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本务实:一个深层次的思维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层次论文,框架论文,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求本务实”是一个深层思维框架。1)“本”是事物的根,是起点和终点的统一,是世界的内在普遍性;“实”是“本”展开的过程、形式和手段,是世界的具体性。本与实有机结合,构成世界的实在性。2)求本务实具有内在完整性,是认识与实践、未来与现实、目的与方法、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有机整合。3)求本务实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的精华,如“内道外儒”,“内圣外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都是其具体体现。4)求本务实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它肯定了目的的超越性,确认了方法的多样性,指出了达成目标的基本道路,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法则,也是建设国家的根本理念。
[关键词] 本;求本;实;务实
[分类号] B02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空前的总体性革命。它需要全新的思维。不仅需要各种具体的新理论、新方针和新政策,更需要一个简明深刻的整体性“思维框架”来统摄全局,并使之成为我们各项具体改革方针的内在思维“范式”与实践“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和规范我们的行为,有效避免实践中的各种狭隘性与片面性。为此,我们提出“求本务实”的理念,希望能为我们的改革事业提供有效的思维工具,为具体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框架性的哲学规范与方法论基础。本文仅就这一思维框架本身进行简要的讨论。
1 什么是“求本务实”
“求本务实”是一个深具普遍性的框架性哲学理念,是我们对人类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之内在精华的萃取,也是我们对宇宙演化及人类文明之进化过程的一种总体领悟及相应的价值把握。它包括“求本”与“务实”两个方面。
求本即诉求根本。关于“本”和“求本”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理论上极为深刻而重要,可以说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基本支点。本即是根。“求本”就是诉求事物的根本。所谓“根本”就是作为事物出发点和根据的东西。这种东西在宇宙层次上就是“道”,在一般宏观层次上就是作为本质的普遍性。因此,求本就是追求事物存在和生长的根,就是把握事物背后的普遍性。
每个事物都是一种具体或个别,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整合。其中普遍性是作为这个事物的根本或本质的东西。每一事物都是系列进化的结果:无形物质——有形物质——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动物——人类——种族——民族。所以每个事物自身都内含多层次普遍性,即存在多重本质,亦即存在多层次的根本之物。特定“普遍性”的层次越深,与个别事物的外在联系越间接,其作用就越具有决定性。同时,越是深层次的普遍性,其内容越简单越具有涵盖性,越表现为一种“基本精神”。因此,所谓“求本”——诉求根本——的意思是:1)把握事物背后的普遍性;2)把握更深层次上的普遍性,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3)把握普遍性就是把握一种“基本精神”,即得其“意”而忘其“形”,也就是要把握事物背后的“原谛”与“本义”,而不是执迷于它的具体形式或表象。
务实即务求实效。如果说,求本是诉求事物背后的普遍性的话,那么“务实”,则恰好相反,它诉求的是事物的现实具体性。每个特定事物都是具体的。世界因其具体性而具确定性和现实性。因此,以确定性和现实性为基础的“务实”精神乃是人类本能遵循的第一生存法则。其基本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1)实际。从实际出发,遵从现实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和特殊条件,排除主观臆断,实事求是,做具有现实可能性的事;2)实干。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地行动,踏踏实实地做事;3)实效。追求实际成效,不耍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自欺欺人,注重成果与效益的实在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否取得实际成效是务实与否的标志。因此概括地讲,务实就是追求实效。
上述两个方面、两种指向、两种精神的有机整合即是“求本务实”,体现了世界的自身完整性。
圈式运动即以螺旋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周期性大循环,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它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外展运动,表现为外化或扩展。这是“宇宙基因”的全息化展开过程、显化过程、具体化过程,或者说是多样化与形式化过程。二是回归运动,表现为内化和收缩,是由展开的、显化的、多样化的形式,向宇宙演进的“根”回归的过程。这两个方面内在地统合为一,并体现于每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之中。前者给世界带来丰富的多样性;后者使世界复归于完整的内在同一性,亦即使世界万物内在的统一性重新显化为整体同一。世界运动的这一总体性状,用老子的话说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求本务实是对上述演进规律的能动反映:根(“道”)——根的展开——向根的复归。“本”是世界的内在之根,“求本”即是向根的复归,是对事物演进之根的认知、比照、执着和螺旋式的回归;“实”则是“本”展开过程的丰富的具体性,“务实”就是对本的具体展开过程,是对世界内在普遍性的每一具体发生过程与特定环节的切实把握、实践、创造和推展。这样,“求本”与“务实”的整合统一,内含与浓缩了世界演进的完整过程;“求本务实”的理念则体现了把握这一完整过程的根本思维规范与价值原则——直指根本务求实效。它向我们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在每一具体事物上都应坚守思维与实践的实在性。第二,与此同时又必须紧紧把握这个事物赖以生成和存在的根。因此它将帮助我们从宏观上避免各种空想主义、教条主义与盲动主义,同时又从微观上排除种种狭隘功利主义以及由此造成的异化与误区。这一点具有根本意义。就实践而言,求本与务实的基本目的和最终归宿都在求“真”。一个是求普遍性之真,即求“形而上”之大真;一个是求具体性之真,亦即求“形而下”之“小”真。求真才能合道,合道才能合理,合理才具有真正的科学意义与价值意义。“求本务实”是求真精神的确切表述,是一个具有充分内在和谐性与完整性的哲学理念。
2 求本务实的内在完整性
求本与务实是一个内在和谐的整体。割裂它们,只知“求本”或只知“务实”,都会陷入误区走入岐途并受到惩罚。因此,应当深刻理解“求本务实”的自身完整性。
2.1 求本务实是认识与实践的整合统一
相对而言,“求本”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探寻、追求和把握,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一种认识活动。“务实”则主要是实践活动,是借助对现实事物之具体性的关注和创造性的操作来求取实际效果,以便利益的获得和价值的实现。人们因对事物的认知而得以把握事物,又因对事物的实践而得以利用、改造和创造事物。求本是认识的使命,务实是实践的准则。离开求本的限定,认识本质上只能是盲目的和经验化的。既难以保持总体方向的正确,也不可能上升为真知,更不可能正确引导实践。同样,离开务实的支持,实践实际上只能是虚假的和无效用的。实践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改造活动,作为主体内在精神的外化或对象化,它的总体要求只能是务实。只有务实的实践才是真实有效的实践。它为人们带来具体、切实、有效的结果,并借此检验已有的认识。实在的结果既证明了实践的真实性,也推动了认识的不断深化。这样,认识与实践便在求本与务实的理念中得到整合与涵盖。
2.2 求本务实是未来性与现实性的整合统一
追求事物的根本或把握事物的本质,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本质隐藏于具体事物的背后。本质是多层次的。因此,求本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它所关注并所要把握的是那些根植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它所面对的总是不断深化的未来与未知。这意味着求本始终是一个追寻和把握未来的永恒过程。务实诉求事物的具体性和实践的实际有效性,因而它是一种现实性。但这种现实性并不与求本的未来性相冲突,相反它们是彼此内在一体的。求本的未来性只有在务实的现实性之中,才能成为现实的可能。未来以现实为根据。没有现实性的所谓未来性,只能是空谈和妄想,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务实是现实的个别的,带有必然的局限性、狭隘性和片面性,要获得现实的成功与整体的合理性就必须不断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据和动力,即来自于求本之未来性的吸引与导向。因此,只有在求本的内在规范之下,务实的现实性才能发展为合理的未来。展开并回归世界之根的过程,即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立足现实不断向宇宙真理趋近的过程。求本务实所体现的即是这一过程中,有限的现实性与无限的未来性的内在统一。
2.3 求本务实是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整合统一
求本务实是我们对宇宙之道的领悟,但其现实形式却是我们的意志与行动,因而与人的价值利益直接相联。求本与务实代表着利益的两个不同方面。求本追求的是长远利益,务实追求的是眼前利益。前者是对现实的超越,后者是对现实的把握;在效益方面,前者具有间接性和潜在性,后者则具有直接性;前者以理性为基础,后者则以感性、经验和实证为主导。这些利益的两面性是人类特有的和不可避免的。人们常常偏向一面,忽略甚至否定另一面,从而导致种种错误和偏狭。例如,要么一味强调长远利益,主张忽视人的现实需要的“未来主义”;要么一味强调眼前利益,置子孙未来于不顾,主张及时享用的“现时主义”。这两种片面性都是有害的。我们对前者已有所认识,但对后者却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人类发展的总体利益来看,后者对人类的危害更巨大、更深远、更根本。应在二者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求本务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捷完整的理念:坚持“两点论”,兼顾两方面;追求有效的现实利益,恪守未来的根本目标。对集体、国家和人类是这样,对个人也是这样。
2.4 求本务实是目的与方法的整合统一
诉求根本体现的是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尽管目的性在一定意义上是普遍的,但只有人的目的性才指向事物的根本,这正是人之为人的地方。然而事实上,人们常常将自己迷失于一点一滴的外在的个别性之中,以为那就是自己毕生所求的东西。我们的错误和狭隘性,大多根源于此。虽然,个别性的东西确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诉求目的,但那通常只是作为手段、中介和过程的目的,而决不是作为目的的目的。能够成为后者的,对理性的和能动的人类而言,只能是个别性背后的那些根本性的东西。那才是价值的根据,是我们应当执着的。而务实则是达成“本”之目的的通道和手段。这意味着,从具体和个别递进到普遍和一般是在务实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务实为求本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现实的途径。求本是目的,务实是方法。我们不仅应当知道未来何在,而且还应当知道该怎样走向未来。求本须务实,务实以求本,目的与方法在求本务实的理念中是内在合一的。
3 求本务实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的精髓
宏观地考察一下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法,我们可以发现,求本务实乃是其中的精髓和灵魂。
3.1 内道外儒
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道、佛三家。其中儒、道乃是中国本土的文化体系,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对中国中上层社会的影响广泛、深刻而牢固。如果我们近似地把道、佛精神看作一体的话,那么“内道外儒”大致体现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内在结构和基本特征。
所谓“内道”即在中国人精神结构的内在层面上,道家精神乃是其主导理念。他们崇道、修道、悟道、守道;相信生死枯荣的流转、无为而为的觉悟、天人合一的大道;主张明其心、见其性、修其德、养其生。所谓“外儒”即在中国人精神结构的外在层面上,儒家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占主导地位。人伦日用、修齐治平乃是人们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准则。这样,儒、道两家的基本精神便作为一个整体统一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并在实际行为中得以具体体现。这里,“内道”即是“本”,“外儒”即是“实”,“内道外儒”正是“求本务实”的思维框架的具体体现。但即使是以务实致用为特征的儒家学说本身,也内含着求本的基本精神,例如主张从天子到百姓均应以德为本,以修身为本,主张民为邦本,甚至主张以无为为本等等。尽管儒家对本的内容和含义的理解基本上是道德化的,但求本务实的内在思维模式是很明显的。不仅是儒家,有影响的其他各家各派也都具有这个思维特点,如兵家、医家、阴阳家等等。
3.2 内圣外王
与“内道外儒”的文化结构相适应,中国人崇尚和追求“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认为那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所谓“内圣外王”指这样一种人格理想:在心智上和道德品质上拥有圣者的伟大灵魂与浩远情怀,仰观天道、俯察人世、事事洞明;另一方面,在驾驭世事的能力和权位上又拥有王者的雄才大略与威猛权势。也就是说,一个理想的人格在内在方面应为圣者,在外在方面应为王者;既胸怀宇宙万物之大道,又手握治世安民之权柄。在他的身上,内在的精神世界与外在实用世界,圣者的内在力量与王者的外在力量整合为一。蕴涵于“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及其相应的价值观念中的思维框架就是求本务实。“内圣”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人生之根本、宇宙万物之根本的心性倾注与执着,此即本和求本;而“外王”则意味着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把握,以及对经世致用之道的有力实施,此即实和务实。因此而产生的普遍价值观念是,既要有德性,又要有功名(利禄)。在求本务实的思维框架引导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追求,其基本精神应当说是相当完整和谐的。
3.3 求大同存小异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求大同存小异”。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据此而吸纳了许多异质文化或异城文化,从而使自己变得博大雄浑,内含无限的再生活力。求大同存小异的方法论基础也是求本务实。所谓“大”者即是根本的东西,所谓“小”者即是非根本的东西。求大同存小异的基本含义是:在根本的方面求同一致,在非根本的方灵活务实。无疑,这种思维方法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含了合理的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并因此呈现出一种坦荡平和的气质、恢弘浩大的文化风貌。
佛教是一种典型的异质文化,但传入中国后很快便被中国化了,形成了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教及其相应的中国佛教文化。所以如此,主要得益于佛教的传播者(大多为中国人)和广大接受者(包括皇家贵族)内在思维方法的一致。前者在保持佛教的精神实质的同时,对它的原有形式甚至部分内容都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使之更具中国气派,更为中国人所接受。如:吸纳了中国的伦理精神、中国的人物与造型、语言文字、服饰建筑等等。同时,佛教的接受者则在佛教确认中国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也以灵活务实的态度接纳了它的异城文化样式。这样,两部分人以求本务实的思维框架为基础,从各自的立场和需要出发求大同存小异,彼此接受了对方。佛教文化也在宏观和整体上,被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之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在与人相处特别是在改造和吸纳外来文化过程中的不二法门是:以方便之门,求根本之道——求大同存小异。这是极为成功和高明的。
3.4 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求本务实是中国人以一贯之的生存智慧。我们相信,正是由于秉赋着这一智慧,毛泽东同志才能和他的战友们一起领导人民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并创立了中国化的社会发展原则: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的基本精神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他的内在思维逻辑是清晰的:首先要求本,即把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精神而不是它的具体结论;其次要务实,即把马列主义的基本精神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而不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要使马列主义的基本精神透过中国革命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获得适合中国国情的生动体现。在毛泽东的观念中,推翻三座大山,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人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乃是确定不移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但如何走向那一方向,如何实现那些目标,在具体的道路、过程、方法和手段上应当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深刻领悟并能动运用了求本务实的方法和智慧,克服了思维和实践上的各种片面性,因而得以缔造新中国,创立中国化的马列主义;而毛泽东本人也因此成为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又一位伟大的智者、圣者和领袖,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继续秉持求本务实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历史性地推进了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他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重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主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等等。邓小平同志的思维逻辑与毛泽东是完全一致的:抓住根本灵活务实。他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大家风范。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质,这是正确的。这个原则在毛泽东和邓小平那里并没有蜕变为狭隘的实用主义,根本原因在于,两位伟人内在地遵守着一种更完整、更普遍、更基本的思维原则或思维框架——求本务实。这个思维框架具有更根本的规范和引导意义。无论是毛泽东同志还是邓小平同志,他们之所以能提出正确的思想理论并成功地指导实践,这个思维框架所起的内在框定作用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只有把握这一点,我们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才可能是真正内在一致、自身完整和准确无误的。
4 求本务实的方法论意义
“求本务实”是一种哲学原则,也是一种智慧、精神、态度和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思维与实践的根本方法。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确认了目的的超越性
事物背后的本质是多层次的。人类是以自觉的目的性为特征的动物,而本质则是人类思维和实践之目的性的内在根据。离开事物的本质,一切目的性都是盲目的。表现为目的的东西客观上是一个长长的系列:一级目的、二级目的、三级目的……,目的背后还有更深的目的。诉求根本即意味着目的层次的不断超越。因此,每一特定目的事实上都是相对的,不具有唯一性和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因为某一特定目的,只有对较外在层次而言才是目的,才具有作为目的的价值确定性;而对较内在的层次来说,它便转化为实现更深层目的中介、手段和过渡环节。这样,每一目的都具有二重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这一目的的层次越外在,它作为手段的特性就越强烈。目的内具超越性,任何具体目的都只是达到下一层目的的必要手段和中间环节。那种将特定目的绝对化,以为不可超越不可替代,在价值上具有唯一性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4.2 确认了方法的多样性
求本务实在确认目的之超越性的时候,也就同时内在地确认了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世界在各个层次上都是本质同一的,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同一本相的变相。同一内在本质有多种表现形式,这是方法多样性的根本依据,因此实现某一特定目的的方法原本就是多样的。但从方法论上讲,这又是求本的思维结果。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认知和实践上诉求根本的时候,直接目标就会转化为中介手段,于是出现这种情形:实现较深层目的的方法,在数量上成倍增加。假设实现表层目的有10种方法,但当作为目的的东西深入一层次之后,实现较深层目的的方法就变成了20种;将目的再深入一个层次,实现更深层目的的方法就会变成40种。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外层目的乃是内层目的的多种体现形式之一,因而外层目的将因内层目的的实现而随之实现。深化目的的层次,实际上就是将目标推入一个更广大的背景之中,从而为目的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时空,提高了方法选择的自由度,避免了保守、片面、僵化和盲目。所谓“解放思想”,在哲学方法论上其实就是将“目的深层化”与“方法多样化”整合统一。
方法的多样性决不意味着可以不择手段,它与实用主义“不讲原则只讲结果”的思想方法完全不同。我们所主张的方法的多样性是以诉求根本为根据的。作为根本的东西乃是一种前提和限定,是具体方法所不得超越的,否则方法便会转化为目的的异化物,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另一方面,方法的多样性为方法的价值性选择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与自主性。因此,方法的价值选择已是方法之多样性中的应有之义了。
4.3 达成目标的唯一通道
求本在人和目的之间创造了巨大的时空,给人的思想和实践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和自由。但人们经由怎样的道路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呢?唯一的答案就是务实,就是以实际、实干和实效的精神来选择正确的方法、工具和途径,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一步步地达成目标。未来以今天为起点,理想以现实为根据,大成以小胜为源泉。务实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通道。无论人们处于怎样的主观状态与客观环境,都不可能在事实上长久背离务实之路。离开现实的可行性,离开踏实的勤奋努力,离开实在的有效果实,任何理想、计划和目标都只能是一种空想,任何关于求本的企望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世界本来就是具体实在的,也只有在这种具体实在性之中,人们才能认识、把握并拥有这个世界。
4.4 人类的根本生存法则
求本务实是人类的根本生存原则。这既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也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更是价值论和实践论意义上的。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和方法追求内在根本之目的,这是生存与成功的根本原则。一条路走不通,可以走另一条路;一种方法不行,可以选择另一种方法。不自困于形式,不拘泥于小节,胸怀大道自主万法。方法虽异异曲同工,道路不同殊途同归。在追求生存和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的过程中,每种生命形式都本能地遵循着求本务实的生存法则。在这一点上众生平等,顺之者生逆之者亡。纵观人类漫长的文明进化史,我们会发觉,每一种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每一个强大民族的崛起与兴盛,每一个杰出人物的成长与成功,无一不是对这个生存大法的成功领悟、自觉把握、灵活运用和独特演绎的结果。
4.5 建设国家的根本理念
求本务实是一个根本性和整体性的思维范式,具有深层统摄性,是我们的改革事业保持总体合理性的“念力”保证,对强国富民意义深远。第一,求本务实提供了一种根本的思维框架,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完整性与规范性。在这个框架的整体规范之下,理想与现实将保持合理的平衡,避免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以及那些不求根本、不顾全局的狭隘实用主义、短期行为与自我异化等等。第二,这个思维框架为我们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可操作的哲学方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等战略理论,其背后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论架构都可以概括为“求本务实”。它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国家统一”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目的(求本),而在达成它们的具体形式、方法和道路上,不拘泥于特定形式,而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采取切实有效、灵活务实的战略和策略,走我们自己的路(务实)。把握精神实质,诉求事物根本,立足事实真象,务求切实有效。这种精神乃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精神。
总之,求本务实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框架乃是一种哲学的理念和方法。它使我们关注未来,高扬理性;同时又使我们扎根于具体和现实,感受到成效的真切和实在。它把认识和实践、理想和现实、目的和方法、无限和有限、普遍和具体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为认识与实践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坚实的道路。可以相信,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把握求本务实的理念和方法,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的个人生活与事业,也会因此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Seeking for the Roots and Pursuing Actual Effects:
An Ideological Framework at the Deep Level
Li Yongliang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of BUU,Beijing,100032)
[Abstract] "Seeking for the roots and pursuing actual effects"is an ideological framework at the deep level.1)"Ben"is the roots of things,the unification of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destination as well as the world's internal universality;and "Shi"is the development,process,form and means of "Ben"and the World's concreteness as well.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Ben"and "Shi" will form the world's actuality.2) With internal integration,"Seeking for the roots and pursuing actual effects" i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recognization with practice,future with reality,purposes with methods,and long-term interest with immediate interest.3)"Seeking for the roots and pursuing actual effects"is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ideological methods,such as "Confucianists actually believe in Taoism at heart","Powerful kings acturlly worship sages",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etc.4)"Seeking for the roots and pursuing actual effects",as a universal method,confirms the surpassing of purpose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thods,and points out the basic road for reaching the targets.Henceit is the fundamental law for survival of mankind and the fundamentalconcept for constructing the country.
[Key words] "Ben"; seeking for the roots; "shi"; pursuing actual eff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