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方言翻译规范研究-以《蛙》为例论文

葛浩文方言翻译规范研究-以《蛙》为例论文

葛浩文方言翻译规范研究
——以《蛙》为例

杨兰

(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 本文以莫言《蛙》中的山东方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葛浩文译本中方言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描述译者遵循的起始翻译规范,解释译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葛浩文比较注重方言的可接受性,这主要是受译者自身翻译诗学、主流的翻译规范和目标读者的定位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方言;翻译规范;《蛙》

方言是指只在一个地区使用,和标准语有很大区别的语言,例如山东方言、东北方言、四川方言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且地域辽阔,因此在中华大地上存在着多种方言,这些方言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政府积极鼓励中国文化“走出去”,方言的正确翻译不仅可以展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还可以让外国人更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化。

方言虽未有雅言那样广泛的使用范围,但在中国文学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很多作家经常借助方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例如鲁迅,莫言等等。他们通过使用大量的方言来凸显人物性格,展现当地的风俗民情和特色文化,反过来方言的使用也成为了他们作品的一大特色。

《蛙》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2009年。小说描写了农村妇产科医生万心跌宕起伏的一生。“姑姑”前期因使用新法接生,救助了无数人,因此被人们称为“送子娘娘”。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姑姑”成为该政策坚决的执行人,被人们称为杀人魔王。《蛙》揭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尴尬与矛盾,同时该作品也体现了对生命的敬意与人道主义关怀。

莫言的作品都是以山东高密为背景展开的,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山东高密的风土人情,莫言在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山东方言。葛浩文作为莫言小说的主要译者之一,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发挥了重要作用。《蛙》是葛浩文翻译生涯中后期的一本译作,对于该译本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葛浩文是如何处理书中的方言的,其对方言的处理有哪些优点或者缺点,这对我们日后的翻译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拟以《蛙》为研究对象,分析葛浩文在翻译方言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译文所产生的效果,描述其所遵循的初始规范,分析其这样做的原因。

一、图里的翻译规范

佐哈尔认为文学就是一个多元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有很多的独立的子系统,而且他们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翻译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佐哈尔的影响下,图里将多元系统理论引入翻译规范的研究之中并且将翻译放在一个真实、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图里认为“翻译是受规范制约的行为”。图里将规范分为三类: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s)、初始规范(Initial norms)和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

My soon-to-be flyboy nephew said: Those days are over,Grandpa.

二、《蛙》中方言的描述性分析

莫言的作品大都以山东高密为背景展开,笔下的人物也都是土生土长的高密人,因此山东方言总是随处可见。这不仅使他笔下的人物更加生动,也成为了其作品的一大特色。以下为《蛙》中较有代表性的例子,笔者拟从这些例子中来窥探葛浩文的起始规范。

例3:她后来可真是被我揍怕了,见了我就浑身筛糠......

“拤饼”是山东的一种代表食物,它是一种单饼,厚薄适中,且在烙饼的时候不能放入油。既可单独食用,也可搭配蔬菜、小葱和豆瓣酱食用。根据上下文来看,在此处的“拤饼”主要是要搭配小葱和豆瓣酱吃的。但根据韦氏词典解释,“wheat cakes”指一种由面粉制作而成的薄饼,是一种甜品。它可单独食用也可搭配果酱食用。由此可见,葛浩文在翻译时抹去了其语言特征及地域文化内涵,出现严重的文化层面的断层,可见其充分性较低。但基本上符合了目标语的语言及文化规范,因此其可接受较高。

译 文:Wheat cakes,hard-boiled egg,yellow onions and fermented bean sauce.

例2:我看着少妇礼貌地微笑着的脸,伸手拉着小狮子的衣服,说:不要把哈喇子流到孩子脸上啊!

工作倦怠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然而我认为员工的分配公平感是现阶段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分配公平感,指的是职工自身对于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的个人性判断,是以个人的公平观为基础的。不公平感是比较出来的,所以其具有相对性,但并无绝对标准。公平感是具有主观性的,完全因个人的价值取向,这样就可能造成因人而异的后果。不公平感是具有扩散性的,职工在有不公平感时,往往会牵扯到整个营销团队,负面情绪波及,这样就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

I watched the mother simile politely as she grabbed hold of Little Lion’s clothing: Don’t dribble on their faces.

“哈喇子”是口水的意思,可以表示因喜爱某物而不自觉地流口水。由于“小狮子”不能生育,因此“她”对小孩子十分的喜爱,这也体现了“我”对“小狮子”的调侃。葛浩文在此处将其直译为“dribble”(流口水)可接受性较高,而且“dribble”含有像一个小孩或者傻子一样地流口水的意思,将其调侃的味道保存得很好。由此可见,葛浩文基本保留了该方言的语言特征及地域文化内涵,而且语言和文化层面也未出现偏离,因此其充分性较高。

例1:拤饼,煮鸡蛋,羊角葱,豆瓣酱。

不同的成因对物质组成和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成分和结构又影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红粘土作为特殊土,并且在贵州省分布范围广泛,是贵州主要城市所在地分布的主要土类,与当地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对红粘土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时要注意它复杂而有别于其他土类的特殊性的成因,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的本质了解红粘土有助于工程实践应用。

She shuddered when she saw me,Gugu said emotionally......

2.2.1 乙醇体积分数对综合评分的影响 在提取时间2 h、液料比15∶1(V/m,mL/g)、提取2次的条件下,分别设置乙醇体积分数为20%、40%、50%、60%、70%、80%。取处方配比药材样品(均粉碎,过4号筛)适量,分别进行加热回流提取,按“2.1.6”项下方法进行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并计算综合评分,结果见图2A。由图2A可知,综合评分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并略有降低,当乙醇体积分数为60%时样品综合评分最高,故最终选择60%乙醇为提取溶剂。

由于《登徒子好色赋》是文学作品,成文又距今久远,当然不应该像对待学术论文那样对它进行条分缕析,但是对其中一些瑕疵,应该在分析、欣赏、研究中进行必要的甄别和剔除。这才是研究宋玉及其作品应有的治学态度。

例4:他端茶倒水,满脸堆笑,给我灌了半天米汤。

“浑身筛糠”意思是就像筛子筛糠一样,来回摇晃,形容人因害怕而浑身发抖。“筛糠”是一种农事活动,“姑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虽然去卫校读过一段时间的书,但其文化素养并不高,这正可以体现“姑姑”是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村妇女的形象。葛浩文在翻译个过程中,将其直译为“shuddered”(因害怕或者寒冷而颤抖),抹去了“浑身筛糠”的语言特征及地域文化内涵,基本上同化于英语的语言及文化规范,因此可接受性较高。译文虽没有出现语言层面上的偏离,但有明显的文化层面上的偏离,因此充分性一般。

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给予PGA滴眼液与给予常规治疗药相比,CCT、ACT、TCT、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PGA滴眼液对POAG患者的角膜厚度无显著影响。

He poured tea,smiled,and laid it on thick.

作家西塞罗说过:“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专注意味着效率,专注也是一种习惯。“有始有终”、“专心致志”,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可能并没有太多的人能够真正做到。

“给别人灌了半天米汤”意思是给对方说了很多甜言蜜语,恭维的话。“姑姑”因看不起其“上司”随意玩弄医院的女孩子,因此这句话包含着“姑姑”对他的蔑视和瞧不起。英文里并没有与“米汤”相对应的词语。因此,葛浩文将其用英语中的俗语“lay it on thick”来替代。“lay it on thick”意思是“夸大或夸大某些情感经历、反应或吸引力,如责备、赞扬、奉承、借口”。从中可以看出,葛浩文在翻译中抹去了这句话的内涵意义和语言特色,可见其充分性很低;而由于葛浩文采用替换的方法,用英语中的俗语替代,可见其可接受性很高。

例5:我那招了飞的小侄子说:爷爷,别翻老黄历了。

图里认为,“译者或委身于原文的文本关系以及包含、表达在其中的规范,或倾向于使用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多元系统抑或其中某一部分的语言和文学规范”。如果译者倾向于原文所在“社区”的规范,则译文的充分性就会高一些;反之,译文的接受性就会高一些。充分性和可接受性处于两端,而译者所要做的就是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尽量做到让读者能够顺利地理解,还要尽力保存方言的语言特色。

“老黄历”是在中国阴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历法,用来测定每天的吉凶。以前人们在嫁娶、动土、出行等重大活动前,都会查阅该历法。由于历史的进步,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其经常与否定词连用,例如,该例句中的“别翻老黄历了”意思是不要在按以前的标准来评定现在的事情,不要提以前的事情。葛浩文将其翻译为“those days are over”,显然是使用了意译的方法,因此是遵循了目的语的语言特色以及规范,可接受性很高。但由于其抹去了该词语的文化内涵,充分性很差。

三、葛浩文方言翻译的规范性解释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葛浩文的译文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方面都处于中上水平,但可以看出葛浩文的译文的可接受性要高于其充分性的,葛浩文在翻译方言时主要采取了归化的翻译方法,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受自身翻译诗学的影响。文军、王小川、赖甜根据葛浩文发表于《华盛顿邮报》上的《写作人生》,总结出葛浩文主张要忠实于原文和译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是一种背叛和重写。可见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视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的。可当两者不能同时取得很高的水平时,他更倾向于可接受性的,使译文更好的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因为翻译文本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看”。

假定最优工资设定之后,耐用品部门与非耐用品部门的工资调整直至k个时期之后才开始重新设定工资,这意味着与的有效期为k。定义与分别表示最优工资与有效期内t+k期的就业,与Justiniano et al.[6]类似,与灵活名义工资调整下的就业的关系满足:

第二:受主流翻译规范的影响。马会娟近几年“曾走访了英美国家十余所大学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发现书架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作品数量很少,借阅量更是小得可怜”。自清末以来,中国文化就属于弱势文化。虽然近些年来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下,我国的文学作品陆续被翻译,但接受情况却不甚乐观,可见目的语读者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了解并不是十分详尽,更不用说他们对于方言的了解。因此,为了让方言能够顺利地被目的语读者接受,葛浩文更倾向于目的语规范,更注重可接受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受目标读者的影响。葛浩文在选择文学作品时就曾表示过,他选择作品进行翻译时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要看“好不好卖”。这就决定了葛浩文翻译的目标读者其实主要是英语国家的普通民众。该群体对中国文化并没有那么精通,甚至可以说不甚了解,所以如果译者倾向于充分性的话,那么该群体读起来将会十分困难。但这些读者仍想领略中国的异域风情,但却又不想花费过多的时间来理解他们根本不懂的内容。因此,葛浩文在翻译方言时既要兼顾充分性和可接受性,而如若两者发生冲突,可接受性需放在优先的地位。

四、结语

方言是一个地区所特有的,因此最能展现本地区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此外,方言也是中国特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可以发挥其独到的作用。本文经过研究发现,葛浩文在翻译《蛙》中的山东方言时更多地遵循了目标语的规范,偏重译文的可接受性,因此主要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这与葛浩文自身的翻译诗学、主流的翻译规范和目标读者定位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1]汪宝荣:《风波》、《离婚》中方言詈辞翻译规范研究——以三种英译本为中心 [J].翻译论坛,2016:1-12.

[2]马会娟: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现状与问题 [J].中国翻译,2013:64-69.

[3]莫言 (Mo Yan).(2015).蛙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4]Goldblatt,H.(2014).Frog [M].Hamish Hamilton.

[5]Toury,G.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5.

作者简介: 杨兰,河北石家庄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吴冬梅

标签:;  ;  ;  ;  

葛浩文方言翻译规范研究-以《蛙》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