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杨国铭

关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杨国铭

烟建集团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承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施工工艺复杂、难度高,对现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要求较为严格。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在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工艺流程与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保证预期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支模技术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高支模施工技术就是在大型建筑结构中选择使用模板搭设施工的方式来进行。该技术一般高度不会大于 5 m,难度较高且具备高危险性。这就需要在施工前设计出更加完善的设计施工方案,并且还在施工阶段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证高支模工程的质量满足要求,进而可以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2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要求

2.1 梁模板的施工要求

①当建筑物的跨度超过 4m 的时候,需要确保模板能够起拱。具体起拱的高度需要结合实际梁模板的施工状况予以调整。通常而言,起拱高度应保持在全跨度的 1‰至 3‰。需注意的是,起拱高度需低于 3cm,避免对梁模板的施工带来不利影响。②安装梁模板钱,需要率先安装好底模。安装底模的时候,中心线的准确性需予以高度关注,可以借助拉通线的方式进行校正处理。且底模应始终保持在水平的状态中,然后再安装侧模。此外,安装侧模的时候,其应该和底模呈现出直角,从而确保梁模板的施工更加的稳定和安全可靠。③施工梁模板时,梁的支撑架需要和柱、板和墙等相关支撑架进行有效连接,使其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同时也可以保障整个支撑系统的刚性良好,切实提升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

2.2 顶板的施工要求

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还直接受到顶板施工质量的影响。在顶板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涉及到小楞、满堂架和模板等的施工,需要严格依据相应的施工流程和施工数据开展施工活动,确保顶板的施工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此外,因顶板施工时,将直接受制于板面标高和楼板厚度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柱模板的施工要求

施工柱模板的时候,首先应保障柱子具备良好的垂直度,且柱子的模板支撑需要和支撑的承重架之间有效的连接,以避免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因荷载因素而出现位移现象。3.4 剪力墙的施工要求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剪力墙属其关键位置。在施工剪力墙的时候,需运用花篮螺丝和铁丝等来对上部板的局部位置进行调节,保障上口的平直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剪力墙施工时墙体模板可以达到横平竖直的施工要求。

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3.1工程概况

本工程施工主要是一个大型的地下车库,这一车库的建设其质量需要严格的把关,同时使用大规模的模板支撑施工技术,属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一种。同时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支撑体系,此次工程中使用的具体支撑体系选择有:车库顶板、柱帽、汽车坡道模板支撑选用碗扣架支撑体系,进行立杆使用的是碗扣立杆,上面使用可调支托,而横杆使用的是碗扣横杆,保证碗扣连接。此次工程中使用的地下车库板厚的厚度为350 ㎜,模板底模使用的是厚覆膜木胶合板。同时使用次龙骨。模板支撑使用的是碗扣架支撑体系,配合可以调节的钢架支撑,立杆纵向之间的间距为 900 ㎜,立杆的横向间距为 900 ㎜。

3.2施工过程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对现场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准确的计算,本工程地下车库使用的板材厚度为 350mm,本次工程中的其中一个楼其东侧的汽车坡道顶板其厚度在 350 ㎜,模板的底膜使用的是覆膜木胶合板。并且使用 30×30×3 厚度的间距在 150 ㎜作为次龙骨,通过使用50×70×4 厚度的作为主要的龙骨。模板支撑使用的是碗扣架支撑体系,同时配合可调钢支撑,立杆纵向间距为 900 ㎜,这样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拉螺栓 @450;梁底模采用 30×30×3mm 方通作纵肋。纵肋下采用 φ48.3×3.6 钢管 @600 做横向托梁,托梁下设置 1 道 50×70×4mm 方通纵向托梁。顶板板底支撑采用碗扣架支撑体系,梁底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承体系,梁底支撑横向水平杆分别向两侧板底支撑连接两跨,用扣件与碗扣立杆可靠连接。扣件立杆采用 Φ48.3×3.6 普通钢管拉接,横杆步距 1200mm。其次,设计完成后,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安装顺序做好轴线、梁位置线、水平标高的确定,根据要求进行顶梁、梁底模板、侧模板的安装工作,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完工后的模板拆除。

3.3工程验收

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土建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关系到工程整体的质量安全。因此,高支模搭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工作,严格按照模板支架使用材料标准做好构配件材料的质量检查,其主要包括:技术资料、钢管、钢管外径及壁厚、扣件、碗扣、碗扣立管连接套管、可调拖撑、脚手板、安全网等。模板搭设前需要按照监理单位审批通过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现场作业,作为模板支撑基础的楼板其混凝土的强度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同时保证三层模板支撑。垫木的使用标准为板底同向设置,支架在使用完成之后检查杆件的设置与连接达到规定要求、必须牢固,扣件螺栓不得有松动、滑移,螺栓必须露出螺帽 10mm,螺栓端头必须戴垫板;检查支撑立杆距梁边及墙边起步不得大于 300mm;对剪刀撑的接头进行详细的检查与控制,查看其搭接的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连接的位置不能少于三处。同时固定搭接的长度也要在 1 米以上。确保每个部位的衔接都能够满足验收标准要求,为后面施工提供良好的质量保障,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3.4支模拆除

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现场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主体施工需求,为其提供支持与防护,工程完工后达到设计强度标准要求,也就是对高支模的支架与模板拆除之后。第一,针对梁底与顶板模板的拆除需要每层每段的顶板混凝土逐一拆除,并且以相应的试验报告作为主要的依据,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需要进行核实,之后再允许拆模。不然不能做出拆模处理。第二,先将梁上的侧模进行拆除,不可以强硬的拆除。以免防止损坏模板的完整性。拆除的模板、龙骨等材料要摆放整齐,同时注重材料不能集中堆放。拆除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防止发生坠落引起安全与质量问题。另外,拆除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之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试块强度也要在 100%。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不容忽视的,高支模质量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水平,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按照国家、地区、行业标准要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进一步提高高支模施工的整体水平。上文我们以青岛地区为例,结合工程案例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还希望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德星,盛学武.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3):91-92.

[2]李边阳.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7(8):155-156.

论文作者:杨国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杨国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