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与应用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程教育论文,原则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4)03-0028-04 一、微课程的兴起及根源 1.微课程的兴起 微课程与“MOOCs”“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移动学习”等一起,被众多业内专家认为是2013-2014年度最具影响的教育技术。其中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国内,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程概念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仅以“微课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就有650篇,涵盖中小学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众多领域,研究的内容包括微课程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等不同的环节。从实践层面来看,各种全国性的微课程大赛如火如荼,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微课程建设的热情。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虽然目前微课程尚无统一定义,但是对微课程的主要描述基本一致,即微课程具有如下特征: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短小,通常为5-10分钟左右;一个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微课程兴起的背后根源 微课程的出现,可谓教育领域的一场风暴,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质疑。人们关注微课程到底是一场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还是突然掀起的一次“短时炒作”,它产生的根源有哪些? (1)微时代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微课程提供现实条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微博、微信、微电影风起云涌,使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同样,教育领域也进入了微学习、微教学的变革之中,微课程的出现,是这一变革的典型代表。传统的课堂实录式视频资源,无法顺应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模式”,难以满足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满足了网络时代学习者的学习要求,成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微课程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撑。带宽和网速的提升以及众多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为微课程提供了技术条件。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的特点,正好满足了人们通过微型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 二、一种耦合:微课程与远程教育的完美结合 1.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 从微课程的产生过程来看,其最早应用于传统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中。事实上,在远程教育中,微课程发挥的作用更大,应用前景更加光明。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时空分离”,在这种环境下,教学资源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学习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变化,从灌输式的资源到强调互动性,从单纯讲授到即时性生成式资源,都体现了教学内容适应学生需求的特点。 由于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以成人为主,在生活节奏加快,工学矛盾突出的时代,移动学习与微型学习方式受到成人学习者的欢迎。可以说,微课程一出现,就与远程学习产生了“天然”联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作为中国远程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国家开放大学于2012年底启动5分钟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是“人人可看,人人能懂”。取名“5分钟课程”而不叫微课程,目的是更通俗易懂。通过已有资源改造、引进外部资源进行加工、新建开发三种方式,已经建设完成了4000多个,课程时长5分钟至10分钟,涉及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茶文化、百家姓、摄影、文学欣赏等近60个系列,涵盖生活休闲、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教育体育、科学技术、农林牧渔、政治法律、哲学社科十个一级大类。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微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进度会大大加快,一大批高质量的微课程学习资源一定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 3.微课程存在问题与争议 不可否认,任何一种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并引来争议。例如微课程在设计和应用中的问题:(1)微课程的数量和覆盖程度较小,远远不能适应学习者的需求。(2)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微课程的质量有待提高。(3)热衷于评比和大赛,缺乏务实精神。 微课程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冲击,但是在远程教育中到底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尚无统一的认识。争议的背后是对教育理念、学习理念的认知。微课程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资源,更是对一种微学习理念的认识,是对传统教育中系统学习理念的重新考量。我们现在对微课程存有一定的争议,绝不意味着我们对微课程的否定,而是深入挖掘微课程背后带来的学习理念的变革以及教育者应该如何应对等问题。 三、三个原则:促进微课程设计更加合理和完善 1.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开放式的学习理念 任何类型的教育形式,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且教学设计都要从分析学习者需求开始。由于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而且不同背景特征、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任务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有很大差异,导致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习者的背景特征、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进行分析。除了设计环节外,开发、应用和评价环节,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2.以教学目标为重心,强调内容重于形式 微课程与微视频,从呈现方式上来看,二者好像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段简短的视频资料。但是,就内容而言,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具体关系见图1)。微视频,是微课程的主要表现方式,就视频内容而言,并非针对一个完整主题;微课程,必须要满足课程的有关特征,既是基于知识单元的,同时又是以问题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黎加厚),因此,微课程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即要有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远程教育微格课程设计原则与应用探讨_微课程论文
远程教育微格课程设计原则与应用探讨_微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