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夜上谷阴”的两部份及“上谷阴”四部之转换及“夜”与“四部”的入侵_上古音论文

试论上古音幽宵两部与侵缉谈盍四部的通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音论文,两部论文,试论论文,侵缉谈盍四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H111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许多音韵学著作对上古韵部的构拟存在一个明显的结构缺陷。以王力先生《同源字典》中提出的上古韵部为例,29个韵部依其主元音及尾音的同异分为3大类、8小类(表1)。

很明显,甲类中没有与“宵沃”、“幽觉”相应的阳声字,丙类中缺乏与甲乙类中“支”“脂”等韵部相应的韵部,同时丙类整个地缺乏阴声韵部。王力在《楚辞韵读》以及《诗经韵读》中提出,战国时代从“侵”部分出“冬”部,与“幽觉”部相配;黄侃曾作《谈添盍帖分四部说》,俞敏先生曾作《汉藏韵轨》、《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从新的角度证成黄说,解决了丙类中的两个空缺。但是,有没有与“宵沃”部相应的阳声韵部?有没有与丙类诸部相应的阴声韵部?这仍是我们希望解答的问题。

表1 上古韵部表

类 型韵部声 类

之 支 鱼 侯 宵 幽 阴 声

甲 类职 锡 铎 屋 沃 觉 入 声

蒸 耕 阳 东 阳 声

微 脂 歌 阴 声

乙类 物 质 月 入 声

文 真 元 阳 声

阴 声

丙类 缉 盍 入 声

侵 谈 阳 声

其实,从清代以来,古韵家们也并非没有注意过这一问题。戴震以幽部配东冬,以宵部配阳部;孔广森以幽部配冬部,以宵部配侵部;章太炎以幽部与冬侵缉部为对转,以宵部与谈盍部为对转;黄侃以豪部(即宵部)配冬沃,而萧部(即幽部)无相应的阳入声。诸家区分不同,但都涉及了幽宵部与侵缉谈盍部之间的关系。李新魁《汉语音韵学》明确地提出,幽部是侵缉部的阳声韵,同样,宵部与谈盍部的关系也是如此。让我们从上古语料、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语言事实以及汉藏比较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些问题,并试从音理上来给予符合逻辑的解释。

二、文献资料的证明

陆宗达先生多次讲到幽宵部字可与收-m的字及其相应的入声字相通转,如金部“铫,温器也,一曰田器也。”斗部“……《尔雅》曰:谓之疀,古田器也。”《方言》:“臿,燕之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谓之,赵魏之间谓之喿。”郭璞注《尔雅》:“皆古锹锸字。”郭璞注《方言》:“喿字亦作锹。”《仪礼·有司彻》“挑匕”郑玄注:“挑谓之歃……状如饭橾。”铫喿橾挑,皆宵部字;锹,幽部字;臿疀锸歃,皆盍部字。

陆宗达先生此论本章太炎之说。章太炎《成均图》云:“谈宵对转:如《说文》訬读若毚,爵字本作纔,瀺灂同训(《说文》无瀺,以瀺该之),嚵噍同训,皆一语之转也。盍宵对转:如砭转为剽(《说文》:剽,砭刺也。),疀转为。捷(《说文》训猎)转为钞(《说文》训叉取),獵转为獠,擸(《说文》训理持)转为撩是也。”

《成均图》中还谈到了幽部与侵缉部的对转:“侵幽对转:如 禫服作导服,味道作味覃,侵从帚而音亦与帚相转、寝训宿而音亦与宿相转,冘豫即犹豫,栠弱即柔弱是也。缉幽对转:如小雅‘事用不集’即事用不就,豳风‘九月叔苴’即九月拾苴,勼、合为一语,周币为同训,皆一语之转也。今昱声之字亦多读入幽部入声矣。”(章炳麟《国故论衡》)

我们很难否认这些确凿的语料。其实,幽宵两部与侵缉谈盍四部通转的例证远远不止上述所引,今略举其尤明显者如下:

三、语音的分析

幽部与宵部的上古音值,诸家构拟如表2。

我们认为俞敏、王力、李新魁、李方桂、周法高的构拟较好。李、周二氏的构拟中舌根辅音g、

只是为了解释《诗经》中阴声韵与入声韵的押韵。韵尾的u、w或圆唇舌根音g[w]的构拟可以较好地解释上古到中古的许多语音现象。比如为什么幽宵两部没有合口字?因为u、w 或g[w]的异化作用, 使元音前不可能有稳定的合口介音或圆唇舌根声母存在。个别的如“轨”字等则可以解释为韵尾的u或w反过来被圆唇舌根声母所异化,而转入中古脂韵合口了。这样的构拟也可较好地解释幽宵部与侵缉谈盍部之间的通转。元音u是一个后高圆唇元音, 它的发音特点是舌根和双唇同时起作用。拟作u或g[w]或w

的用意是相同的,都是同时强调它们的舌根作用和双唇作用的存在。幽部与觉部、宵部与药部(按即沃部)可以通转,除了有相同的主元音外,是因为它们的韵尾都有舌根的特征。另一方面,作为韵尾的u(或写作w),当然不可能是一个十足的元音u,它不可避免地要有较多的摩擦成分,因而其双唇的特征就更加突出了。因此,幽宵部与收唇音的侵缉谈盍部的通转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了。章太炎《成均图》将它们列为对转的韵部,是有真知灼见的。

幽宵部两个不同方向的通转,正是反映了韵尾u(或g[w]、w

)发音特征的两个方面。u、w与双唇辅音的通转,在世界语音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实。梵语中的v, 在古印度北部方言中几乎一律念作b,如nirvāna读作nirban(汉译作“涅槃”),deva读作deba (汉译作“提婆”)等等。佛的堂兄弟名叫devadatta,东汉译作“调达”,是以dev(deb)对译“调”。据张克强先生说,藏文凡字基没有附加元音符号(即该音节以a为元音),而有后加字-b的,-ab要念作-au。这与汉语中宵盍对转几乎完全平行。

笔者在《中古汉语合口介音的一个来源》一文中,在汉藏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古汉语在前缀之后的唇辅音声母是一部分中古合口介音的来源:*S—P—V→SW—V,例如飧,食也,餐也,上古心母文部, 中古苏昆切,合口字;馔,饮食也,上古心母元部,中古士恋切,合口字。藏文 sbon吃(旧词)。**sbon→藏:sbon//汉:*swon→swn飧/*swan→d z iwan馔。在这样的模式中, 合口介音与唇辅音的交替表现得十分明显。

徐通锵在《历史语言学》中谈到现代山西祁县方言中有一个奇异的现象:合口呼向开口呼转化,撮口呼向齐齿呼转化。合口呼在向开口呼转化的过程中,-u的舌根作用消失,而双唇作用加强,就是说,-u向唇音化的方向演变,产生了新韵尾-m和-β,如补

等等。 这几乎是上古音幽宵部与侵缉谈盍部通转的镜像。这种类*

偷谋浠雞 的双唇特性密不可分。

四、从汉藏比较看幽宵部与侵缉谈盍部的通转

俞敏先生《汉藏同源字谱稿》中没有上古汉语宵部的字。俞敏构拟的上古汉语宵部的音值是-au,而藏文中几乎没有以-u 为韵尾的音节(只有少数带表小后缀-’u的音节,如khyo丈夫,男人,khye’u婴儿;rta马,rte’u马驹;bya鸟,bye’u雀子;ba牛,be’u牛犊;sha肉,sha’u嫩肉,等等)。但是,如同在汉语中幽宵部字常与侵缉谈盍部字通转一样,汉语幽宵部字与藏语中收-b收-m的许多词都有音义相通的现象。在汉藏同源词的研究中,我们不应当忽视这一种有规则的对应。下面是一些明显的例子:

宵部字 书证

45 狡 《广雅·释诂》四:“狡,狯也,”《史记·淮

阴侯列传》索隐,“狡,猾也。”《广雅·释诂》

二:“狡。健也。 ”《后汉书·班彪传》注:

“狡。疾也。”藏文(以下简作T.)khram-pa狡

猾,虚伪、欺诈;生动、活泼;快。

46 矫 《国语·周语》注:“以诈用法曰矫。”T.

sgrob诳,伪,妄。

47 挢 《广雅·释诂》一:“挢,择也。” T.bkrab

,vkhrab选择,拣选,筛选。

48 傲敖聱 《说文》:“傲,倨也。”《礼记·投壶》注:

“敖,慢也。”《玉篇》引埤苍云:“聱,不听

也。”T.ngom-pa骄傲,傲慢自大。

49 嗃 《广韵》:“嗃,暴志也。”T.habsha凶暴,

凶恶。

50 槁薨《说文》:“槁,木枯也。”《礼记·内则》注:

“薨,干也”。T.skam,skoms干,枯,晒干。

51 燥 《说文》:“燥,干也。”《素问·气交变大论》

注:“燥,干枯也”。T.skam,skoms,干,枯,

晒干。

52 懆 《广雅·释诂》二:“懆,贪也。”T.ham

-pa,hab-sha贪婪。(s与h交替)

53 劋 《说文》:“劋,绝也。”《汉书·王莽传》

注:“劋,截也。”T.btsab切,剁,斫碎。

54 躁 《广雅·释诂》一:“躁、疾也。”《释诂》三:

“躁,扰也。”T.vthabpa扰动,急捉, 匆忙;

rtsab-pa匆忙,急忙。

55 摽 《诗经·摽有梅》传“摽,落也。”T.

dbab,phab降下。

56 摽 《说文》:“摽,击也。”T.brab笞, 捶,

打,击。

57 谣 《离骚》注:“谣,毁也。”T.lab-lob胡说,胡

言乱语。

58 繇猷

《尔雅·释诂》:“繇,道也。”《诗经·巧言》

笺:“猷,道也。 ”《尔雅·释诂》郭注:“猷

者道,道亦言也。”T.lam路,lab说。

59 壕濠

《玉篇》:“壕,城壕也。”《集韵》:“濠,

城下池。”T.vobs壕,沟。

幽部字 书证

60 洘 《广韵》:“洘,水干。”T.skem干, 枯,

涸。参见例50.

61 就 《周礼·典瑞》注:“就,成也。”T.grub成就,

已成,vgrub成就,完成。

62 厹 《说文》:“厹,兽足蹂地也。”T.gleb ,

glebs蹂,践,踏。

63 浮《说文》:“浮,杋也。”T.brub,vbrub 涨

起,泛滥。

64 稃《说文》:“稃,也;,穅也。”

T.phub-ma,麦衣。

65 莩殍 《玉篇》:“殍,饿死也。”《孟子》:“野有饿

莩。”T.bem-po尸体,躯壳。

66 皰《说文》:“庖,面生气也。”T.vbrum痘疹, 脓

皰。

67 胞《庄子·外物》释文:“胞,腹中胎。”T.sbrum

-pa怀胎,怀孕,sbrum-ma孕妇。

68 勽《说文》:“勽,覆也。 ”《玉篇》:“勽

,鸟伏卵也。”T.bub-pa覆着, 扣着, 俯,

dbub,vbubs盖,覆以顶。

69 《说文》:“……一曰小儿未能正言也。”

T.dab-dib口齿不清。

70 《诗经·遵大路》传:“,弃也。”T

.vdebs抛,掷,撒。

71 祷《说文》:“祷,告事求福也。”T.vdebs 发愿,

启白,请求。

72 擣《史记·孙吴列传》索隐:“擣,击也。”T

.vdebs打,击。

73 调《说文》:“调,和也。”T.vdum,vdums 说合,

调解,和解,调和。

74 韬弢绸《说文》:“韬,剑衣也:弢,弓衣也。”《

尔雅·释天》“索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

竿。”T.thum,thum-po包,包袱,包裹。

75 噍嚼 《说文》:“噍,也。”《尔雅·释兽》释

文:“嚼,咀也。”T.bcem-pa啮,咬,嚼。

76 燋爝 《说文》:“燋,所以然持火也。”《庄子·

山木》释文引《字林》:“爝,炬火也。”T

.gtsub钻火,摩擦,gtsub-shing钻火木,火棍。

77 撨《广雅·释诂》二:“撨,试也。”曹宪音啸。

T.subs涂掉,擦去(字迹)。

78 《广雅·释诂》:“,缩也。”《集韵》:

,衣不伸也。”T.zhumpa畏缩:衣服卷堆

一处。

79 酋《太玄·玄图》注:“酋,聚也。”T.zlum集会,

聚拢。

80 瘦《说文》:“瘦,臞也。”T.sbrebs瘦(旧词)

81 曹《诗经·公刘》传:“曹,群也。”T.gseb群,众,

丛。

82 雠《尔雅·释诂》:“雠,匹也。”《文选·魏都赋》

注引刘向《别录》云:“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

相对为雠。”T.sdebs编辑,配合,搭伙,结交。

83 《广雅·释诂》一:“,肿也。”T.sbeb肿

胀。

五、结论

幽宵部与侵缉谈盍部之间的通转是一个无可怀疑的事实。文献中的资料非常丰富,以上所列不过是聊举一隅而已。汉藏比较的结果也告诉我们,幽宵部与侵缉谈盍部之间的通转其实就是韵尾的双唇作用的强弱变化而已。颜师古汉书注的例子(例43)说明,唐代学者已经懂得了当后一个音节开头的双唇辅音强化了前一音节韵尾的-u时,-u可以变为-p(只不过他没有方便的音标和术语)。 我们现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上古幽部、宵部的音值可简洁明了地拟作

的语音特征已经包括了w

或g[w]这类构拟所要表达的意思,即韵尾同时具有舌根音和双唇音的特征。

第二,幽部、宵部是上古与侵缉、谈盍部相配合的阴声韵部。因为这三类韵的韵尾都有双唇的特征。幽部、宵部同时也是觉部、沃部的阴声韵部,因为它们的韵尾都具有舌根的特征。这样,上古汉语韵部的构拟中结构性的缺陷便可以避免了。

收稿日期:1998—12—15.修回日期:1999—01—28.

标签:;  ;  ;  ;  

论“夜上谷阴”的两部份及“上谷阴”四部之转换及“夜”与“四部”的入侵_上古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