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兹别克斯坦论文,工业发展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现状及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经济秩序不断变化,全球对能源及能源市场直接通道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进程中的作用更加凸现,这主要是由于全球能源供应不足且不平衡造成的。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西面和北面同哈萨克斯坦接壤,南与土库曼斯坦及阿富汗毗邻,东与塔吉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相连。如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已经超过2700万人,年增长率为1.1%~1.2%。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的GDP为156亿美元,人均580美元。近年来,其GDP的年均增幅为7%~9%;在GDP结构中,农业占38%以上,服务业也占38%,工业不足25%。
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能源产品是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的基础较好,初级能源的消耗量占世界第34位,天然气消耗量占第10位。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部门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原料基地的状况恶化,勘探和开采技术落后。能源运输设施不够发达,等等。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亚洲较大的能源产品生产和消费国(消耗量居亚洲第15位),2006年生产的初级能源产品约合6000万t标准燃料,消耗量——5020万t标准燃料。2002~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消耗量有所下降,据说是因为乌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煤炭和天然气的消耗量减少。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初级能源产品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天然气——约占80%,其次是石油——16%,煤炭和水电不足5%。
在独联体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开采量及储量都占第3位。天然气工业主要集中在加兹利和卡尔希地区,石油主要产自费尔干纳盆地和布哈拉州。此外,乌还出产少量煤炭(每年约300万t煤或100万t标准燃料)。褐煤主要产自安格连、拜逊、沙尔贡等煤田,但当地的煤热量低、灰分高,仅适合热电站使用。
乌兹别克斯坦的电能主要是天然气热电站生产的,当然也有一些烧煤的热电站,以及阿姆河和锡尔河上的一系列水电站。全国39个发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超过1100万kW,每年能发电550亿kW·h。电网系统拥有23.4万km的输电线,大约4600万kVA的变电能力。最大的热电站是锡尔河热电站(300万kW),其次是塔什干热电站(186万kW)和纳沃伊热电站(125万kW)。大多数水电站建在锡尔河及其支流上,其中较大的是恰尔瓦克水电站(60万kW)和霍吉肯特水电站(16.5万kW)。全国约30座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168.4万kW,每年能发电64亿kW·h。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共计744.5万kW(每年能发电267亿kW·h),已开发利用的仅占23%。
尽管乌兹别克斯坦的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能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太阳能约占乌可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的98.5%,今后可用于热水供应、农牧区供电等用途。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和塔什干州比较适宜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能的开发潜力约为每年30万t标准燃料;小型河流、灌溉运河、水库等的水电开发潜力约176万kW(每年大约能发电80亿kW·h)。
下面我们介绍乌兹别克斯坦最主要的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情况。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分布或延伸有以下石油天然气产区:
——阿姆河(布哈拉—希瓦)产区,它位于土库曼斯坦东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西部(查尔朱市以东),现在是中亚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从地理位置看处于卡拉库姆沙漠范围内。石油主要赋存在天然气矿床的边缘。
——北高加索—曼格什拉克产区和北乌斯丘尔特产区,乌兹别克斯坦的陆台油田从油气生成条件看属于这两个产区。大部分油田与上侏罗纪的碳酸盐建造,上白垩纪、中白垩纪和下—中侏罗纪沉积有关。这一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超过石油资源。
——苏尔汉—瓦赫什产区,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地区,在吉萨尔山支脉的山麓。
——费尔干纳产区,位于山间盆地,是中亚最老的采油区之一,以石油矿床为主;大部分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其余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境内。大部分矿床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其中心地区发现有尼亚兹别克油田和敏格布拉克油田。
乌兹别克斯坦的证实石油储量在中亚地区仅次于哈萨克斯坦居第2位,天然气储量居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之后(见表1)。另据2007年初的资料,乌兹别克斯坦碳氢化合物的预测远景资源量为:天然气——6万亿,石油——8.5亿t,凝析油——3.8亿t。
表1 中亚三大油气生产国的证实油气储量(2007年1月1日)
乌共发现了194个石油天然气矿田,其中的147个具有工业天然气聚集,102个具有工业石油聚集;已投入工业开发的有88个,准备开发的有58个。油田主要分布在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和卡什卡达里亚州、布哈拉州、苏尔汉河州、纳曼干州、安集延州和费尔干纳州,约75%的石油储量集中在卡什卡达里亚州,主要在科克杜马拉克油田(近70%)。
从天然气田的资源构成看,既有干气(13%~15%的甲烷同系物,汽油含量为4~30g/)——白垩纪和早第三纪沉积的天然气,又有油性气(20%~60%的甲烷同系物,凝析油含量为350g/)——侏罗纪深地层沉积的天然气。大部分游离天然气储量集中在舒尔坦、泽瓦尔德、科克杜马拉克、阿兰和阿达姆塔什油气田中。所产天然气硫化氢含量较高的气田有乌尔塔布拉克(5%)、坚吉兹库利—哈乌扎克(4.25%)、坎德姆(1.89%)和阿库姆(1.92%)。
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消耗
据说,乌兹别克斯坦各地早在1885~1917年就开始开采石油了,1920~1932年开采活动活跃起来。20世纪40年代,帕尔瓦伊塔什、南阿拉梅什奇克、沙里汉—霍贾阿巴德等油田投产,石油产量开始大幅增加。到1950年时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年产量已经增加到134万t,是二战前的10倍多。1953年在克孜勒库姆沙漠发现了第一个天然气田——塞塔兰捷别气田,1956年又发现了大型的加兹利石油天然气田,其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
如今,乌兹别克斯坦约70%的石油和凝析油产自西部卡什卡达里亚州的科克杜马拉克石油凝析气田。据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控股公司的资料,该油田的可采储量为:5430万t石油,6740万t凝析油,1280亿天然气。它1986年被发现后便很快投入工业开采,1996年其层压突然急剧下降,需要立即向矿层注水以维持开采压力,于是1997年开始进行注水作业。然而,由于采油量超过注水量,使得油层和气层间的压力失衡,天然气从气帽中冲向油层,导致其石油产量下降。
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产量为541万t,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量(见表2)。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及凝析油产量从2000年起就开始下降了,2005年的降幅最大——达17%(10年来总产量首次低于600万t),2006~2007年这一下降趋势才得到控制——总产量稳定在540万~550万t。如今,开采作业基本上没有采用新工艺,石油产量与加工量、石油产量与成品油消耗量之间的失衡现象日益加剧。
表2 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的石油产量与消耗量(万t)
在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持续增长、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乌国内的石油和成品油消耗量不断增长,而国内的原料供应却十分有限,只能增加原料进口量。
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的商业开采量为556亿;由于国内的消耗量有所下降,出口量便相应增长(见表3)。乌兹别克斯坦生产的天然气约80%用于满足内需,人均年消耗量为1600,虽比俄罗斯低,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2004~2006年乌天然气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消耗量随之减少。
表3 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的天然气产量与消耗量(亿)
实际上乌兹别克斯坦只有一家石油、天然气、凝析油生产企业,那就是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控股公司。它组建于1993年(1998年前称“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工业集团”),是一家开展多种生产经营活动(从原料开采、加工到成品销售)的综合性企业,控制着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命脉。它拥有4家股份制公司、1家天然气化工厂和一系列非专业性公司,其中最主要的是: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与开采股份公司,从事石油及天然气田的勘探开发、天然气加工;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运输股份公司,从事天然气的地下储存、天然气运输设施的管理、天然气的过境运输、天然气干线运输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乌兹别克斯坦石油产品股份公司,管理费尔干纳、阿尔特阿雷克和布哈拉炼油厂,在国内外市场销售石油制品,控制着油库、油料装卸平台和加油站;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机械股份公司,生产石油天然气设备和天然气化工设备;舒尔坦天然气化工厂,生产聚乙烯、液化气、轻质油、硫磺和商品气。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控股公司所属的其它公司主要是为主营业务服务的,包括石油天然气建设配套公司、穆巴列克石油天然气安装公司、布哈拉天然气工业建设公司、卡什卡达里亚石油天然气工业建设公司、南方天然气建设公司、塔什干石油天然气建设公司、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工业科研与勘察设计院、生产工艺联系局、石油天然气储存公司等。
石油、天然气及凝析油的加工
乌兹别克斯坦有3家炼油厂——费尔干纳、阿尔特阿雷克和布哈拉炼油厂,都属于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加工股份公司。前2家炼油厂主要生产普通石油燃料,年加工能力分别为550万t和320万t;1995年以前费尔干纳和阿尔特阿雷克炼油厂仅加工通过输油管道从西西伯利亚运来的原油,如今加工的是乌兹别克斯坦自己开采的和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原油。1997年投产的布哈拉炼油厂主要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多出口)、航空煤油及柴油,设计年加工能力为2500t凝析油,原料来自科克杜马拉克油田。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及凝析油的加工量为870万t,其中,凝析油约为660万t;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了约120万t原油。
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加工股份公司是中亚惟一的基础油生产企业和乌兹别克斯坦惟一的润滑油生产企业,不仅能满足本国的润滑油需求,还能向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伊朗及土耳其出口。1997年为了利用Texaco公司的工艺生产高档机油并进行分装,在费尔干纳炼油厂的基础上组建了乌兹别克—Texaco合资公司。经过2003~2004年的技术改造,费尔干纳炼油厂的加工能力得到提高,年产量增加了1/3以上,汽油、航空煤油和柴油的出口量增加了100多万t。
乌兹别克斯坦出产的天然气大部分含硫较高,需要在穆巴列克天然气加工厂进行加工。该厂位于卡什卡达里亚州,其首期工程于1973年投产,主要工序是对天然气进行脱硫处理和低温分离,生产硫磺,以及对凝析油进行稳定处理,目前的年加工能力为240亿。
舒尔坦天然气化工厂是2001年投产的,每年能加工45亿天然气,生产出12.5万t聚乙烯颗粒、13万t液化气、13万t凝析油、42亿商品天然气和4000t硫磺。它采用的生产工艺先进,有能力生产约150种高压、中压和线性低压聚乙烯,大部分用于出口。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正在扩大伴生石油气的加工利用能力,扩大液化气的产量,尤其是穆巴列克天然气加工厂和舒尔坦天然气化工厂的生产能力。待这些方案实施后,乌全国的液化气产量到2010年会增加到61.5万t。
天然气出口
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通过中亚—中央和布哈拉—乌拉尔输气干线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出口了118亿天然气。乌是根据双边互利协议给塔供应天然气的,为的是换取塔列宁纳巴德州(现为索格特州——译者注)境内一段输气管道的使用权。乌兹别克斯坦从2003年开始给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供应天然气,2006年的供应量达到90亿。2007年乌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又同俄天然气工业公司签订了将天然气年供应量扩大到130亿的协议。此外,从2007年起乌兹别克斯坦给所有外国进口商的天然气出口价格都从55~60美元/(1000)提高到了100美元/(1000)。
乌兹别克斯坦禁止原油出口,但允许出口石油制品。2006年乌向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等邻国出口了约60万t石油制品。
石油天然气运输设施
乌兹别克斯坦对外经济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受到出口运输线路的限制,特别是没有出海口,而且邻国也没有直接出海口。
乌兹别克斯坦的输气干线总长超过1.3万km,年输送能力为550亿,不仅能满足本国的天然气出口运输需求,还能确保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过境运输。著名的中亚—中央和布哈拉—乌拉尔输气干线的某些路段分布在其西北部,在20世纪80年代中亚的天然气正式通过这些管线被运往苏联的乌拉尔地区及欧洲部分的工业基地。
由于设备及管道耗损严重,布哈拉—乌拉尔输气干线早已不能正常运行了。尽管其设计年输送能力为150亿天然气,可据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提供的消息它每年只能输送75亿天然气,而据乌兹别克斯坦方面提供的资料——还不足35天然气。如今,该输气干线上只有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路段及哈萨克斯坦的部分路段还在运行。
若想扩大天然气运输量,必须改造布哈拉—乌拉尔输气干线,扩大中亚—中央输气干线的运力。连接乌斯丘尔特、布哈拉—希瓦油气产区和出口线路的长67km的加兹利—卡甘输气管道能将坎德姆油田的天然气输送出来,卡利夫—杜尚别输气管道能将天然气运到塔吉克斯坦(包括—部分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而2003年建成的舒尔坦—谢拉巴德输气管道可把天然气直接输送到南部地区(以前需要经过土库曼斯坦),并进而运到塔吉克斯坦。舒尔坦—谢拉巴德输气管道长193km,年运力为10亿天然气。
1995年前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原油主要是通过鄂木斯克—巴甫洛达尔—奇姆肯特—土库曼纳巴德输油管道从西西伯利亚运来的,如今则通过库姆科尔—奇姆肯特—布哈拉输油管道的部分路段和铁路将原油运往阿尔特阿雷克炼油厂,布哈拉炼油厂使用的凝析油也是通过铁路运输的。为了将哈萨克斯坦库姆科尔油田的原油运往费尔干纳炼油厂,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共同改造了奇姆肯特—帕赫塔输油管道,它长140km,年运力为200万t原油。
投资环境
1992~1999年乌兹别克斯坦是以政府全额担保向外国银行贷款的方式引进外国投资的,当时这个刚独立的国家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赢得外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信任。从2000年起乌兹别克斯坦吸引外资的法规开始放宽,其标志是同年4月出台的《关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开展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措施令》。它明确规定要给投资者提供优惠待遇,以弥补其地质勘探风险。2001年12月乌通过了《产品分成协议法》,将优惠待遇扩大到开采项目的所有参与者;2002年12月又通过了新版《矿产法》,扩大了投资者的权利。
2005年乌出台了更利于引资的《关于推动吸引外国私人直接投资的补充措施令》,扩大了税收等优惠待遇的适用范围。根据这项命令,外国股份不少于50%的企业有权享受免缴主营业务利润税、财产税、道路基金提留等费用的优惠待遇。此外,合资企业主营业务的亏损额可在企业扭亏后分5年用利润补偿。
2006年乌引进的外国投资总额达200亿美元,是2000年的2倍多;石油天然气部门的引资额超过了21亿美元(见表4),投资者更愿意按产品分成协议进行投资,以便能享受更宽松的税收规定。
表4 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部门近年引进的外国投资(亿美元)
根据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批准的投资规划,2007年乌计划实施78个引资项目,引进外国投资10.18亿美元;其中,政府担保的外国贷款为3.256亿美元——用于36个项目,外国直接投资6.927亿美元——用于41个项目。大部分外国投资(4.244亿美元)将用于9个能源开发项目,其中的4.187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计划用于石油天然气部门的7个项目。
在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领域开展经营的外国公司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中国。俄罗斯方面的主要是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石油天然气联盟金融投资集团的分支机构——东方石油天然气联盟有限责任公司(见表5)。
卢克石油公司计划开发北乌斯丘尔特的昆格勒矿区、坎德姆矿群、布哈拉—希瓦产区的哈乌扎克和沙德气田。哈乌扎克和沙德气田预计于近期投产,其天然气销售收入将用于开发昆格勒和坎德姆矿田。坎德姆矿田出产的天然气将通过天然气工业公司出口到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还计划修建一座年加工能力达60亿的天然气化工厂,其初期工程计划于2010年投产。卢克石油公司2007年的投资额将达到1.7亿美元。
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现阶段的合作起始于2002年,当时双方签署了关于乌向俄长期且逐步增加供气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于2007年延长了该协议的有效期且增加了协议供气量。2003年双方签署了共同开发乌斯丘尔特油气产区的框架协议;2004年签署了为期15年的共同恢复沙赫帕赫特气田天然气开采作业的产品分成协议,约定由俄方首批投入1500万美元。2006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两份协议,确定了对乌斯丘尔特地区7个投资开发区段进行地质勘探的原则,以及乌尔加、库阿内什、阿克恰拉克油田产品分成协议的主要条款。代表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经营活动的是其子公司——海外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表5 俄罗斯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参加的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
俄东方石油天然气联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在乌斯丘尔特地区中部和吉萨尔地区西南部开展勘探作业的许可证。这两个区域的勘探许可证最初是2001年按照产品分成协议条款颁发给俄石油天然气联盟金融投资集团同乌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的,当时乌兹别克斯坦是第一次签署这类合作协议。该合资企业享受了政府规定的税收优惠,但是它只开采却不勘探,乌政府最终收回了作业许可证。2007年初乌政府又重新颁发了这两个区域的5年期勘探和36年期开采许可证。
近年来中国石油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经营活动日益活跃。中国公司最初只是提供一些技术服务,如今已开始参与乌石油天然气田的勘探和开发项目(见表6)。
表6 中国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参加的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计划投资6亿美元勘探开发布哈拉—希瓦油区的23个油田,其中的20个是小油田,有些根本不值得开发,所以被捆绑在一起提供给了投资者。剩下的3个是以前开发过的中型油田,其中最大的是乌米德油田,其剩余储量为250万t。此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还将开发乌斯丘尔特地区的阿尔尼牙兹、萨尔多布、马尔科夫斯科耶、乌米德等储量难采油田,出售这里所产天然气的收入将用于勘探乌斯丘尔特地区有开发前景的区块。
东胜石油公司同乌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将恢复费尔干纳盆地安集延油区老油田的开采作业,在老油田区域内和周围地区进行新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投资总额预计1.13亿美元,开发作业中将借鉴中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斜井钻进经验。安集延油区的探明储量为1.3亿t石油当量,预测储量为1.5亿t,几乎都是液态产品。这些油田靠近费尔干纳炼油厂和中国,便于原料运输和成品出口。(译注:据最新消息,由于受高额资源税和其它政策的限制,东胜公司已决定撤出乌兹别克斯坦。)
除了俄罗斯和中国的石油公司,参与乌兹别克斯坦油气开发项目的还有瑞士、马来西亚、韩国等国的石油公司(见表7)。
表7 一些欧洲及亚洲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参加的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
瑞士Zeromax集团是从2000年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市场的,不仅从事石油天然气开发,同乌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组建了一批合资企业,还投资农业、纺织、水泥、电缆等项目。它同乌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共同实施的项目有:给舒尔坦天然气化工厂建设工程供应配套设备;设计和建造连接布哈拉—乌拉尔输气管道和东别尔达赫天然气加工厂长60km的输气管道,提高了乌国内的天然气运输能力及出口运输能力;修建加兹利—萨雷迈天然气出口运输管道,修建舒尔坦—谢拉巴德输气管道的山区路段;修建穆巴列克—加利亚阿拉尔—扬吉耶尔输气管道;扩建和维护加兹利—卡甘、布哈拉—乌拉尔等输气干线的部分路段。加兹利—努库斯输气管道2004年扩建后,乌当年沿北方线路出口的天然气就增加到70亿;2005~2006年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后,这一方向的天然气年出口能力迅速提高到120亿。乌—瑞合资企业科克杜马拉克天然气公司正在实施科克杜马拉克油田伴生气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额将超过3000万美元。
乌兹别克斯坦同马来西亚合资组建的乌兹别克—马来西亚石油公司正在开发卡拉克泰油田,每年的采油量不超过5万t。
韩国的KOGAZ从2007年开始对乌斯丘尔特地区的苏尔吉利油田进行综合开发,该项目的总投资额为9.6亿美元,2007年将完成投资1250万美元。
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出口预测
据预测,2007年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产量将达530万t,2010年——500万t;从2011年起年产量将以每年1.8%~2.2%的幅度增长,但前提条件是要完成对一些大型区块的地质勘探作业且有一批油田投入工业开采,只有这样,到2020年石油年产量才可能增长到560万t,到2030年达到720万t,即恢复到2001~2002年的水平(见表8)。到2010年乌本国的石油消耗量将达到920万t,2020年——1230万t,2030年——1 600万t;人均消耗量将从2006年的0.31t增长到2030年的0.47t。为了满足国内的石油产品需求,乌必须增加原油进口量,到2010年需进口1420万t,2020年——670万t,2030年——880万t。
表8 2030年前乌兹别克斯坦石油产量、消耗量及纯进口量预测(万t)
另据预测,在2011年前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产量将一直保持下降,2010年的产量可能为523亿;此后,随着乌斯丘尔特地区的天然气田投入大规模工业开发,天然气的产量将开始增长,到2020年可能增加到605亿,2030年达到682亿(见表9)。但天然气的消耗量将以每年2%~3%的幅度减少,到2010年可能降到391亿;从2012年起天然气的消耗量将恢复增长,到2020年可能增加到434亿,2030年——475亿;人均天然气消耗量将从2006年的1600减少到2030年的1400。与此同时,乌兹别克斯坦给俄罗斯出口的天然气将从2006年的90亿增加到2030年的150亿,给塔吉克斯坦等中亚邻国出口的则有可能从28亿增加到37亿。若中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输气管道能够建成,则到2015年乌还可能向亚太地区出口7亿天然气,到2030年会逐步增加到20亿。
对外国石油公司开拓乌兹别克斯坦市场的建议
考虑到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系和石油天然气部门的结构特点和当地的制度,建议到乌兹别克斯坦开拓市场的外国石油公司同乌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进行合作,否则会遇到很多困难。外国石油公司应该首先从以下方面入手:
表9 2030年前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产量、消耗量及纯出口量预测(亿)
——尽量扩大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中的参与份额;
——参与天然气出口及过境运输管道的现代化改造及扩建;
——加入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项目,包括改建和新建生产企业;
——积极开拓技术服务市场。
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建议,外国石油公司应该根据乌兹别克斯坦相关政策的变化及时找到最有利的合作方式,毕竟乌通过吸引外资推动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的这一根本国策短期内不会改变。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各位读者参考)
标签:石油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凝析油论文;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石油开采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天然气工业论文; 能源论文; 煤炭储量论文; 天然气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