人;第五,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因特网的使用大大拓展了志愿者活动的范围和领域。通过电子网络,志愿者们可以同许多国家政府、民间组织交换信息,协调行动。
二、美国志愿服务的经验及其借鉴价值
(一)公民参与
美国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程度非常高。他们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回报社会的理念,一些学校把从事社区服务作为学生的一门“学业”,学生只有完成了一定时间的社区服务,才能“及格”或毕业。同时,一些著名企业也很重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服务纪录,把它作为招聘员工的一个标准。
拥有众多的志愿者人群是志愿活动能够开展的重要因素。据资料统计,1999年,美国56%的18岁以上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2000年,44%的26岁以上的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工作量超过9百万全日制雇员,工值2390亿美元。这些“不计报酬的报酬”价值超出了美国家庭住宅建设的支出总额,大概相当于我国财政收入的两倍。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又有了新的增长。
(二)社团运作
据统计,美国的社团总数在1990年初超过100万个,美国也因此被称为“社团组织的国度”(association land)。美国的志愿组织完全是社团化运作的。遍布全国的志愿者队伍除了有人,还拥有自己的社会资本,如独立的财源、社会资源、影响力等。美国的志愿服务并不是光靠一腔热血、一片好心,它还有完善的组织和制度。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美国志愿者组织有效开展活动的重要保障。许多志愿者组织对各项活动的安排具体而细致。他们会把工作按难易程度分类,以便每个人能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在每次活动之前,都有详细的资料通知到每个人,并讲清楚有关的细节问题。志愿者不能“自己想做的时候才做”,也不是“到时有空就做,没空就不做”。因为在美国人的观念里,志愿服务工作是自愿的,没有人强迫你,但也决不能居高临下地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对他人的施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即使志愿服务是一项没有报酬的工作,也要拿出相当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来完成对待,按照规定的时间参加活动。在不能履行义务时,要提前通知活动的组织者或找到接替的人手。
(三)社会支持
美国志愿服务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大多数美国家庭的捐款平均占家庭收入的2%-2.2%。据有关统计资料,1993年美国73.4%的家庭都作过捐助。各种企业、教会等也乐意捐助志愿活动,成立了许多公司基金和科学文化福利基金。
同时,媒体对志愿者组织活动的开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大众媒介将公众对志愿服务需求和支持的愿望广为传播、积极宣传,最终引起官方和其他机构的重视。另一方面,每项活动结束后,报刊会出专刊对运动作详细的总结,特别是财政收支状况,起到监督的作用。
(四)政府委托
虽说志愿服务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它与政府部门毫无关系。美国各级政府对志愿服务的资助数额巨大,占志愿服务资助来源的43%以上。以1998年为例,当年志愿组织收入总额6214亿美元,其中2500亿美元左右来源于政府的资助。志愿组织与政府的合作主要有3种运作方式:一是政府出资“购买”社会志愿组织的服务;二是政府委托志愿组织承担部分社会服务工作。政府负责决策、拨款和调控,制定具体目标、标准等,由志愿组织具体运作,政府负责监督;三是以公私合营形式设立基金,如儿童发展基金、医学研究基金等。这些基金由政府或企业出资设立,并向社会募集资金。
(五)法制保障
美国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他们既制定专门的志愿服务法,又在其他法律中设置有关支持志愿服务的条文。
美国制定的《志愿服务法》主要包括了3大计划:全国反贫穷志愿服务、志工计划,以及志工协助小型企业暨动员商界人士加强参与志愿服务计划。同时,顺应时代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修改。
在政策优惠方面,美国税法对慈善组织、社会福利团体和宗教组织所获得的捐款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免税资格;个人或公司向慈善组织捐款捐物,也可抵消部分个人所得税。这些规定调动了个人和企业向社会慈善机构捐助的积极性。
三、志愿服务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志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1)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大量人员失业和重新择业的问题。为失业人员提供物质支持,心理辅导,担当下岗失业人员与党政部门沟通的桥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相关培训等工作,都需要志愿服务的参与;(2)农村城市化带来城乡社会结构形态的急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使用及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都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志愿服务人员可以帮助村民和居民适应城市生活环境,解决生活困难,融入城市生活。向党政部门反映他们的生活变化、利益需求,寻求合法的解决途径;(3)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他们要面对许多谋生困难和矛盾冲突的问题,由此带来大量管理服务上的需求。志愿者对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开展服务,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发展的具体困难,帮助他们融入本地区的生活,化解他们与当地人的矛盾;(4)弱势群体、社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对志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开展志愿服务帮扶弱势群体,志愿者可以通过社区建设活动,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传播绿色生态理念,开展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推进环保进程,都离不开志愿服务工作。此外,文化保护、社会福利、大型体育等方面也同样需要志愿者的参与。
同时,政府不过多地干预社会生活成为一种现代管理的趋势。这就需要大量关心民众、支持政府的志愿团体承担起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功能,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志愿服务若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
第一,扶助功能。志愿服务源于传统的慈善事业,其直接的功能就是关心、帮助困难人士和困难群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贫困群体,需要社会的扶助。志愿团体和志愿人员可以配合政府为他们开展多样化的服务:一是筹集物质、资金,协助特殊群体人士渡过难关;二是行为、行动帮助。如帮助陪同困难人士,特别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员,让他们保持与社会的沟通、交往,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权利;三是精神、心理的帮助。主要是陪同聊天、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同时解释社会的现状。这对困难人士的精神稳定、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对社会的信任程度,增强战胜困难、改善生活的信心,与社会共同发展和进步。
第二,凝聚功能。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部门逐渐将许多社会事务、社会服务的职能放回给社会。如果社会社团没有承接好相应的服务职能,就可能产生两种消极后果:一是社会事务、社会服务陷入混乱状态,公众利益受到损害,引起群众不满;二是一些亲西方而与共产党有抵触、与中国政府有抵触的社团介入社会事务、社会服务,进行非善意的活动,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不利。所以,青年志愿者组织要成为党和政府进行社会服务、关心群众利益的桥梁纽带、形象代表。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市,党和政府在对志愿者的支持上,都做得非常好。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凝聚功能,通过服务社会建立党政机构与人民群众的良好关系,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协调功能。大量志愿人员开展多种类型的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融合”。从青年志愿者的实践情况看,“志愿工作可以提供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人际间的接触及关怀,减低彼此的疏离感,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2] 改善因为工作的日趋紧张和竞争的日益剧烈,带来的人际关系复杂化、利益化的问题,积极推动各种群体的交流合作,形成协调关系,志愿服务拥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不同背景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合作,培养他们的和谐心态。在对深圳市志愿者的调查中,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的人占87.9%,认为“做志愿工作能获得他人的赞赏和认同”的人占71.6%;二是,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交流合作。一部分服务对象因为各种原因对社会有排斥、抵触情绪。志愿者用热情与爱心,打动工作对象,赢得他们的信任,有利于社会和谐关系的形成;三是,青年志愿者与社会机构的交流合作。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需要反复与党政部门、事业机构、社区组织打交道,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社会机构、志愿人员、服务对象三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和谐关系的建立。
第四,教化功能。志愿服务不仅是帮助社会、帮助困难群体,而且对于志愿者也有帮助,特别是对于参与服务的青少年成长具有教育与启发作用。如志愿组织倡导“爱心奉献、助人自助”的理念,是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开发的有效途径。具体的教化功能体现在:首先,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能够忘却、摆脱内心苦恼,特别是分散青春期少年的苦恼。其次,参与志愿活动的人员从服务对象的艰难境遇中比照自己,认识到生活幸福,减少不满和埋怨。再次,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通过实践与交流,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减少青少年犯罪率。
第五,人文功能。志愿服务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文明、改善社会风气也有积极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大众将注意力放在利益的获得、竞争的成败等方面,人的精神追求日趋浅薄。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志愿服务体现的超越世俗、超越利益的人文精神。“志愿精神的发展可以让我们延伸自己的关怀,在把自己和家人安顿好后,由亲而疏,由近而远地为他人的生命带来更多的快乐与幸福,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带来更多的美丽与和谐;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心灵也得到了滋养和成长。”[3]
四、借鉴美国经验,发展志愿服务,建设和谐社会
从以上论述我们看到,美国的志愿服务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发展志愿服务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实际,借鉴美国的经验,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普及志愿服务观念。首先要引导社会舆论,促使政府、企业、公众形成对志愿服务的全面认识。在社会经济转型的时期,充分认识志愿服务的作用及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从美国的经验看,志愿服务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帮助困难群体到加强邻里互助,从维护社区治安到治理社区环境,从保护文化遗迹到推动文明发展,从辅助政府事务到建设公民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需要倡导志愿服务,这样既节省资源,又帮助到有需要的部门、团体和人士,还提供自我体验和教育的机会。各级党政部门、各类社会机构都应该将发展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给予高度的重视。其次要普及志愿精神。社会现代化需要公民志愿精神的支持。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的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我们应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在全社会宣传和普及志愿精神,使广大公民认识到支持、参与志愿服务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二,壮大志愿服务队伍。首先,争取志愿服务立法,扩大志愿者的年龄范围,让各个年龄段的人士都能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方式的志愿者招募工作体系,让更多的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同时依托共青团的各类培训基地,针对青年志愿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系统培训,确保青年志愿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三,进一步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的建设,努力形成完善的基层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网络。同时,要设立各种激励机制,争取各级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的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
第四,发展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要拓展志愿服务领域。要顺应“大社会、强政府”模式的需要,积极承接各类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适应社区的发展,在公共卫生、辅助性建设、家政服务和社区文化等方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组织动员志愿者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还要做好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做好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广泛组织志愿者投身急难险重任务,做好青少年成长辅导服务,做好扶贫开发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建设绿色社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志愿服务要想产生持久、深入的社会影响力,就要积极培育志愿服务的品牌,注重社会品牌项目的建设。如进一步巩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健康直通车”、“青春暖流”、“一助一”助残志愿活动等已有品牌,扩大其社会效益。
第五,争取志愿服务资源。在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青年志愿者行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资金的缺乏成为制约其开展服务活动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制约了志愿组织的建设、人员培训、长期服务项目和重大服务项目的实施。从美国的情况看,对志愿服务的资助43%来源于美国的各级政府。因为政府必须服务社会,但如果政府直接从事相关服务的话,运作的成本高,机构行政消耗大,容易引起官僚化、“行政病”,从而导致效益低,所以,他们提出要利用“来自民间的帮助”,通过资助吸引志愿团体协助政府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较快,探索以政府资助为主,企业、个人资助为辅的志愿服务资金支持网络,有利于推动社会服务的发展与完善。同时还要争取在税收制度中增加支持公益资助的条文。
第六,深化志愿服务研究。科学认识是实践发展进步的指导。由于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使得理论指导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瓶颈。必须争取政府、企业、社会人士的支持,联系和凝聚省内一大批热心志愿服务研究的社会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等,组织他们与志愿者交流沟通,了解实际、发现特色、探寻规律、预测趋势、指导行动。特别是探讨作为志愿服务中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志愿服务应该如何不断自我改革和创新,长久保持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旺盛活力。另外,借助研究成果提炼的观念,作为志愿者培训、交流的教材,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地提高志愿者的素质,从而使志愿服务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