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政治领导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论文,领导艺术论文,重要作用论文,改革开放论文,同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中,政治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是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平衡关系,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条件。最近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中国社会发展到2000年乃至2010年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建议》提出的目标,决定着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二十一世纪。此时此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政治领导艺术,对我们端正对政治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1
高度重视政治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发展客观进程所要求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原理是:“政治是经济最集中的表现”。虽然政治是上层建筑,归根结蒂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但是政治也可以有力地反作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推动后进社会快速向前发展,政治的反作用就更显重要。
发挥政治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政治领导艺术的掌握和运用上。政治是一门科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就是指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正确地运用政治,发挥政治的能量,集中社会必要的资源,平衡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创造性地将社会推向前进,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分析和把握问题,从来就是从政治高度着眼的,而不是拘泥于具体琐细的事物。他高度重视政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时刻告诫我们,在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政治。他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邓小平同志无论分析经济发展还是分析政治局势,无论观察国内局势还是观察国际形势,均坚守这一原则。
邓小平同志具有高超和娴熟的政治领导艺术,他总是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进步的脉搏,全面观察和分析国内外局势的发展趋势,深入体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既坚定又灵活地运用政治原则,不断提出大政方针。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使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自七十年代末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保障了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实行“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奠定了中国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政治框架的基础;要依据国际新格局,改变对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判断,努力维护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全面对外开放,发展自己;面对国际风云变幻,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指导方针;实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具有独特性的主张,促成有关各国能够合理地解决相互之间的分歧。等等。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政治思考。他在提出这些思考时,经常说“从政治角度来谈”,“至于政治上战略上的意义就更大了”,“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这充分体现了他积几十年政治生涯之经验而磨练出来的炉火纯青的政治领导艺术。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这样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确立了正确的发展道路,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当之无愧的总设计师,指导我们解决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前进。
2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政治领导艺术,可以看到,他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时时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局来思考问题,来把握政治。他生动地提炼了政治的涵义,“我这里说的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社会发展生生不息,要理解好政治,关键是领会时代发展之精神。
要把握政治大局,前提就是要确立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伊始,邓小平同志就满腔热情地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这主要也是从政治大局来谈的。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文革”结束以后,我们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政治口号,把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首先把这个总战略提高到政治高度来认识,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因而讲政治首先要讲这个政治。抓住这个大局,才能纲举目张。离开了这个最大的政治去谈政治,就容易滑到讲空头政治的地步。
从这个大局出发,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认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终体现”,并且把这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率和合理性联系在一起,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范畴。要保障这个政治大局,就必须要建立充满活力的体制,革除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因素,同时要开放,让国内外一切有利因素都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没有这样一个宏观的政治条件,政治动乱,不安定,就不可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稳定的基本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中国容易陷入天下大乱,四分五裂。等等。“经济建设是我们的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简单地从经济上来理解这个论述,忽视其中本质性的政治要求,可能造成失误。
3
提高政治领导艺术,增强政治领导能力,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立场坚定才能坚韧不拔,任何时候都能自觉地以政治的眼光分析和处理问题。
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重大原则问题,加强这方面的认识是提高政治领导艺术的关键。邓小平同志反复论证,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防止“左”或者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从党的历史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他得出,“要特别注意我们‘左’的错误,‘左’的错误带来的损失,历史已经做出结论。”同时,也要注意右的方面的干扰,右的干扰就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搞资本主义那一套。他强调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充分体现了其政治领导艺术的辩证法。
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头脑清醒,政治立场才能坚如磐石。邓小平同志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始终坚定不移。他在谈到经济建设这个“当前最大的政治”时,反复强调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除了发生大规模战争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按照这条路线专心致志地、始终如一地干下去。“扭住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同时,他反复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改革开放的政治保障,中国不允许乱;在改革开放中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绝不能搞私有化,要消除两极分化;我们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但是不能搞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在谈到香港问题时,他斩钉截铁地表示中国的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他提出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独立,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永远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等等。他的政治立场是多么鲜明,多么坚定!这是他身上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可贵的政治品格。
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的正确性和坚定性来自对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修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虽然简明扼要,但真要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切实落实,就不那么简单了。在一些人的思想和工作中,往往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偏差。有的人政治意识淡薄,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观点模糊,态度暧昧,对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掉以轻心,甚至采取了一些偏离这一基本政治方向的态度,有的人始终没有弄明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政治意义,对改革开放的一些措施和政策往往抱着观望的态度。这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完成党和人民所赋予的责任的。
4
政治水平的高低,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有没有见微知著的本事,见微知著才能防微杜渐。这就要求有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只有具备这一素质才能明察秋毫,而明察秋毫才能辨别方向。早在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政治上的敏锐性”的观念,要求干部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高明的政治家总是在事物初露端倪时,就准确地捕捉住。凡是代表社会发展方向性的事物,把握住了,就能顺应时势,将其有力地推广开来。邓小平同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运筹帷幄,指引中国的航船破浪前进。如他敏锐地看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将其提高推广,带来了中国农村的伟大变革。再如他分析当代国际环境时,根据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得出重要结论: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因而,中国一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二要认识和参与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充分对外开放。确定这样的战略思路,不是简单的实用主义的考虑,不是一时的需要,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战略。
二是对社会发展有危害的事物,把握住了,就能未雨绸缪,将其抑制住。邓小平同志始终敏锐地洞察发展趋势,提出问题,把握大局。如他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提出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因为腐败现象危害党和国家政治权威的威信和力量,使有关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腐化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最后可能动摇党和国家的政治基础,动摇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他把这个问题提到了很高的高度,即反腐败斗争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保证。“没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一手,不但对外开放政策肯定要失败,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也肯定要失败。”因而我们对此要警钟长鸣,常备不懈。
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代表倾向性和趋势性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总是能敏锐地把握住。他高度重视对这类变化的把握,总是说,应该提得更高一点,看得更深一点。如果政治上迟钝,懵懵懂懂,就不可能见微知著。少数领导干部在这方面是存在着问题的,有的是很严重的。有的对搞好国有经济的重大政治意义认识肤浅,抓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对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眼开眼闭,甚至为了蝇头小利而拱手出让国家利益;有的对严重的腐败现象听而不闻,甚至文过饰非;有的对腐朽思想乃至封建观念的危害麻木不仁,甚至乐此不疲;有的对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抵制不力,甚至迷恋于酒盅舞裙。如此种种,对我们的事业都是有极大危害的。我们一定要严肃克服这些现象,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用正确的政治观念指导我们的工作。这样才能勇往直前。
5
政治领导艺术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实现的。有的人把有所作为和有所创造同政治纪律对立起来,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执行中央的政策方针打折扣,甚至不顾党纪国法。这不是政治领导艺术高的表现,而是政治领导艺术低的行为。至于那些违反党纪国法来牟取私利的人,在政治上是不及格的,更遑论什么政治领导艺术了。
为什么要有严明的政治纪律,这是维护政治大局的需要。提高从政治高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要胸怀大局,因为只有胸怀大局才能正确决策。作为一名政治家,要善于主动地、自觉地站在全局思考问题,而不囿于自己眼皮子底下的狭小范围,竞小利而酿成大弊,舍本逐末。邓小平同志说:“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许多小局必须服从大局,关键是这个问题。”
不难看出,从政治大局出发,遵守政治纪律是最大的一条。遵守政治纪律,首先就是遵守党章。政治纪律不是一般的规范。党章规定,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要维护中央的权威,在政治上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方式转变,意味着调控体制的深刻变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要有统一领导来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和调动力量,保证国家处于有利的国际地位,取得战略主动权。维护中央权威应该在这样的局势下来思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维护中央权威,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首先必须在党内建立起有效的机制,严肃政治纪律。能否自觉地遵守这一政治纪律,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政治领导艺术高低的检验。
对于违反政治纪律的现象,他历来是严肃批评的。“党内也曾经存在过另一种偏向,就是分散主义的偏向。我们党内时常出现这样一种干部,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爱好自成系统,自成局面,在政治上自由行动,不喜欢党的领导和监督,不尊重中央和上级的决定,甚至在他们处理一些应当由中央统一决定的重要问题的时候,也事前既不向中央和上级机关请示,事后又不向中央和上级机关报告,违背党的政策和纪律,危害党的统一。党中央对于这种偏向,进行了不断的坚决的斗争。”党的统一领导体制的形成与党的纪律紧密联系在一起。“四个服从的纪律,这几条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只有全党严格服从中央,党才能领导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任务而战斗。任何人如果严重破坏这一条,各级党组织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就必须对他严格执行纪律处分,因为这是党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全国人民最高利益所在。”这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
6
我们所以要强调政治领导艺术和政治领导能力,是由我们所承担的艰巨历史使命和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的。世纪之交,我们面临着不可多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临着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压力。同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面临着空前繁重的任务。在这样的国内外局势下,要很好地完成我们的任务,达到我们确定的宏伟目标,认识政治的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领导艺术和政治领导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正因为如此,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高级干部特别是省部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尤其是政治水平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些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这是对领导干部提高政治领导艺术和政治领导能力的总的要求,这样,才能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
我们一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做到心明眼亮,登高远望;二要牢牢把握住政治的大局,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深化对大局的认识,做到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三要在各种风浪和斗争中砥砺政治意志,加强政治意识,做到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四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政治经验,加强政治修养,做到勤勉进取,走向成熟。努力做到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念鲜明,政治纪律严明,政治鉴别力强,政治敏感性高,加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能力,全面提高政治领导艺术和政治领导能力。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做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就是从政治高度对中国发展的全局性分析。我们不仅要用江泽民同志论述的十二个方面的重要原则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而且要在每一级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中自觉用这些原则来处理问题。能否这样做,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领导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政治总是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任何忽视政治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的观点和做法,最后都会受到惩罚的。恩格斯指出:“总的来说,经济运动会替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造成的并且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邓小平同志深刻明白这一道理。我们要认真向邓小平同志学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中锻炼自己。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领导艺术和政治领导能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这本身就是重大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