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质量、关系行为与物流外包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系论文,外包论文,中国论文,制造企业论文,绩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客户期望的逐步提高,物流外包作为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物流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进程中已经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自然需求,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战略手段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显示,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以及企业对成本控制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比例不断提高。但是,物流外包在实践过程中又常常显得举步维艰,典型地表现为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商合作层次低,关系不紧密,两业联动的推进不尽如人意。很多制造企业并没有通过物流外包获得预期的绩效,甚至出现中断、进而失败的现象。究其原因,阻碍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发展的因素既有体制的制约,也有观念的陈旧和技术的落后,这其中,学者们还逐渐注意到了一种微妙的治理机制——关系质量,即客户企业和物流服务商对关系强度,以及关系满足双方需求与期望程度的评价与认知。 虽然以往很多研究表明,客户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的关系质量是物流外包绩效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客户企业的物流成本、客户满意及物流服务水平都具有积极正向的影响[1-4],但是,既有文献大多倾向于研究关系质量对外包绩效的直接影响[5-7],却未揭开关系质量作用于外包绩效的过程“黑箱”。那么,关系质量是如何影响物流外包绩效的,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如果存在间接作用,中间变量又是什么,这一问题少有学者关注。从实践和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是行为影响了绩效[8-10],而不是关系质量本身。因此,本文认为物流外包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企业与物流服务商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即双方为了促进合作正常运行和外包关系长期、稳定、和谐所采取的一些行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关系行为的发生要基于一定的关系状态或关系基础,也即关系质量[11],文献中常常提到的关系质量细分维度对各种关系行为的影响路径也已经在诸多研究中得到检验[12-14]。那么,关系行为是否是关系质量影响物流外包绩效的中间变量呢?这个问题需要实质性的深入研究和验证。 本文站在制造企业的视角,聚焦于物流外包情境下关系质量的绩效作用机制问题。基于物流外包关系质量的六个维度:信任、承诺、依赖、专用性投资、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创新,引入关系行为作为中间变量,用实证调查的方法研究关系质量、关系行为与物流外包绩效之间的关系,从中挖掘出关系质量对关系行为、关系行为对物流外包绩效的影响路径,打开关系质量作用于物流外包绩效的过程“黑箱”,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我国制造企业更好地进行物流外包实践,并对物流服务商的战略决策提供指导建议。 l、关系质量的关键维度 早期的关系质量概念出现在服务营销领域,是指顾客在对销售人员以往的行为水准感到满意的基础上,对其未来行为的诚实与信任的依赖程度[15]。在此基础上,Holmlund[16]提出了更具适应性的B2B情境下的关系质量定义,即“关系质量是指商业关系中合作双方的重要人士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商业往来的综合评价与认知”。关系质量作为一个评价买方与供应商关系的概念,尽管在文献中被频繁使用,涉及的研究范围也相当广泛,但学界和业界对关系质量的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研究结论也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关系质量的概念模型。参考上述定义,本文将物流外包情境下的关系质量定义为:“制造企业和物流服务商对关系强度,以及关系满足双方需求与期望程度的评价与认知”。 关系质量可以作为一个高阶建构加以概念化,它包括一些彼此区别但相互联系的维度。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严格定义关系质量架构并不是十分必要的,他们更多地倾向于根据不同的研究背景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处理这个问题。刘人怀和姚作为[17]提出,关系质量的维度应该更多地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根据不同研究行业来具体选择。一些学者在对组织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许多在关系研究中最常用的变量对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也是非常适用的[18]。Naudé和Buttle[19]利用组合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工业情境中五个重要的B2B关系质量的维度,即信任、满意、供应链集成、权力和利润。刘人怀和姚作为[17]提到在B2B关系中,沟通质量、参与、冲突的处理、关系投资等应当成为关系质量的维度备选因素。Kriman[3]在其研究中采用了三个在物流外包过程中极少受到关注的变量,即参与、知识共享和创新。考虑到当前第三方物流业的竞争激烈,客户要求较高,创新对物流外包的成功至关重要。但是至今为止,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领域,这一问题仍普遍被忽视。Cahill等[20]和Deepen等[2]虽然研究了创新在物流外包关系中的重要性,但他们的研究并不深入。综上可见,关系质量的概念不是没有解释,广泛的情境因素决定了关系质量的不同,而对于哪些因素对高质量关系具有决定作用存在不同的观点。 通过借鉴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和定性分析,本文采用信任、承诺、依赖、专用性投资、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创新作为物流外包情境下关系质量的维度。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期望这六个变量穷尽关系质量方面广泛分类的因素,但还是要证明它们与物流外包绩效的联系。 (1)信任 信任是对合作伙伴一贯诚实与善行的信赖,已经成为解释组织间合作和长期关系的一个关键的社会变量。信任也是成功的物流外包关系的基础之一[21]。在物流外包情境下,信任是指客户企业相信物流服务商拥有与其提供的服务相关的知识,并且相信一旦出现新的情况,尽管物流服务商并没有做出承诺,但其仍有意图和动机做出对客户有益的事[22]。无论对于物流服务商,还是其客户企业,信任都是双方有效工作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信任提高了关系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意愿[23]。Golicic[24]提出,信任使亲密的工作关系成为可能,继而带来较高的绩效,表现为高度满意、利益增加、成本降低和价值提高。本文理论框架中的信任,是指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信任。 (2)承诺 承诺是指关系双方长期许诺会实现合作的要求或目标,并保证为实现关系的持续,在资源、时间等方面投入最大的努力[25]。亲密关系的创造需要双方为关系奉献资源并承担风险,而做出这些牺牲的意愿使企业能够实现长期利益。缺乏承诺不仅会降低双方的财务绩效,而且危害关系的长期潜力。因此,承诺是使关系得以延续的意向。宋喜凤等[26]将IT外包关系中的承诺定义为发包方与接包方的承诺保证。本文理论框架中的承诺,是指制造企业对于与物流服务商之间发展和维持稳定、长期的双边关系的态度。 (3)依赖 依赖是指关系一方对另一方保持关系以实现期望目标的需求的感知[27]。当关系一方依赖于另一方,则意味着其想要继续这种关系;一旦关系一方不依赖于另一方时,就几乎不存在继续发展和稳固合作关系的动机[28]。物流依赖是依赖的一种形式。本文理论框架中的依赖,是指制造企业需要维持与物流服务商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心理与行为状态。 (4)专用性投资 专用性投资是指企业为了特定的贸易伙伴或交易关系所做出的高度专业化的持久性投资。专用性投资是一种实际可见的承诺行动,能够使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因而具有更大的价值创造能力,能够提高合作效率,降低合作成本,提升合作绩效,为渠道成员带来更多的利益[29]。本文理论框架中的专用性投资,是指制造企业和物流服务商为了满足双方合作需要或强化合作关系而进行的投资,这种投资既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也包括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无形投入。 (5)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 根据Seggie等[30]的观点,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与合作关系本身有关,它来自于形成合作关系的伙伴企业间的互动,关注的是合作伙伴不遵守合作精神和不履行合作承诺的可能性。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未必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产生于合作一方对另一方理性不合作的判断,可作为衡量渠道成员间关系氛围负面程度的指标[31]。本文所探讨的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是指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商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观感知。 (6)创新 物流外包关系的长期性质潜在地允许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采取那些在短期交易中不能得到回报的行动,即创新[2]。物流外包关系本质上具有战略性,对于客户企业而言,他们越来越需要更有效的物流解决方案,因此期望物流服务商持续驱动创新,以提高其为客户企业提供的价值并保持自身的竞争地位。在Deepen[32]对物流外包的研究中提到了创新,他将其称为“积极主动的改进(proactive improvement)”。事实上,Ellram和Hendrick[33]在早期的研究中就指出,持续改进是与合作伙伴关系相关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理论框架中的创新是指,物流服务商旨在改善客户物流流程,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方面所采取的主动行动。 2、关系行为 对关系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渠道领域。Hewett和William[9]认为关系行为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流通过程中,渠道成员为了促进渠道正常运行和渠道关系长期、稳定、和谐所采取的一些行动。国内外学者对关系行为的操作化不尽相同,他们会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的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行为加以探讨,而不是关注所有的关系行为。Lusch和Brown[8]将关系行为分为柔性、信息交流和团结三种类型。Morgan和Hunt[25]则采用了依从、合作、机会主义行为作为关系行为的三个变量。国内学者寿志钢等[34]提出仅用依从和合作来反映关系行为,也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严兴全等[10]认为合作、灵活性、口碑、正式控制、默许和机会主义行为与关系行为最为相关。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物流外包关系中的关系行为包括两个主要的研究内容:资源的共享和活动的协调,前者以信息共享为典型构念,后者则以合作为典型构念,因此本文的研究中使用了合作和信息共享作为关系行为的两个方面。合作是指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双方所采取的相似或互补的协同行动,以实现彼此的产出或目标[35]。信息共享是指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就关键性且经常是独自享有的信息进行沟通的程度[36]。 3、物流外包绩效 在国内外现有文献中,对于外包绩效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包成功方面。外包成功代表的是实现外包利益,提高组织成员的满意度,最终表现在外包绩效上。早期对物流外包绩效的研究利用成本、运作/渠道和关系维度对绩效进行测量[37],Deepen[32]认为,外包合同目标的实现与绩效度量是相关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不仅实现之前设定的目标是重要的,而且提供服务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能够通过超越客户期望传递更好的服务,以超越合同中设定的目标。因此,他提出物流外包绩效包括两个不同的维度:目标实现和目标超越。尽管这是一种分解物流外包绩效的新方法,但与该领域以往的研究并不矛盾。本文采用这一观点,将物流外包绩效定义为物流外包关系为制造企业带来的感知的绩效改善。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1、关系质量与关系行为 信任已经被经验性地验证为合作的前提,缺乏信任会导致功能性冲突和不确定性的出现。Knemeyer和Murphy[12]、Knemeyer等[13]提出,信任、承诺和依赖导致客户企业与物流服务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而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带来更高的绩效。在物流外包情境下,物流服务商针对双方合作关系以及制造企业产品特点进行的专用性投资直接影响物流服务质量以及双方的合作水平。基于中国130家物流用户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王强和储昭昉[14]提出只有当客户企业认为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对其战略和财务目标都非常重要时,才会愿意继续维持这种合作关系。已有的研究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在交易关系中,机会主义行为会对双方的合作关系造成重大挑战和潜在威胁。 “在长期计划和与产品、生产及物流相关的问题上有着高度的信息交换”被认为是成功关系的特征[38]。信任是伙伴间信息共享的关键因素,当合作伙伴彼此相互信任时,会比较愿意去进行知识的分享以及信息的交换,通过信息共享能够了解彼此的互动行为,进而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企业之间的承诺与信息共享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所以企业努力与合作伙伴建立并维持长期关系,降低彼此的误解,达到信息共享[39]。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也会促进信息流动,而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故意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利于关系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40]。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物流外包中良好的关系质量对关系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H1a:信任对关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承诺对关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H1c:依赖对关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H1d:专用性投资对关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H1e: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对关系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H1f:创新对关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2、关系质量与物流外包绩效 文献中普遍认为,关系越亲密,外包绩效水平则越高。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高质量的关系还能够维持双方的共同利益,进而提升外包绩效。从网络观点的分析结果显示,物流外包不仅仅是将物流活动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更重要的是管理客户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合作伙伴关系[41],通过与物流服务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在物流外包过程中增加利益,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增加盈利能力,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3]。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物流外包中良好的关系质量对物流外包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H2a:信任对物流外包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承诺对物流外包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2c:依赖对物流外包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2d:专用性投资对物流外包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H2e: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对物流外包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 H2f:创新对物流外包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3、关系行为与物流外包绩效 合作和信息共享都是影响外包成功的动态因素。缺乏合作可能导致双方目标不兼容、责任范围不清晰和感知的模糊,从而降低关系的效率和效果,亲密关系中的合作对第三方物流协议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2]。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物流外包中良好的关系行为对物流外包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温忠麟等[42]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我们认为关系质量对物流外包绩效的影响可以通过双方的关系行为来传递,即良好的关系质量会产生良好的关系行为,进而影响物流外包绩效。这里的基本逻辑是:关系质量的好坏会带来双方关系行为的差异,而关系行为的差异会影响外包成功,外包成功代表的是实现外包利益,提高合作伙伴的满意度,最终表现在外包绩效上,即关系质量→关系行为→物流外包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成立。基于前文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图1 研究的理论模型 1、问卷设计 本研究需要的企业数据无法从公开资料中获得,且所涉及的变量难以量化,因此采用问卷调研方法。为确保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对关系质量、关系行为及物流外包绩效等构念的测量指标都尽可能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使用过的量表,再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加以适当修改,问卷题项所涉及的问题都是针对企业某一主要物流服务商的主观评价。在问卷正式定稿与调研之前,先对部分制造企业熟悉物流外包业务的人员进行问卷预测试,请他们对题项相关性、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清晰性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对问卷做了相应的修改。问卷采用通行的Likert 5级量表形式,从1至5代表完全不符合、有点不符合、有时符合、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各变量的量表来源及指标描述如表1所示。 2、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从问卷的预测试、问卷的修正到正式调研结束,共经历大概6个月的时间。调研方式有三种,一是根据企业名录网站提供的相关信息,随机抽取500个有联系方式的企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调研问卷,但由于网站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被调研企业相关人员填答意愿等方面的原因,仅回收了31份,回收率不足10%;二是调研者在吉林、辽宁、北京、江苏等地的部分高校,联系高校的MBA、EMBA学员,确认其为制造企业员工,且参与或了解所在企业物流外包业务实际情况后,请其填写问卷;第三种方式是通过调研者的家人、同学、同事、学生、朋友等私人关系,利用他们在商场、超市、统计局等单位工作的便利条件,向各类供应商或所在地制造企业进行大量问卷发放。 本次调研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533份,回收率为53.3%,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数量为492份,问卷有效率为92.31%。从样本企业的地域分布看,来自华东地区的企业占样本总数的43.90%,来自东北、华南和华北地区的企业各占23.37%、15.04%和14.43%,样本中3.26%的企业来自其他各地,可见该样本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从行业结构分布看,涉及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02)中大部分制造业行业,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造业、木材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和纺织业分别占25%、17.89%、11.18%、13.16%、9.96%、7.32%和4.47%,其他制造业占11.02%,具有较广泛的行业代表性。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及小型企业均有一定的分布,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5.20%、40.65%和31.71%。可见,本文所需样本在地域、行业结构、企业规模等方面均有广泛分布,虽然大多为方便抽样,但仍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可以在研究中加以采用。另外,调查问卷回答者中,在被测试企业工作年限超过4年的人员占65.65%,对问卷涉及的与物流外包关系相关问题的回答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3、测量模型评价 首先,我们使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是一种测度综合评价体系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分析方法,在实证研究中普遍使用Cronbach's α系数信度法。由表2可以看出,每个潜变量的Cronbach's α值都介于0.6到0.9之间,达到公认的接受标准,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量表的效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检验,即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由于本文的量表是在严谨的文献综述基础上选择了能够涵盖研究范围的测量指标,并且在发放问卷前,对问卷进行了预测试及相应的修正,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建构效度通过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测量。依据Kaiser的观点,KMO指标值介于0至1之间,通常只要高于0.6,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2中的最终结果表明,除了“依赖”KMO值略低于要求之外,其余各变量KMO值均达到要求,并且它们的Bartlett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值p都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综合来看是适合于进行因子分析的。 接着,本文运用AMOS17.0对所有题项和对应的潜变量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假设的因子结构与数据的拟合情况。我们选取国内外文献使用频率较高的多个指标来评价测量模型,结果显示,这些指标基本上都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关系质量的/df=5.250、GFI=0.819、IFI=0.818、CFI=0.816、RMSEA=0.092;关系行为的/df4.040、GFI=0.976、IFI=0.972、CFI=0.972、RMSEA=0.790;物流外包绩效的/df=3.632、GFI=0.984、IFI=0.987、CFI=0.987、RMSEA=0.073),表明因子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尚可。 4、假设检验 首先,以关系质量及其6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以关系行为作为因变量,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接着,自变量不变,以物流外包绩效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最后,以关系行为作为自变量,物流外包绩效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分析结果表明,承诺与关系行为之间、依赖与关系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即假设H1b、H1c被否定,其余13个假设均得到支持。信任、专用性投资与关系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信赖水平越高、双方为了满足合作需要或强化合作关系所进行的有形或无形投入越多,双方越愿意进行信息共享,在合作过程中越倾向于采取相似或互补的协同行动,以实现彼此的目标。创新对关系行为也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表明物流服务商为改善客户物流流程,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改进越多,越有利于双方之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假设H1e被支持,说明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商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观感知会对双方之间的关系行为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另外,我们也发现,信任、承诺、依赖、专用性投资与创新5个因素均与物流外包绩效显著正相关,再次验证了物流外包中双方的关系质量越好,制造企业的外包绩效越高。而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对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对于假设H1b被否定的原因,本文认为可能的解释是,承诺具有长期导向性,但是本文的调研对象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很多企业只外包了物流活动中的一小部分,例如运输、仓储或配送等,他们物流外包的合作伙伴并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因而在合作过程中较少涉及承诺行为,从而影响了双方的关系行为。而对于假设H1c,依赖对关系行为的影响也不显著这一结果,可能有如下三点原因:第一,尽管我国的物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制造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制造企业作为需求方往往占据主动地位,对物流服务商的依赖程度不高,因而不愿或无法与物流外包的合作伙伴采取协同行动,也影响了双方信息共享的效果;第二,私人关系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对企业间关系的发展和实践都会产生重要影响[48]。在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的合作关系中,很多情况下制造企业并非对某个物流服务商真正有所依赖,才需要维持与物流服务商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只是因为双方企业的员工在合作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合作与信息共享等关系行为的效果;第三,从变量本身而言,文中的依赖仅指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依赖,但Gundlach和Cadotte[49]认为依赖还应考虑量级和对称性的问题,双方之间的相互依赖可能能够更恰当地描述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维持合作关系以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心理与行为状态,因此影响到了检验的结果。 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文用AMOS17.0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模型整体拟合指标如表4所示,虽然卡方指标显著(/df=3.451),但其他指标表明,本文假设的关系质量→关系行为→物流外包绩效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效果可以接受。 由本文的理论模型可知,关系质量不仅可能对物流外包绩效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也可能通过作用于关系行为的中间过程而间接地影响到物流外包绩效,因此需要对变量进行路径分析,路径分析的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三条路径都是显著的,第一条路径为:关系质量影响物流外包绩效,路径系数为0.194;第二条路径为:关系行为影响物流外包绩效,路径系数为0.586;第三条路径为:关系质量影响关系行为,路径系数为0.638。这也说明,假设H1、H2和H3都成立。 图2 关系质量、关系行为及物流外包绩效的路径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文在文献分析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物流外包实践中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关系质量从六个方面进行度量:信任、承诺、依赖、专用性投资、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创新,构建了以关系质量为自变量,物流外包绩效为因变量,关系行为为中间变量的理论模型,并以我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研,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和AMOS17.0对收集的492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研究结论,并为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的外包实践带来了一些有意义的管理启示。 1、研究结论 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物流外包情境下关系质量对物流外包绩效的影响同时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这一论断。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之间良好的关系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绩效,而且良好的关系质量对于双方采取协同行动和信息共享等积极的关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有助于物流外包绩效的最终实现。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 (1)关系质量对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绩效具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商信任程度越高、承诺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物流外包绩效的实现;双方为关系所做出的专用性投资越多,物流外包绩效水平越高;物流服务商积极主动的改进将有利于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绩效;制造企业感知物流服务商的机会主义行为越多,将越不利于物流外包绩效的最终实现。 (2)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关系质量可以带来双方一系列的行为改变。信任、专用性投资、创新对关系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感知的机会主义行为对关系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3)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之间良好的关系质量,会通过合作、信息共享等关系行为的改变,间接影响物流外包绩效。 2、管理启示 (1)从制造企业的角度而言,应充分认识到物流外包绩效的关键驱动因素存在于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合作关系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信任的培养,信任是健康的企业关系的必需和决定因素,也是影响物流外包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方面。因此,双方应遵守合同约定,在制定重要决策时彼此考虑对方的利益,通过充分及时的信息共享和采取协同行动,在维持双方之间良好关系的情况下,提高物流外包绩效。此外,承诺是外包双方合作的精神基础,双方应打破“没有长久的利益关系,合作就只是短期行为”的传统观念,着眼于长远对关系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关注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2)从物流服务商的角度而言,应避免任何形式的机会主义行为,以赢得客户企业对其的尊重,并能够在外包计划出现问题时,做到与制造企业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外包成功。另外,物流服务商还应在履行合同约定的同时,对物流解决方案进行积极主动地改进并加以实施,虽然这种创新行为不能在短期交易中得到回报,但会使双方在长期合作中受益。 (3)双方还应保证为合作的需要或关系的长期持续进行必要的资产投入,比如专用设施设备的投入、专业人员的培训、业务流程的量身定制等,这些不仅有利于合作过程中的协同行动,而且能够促进外包效果的最终实现。 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为学术界研究物流外包情境下关系质量的绩效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揭开了关系质量作用于物流外包绩效的过程“黑箱”。实证研究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在中国情境下应用西方成熟的理论解释商业现象时,应该谨慎考虑并充分认识到中国特殊的国情、经济发展阶段和文化背景。本文从实证研究的结论中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管理启示,可以为我国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实践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关系质量、关系行为与物流外包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_物流外包论文
关系质量、关系行为与物流外包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_物流外包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