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列宁论文,管理思想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后,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新制度的创建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实践中,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管理思想。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最困难和最崇高的任务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中,已经从大工业发展的要求上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管理的产生及其必要性。列宁则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上进一步说明,在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社会主义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最困难和最崇高的任务。
1918年初,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指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由于取得了和平,——虽然是条件极其苛刻和极不稳固的和平——就能够在相当期间内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和最困难的方面,即集中到组织任务上来,”[①]这里讲的组织任务也就是社会管理。
为什么当时提出要把力量集中到组织任务,集中到社会管理上来呢?首先,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区别决定的。列宁指出:在过去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劳动群众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消灭封建制度、君主政体和中世纪关系的消极的或破坏的工作。而组织新社会的积极的或建设的工作,则是由占人口少数的有产者或资产者来完成的。相反,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和它所领导的贫苦农民的主要任务,却是进行积极的工作或建设工作,就是要把极其复杂和精密的新的组织系统建立起来,对千百万人生存所必需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苏维埃俄国当时已建立了使被压迫的劳动群众能够积极参加独立建设新社会的新式国家,即苏维埃式的国家,但是这只解决了困难任务的一小部分。主要的困难是在经济方面,即对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实行普遍的最严格的统计与监督,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在事实上社会化。
其次,是已经执掌了俄国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发展过程决定的。列宁指出:任何负有远大使命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使他们相信这个党的纲领和策略正确。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这个任务虽然还远未完成,但是它大体上已经解决了。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二个任务,是夺取政权并且镇压剥削者的反抗。这个任务也还没有彻底完成,但也已经大体解决了。当时,第二个迫切任务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这就是组织对俄国的管理。“目前时局的全部特点,全部困难,就是要了解从说服人民和用武力镇压剥削者的主要任务过渡到管理这一主要任务的特征。”这里说明,组织对俄国的管理,是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提出来的。
列宁还强调指出,组织对俄国的管理,“这是一个最困难的任务,因为这是要用新的方式去建立千万人生活上最深刻的经济基础。并且这也是一个最崇高的任务,因为只有在解决这个任务以后(在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解决以后),才可以说,俄国不仅成了苏维埃共和国,而且成了社会主义共和国。”[②]在这段论述里,列宁深刻地说明管理俄国的实质和重大意义。
列宁从俄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把社会管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最困难和最崇高的任务提出来,这就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管理产生的思想具体化了,并把这个思想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二、普遍吸收劳动者来管理国家
在怎样实行社会管理的问题上,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曾经提出了“人民管理制”的观点,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还没有对这个观点展开论述。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人民管理制思想,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实践中,反复地强调要普遍地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对人民管理制的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要实行人民管理,首先是无产阶级民主制的本质决定的。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国家不可避免地应当是新型民主的(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国家和新型专政的(对资产阶级是专政的)国家。其中新型的民主是国家的主要本质,所以,列宁又把无产阶级专政叫做无产阶级民主制。这种无产阶级民主就是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是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在享有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权、支配权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最高权力。正是这个无产阶级民主制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人民管理制。所以,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列宁就强调要吸收广大人民群众来管理国家。他说:“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③]并指出,苏维埃民主制“是空前第一次使真正的全体人民都来学习管理国家,并且开始管理国家。”[④]
其次,无产阶级民主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要求实行人民管理。无产阶级民主制作为过渡时期的社会上层建筑,肩负着消灭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但是,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⑤]“不是少数人——一个党所能实现的”,而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⑥]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步骤,以及经过慎重选择而又有效的措施,以吸引全体劳动人民自动参加国家的管理工作。
再次,反对官僚主义和完善、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制,也需要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社会主义国家是在摧毁资产阶级军事官僚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资产阶级官僚制的遗毒还存在,社会上还有滋生官僚主义的条件,因此,官僚主义还会复活和再生出来。无产阶级民主制必须在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中完善和发展。苏维埃国家建立之后,官僚主义曾一度成为苏维埃机关最大的祸害。列宁号召共产党员和全体人民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并指出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有效地反对官僚主义,就要广泛地吸收人民群众参加管理国家的工作。列宁说:“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⑦]
实行人民管理制,广泛吸收劳动者来管理国家,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列宁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吸收全体贫民实际参加管理工作”,“是要使每个劳动者,除做8小时‘份内的’生产工作外,还要无报酬地履行对国家的义务。”[⑧]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准备为了“社会性的、拥有高技术设备的管理机构,使旧的国家绝大多数职能简化为登记、填表、检查等简单手续,以使每一个识字的人都完全能够行使;人人都识字,全体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千百万人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但在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的俄国,还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苏维埃国家建立以后,要人人都直接参加管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列宁认为,“苏维埃虽然在纲领上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群众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⑨]
通过无产阶级的先进阶层代表人民实行管理,这是人民管理制的低级形式,由这种形式到全体劳动者直接实行管理的高级形式,有一个很长的逐渐发展过程,但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在这个低级阶段要为进入更高的阶段准备条件。因此,列宁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先是组织任务、文化任务和教育任务。”[⑩]就是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提高他们参加管理工作的能力。另外,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人民群众参加管理创造物质条件。同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形式和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吸引人民群众参加管理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从上可见,列宁根据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经验,不但深刻地阐明普遍吸收劳动者来管理国家的根据,而且分析和阐述了人民管理的发展过程。这样,既继承了马克思的人民管理制思想,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个人民管理制的思想。
三、实行民主集中制
在管理体制上,列宁提出实行民主集中制。他说:“我们主张民主集中制。但是必须认清,民主集中制一方面同官僚主义集中制,另一方面同无政府主义的区别是多么大。”(11)
官僚主义集中制不要民主,无政府主义反对集中。民主集中制则要把民主和集中结合起来。民主集中制管理体制中的集中,就是要有统一的意志,包括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政策、统一的法律、统一的纪律,等等。列宁说:“任何大机器工业——即社会主义的物质的、生产的泉源和基础——都要求无条件的和最严格的统一意志,以指导几百人、几千人以至几万人的共同工作。这一必要性无论从技术上、经济上或历史上看来,都是很明显的,一切想实现社会主义的人,始终承认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12)但是,这种集中并不排斥民主,相反地是要以民主为前提的。这里讲的民主,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所以列宁说: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各个地区以至全国各个公社在国家生活、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方面有采取各种形式的完全自由,而且相反地还要以这种自由为前提。”又说:“真正民主意义上的集中制的前提是历史上第一次造成的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不仅使地方的特点,而且使地方的首创性、主动精神和各种各样达到总目标的道路、方式和方法,都能充分顺利地发展。”(13)因为向建立在机器工业基础上的大经济过渡,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个总目标。但是,由于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时所处的条件不同,这种过渡的具体条件和形式必然是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多样性愈是丰富(当然,不是标新立异),我们就能愈可靠愈迅速地达到民主集中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经济。”(14)
列宁不但从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实际出发,在理论上阐明了实行民主集中的管理体制的必要性,而且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他说:“巴黎公社作出了把来自下面的首创精神、主动性、灵活性、雄伟的毅力和自愿实行的(与死板公式不相容的)集中制互相结合起来的伟大榜样。我们的苏维埃走的也是这条道路。但是苏维埃还有些‘胆怯’,还没有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还没有‘渗透’到建立社会主义秩序这一新的、伟大的、创造性的工作中去。必须使苏维埃更大胆、更主动地去从事工作。”(15)
那么,怎样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呢?列宁认为,必须把民主讨论决定问题和建立严格的责任制结合起来。他指出,民主组织原则,就其高级形式来就,就意味着使每一个群众代表、每一个公民都能参加国家法律的讨论,都能选举自己的代表和执行国家的法律。但是,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谁在某种个别情况下负责一定的职务,谁负责执行一定的命令和在一段时间内负责领导全部劳动中的一定过程等方面,就可以容许有最小的混乱和无秩序的现象。群众应当有权为自己选择负责的领导者,有权撤换他们,有权了解和检查他们活动的每一个细小的步骤,有权提拔任何工人群众担任领导职务。但是这丝毫不等于集体的劳动过程可以不要一定的领导,不要明确规定领导者的责任,不要由领导者的统一意志建立起来的严格制度。如果没有统一的意志把全体劳动者团结成一个像钟表一样准确地工作的经济机关,那么无论是铁路、运输、大机器和企业都不能正常地进行工作。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把“民主精神与劳动时的铁的纪律结合起来,与劳动时绝对服从苏维埃领导者一个人的意志的精神结合起来。”(16)
列宁还进一步指出:“为了避免那种现在使我们受害非浅的多头领导和无人负责的现象,就必须对每一项职务确切地了解究竟是哪些人被选上了领导岗位,对整个经济机构的工作负责;必须尽可能经常地利用一切机会使被选举出来的领导人员对整个经济机构实行一长制的管理。”(17)他在《关于苏维埃机关管理工作的规定草案》中还明确地提出:“苏维埃机关中的一切管理问题应该通过集体讨论来决定,同时要极明确地规定每个担任苏维埃职务的人对执行一定的任务和实际工作所担负的责任。”(18)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活动的一个原则。列宁把这个原则贯彻到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领域,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的内容。
四、要善于抓住事变链条中最重要环节
在怎样实行社会管理的问题上,列宁提出的第三个重要观点就是要善于抓住历史事变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
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目标影响,使管理客体按照一定的方向有序地向前发展。但管理主体施加的目标影响必须根据客体的运动发展规律。社会管理客体即社会大系统,却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过程,在历史发展的转变时期这种变化发展尤其迅速,情况复杂,矛盾多端。所以,只有抓住历史事变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把握历史的本质,才能促进社会的向前发展。
列宁指出:“大飞跃时代的真正应当注意的地方,就在于破坏的旧的东西极多,并且有时旧东西的破坏比新东西的萌芽(不是常常可以一眼看到的)来得更快,因此我们就要善于从发展路线或链条中抽出最重要的环节。”(19)他还说,有这样的历史时机,当时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最重要的是积累一些被破坏的东西,就是多破坏些旧机关;也有另一种时机,即在破坏已经足够的时候,那就要做些“平凡的”工作,消除地面上被破坏的旧东西;此外还有一种时机,这时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旧的残余还没有清除干净的地面上,小心地照顾从破坏的底下生长出来的新东西的幼芽。
因此,“仅仅一般地做个革命家和社会主义拥护者或共产主义者,还是不够的。必须善于在每个时机里找出链条的一个特别环节。并全力抓住这个环节,掌握整个链条,准备稳步地过渡到下一环节;同时,在历史复杂发展的链条里,各个环节的次序,它们的形式,它们的关连,它们之间的区别,都不像铁匠所制成的普通链条那样简单,那样笨拙。”(20)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每个国家在不同时机历史事变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会有区别,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次序,关联和情况也不会完全一样。对于苏维埃俄国来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镇压剥削者的反抗之后,迫切任务是组织对俄国的管理。列宁说,这是“缓慢建设和无情‘整饬’的时期,是无产阶级严格的纪律性与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及无政府状态的险恶自发势力作长期的坚决斗争的时期——简单说来,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中目前特殊阶段的特点。这就是历史事变链条中我们必须马上用全力抓住的一个环节,全力抓住这个环节便能顺利解决任务,过渡到下一个环节。”(21)
列宁是完全忠于马克思的辩证法的。他在社会管理中提出要善于抓住历史事变链条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全力抓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把唯物辩证法运用到社会管理的一个集中的体现。
五、要有管理人才和严整的组织
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说过,共产主义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列宁根据苏维埃俄国新社会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提出:从事社会管理,不仅需要管理人才,还需要严整的组织,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社会管理是通过人来进行的。所以,“要管理,要建设国家,就应当拥有具备管理技术、治国经验和经济经验的人才”。(22)为了使管理工作耗费最少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效益,管理人员必须是有能力的,应当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列宁说:“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有特殊的本领。有的人可以当一个最有能力的革命家和鼓动家,但完全不适应作一个管理人员。凡是熟悉实际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要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生产的一切条件,就要懂得现代高度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科学修养。这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应当具备的条件。”(23)
但是,管理的本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会莫名其妙地就有了,不会因为这个阶级是先进阶级于是一下子就有了管理的本领。应当坦率地承认,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初,还非常不善于管理,不善于当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为了找到建设新社会的管理人才,一方面要利用资产阶级社会的旧专家、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大力选拔、培养无产阶级的新专家、管理人员。列宁说:“我们应当借助于被我们推翻了的那个阶级出身的人来从事管理,自然,这些人浸透了他们本阶级的偏见,我们应当重新教育他们。同时,我们应当从本阶级队伍中选拔自己的管理人员。我们要运用全部国家机关,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际训练等等,都在共产党员领导之下,为无产者、为工人、为劳动农民进行工作。”(24)
任何一个新兴的阶级都要向在它之先的那个阶级学习,都要使用旧阶级的管理人员,这是一个绝对真理。资产阶级刚胜利时,它是用另一阶级,即封建阶级出身的人作管理工作的,否则它就无人可用。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生长出来的,只有用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东西,才能建成共产主义,诚然,这些东西是很糟糕的,但是没有别的东西。因此,任何一个专家都应视为技术和文化的唯一财产,没有这份财产,就不可能有什么共产主义。列宁说:“在政治上不信任资产阶级机构的人员是合理的和必要的。拒绝利用他们参加管理和建设工作,是会给共产主义带来无穷祸害的极愚蠢的事情。”(25)“只有那种善于准备资产阶级专家去迎接即将展开的运动、一分钟也不浪费在人力使用上的无产者才是有觉悟的”。(26)
但是,列宁又说:“只有当我们使新的阶级进行管理,使无产阶级管理俄国的时候,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巩固下来。”(27)因此,必须培养足够数量的无产阶级专家、管理人员。然而,“没有旧专家的帮助,我们就无法改造国家机关,培养出足够数量的精通管理工作的工人和农民。”“我们的任务是通过试验大量地吸收专家,同时培养新的领导人员、新的专家,使他们学会作极其艰巨复杂的新的管理工作,以便代替旧的专家。”(28)
列宁认为,要实行社会管理,除了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精通管理的人才之外,还要有“严整的组织”。在这个方面,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思想。1920年12月30日,他在《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演说中指出:“无产阶级专政不能直接由包括整个这个阶级的组织来实现。”(29)也就是说,由无产阶级全部成员都来直接实行自己的阶级统治是不可能的,只能由本阶级的先锋队和各种政治组织机构来完成这个任务。无产阶级的各种统治机构就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国家机构、工会等组织。这些组织各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但彼此之间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各有其特定的地位。
就工会来说,“一方面,工会包括了全体产业工人,把他们吸收到自己的组织中,它是一个当权的、统治的、执政的阶级的组织,是实现专政的阶级,行使国家强制的阶级的组织。但是,工会却不是国家组织,不是实行强制的组织,它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和训练的组织,它是一个学校,是学习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产主义的学校。”“就它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地位来说,是站在——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党和国家政权之间的。”(30)列宁的结论是:“可以说党是把无产阶级的先锋吸收到自己队伍中来的,而这个先锋队就实现着无产阶级专政。没有工会这样的基础,就不能实现专政,就不能执行国家职能。而要实现这些职能,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也是新型的特别机关,即通过苏维埃机关。”(31)最后,列宁还明确地指出:“这里是一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复杂体系,而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体系,因为无产阶级专政不能由包括整个无产阶级的组织来实现。没有一些把先锋队和先进阶级群众、把它和劳动群众连结起来的‘引带’,就不能实现专政。”(32)
后来,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这部著作中,在论述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党和工人阶级问题时,对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系思想从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使之更加系统化、更加完整化。斯大林指出:“工会是无产阶级的群众组织,它首先在生产方面把党和本阶级联系起来;苏维埃是劳动者的群众组织,它首先在国家事务方面把党和劳动者联系起来;合作社主要是农民的群众组织,它首先在经济方面,在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把党和农民群众联系起来;青年团是工农青年的群众组织,它的使命就是帮助无产阶级先锋队以社会主义的精神教育新的一代并培养青年后备军;最后,党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主要指导力量,它的使命是领导这一切群众组织,——大体说来,专政‘机构’的情况,‘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情况就是如此”(33)。
“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提出,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一个贡献。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列宁曾屡次指出:“无产阶级专政不只是对剥削者使用的暴力,甚至主要的不是暴力。这种革命暴力的经济基础,它富有生命力和必获胜利的保证,在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并实现着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主义劳动组织。”“共产主义(其第一步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则靠推翻了地主资本家压迫的劳动群众本身自由的自觉的纪律来维持”。(34)因此,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也是无产阶级对社会管理的严整的组织体系,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一个创造性地发展。
注释:
[①][②][③][④][⑥][⑨](11)(12)(13)(14)(16)(17)(19)(20)(21)《列宁全集》第27卷,第216、222、123、250、123、250、190、246、190、191、249、195、252、252、253页。
[⑤](15)《列宁全集》第26卷,第269、387页。
[⑦][⑧][⑩](34)《列宁全集》第29卷,第156、156、156、381页。
(18)(25)(27)《列宁全集》第28卷,第329、368、372页。
(22)(23)(24)(26)(28)《列宁全集》第30卷,第419、394、419、397、215页。
(29)(30)(31)(32)《列宁全集》第32卷,第3、2、3、4页。
(33)《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35页。
标签:苏维埃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列宁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民主集中制原则论文; 俄国革命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