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陈田芳通讯作者 池雅香 林栾旭 肖婷 王术
(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 目的 调查养老院老人抑郁状况,并探讨其与精神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 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在前人基础上自编精神生活质量问卷对长沙市养老院20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养老院老人抑郁发生率为37.3%,且养老院老人抑郁情绪评分与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的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人抑郁的情绪越严重,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越低。
【关键词】养老院;抑郁;精神生活质量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2224-02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家庭结构的转变,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养老院中度过余生[1]。然而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并普遍存在“人老万事休”、“享清福”等消极心态,没有积极的娱乐活动,养老院又相对封闭,老人与子女以及以前的朋友分离,社会功能减弱, 比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孤独、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反应[2-3]。养老院老年人已经成为现实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为老人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其精神需求的满足以及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4]。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养老院老年人的抑郁和精神生活状况,并分析两者关系,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7年7月,在长沙市选取206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②意识清楚,能正确理解问卷内容;③在养老院生活6个月以上 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躯体疾病和器质性疾病;②目前正在接受抗抑郁治疗的;③精神分裂症或存在认知障碍及言语听力障碍不能正常交流者。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3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老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②老年抑郁量表(GDS)[5]: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选项为“是”或“否”。其中20个条目采用正序计分,10个条目采用反序计分。总分为0~30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③在胡研[6]的基础上编制养老院老人精神生活质量量表:包括主观满意度,精神发展程度,健康状况,文化活动参与及精神慰藉,精神文化生活条件,未来期望7方面反映主客观水平及状况的指标。共42项问题,每项给予相应的评分,分数越高精神生活质量越高。
1.2.2.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老年人解释问卷调查的目的和问卷的填写方法。在取得其同意后,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发放问卷,能够阅读和书写的老年人,由其自行填写。不能独立完成填写的老年人,由调查人员逐题阅读和解释条目,根据老年人的口头回答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并检查调查问卷,并对有缺项、不合理的调查问卷当面确认并修改,保证调查数据客观性及准确性。共计发放问卷 22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06份(94%)。
1.2.3.资料分析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老年人一般人口学资料
206例老年人中,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 (76±5) 岁;男例107,占51.9%,女99例,占48.1%;未接受教育33例,占16.0%, 小学75例,占36.4%,初中及以上98例,占47.6%;有配偶68例占33.0%,无配偶138例占67.0%。
2.2.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
206例老人中,有7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GDS≥11分) ,发生率为37.3%, 其中轻度抑郁症状者66例,占32.0%,中重度抑郁者11例,占5.3%。
2.3.无抑郁与抑郁养老院老人生命质量比较情况
无抑郁组养老院老人精神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普遍高于抑郁组,且主观满意度、精神发展程度、活动参与、健康状况、未来期望5项评分的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3.讨论
本调查显示长沙市养老院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与吴萍[7]等研究基本一致,低于国内季红莉[8]等对北京市养老机构内318名老年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抑郁发生率为48.1%,高于国外Pia Hedberg[9]等研究。结果低于或高于本次调查结果,可能与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不同有关。这提示抑郁症状是养老院常见且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可能与养老机构环境较封闭、精神文化生活较少,老年人与社会和家人的交流过少,得到的精神照料较少等因素有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均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说明精神生活质量水平越低,,抑郁患病率就越高。由此可见,养老院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胡椿[11]表示在我国老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重经济供养、物质生活保障, 轻精神文化、心理健康和思想问题, 不少老年人思想、心理问题突出。养老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内容主要是第一位看电视,调查百分之百的老年人都看电视;第二位阅览报纸,56.7%有阅览报纸的习惯;第三位文体健身活动,如唱歌跳舞、散步锻炼、画画手工、搓麻将,打牌下棋等,大多数老人只有两种活动,养老院相互交流的老人很少,通常不愿与不熟悉的人多说话,回避参加社会活动;第四位是知识学习,如参加老年大学或养老院或志愿者举办的知识科普讲座,调查显示只有个别养老院有老年大学,且很少或从来没有开展过讲座。
针对以上现状,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养老院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1)对于老年人个体而言,老人应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重视自己精神文化生活,保持愉快地心情,增加文化娱乐的参与,加强社会交流,主动结识新朋友。(2)家人朋友定期来探访, 让老人觉得自己被重视,使老人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3)养老院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发展娱乐设施和项目,鼓励老人多多拓展兴趣爱好。工作人员协助社会非盈利组织和义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老人一些园艺、手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养老院也应逐步健全心理支持系统,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及情绪变化,请心理专家开展针对性的讲座,给予心理疏导,尽可能地降低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让老人安享晚年。
4.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6-12-26.
[2]Hae-Sook Jeon,Dunkle,Ruth E.Stress and Depression Among the Oldest-Old:A Longitudinal Analysis[J].Research On Ageing,2009,31(6):661-687.
[3]郑海,李红玉周诗雪,等.养老院老人焦虑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5(6):3810-3811.
[4]刘亚庆.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研究[J].理论观察,2014(01):60-61.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 增刊):205- 209.
[6]胡研,城市社区居家老年人口精神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7]吴萍,张先庚,王红艳,等.成都市养老机构老人抑郁现状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 38(21):5322-5325.
[8]季红莉,金光辉,付万发,张慧荣,路孝琴.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569-6571.
[9]Pia Hedberg,Yngve Gustafson.Depression in relation to purpose in life among a very old population:A five-year follow-up study [J]. Ageing & Mental Health,2010,14(6):757-763.
[10]高月霞,徐红,肖静,等.南通市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1):115-117.
[11]胡椿.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大理大学学报,2018,3(03):48-51.
项目基金:长医教[2017]18号-136
论文作者:高敏 陈田芳通讯作者 池雅香 林栾旭 肖婷 王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养老院论文; 老年人论文; 抑郁论文; 精神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老人论文; 老年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