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曾洁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首先,对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进行描述。其次,分析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班级文化建设物质层面存在缺失;班级文化建设行为层面较为单一;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层面建立不健全。最后,提出改进对策分析:加强班级物质层面补充;实现行为层面多样化;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196-02
“班级文化”是各班级内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规范、条例、行为习惯以及班级环境的总和。指明了班级文化的一般价值,也标示着班级文化的特定意蕴[1]。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提高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增强高校班级整体竞争力,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都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1.调查组织与实施
本次调查选取皖北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大专班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整理阶段、分析阶段完成整个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共包含200名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为184份,有效问卷为184份,问卷回收率为92%,问卷有效率为100%[2]。
2.现状描述与分析
2.1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班级卫生和文化墙的建设现状与分析
2.1.1班级卫生的现状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各个专业卫生状况反映非常好的40人,一般保持较好的81人,一般保持较差的53人。班级整体卫生状况多集中于非常好、一般保持较好、一般保持较差三项上,占整体的94.6%。通过这样调查分析统计可知:班级卫生由于专业性质,人数,教学方式,管理条例不同,相对的卫生状况也有不同。学校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对不同专业性质、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指导。
2.1.2班级文化墙布置的现状与分析 调查显示,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班级文化墙认可度现状如下:认为文化墙布置丰富的有138人,占总数的75.0%;单一的有14人,占总数的7.6%;没有的有32人,占总数的17.4%。运用问卷调查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班级文化墙布置得到了大部分班级的实施,占总人数的75.0%,但仍有25.0%的班级没有布置。
2.2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班级文化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2.2.1班规制定的现状与分析 调查显示,班规在学生间的认知度主要集中于很健全与基本健全之间,有145人,占人员数量的78.8%。通过问卷调查还了解到,班级班规的制定大都由班主任或班主任与班委共同制定,但缺少了指导性方针。学校应该给予相关的班级班规制定的指导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班规制度建设合理性的现状与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对班级班规制定合理性的态度主要分布于非常合理、较为民主合理两个方面,共有137人,占人员数量的74.5%。说明班级班规制定的分析方法总体符合班级同学意愿,对仍存在的非议应该积极听取意见,统一逐条修正,争取做到所有学生积极赞同并自觉遵守维护。
2.3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2.3.1班级学习氛围的现状与分析 调查显示,班级学习氛围学生喜爱程度上,喜欢团结友爱的有82人,占人员数量的44.6%。选择竞争且和睦的有102人,占人员数量的55.4%。由此可以判定无论是什么学生,都向往着有较好学习氛围的班级环境。而现今所缺乏的是如何成功的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调查显示,班级成绩较好的班级主要分布于学习氛围端正,积极认真学习的部分,有106人,占人员数量的57.6%。学习成绩较差的主要分布于班级学习氛围较差的班集体,有58人,占人员数量的31.5%。由此可以分析得出,班级成绩状况与班级学习氛围的浓郁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习氛围越好班级整体成绩就越好。学校应就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着重培养班级的学习氛围。
2.3.2师生相互之间关系的现状与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对老师的期望中,希望老师随和、宽厚的有65人,占人员数量的35.3%。希望老师严格、严厉的有20人,占人员数量的10.9%。希望老师亲切、呵护的有77人,占人员数量的41.8%。希望老师放任的有22人,占人员数量的12.0%。由此可以知道,大多数同学都希望与脾气、品行较好的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
关于班级同学间交流情况的调查显示,认为交流情况不错的,有125人,占人员数量的68.0%。回答不交流的有45人,占人员数量的24.5%。回答没有交流的有61人,占人员数量的33.2%。由此可以分析得出,班级中同学关系整体较为亲密,有着较为良好的交流环境。师生关系整体较为平淡,交流环境一般。且同学,师生关系中仍存在部分同学交流贫乏,甚至零交流。
3.存在问题
3.1 班级文化建设物质层面存在缺失
首先,学生在卫生习惯上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使得个人卫生习惯、保护班级环境意识上相对较差。且班级卫生设施不齐全,学生对班级卫生设施的随意安置,使班级文化硬件缺失情况普遍出现。其次,班级对物质文化建设意义理解的偏差,只是从评比的角度而去实施物质文化建设,并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3]。
3.2 班级文化建设行为层面较为单一
班级的行为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生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是人际关系、面貌、作风等的动态体现。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班级文化建设中行为层面较为单一。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存在形式化太重现象,一部分班主任或同学认为只会浪费时间,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交的书面方案。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更因为经费、安全等问题不了了之。
3.3 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层面建立不健全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班级文化建设中制度层面建立不全面。班级规章制度的编订通常缺失了广大普通同学的意见述求,出现了不是很民主的规章制度。其次,学校对各个班级的班规制定没有相关的指导思想,缺乏宏观的管控方针。
4.改进对策分析
4.1 加强班级物质层面补充
创建有导向性的班级物质环境。首先需要注重教室的卫生,如果没有足够的条件去美化教室,至少要让班级教室保持整洁干净,打扫工具摆放整齐,每位同学都应该具备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保护班级卫生。其次,重视教室布置。学生一起动手美化教室,既节省资金,又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室的环境保持清洁、美丽,才能够让学生在其中安心学习[4]。
4.2 实现行为层面多样化
开展多方位、多形式、定期的班级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活动相互沟通,在沟通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达成共识,培养积极进取班风的形成。班主任、班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同学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既做到了自律,感染了同学,又使班主任。班委在班级里就更具号召力[5]。
4.3 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通过建设完善的班级文化管理制度,既能够实现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更能够起到考核的标杆作用,对更好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要着重从精神层面引领制度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主动参与,增进集体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参加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创新,并通过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加以奖励,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活力[6]。
【参考文献】
[1]李成超.高职院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4):82-85.
[2]付春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J].科技视界,2014,(15):67-67.
[3]孙淑荣.班级文化建设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03):63-67.
[4]任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29-130.
[5]孙晓明,李艳.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功能、问题与行动[J].大学教育科学,2014,(05):54-58.
[6]蔡前锋,李鸿才,李修智.高校班级文化育人功能探索——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14-15.
论文作者:曾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班级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论文; 层面论文; 卫生论文; 学生论文; 现状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