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我国沿海城市群城市地位演化研究——以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城市群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城论文,为例论文,沿海论文,价值链论文,城市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8)08-0110-11
目前国内有关城市群内城市地位的研究主要是从城市要素禀赋(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差异而言的[1-8],这种方法虽利于较快和较准确把握城市区域地位的演化规律,却无法有效地揭示其内在机理,以及所包含的更深层原因。
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催生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9],群中各城市节点之间广泛的有机联系增强了城市群的系统性,使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全球经济板块的竞争中[10],同时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竞争、争夺的关系也使群内各城市的区域地位不断地发生着演变与更替,所以城市地位的研究更应该从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参与全球以及区域分工能力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一、价值链理论及在城市地位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一)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商业研究,其中波特的价值链最为流行[11]。而在价值链条的片断化和空间重组方面,克鲁格曼[12]曾经探讨过企业将内部各个价值环节在不同地理空间进行配置的能力问题。由此,使得价值链中治理模式与产业空间转移之间的关系成为价值链理论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此后,阿尔恩特和凯尔科斯[13]使用“片断化”(fragment)来描述生产过程的分割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生产过程在全球的分离是一种全新的现象。这就使得同一价值链条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跨界生产网络被组织了起来。
20世纪90年代,为了将价值链理论应用到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去,国内一些学者开始了多方的探索,由北京国际城市研究院的连玉明[14]提出的城市价值链理论,是国内最早将价值链理论用于城市研究并提出新的系统理论的。城市价值链理论主要用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并把城市竞争力系统描绘成一个复杂的价值链模型,形成并提升城市竞争优势的是一个包括价值流或价值活动在内的复杂系统的合力。
(二)在城市区域地位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错综复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产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将不再是一个个城市,而是整个城市群[10],因此,可以将整个城市群看成是一个价值创造的主体,而群内的城市是占据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节点。我们可以把城市群创造价值的过程看成是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然后通过各个城市环节生产、组装、流通、支持,最终实现价值循环的过程。在这一价值不断增值的链条上,单个城市或许仅仅参与了某一价值链环节,而城市群将整个价值增值过程纳入到了城市等级制的体系当中。当价值链条环节在城市群内各个城市之间进行空间配置的时候,城市的区域地位也就应其所拥有的价值链片断所占环节的高低而决定了①。由此我们通过对价值链在城市群空间内的片断化及网络组织机制的研究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群内城市地位演化的内在机制。
二、三大城市群城市地位演化比较
因为腹地范围演化比较可以代表城市群演化的城市规模结构与城市等级地位两个方面,所以可以用来反映城市区域地位的高低以及相互包含关系。因此本文将首先通过城市腹地范围演化比较来研究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个城市群的城市区域地位演化过程。
我们利用腹地演化分析软件②对三个城市群内部城市直接影响腹地进行划分,并输出腹地分层结构表(表中右侧城市为左侧城市的腹地,如表1中杭州、苏州、无锡为上海的腹地,而绍兴、诸暨又为杭州腹地)。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比较以上三表可以看出,从1991年到2006年长三角腹地分层结构经历了“稳定—碎化—整合”三次结构性的变化,而群中各城市地位也随之演化更替。仅从数据结果来看,1991年上海作为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腹地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三角,整个城市群腹地层次结构呈现出首位度高、腹地完整、层次关系完善、各层级城市数量随层次降低而成倍递增,腹地之争主要出现在二级城市之间,结构稳定;到了1998年,这种稳定结构被完全打破,江苏的无锡、泰州、扬州和浙江的杭州纷纷脱离上海腹地影响,而与此同时,他们各自所辖县市也出现类似情况,江阴独立于无锡,姜堰独立于泰州,余姚、慈溪独立于宁波,呈现出子系统不断从上级系统中分裂的现象。而再到2006年,腹地层次结构又出现与1991年相类似的情况,作为城市群最大中心地的上海其腹地范围迅速扩大,并完全覆盖整个长江三角洲,相比1991年,甚至连南京也成为其直接腹地。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金投入,不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迅速发展,也根本地影响了其体系结构。所以我们在分析珠三角城市群演化时,将香港的影响考虑在内。
仅从数据结果来看,相对于1991年城市群均为香港的腹地,1998年整个腹地分层结构没有实质性变化,但是结构中潜在引起质变的“量”的生长仍旧存在。深圳和广州迅速成长,使其各自的影响腹地面积都有所增长,其中深圳的成长速度快于广州,惠州地区已经完全被深圳的影响腹地包围,在对东莞、中山和珠海的争夺过程中,原先占有优势的广州影响力已经在下降,而深圳则在上升。但到了2006年,广州和深圳的成长成为群内最显著的,并且成为体系层次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广州逐渐从香港的直接腹地中脱离出去,成为辐射珠三角城市群乃至整个广东省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深圳统领了珠江三角洲东岸乃至西岸的珠海、中山和顺德。但与前1998年相比,深圳在腹地范围的争夺中已明显弱于广州。
(三)闽东南城市群
可以看出,1990年代初期闽东南城市群中厦门和福州由于优越的区位和开放政策,逐渐发展成为闽东南城市群的中心,厦门与福州的腹地范围基本上将闽东南城市群划分成两块,形成以福州为中心的北部城市群和以厦门为中心的南部城市群,而泉州等中部地区处于真空状态。到1998年,闽东南城市群体系层次结构虽然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我们可以看出晋江与漳州成为体系中的二级中心城市而拥有自己的腹地。到2006年,泉州与晋江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二级中心城市,并拥有各自的腹地,闽东南城市群的腹地开始出现类似长三角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碎化。
三、基于价值链的城市区域地位演化研究
参照芬斯塔及迪克斯特[15-16]的研究方法,我们采取成本法来分解价值链,即价值增值表现为参加各阶段生产要素的所得而构成了产品的增值,如图1所示,用纵轴C表示某阶段生产单位该阶段产品的附加值,横轴Z表示生产区段。一种产品生产的周期增值过程(或者说是其成本投入过程)可以用一条U型曲线即CB曲线来表示。这说明在产品生产周期中,首先是研发和试验以及进入生产阶段的过程是一个成本和附加值递减的过程;而从产品生产阶段到产品成型后进入流通阶段的过程是一个成本和附加值递增的过程。其中0点和1点分别代表R&D阶段和营销阶段。也就是说,按照产品生产的周期增值过程对生产活动进行分类,则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等物质生产职能行业所占据的价值链低(曲线中段),而交通运输、科研技术服务、批发零售业以及金融服务等为研发、流通行业所占据的价值链高(曲线两端),波特[17]认为,在国家(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服务职能所占据的价值链环节也不相同,发达国家生活、社会服务职能占据的价值链环节高,而发展中国家生产服务职能占据的价值链环节更高。据此,我们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17个大类,分成四组,分别是物质生产职能、生产服务职能、生活服务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而各职能所占据的价值链环节由高到低为:生产服务职能、生活服务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和物质生产职能。
图1 行业价值链占据关系图
(一)主要城市演化分析
我们首先对3个城市群中腹地范围大小变化最为显著的几个城市(上海、广州、深圳以及福州、厦门、泉州)的职能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考察城市基本职能占据价值链环节的变化对城市地位演化的影响。
按照价值链成本法我们将各主要研究城市的行业进行分类,计算各类别内行业的区位商以得到城市的基本职能部分[18],并且计算区位商大于1的各行业GDP占当地GDP总值比重。
1.上海 可以看出,随着上海由长三角制造业中心向区域生产服务中心和全国金融中心城市职能的转变,各行业在区域中的区位商、GDP占当地比重等指数均随着城市职能的这种转变而呈现不同变化。虽然在1998年上海的制造业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比较1991年,其产值占总产值的百分比却在逐年下降,在区域中的突出地位也不断下降,这说明上海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19],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交通运输仓储业、金融保险业等伴随着制造业成长起来的生产服务职能行业地位逐渐凸现,并在区域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到本世纪初,本来在区域中占有绝对优势且规模较大的制造业已经不占优势,而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服务于生产部门的生产服务职能区位商已大于2,说明其已在区域中占有绝对优势。上海已逐渐发展成为服务于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乃至更大圈层范围的生产服务中心。
按照价值链成本曲线,生产职能所处的价值链低,而生产、生活服务职能所处的价值链高。上海的城市职能变化经历了“物质生产职能突出—物质生产职能弱化、生产服务职能突出—生产生活服务职能均突出”的变化历程,与此相对应,上海城市职能所占据的价值链环节也经历了由低到高的过程。我们再对照前述有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上海城市职能占据价值链环节由低到高演化,其腹地范围也由小变大。虽然,2006年上海的城市等级是1991年的回归,然而这是经历了群内区域二级城市崛起和分化之后的回归,可以说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因此在结构上出现了和1991年不完全相同的新特征。将这些新特征与上海城市职能演化比较可以发现其正是价值链影响体系结构的有力证明。
2.广州、深圳 从城市职能的演化来看,广州和上海有些类似,相比1998年,广州不论是生产服务职能还是生活、社会性服务职能,其发展都日益完善,在珠江三角洲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并逐渐成为粤北的服务中心。1998年面向生产服务的区域性职能有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和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其中,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区位商大于2,说明其在珠三角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与之相比,2006年批发零售业也发展成为区域性服务职能,其他各职能虽然区位商变化不大,但产值占当地GDP的比重却明显提高,说明其服务范围和辐射强度在不断增强。金融保险业区位商变小,是因为珠三角金融区域一体化体制正在逐步形成,将来势必形成以香港为中心、广州为次中心的金融体系。
生活、生产性服务行业2006年与1998年相比,不仅社会服务业和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实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在不断提高,教育文化广播影视业和机关及社会团体也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服务职能。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加速,原来占有巨大政策优势的深圳特区逐渐失去以往的“窗口”作用,在区域中的地位也不断下降,而同时由于地理空间上与香港非常接近,所以深圳由原有的“平台”逐渐向香港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转变,和广州城市职能发展方向成鲜明对比,深圳在区域中的生产、生活服务职能不断弱化,而制造业在珠三角中的区位商大于1,占有一定优势。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原来为区域职能的批发和零售餐饮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卫生和体育社会福利实业现在区位商小于1,已经不再是区域职能。金融业由原来的区位商大于2降低到1,因为靠近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未来深圳的金融保险业在区域中的地位还要下降。而广州与深圳的腹地演化也完全与此相对应。广州城市职能所占据的价值链不断提升,伴随此,其腹地也不断扩大,而深圳城市职能所占据的价值链经历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所以其腹地也经历了不断扩大、与广州争夺最后到逐渐缩小的过程。
3.福州、厦门、泉州 从福州近年城市服务职能的演化来看,福州已逐渐发展成为福建北部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与1998年相比,福州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的区位商由1提高到2,说明其在区域中已占绝对优势。而卫生体育福利和教育等面向社会、生活服务的行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不断攀升。
就2006年的数据横向比较来看,福州与厦门、泉州相比,福州的城市职能呈现综合性,是福建北部的绝对中心,而厦门和泉州在区域中心职能的承担上有所分工,各有侧重。且近年变化不大:从城市的物质生产职能来看,厦门及泉州1995年以来两地制造业区位商均大于1。从生产、生活服务职能来看,泉州主要以交通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为主,而厦门主要以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为主。
前述关于闽东南城市群结构演化的分析表明,闽东南城市群演化经历了“福州、厦门双中心”到“福州、厦门、泉州多中心的演化规律”,而这又与上述各城市职能演化中所占据的价值链环节高低具有密切关系。从长、珠三角发展的经验来看,未来福建南部服务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在于生产服务职能的完善与发展,目前福州由于空间上位于福建北部,所以已有发展成为中心的趋势,而厦门和泉州各自承担了不同的生产服务职能,未来或者各自继续突出已有优势,共同成为南部的发展中心,或者经过一个相互争夺的过程,最后成为中心与腹地的关系。
(二)综合比较分析
综合所有城市来看,1998年前上海、广州、南京、福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集中在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福利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影视业等等,而同期嘉兴、绍兴、东莞、江门和中山等区域内最低等级城市的职能则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批发零售行业。到2006年,这些原本集中在中小城市的物流职能转移到大城市,而相对应的原本属于大城市的卫生体育福利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业和社会服务业却向中小城市集中。1998年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职能结构和2006年中小城市几乎是同构的,而1998年的中小城市职能和2006年的大城市职能又几乎是同构的;也就是说,城市职能结构似乎是在不停地往返重复。但是,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上海2006年的交通运输职能所达到的发展水平一定不会和东莞1998年的类似。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职能类型的重要程度是交替上升的;在交替上升的过程中,城市职能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即一种城市职能的充分发展会为另一种城市职能向更高层次的跃迁提供必要条件。
(三)小结
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城市地位高低及更替与城市所占据的价值链环节高低有关,城市所占据价值链环节的转变与城市群体系结构的重构、城镇地位的再造以及城市之间经济社会联系变化等空间变化具有一致性。特别是在我国沿海城市群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是整个城市群,而随着价值链的地域片断化,每个城市占据了不同的价值链环节,其占据价值链环节越高,则在城市群内的等级地位越高,腹地影响范围也就越大,最终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四、城市聚类分析
以上分析是以群内主要城市地位变化的典型案例来说明城市职能占据价值链高低对城市地位以及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作用。这种分析是从运动变化轨迹的相似性上来说的。也就是说,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典型案例城市职能价值链跃迁的轨迹来看,城市职能占据价值链的高低决定了城市的地位,进而影响城市群的结构。但是,这种轨迹上的趋同,并不能说明城市占据价值链高低与城市地位以及城市群结构演化就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那么以上三个阶段的分析,是否仅是一种巧合,而不是普遍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来分析这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基于城市职能指数各个阶段的城市聚类与前面的城市群结构分析相符合,那么就可以说明,这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的地位以及城市群结构与群内各城市职能占据的价值链有关。
我们利用区位商法求得三个城市群各城市基本活动部分,并由此构成城市样本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进行因子分析,抽取出反映三个城市群职能结构信息的主要因子,通过因子轴的旋转,对得到的主因子负荷进行分析解释,从而获得反映分类对象城市群体职能结构特征的信息。然后利用各市对主因子的不同得分构成原始样本矩阵,采用沃德法进行聚类分析,对各城市的职能类型进行归并,得到聚类树状图,再按照规模将树状图整理成表格[20]。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个城市群内各城市职能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前述城市群结构演化规律基本相符,1991年城市职能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福州、广州、深圳、南京、宁波以及无锡、苏州、杭州、珠海分别为同组类城市,而1991年三个城市群的城市腹地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南京为长三角的一级城市,广州、深圳为珠三角的一级城市,福州为闽东南城市群的一级城市。无锡、苏州、杭州、珠海分别为其群内的二级城市。
从上表可以看出,1998年三个城市群内城市职能聚类分组结果相对于1991年差异较大,第一梯队城市为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第二梯队为福州、厦门、苏州、无锡、肇庆、中山。将以上分析结果与前述城市群演化规律的分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以上聚类分析结果除与1998年三个城市群的城市腹地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外,还与三个城市群1991-1998的跃迁演化轨迹也完全相似。另外,从梯队的分组数来看,1991年为9组,而1998年聚类分组为11组,1998年高于1991年。这说明相对于1991年,1998年城市群结构更加松散,结构分化程度高,这也与前述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6年城市职能聚类分析的第一梯队城市为上海、广州,第二梯队城市为福州、杭州、南京、深圳、厦门、珠海、苏州,这一分析结果与前述城市群演化规律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2006年,上海、广州分别为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一级中心地,杭州、南京、珠海分别为二级中心地。虽然福州、厦门分别为闽东南城市群的两个一级中心地,但是由于闽东南城市群发育程度较长三角与珠三角低,福州与厦门各居闽东南一域,争夺腹地,其在城市群内的地位与长三角中的杭州、南京,珠三角中的珠海相同,而聚类分析的结果也完全与此相符。相比1998年,2006年城市聚类组数减少,这说明城市群结构更加松散,结构分化程度高,这也与前述城市群结构演化的分析结果一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珠三角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
通过对三个城市群不同时间段内各城市职能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城市群演化分析的结果一致,聚类分析所分同类组的城市与其在各自城市群内的地位相同,即同一组群内的城市在群内具有相同的地位,并且演化规律与跃迁轨迹也相同。
五、结语
由此可见,城市占据价值链环节高低的对比是决定其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城市在价值链上占据环节的高低,影响其腹地范围的大小,城市群内在价值链上占据高附加值环节的城市即为区域中心城市。这并不是说各个城市就该竞相发展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的职能,这还要以整个区域的发展及城市的自身条件为前提。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已经占据或者未来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城市无疑将更具竞争力,也往往更具有区域组织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也必将成为区域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与协作的核心。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发现,当城市群内城市体系各城市的职能形成价值链关系的时候,虽然城市之间是一种网络化关系,但他们之间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纵向分工,则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城市层级结构也会相对森严,这种森严的等级体系也将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而越来越强。
收稿日期:2008-03-11修回日期:2008-07-19
注释:
①本观点引自唐子来2006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理论博士研究生课堂讲述。
②该软件采用Huff模型的概率计算法,并根据择大法判断,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平面对象地域内的任意小区j都接受来自区域内各城镇的辐射,其强度为:是i城镇对j地的辐射力,是ij间距离,β为摩擦系数,通常取标准值2.0(可按不同道路等级进行划分)。在mj和dij已知的情况下,可对来自各城镇的辐射力分别求出,并根据择大原则判断每一小区j的归属。具体计算时将对象地域栅格化,利用计算机可以高速、重复运算的特点,对其中所有栅格作上述计算和判断,确定每一栅格的归属,即可得到各城镇的影响腹地。以可视化编程语言作为开发工具,如不考虑网络空间的复杂性,距离计算可采用两点间直线距离。
标签:城市职能论文; 长三角城市群论文; 区位商论文; 价值链分析论文; 广州深圳论文; 福建厦门论文; 区位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