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在浪费语言:在“非典型肺炎”之后思考_肺炎论文

这并不是在浪费语言:在“非典型肺炎”之后思考_肺炎论文

并非废言:思考在“非典型性肺炎”之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典型论文,性肺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东省的“非典型性肺炎”是前一段时间社会大众的热门话题。两波异常活跃的谣言成就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大闹剧:第一波谣言覆盖之处,人们疯狂抢购板蓝根、罗红霉素和白醋等预防物品;第二波谣言覆盖之处,人们抢购的重心转移到了食盐和粮油。与其他若干大众恐慌性事件一样,此次“非典型性肺炎”事件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存在一个比较真实的事件,春节期间的确有几百人感染了非典型性肺炎,但范围相当有限;二是谣言传播的事件比真实的事件严重得多,河源市两名医务人员被患病小孩传染而死亡、由鼠疫引起导致几千人死亡等等,现已证明是子虚乌有的;三是许多本不相干的人被卷入。30元一袋的板蓝根、20元一瓶的白醋,比1988年的那场食盐粮油抢购风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此次“非典型性肺炎”波及的仅仅是我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但后果还不是特别严重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类似事件发生在金融等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或领域,我们将会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此次波及几省的居民恐慌凸现出我们国家存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在笑谈之后很有必要进行冷静而深刻的反思。

政府快速有效控制力的考验

此次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事件之所以出现了两波令人咋舌的谣言,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波及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对政府而言,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很欠缺;二是服务性政府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到位。

当谣言像瘟疫一样蔓延的时候,政府如何才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它、消除它?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说“群众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诠释了政府在谣言到来之时泰山之重的责任。现代化的手机短信和互联网信息、帖子等将“非典型性肺炎”一次次扭曲的时候,广大的人们却没有办法对信息进行甄别,因为,来自官方的消息不仅迟缓而且笼统。更有甚者,在谣言产生直接的社会混乱的信息传递上,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行政控制能力没有得到足够体现的情况下,不从“非典型性肺炎”本身上寻找止谣的突破口,严厉的措辞、混乱的场景描述却为谣言的传播与弥漫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能否快速、有效避免和制约利益团体利用谣言获取私利,是对政府公信力的另外一种考验。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政府必须善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维护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第一,在像“非典型性肺炎”事件刚一冒头时,要在清醒认识问题的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对市场秩序进行强有力的监管,要以高度统一和严厉的手段对违反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行为进行处罚与管制。第二,对从事非法活动的利益团体责任人进行果断处理,打消其他人对非法暴利的觊觎。第三,要以取信于民为根本着力点,对人民进行广泛、实事求是的情况介绍和基本知识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们非理性行为的程度,封锁消息不但不会避免民众的恐慌,反而会提升不真实消息的可信度。第四,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发现谣言并且用各级政府强大的政治网络、全面的信息和最广泛的传媒开展有针对性的辟谣,不否认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让权威性很小的部分讲“官方语言”,更不能回避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同时要建立预警机制。

公众媒体要把社会责任感放在第一位

“9·11”之后的美国,没有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混乱和动荡,得益于公众媒体不可小觑的社会责任感。在此次“非典型性肺炎”事件中,在谣言的推动下,说人人自危也许有点夸张,但说波及甚广基本上应该是准确的。我们可以这样说,个别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谣言战胜了公众媒体,谣言的传播者成功地利用了人们心理的脆弱和非理性。中国大众媒体以及媒体从业人员的公众性质和社会责任感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当然我们还是看到了像湖南和湖北等省级传媒的积极反映。在湖北省某媒体在事件发生早期发布的消息为例:湖北日报荆楚在线记者报道,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对新闻媒体说,我省至今没有非典型性肺炎和类似病例的发生,但不排除广东疫情对我省的影响,今后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应该继续密切关注,对流动人口要重点监测,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可以肯定排除肺鼠疫、肺炭疽、禽流感、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的流行,病毒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作为公众媒体首先必须要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独立思考,纯粹商业性质的媒体不仅不会创造一流的商业利润,而且其生存能力要大打折扣,尤其是政府喉舌性质的日报、电视台等绝对不能对情况尚不明朗的事件进行不合时宜的炒作。第二,提问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新闻事件的传递,尤其是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媒体必须坚持对事件的准确、负责任的判断,新闻媒体不能简单地传达消息,更要提出问题,激发讨论;美国时代公司旗舰杂志的《时代》周刊新闻总监蔡敦行更是一语中的,我总是告诉我们的记者,别只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还得告诉民众接下来会怎样。第三,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媒体应该尽快把自己的意图与公众的认识水平顺利对接,尽可能地提高社会对突发事件的认识水平,降低民众非理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去年温州台风事件中,浙江某电视台驾驭舆论的方式就很有借鉴意义。第四,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同谣言开展正义的斗争,这种斗争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事件表面,要坚持对谣言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批驳。

从全社会的人文关怀出发提高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追求一定的速度与质量,更有社会人文关怀方面的新要求,就是要以提升全社会的人文关怀为根本出发点,提高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反思此次由“非典型性肺炎”引发的大范围恐慌事件,有人甚至假设,如果我们遭受到大规模生化武器的袭击,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我们的人民是不是更有可能被“瑶言式的生化武器”所袭击?从此次事件的反映来看,我们的社会和人们在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和反映上都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权威声音的发布、群众情绪的稳定、应对行为的组织化程度、急需物资的提供以及市场和社会生活程序的维护等等。

尽管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恐慌都会不时发生,但是我们更要高度注意我国的一个基本背景,那就是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心理的过度脆弱,其行为是最容易受到谣言所左右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形成整个社会的心理性恐慌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社会对广大民众的保护能力比较弱,民众心理相当脆弱。所以,要在源头上解决大范围恐慌发生的可能性,就必须从提高直接针对社会最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度出发,强化民众社会心理。

面对社会最底层民众的医药卫生与保健是社会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而相对成熟的社会人文关怀是稳定人们预期、提高社会心理承受水平的基本前提。在板蓝根和罗红霉素等预防性医药的抢购风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欠缺:公立性质的医院尽管体系庞大、人员众多,但在药品抢购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公立性质,更没有利用内部网络资源对社会性恐慌和抢购开展积极、正面的教育,不作为的嫌疑很大;私立性质的医院和药房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面对300%乃至3000%以上的暴利,轻松地实现了高度的非法组织化。因此,对医卫组织(无论公私)要用法律来规范和监督其行为和社会性职责的履行;健全市场经济的基本有效竞争机制,允许私立医院和药房的充分竞争;全面加快直接针对基层民众的医疗卫生保健保障制度的建设,全民医疗保健知识教育与全民普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当然,提高社会的人文关怀度应该基于最大限度地关注并解决普通大众的基本生活,所有涉及民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程序、涉及到广大民众对社会预期影响的都应该作为全社会人文关怀的内容。

标签:;  ;  

这并不是在浪费语言:在“非典型肺炎”之后思考_肺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