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以亚低温疗法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110 例,将这些患儿根据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并且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来对这两组患者表示,对照组中患儿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基础上以亚低温疗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中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7%;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患儿的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中患儿的发生率为21.8%,两组患儿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结论:以亚低温疗法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治疗效果较明显,能够得到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使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有较高安全性,可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31-01
缺血血氧行脑病是围产期一种新生儿常见病,该疾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窒息导致的缺氧以及脑血流减少而造成的一种新生儿脑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健康。对于该疾病,现代临床上多对其行对症支持治疗,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临床症状,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研究表明,以亚低温疗法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治疗可较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110 例,分别以常规方法与亚低温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 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
对所有患儿均进行临床诊断,显示其符合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标准。
将这些患儿以随机方式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将这两组患儿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观察组中患儿有55 例,在这些患儿中有30 例为男性,另外25 例为女性,患儿胎龄为30—40 周之间,其平均胎龄为35.8±2.8 周;对照组中有55 例患儿,在本组患儿中男性有32 例,女性有23 例,患儿胎龄处于32—45 周之间,其平均胎龄为38.6±2.8 周。这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等方面并无十分显著的差异存在,两组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中患儿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即使患儿血流灌注、血糖以及血压水平维持正常,并维持其水电解质平衡,同时对患儿行镇静、降颅内压以及解痉与营养神经、促进神经恢复等方面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中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以亚低温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为SDL-V 型微机自控颅脑降温仪,将患儿于操作台上安置,在患儿头部放置亚低温冰帽,以微机对冰帽降温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同时在患儿鼻孔内放置温度探头,维持患儿鼻咽部温度在34±0.2℃,对其持续进行72h 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其所出现并发症进行密切监测。
1.3 疗效判定标准在经过治疗之后,患儿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消失或者得到明显改善,对其头部进行CT 复查,显示不存在损害病灶,则表示为显效;在治疗结束之后,患儿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对头部进行CT 复查,显示部分损害病灶消失,则表示为有效;在经过治疗之后,患儿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未得到改善,对其头部行CT 复查,显示其损害病灶未无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现象,则表示为无效[1]-[2]。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所出现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结果中的计量数据利用均数±标准差对其进行表示,并且要通过t 对其进行检验,对于两组患者之间的具体比较情况以χ2对其进行检验,在本次研究中将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中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7%,两组之间差异较明显,其具体比较结果如下表: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5 4012 3 94.5
对照组 55 30 10 15 72.7
P <0.05
2.2 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患儿的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中患儿的发生率为21.8%,两组患儿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
3.讨论
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而言,其发病机制与脑血流改变以及脑组织生化代谢以及神经功能改变存在一定关系。该疾病一般在新生儿出生之后6—12h 发生,在疾病早期对患儿进行积极治疗能够使其脑损伤程度减轻,防止发生神经后遗症[3]。
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治疗主要是利用综合方法,亚低温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还未的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本文研究可发现,以亚低温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不但能够得到较好临床效果,使患儿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得到缓解,并且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以亚低温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能够对脑损伤进行保护,其主要作用机制就是对脑细胞凋亡进行抑制,使脑代谢降低,使氧自由基以及炎症介质释放减少,从而促使损伤之后的脑神经得到恢复[4]-[5]。
综上所述,以亚低温疗法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治疗效果较明显,能够得到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使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有较高安全性,可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 罗玲云.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4(24):109-110.[2] 何国庆,陈辉.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 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13(18):2083-2085.[3] 李玮,袁岳沙. 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疾病的应用进展[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5(20):104-108.[4] 刘瑞莲.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2,1(18):41-43.[5] 张玲玲.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1 例临床诊疗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2,4(25):575+577
论文作者:周佳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低温论文; 两组论文; 对其论文; 脑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