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对现代设计的引导——从古典情怀到机器之美

现代绘画对现代设计的引导——从古典情怀到机器之美

杨天婴[1]2003年在《现代绘画对现代设计的引导——从古典情怀到机器之美》文中认为本文主要论述现代绘画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现代设计起源于工业革命的刺激,十九世纪中叶为其孕育阶段,经过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催化和萌芽期进入二十世纪,现代设计逐渐走向成熟,而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的一段时间是现代设计走向成熟和独立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它经历了怎样的孕育和发展才蜕变成美丽的蝴蝶,其中所受到的最重要的启发和影响是什么?本文从现代绘画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我们发现,现代绘画的影响几乎可以算是现代设计走向成熟的关键所在。 现代主义绘画在历史上一直争议颇多,但是它对于古典传统的突破以及对于设计思想的巨大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它在形式美方面所作的探索不如说就是为现代设计铺路。也许至今仍有人不能接受现代主义的绘画,但无论如何,他不能拒绝表现在现代设计中的形式美感。“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后”作品中的种种抽象构成手法,常常直接被吸收到现代设计之中,影响较大的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风格主义等,这些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有些直接被设计界采用,有些则给予设计界思想上强烈的启发和震撼,从而使设计走出以往传统如画式的装饰和历史的折衷主义阴影,真正体现了工业社会的时代精神,从而走向了现代设计自身的独立之路。

张学忠[2]2007年在《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产生于20世纪初的抽象主义绘画,作为抽象艺术的组成部分,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中的早期抽象主义画家不仅放弃了对可见世界的描绘,赋予艺术创造新的动力和评价标准,也对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早期抽象主义画家与包豪斯之间的关系成为抽象主义绘画和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正是以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对早期抽象主义画家艺术思想和实践的时代特征,及其对包豪斯产生的具体影响、原因和意义展开研究。文章以早期抽象主义画家的艺术思想和实践为线索,结合包豪斯的发展演变过程,把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归纳为来自包豪斯外部的影响和来自包豪斯内部的影响两个部分,并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意义进行释读。其中,来自包豪斯外部的影响,主要是指早期抽象主义绘画运动中“构成主义”画家和“风格派”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来自包豪斯内部的影响则是指在包豪斯内部担任教学工作的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具体影响的内容包括对包豪斯探索艺术教育改革方法的影响;在包豪斯教学风格转变过程中的催化作用;对包豪斯设计教育中基础课程的构建和完善;对普适性造型语言的探索;对“包豪斯设计风格”的确立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世纪初欧洲的文化艺术环境、早期抽象主义画家的艺术理想,以及早期抽象主义画家与包豪斯之间关系的分析释读,认为由于早期抽象主义画家赋予抽象主义绘画的精神价值和时代使命、早期抽象主义画家与包豪斯在造型形式方面的同构性和异质性,以及二者艺术理想的统一性和社会价值实现方式的矛盾性,使得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相对局限性的一面。这种双重的影响,既反映出早期抽象主义画家的超越性和复杂性特征,对于设计方法论和艺术教育现代化等方面的探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杨松崧[3]2011年在《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发展的同步性与错位性》文中认为在现当代社会中,由于物质条件和意识观念的不断变化,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的关系与传统社会的旧有关系相比发生了时代性的改变。“设计”和“艺术”因为新的时代从原来的模糊不清分化为两大不同的学科。本文以现当代社会的发展为时代背景,以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为研究对象,在两者发展过程中发生交集和分化的相关领域内进行有规律的逻辑分析和比较,期望从新的角度找到两者的现代新关系。本文把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作为两种发展着的事物,对两者发展历程中存在的共生现象以及同时存在的错位现象进行分析。文中以形影体系为比喻,概括了现代设计、现代艺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叁维多重体系。利用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纵向时间的归纳和横向地域的比较以及对两者不同的意识形态演变和形式风格的推崇,深入挖掘两者同步性与错位性的例证。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在现代社会从酝酿探索到形成发展都经历了各自的演化过程。而两者的发展与成熟阶段却是惊人的同步,只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中出现了不一致的发展现象,体现出了两者发展规律的另一面即错位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产物,即精神层面的表象。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对社会发展重大变革的反映也体现出了同步性,而对于社会潜在危机、隐患问题则体现了两者在不同领域的敏感性。设计和艺术在形式感追求方面也体现出了共通的特质,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对于直线和抽象形式的喜爱以及对简约式语言形式的重视都可以证明两者在内在特质中存在着微妙的联系,两者的风格样式也决不是统一无异的。无论是在现代设计中还是在现代艺术中,都存在各自的极端例子。这些极端的创作或设计不仅丰富了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也体现出设计和艺术之间不能再如古代社会或传统手工时代可以进行简单的互相借鉴了。造成两者之间巨大差距的因素比较复杂,本文对两者之间同步性和错位性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类总结。从社会发展和人文条件等各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些因素的总结也必将对两者是否能平衡发展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和意义。在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中,其同步性倾向常常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及容易忽略其发展历程中的错位性现象。本文试从一个全面的角度研究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但全而不精,对错位现象的总结还不够精准,对这两种现象的因素分析也还有待深入。

陈泳全[4]2012年在《建造过程中人的因素》文中研究表明西方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两条脉络,一条是注重思考(thinking)的脉络,强调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人文的价值,注重设计概念的创新和形式美的探索,表现为不断更替的形式风格和思想流派;另一条是注重制作(making)的脉络,这是一条隐性的脉络,以建筑的本体建造为核心,将材料、工艺、技术等等作为设计创新的焦点和决策依据。我们一直在关注、追随西方现代建筑中思想的潮流,却忽视了制作的传统对于建筑的价值,进而不断地陷入形式主义和粗劣品质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困境,许多建筑师、学者开始从形而上的思考回归到建筑的本体、建筑的制作传统来寻找建筑高品质、多元化的本质,以抵抗和突破那些谱系式的思想限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对建筑本体建造相关的研究。然而建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环境因素、物质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人的因素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了人的因素作为进行建造研究的切入点。建筑学的理论研究中对于使用中的人比较重视,而对于建造过程中的人很少关注,本文尝试去填补这块空白。由于人同样存在复杂性,关于人的研究领域也十分广泛,本文并没有借用文化、社会等人文领域的相关理论,而是借用人因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将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建造活动联系起来。本文重点分析了人的基本能力和局限性对建造活动的影响,探讨了人在建造活动中技能特征,分工协作的形成机制,分析了建筑师角色产生的内在原因。在此理论基础上,以手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数字化时代叁个具有不同建造范式的时代为线索,深入分析了不同的建造范式中人与材料、工具、工艺、建造过程的关系,人的技能、分工角色的变化对建筑发展的影响。本文不仅探讨了人的共性在建造过程中的普遍意义,还分析了人的个性对于建筑审美、建筑艺术价值的影响,以此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建筑发展的规律性内容。我们从主体建造的视角来理解建筑的同时,也是在加深对人的理解,认识人的主体性与建筑实践、建筑品质的关系,这对于我们建筑教育中人的培养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现代绘画对现代设计的引导——从古典情怀到机器之美[D]. 杨天婴.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2]. 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D]. 张学忠. 清华大学. 2007

[3]. 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发展的同步性与错位性[D]. 杨松崧. 齐齐哈尔大学. 2011

[4]. 建造过程中人的因素[D]. 陈泳全. 清华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现代绘画对现代设计的引导——从古典情怀到机器之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