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新与数字图书馆价值链的构建_数字图书馆论文

Web创新与数字图书馆价值链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链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Web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6月,《纽约时报》登出一篇专栏文章“Google阴影笼罩下的传统图书馆业”(Old Search Engine,the Library,Tries to Fit into a Google World),报道了搜索引擎给图书馆行业造成的难以评估的冲击,甚至有人认为图书馆将走向凋落。本文以为,Google和Wikipedia等Web创新形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的危机,它们的出现恰恰证明了图书馆的深远价值和永恒魅力。但是,数字图书馆必须学习Web2.0创新模式,通过创新不断调整优化价值链,促进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1 数字图书馆的价值链分析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资源数字化阶段,主要是支持用户通过网络远程存取数字化信息;二是信息管理阶段,支持用户跨类型、跨载体、跨时空地发现和获取信息;三是知识管理阶段,主要支持用户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在进入所谓Web2.0时代之后,对其成功原因及应用的讨论迅速展开。例如,有观点认为Web2.0成功的原因在于:(1)是服务而非软件;(2)通过使更多用户使用独特的、难以复制的数据而获得价值;(3)把用户作为开发者;(4)获得集体智能;(5)通过用户的“自服务”而服务于“长尾”;(6)轻型用户界面、开发模型以及商务模型[1]。也有人认为,Web2.0的启示在于:(1)使用者参与(包括“去中介化”和“信息需求者=信息提供者”);(2)量变引起质变(包括“丰富的内容与关联”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3)网络应用成功法则(包括“简单”和“由下而上”)[2]。而且,Web2.0似乎正在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导向。实际上,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轨迹有其内在规律,它之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实现用户基于信息/知识的价值最大化(如图1所示)。因此,除了完善业务流程和系统整合资源之外,还要进一步优化数字图书馆的价值链(Value Chain),整体考虑价值链上的每项活动,通过协同和创新来实现更大的增值效应。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1985)理论,可以认为数字图书馆从采购(或生产)到服务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中,既有投入的资源又有价值的增加,使这一个系列环节连接了一条活动成本链,从而形成了一条价值链。与企业类似,数字图书馆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结合本文提出的数字图书馆2.0模式,可以得到数字图书馆的价值链(见图2)。

图1 数字图书馆的2.0模式

图2 数字图书馆的价值链架构

1.1 基本价值链

研发。包括两种具体的形式:一是经典的“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R&D)形式,即依靠图书馆自身力量或通过馆际合作,来实现数据库、数字化资源等产品的开发,这是属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二是“联合与发展”(Connect? and? Develop,即C&D)形式,即主要与外部力量(包括外部研究机构、个人包括图书馆用户)进行合作的方法,属于所谓的“开放式创新”。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所开发的网络产品(或服务)应理解为原型(Prototyping),而非定型的产品。在Web平台和Wiki技术的支持下,所有网络用户都可在此原型基础上加以衍生发挥,从而开发出更加丰富的产品(服务)系列。

传递。传递活动包括外部传递和内部传递两种基本形态。前者是指信息资源从数字图书馆外部向内部的传递过程,后者是指信息在图书馆内部范畴的传递过程。传递活动主要在Web上采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进行,目的在于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和沟通意愿。传递者既包括馆员,也包括用户。从传递路径来看,在Web2.0技术支持下,包括馆员与用户之间、馆员之间和用户之间的单/双向传递,也有复杂的网络传递形式。

生产。包括传统模式和Web2.0模式两种生产方式。传统模式是指图书馆以独立或馆际合作方式生产数据库、光盘等数字化产品以及其他数字化服务;Web2.0模式指由Web用户在图书馆网站应用Wiki、Blog(博客)论坛等手段,通过互动和共同参与的方式所产生的信息与知识。这种由使用者提供内容的方式是Web2.0的典型特征,也可以实现类似DIY(Do it Yourself)式服务的提供。

营销。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往往是“守株待兔”地坐等读者上门。要实现有效增加用户的信息/知识使用价值,数字图书馆必须善于利用Web的优势,运用博客、网络广告、基于Widget组件下的互动产品等Web营销技术和方法,加强营销力度,宣传数字图书馆及其信息资源,挖掘和发现用户的需求,吸引和增加数字图书馆用户。实际上,良好的营销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手段。

服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模式的借阅服务,可通过网络注册的方式来实现(收费或免费),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二是向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如采用网络DIY式自助服务等;三是建立用户互动平台,形成“知识社区”(Community),也就是基于Web2.0模式下的开放式服务平台(API),以mashup方式拓展服务附加价值。

1.2 辅助价值链

这是指通过数字图书馆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财务与会计和各种图书馆范围内的职能来辅助基本价值活动并互相辅助。主要包括:

基础设施。主要指图书馆的IT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知识组织)技术及基于Web2.0的用户互动平台、博客等。

人力资源。馆员除了拥有图书馆学科、情报学科等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Web等网络应用技术以及一定的营销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个合理的TASK结构体系,即技术(Technology)、能力(Ability)、技能(Skill)和知识(Knowledge)。

财务与会计。确保合理的数字图书馆投入产出比。

管理职能。除了传统的图书馆运作管理以外,还包括知识组织的策略与技术。

笔者以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不仅在于增加用户价值,更在于能够为用户创造基于信息/知识的新增价值。在数字图书馆价值链系统中,不同活动单元通过协作方式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在数字图书馆价值链中,每个构成环节的成熟度和增值效果是有所差异的,每个图书馆所倚重的核心环节也不一样。要发挥核心环节的增值作用,发挥辅助环节的支持作用,必然要求图书馆对价值链及其构成环节进行准确识别,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加以支持。

2 数字图书馆价值链的构建策略

人们发现,在Web2.0时代,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对数字图书馆的价值活动产生着巨大影响。综合现有研究成果[3],本文把Web2.0创新表述为“4C”,即“内容”(Content)、“网络社区”(Community)、“消费者体验”(Consumer Experience)和“跨服务集成”(Cross Service Integration)(见表1)。由此发现,当前Web2.0的实践侧重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Web用户的互动与参与,面向用户、用户友好和群体智慧成为关注焦点;二是强调开放性与协同性的创新,而这些又与“用户层面”紧密结合;三是强调网络化创新模式,这也指出了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在Web2.0平台的局限性。要增强数字图书馆价值链,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表1 Web 2.0的创新特征

2.1 把Web创新与价值链优化融为一体,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基础

数字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满足图书馆用户的信息与知识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高度重视和借鉴Web创新的技术、理念和手段,把这些创新成果应用到数字图书馆的价值链优化与升级之中。尤其要注意一种比较危险的倾向,就是过分注重Web创新的形式,过分注重网络技术引入,却忘记了图书馆的根本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因此,需要分析数字图书馆在满足Web2.0时代用户信息与知识需求的优势和不足,把分析结果与价值链的各环节及相应的价值活动对应起来,明确价值链优化与升级的对策和措施,通过Web创新技术和理念的应用,强化数字图书馆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2.2 建设开放式的用户互动平台,使用户的参与和协同成为优化价值链的动力源

在传统模式中,图书馆大都把价值链的优化与升级视为封闭的内部活动,由于图书馆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有限性和封闭式创新的局限性,图书馆常常只考虑依靠自身力量来改进内部价值链相关活动(如生产),相对忽视了与外部和用户的交流界面与沟通接口的建立,容易导致价值链发育不良,也就是与图书馆自身资源和能力相关的中间环节过度膨胀,与外界和用户相关的衔接环节相对萎缩,总体呈现为“橄榄形”,使图书馆的价值链优化活动难以取得理想绩效(见表2)。基于Web创新技术和理念的价值链构造策略,更注重价值链与用户交互界面的友好性以及图书馆内部价值活动与用户活动的“无缝”衔接(接口)。在此情形下,价值链由“橄榄形”逐步演变为“哑铃形”:

表2 基于开放与协同创新的价值链构造策略

基本价 旧运作模式新运作模式

研发“研究与发展”(R&D)主要依靠自身力量, “联合与发展”(C&D)强调合作发展,

属于“封闭式创新” 属于“开放式创新”

传递线性、单向的信息传递,内部为主 复杂的网络状传递,内外部结合

生产以书目、数据库、光盘等产品为主 通过社区、博客等集聚信息与知识

营销“守株待兔”,坐等上门

利用网络,主动开展

服务传统的借阅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DIY式自动服务与知识社区

第一是研发端,强调网络用户对研发的参与,把外部资源和能力有效地凝聚在研发端口(与内部资源充分融合),不仅增进了数字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的采集、加工和处理能力(即供给能力),也从某种程度上利用网络的免费(FREE)特征有效控制和降低了供给成本,为提高用户需求满意度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是服务端,通过与研发端类似的用户在服务环节的参与,使用户的知识和智慧也成为图书馆保证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持。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图书馆通过自建服务数据库提供在线参考咨询和用户DIY自助信息服务。此外还可以建立知识社区(论坛),采取激励措施鼓励用户在社区上提出信息需求和答复别人提问(见表3)。这样,图书馆就能逐步建立起基于用户互动结果的服务数据库,并与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实现关联,形成一个内容越来越丰富和不断更新的在线服务数据库,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总之,强化开放性平台和用户协同参与,充分整合与合理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使它们集聚在价值活动的完善和优化过程之中,共同推进图书馆价值链的升级。

表3 ICN质量保证和奖励计划(Share Net QARS)

知识贡献者

知识贡献活动(次) 得分

在论坛发言 4

回复别人紧急求助8

在知识库中创建一项知识 10

知识库创建的知识被人利用 0-10(根据读者打分)

知识利用者

知识利用活动(次) 得分

为所用的知识打分4

注:作者根据网站资料整理

2.3 建立基于Web2.0的图书馆“知识共享社区”,全面提升“知识生产”环节的效率

要保证用户需求满意度,基本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见图2)起着重要作用。数字图书馆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应用传统手段(例如,高校图书馆外购数字化资源、建立学位论文数据库、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馆藏目录数据库等)来加强这个环节外,还应充分利用Web平台蕴含的丰富资源。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博客数量已达到1.07亿,网民拥有博客的比例高达42.3%,“用户产生内容”(UCC)和“用户产生应用”(UCA)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亮点[4]。图书馆可以考虑开发馆内外的博客资源,与合适的博客建立合作关系,开设“知识社区”,即知识共享网络,使UCC、MBA百科知识、Wiki百科等模式成为增强图书馆价值链“生产”环节的重要补充。在这方面,德国西门子信息与通信网络子公司(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Division,简称ICN)的ICN/ICM ShareNet项目是一个有益的范例。ICN为了快速识别公司内部的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共享,确保它们在类似情形中得到复用,推出了作为“全球知识共享网络”的ShareNet。这是一个包括1.8万名西门子的销售、营销、业务、研发等人员在内的虚拟网络社区,涵盖了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包括项目诀窍、技术和功能解决方案和商业环境知识等内容。为激励ShareNet用户共享知识,西门子推出了“质量保证和奖励”计划(The ICN Share Net Quality Assurance and Reward System)。员工通过知识共享活动获得“知识股票”,当“持股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获得特别奖励(见表3)[5]。 这些激励措施产生了明显效果,保证了ShareNet用户知识共享的快速持续增长。

通过知识共享社区的建设,不仅使数字图书馆Web网站成为“社交社区”(Community),还可以发展为孕育和产生新概念、新思想的“创新池”(InnovationPool),使数字图书馆成为Web2.0时代的一个重要信息与知识资源“集散地”,更好实现改善和提升图书馆价值链“生产”环节的目标。

2.4 加强资源外包,提升价值链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

Web2.0创新模式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外部资源与能力的内部化,这与资源外包(Outsourcing)存在着密切关联。实践证明,资源外包促进组织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竞争优势,降低成本,保证质量,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西方图书馆界在最近十年已吸收和采用了这个现代企业经营方法。在我国,不少图书馆开始重视和采用资源外包,从最初的图书采购逐渐扩展到信息加工与信息服务。因此,合理应用资源外包策略,对优化数字图书馆价值链将起到重要作用。

(1)外包策略在基本价值链的应用。例如,馆藏目录数据库与学位论文数据库的研制等部分业务(即“研发”环节)、印刷型文献的运送(即“传递”环节)、图书编目加工和自建数据库文档制作等(即“生产”环节,通过签订合同,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开发原则,由承包方来负责完成)和部分信息服务(即“服务”环节)都可以考虑外包策略的引入,这需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视图书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而定,需要分析资源外包能否改善和优化价值链。

(2)外包策略在辅助价值链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外包合同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方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维护(包括Web2.0平台和知识共享社区的建设等)、应用软件升级、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通过外包,图书馆不仅能够节约开发、时间和培训费用,还可享受服务商提供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等增值服务。二是部分人力资源的外包。例如,图书编目、数据库研制、平台建设等业务进行外包,可以理解为相应业务人员的外包。这样,图书馆可以较好规避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任用等管理风险,降低管理成本,节约培训费用和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图书馆必须通过招标等方式严格选择外包商、外包时机和所外包的业务,加强合同签订的规范化和合同执行管理并定期进行项目评估,重视资源外包风险管理,确保外包策略能够取得预期成效。

3 结束语

随着数字图书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强化、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基于实体的物质价值链(Physical Value Chain,简称PVC)的线性、静态和单向的思维及其局限性日益暴露,出现了PVC逐渐向基于网络的虚拟价值链(Virtual Value Chain,简称VVC)让渡和融合的趋势,价值网络的观点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一般认为,价值网络使组织间的联系具有交互、进化、扩展和环境依赖的生态特征,不同主题在价值网络平台可以进行合作实现动态发展,扩大价值创造的空间和资源的价值影响,增强选择性和减少风险,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性。从这个层面而言,数字图书馆在通过创新来调整优化价值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价值链从PVC到VVC的转变。限于篇幅所限,本文对此问题暂不涉及,留待以后与感兴趣者共同探讨。

收稿日期:2008-11-09

标签:;  ;  ;  ;  ;  

网络创新与数字图书馆价值链的构建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