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同美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第一中学 27110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和研究。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无意之中形成探索新知识的内在动力。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数学,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起始,教师要适时地把握有利时机,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欲之间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要根据教材内容来定。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采用游戏切入新课。我说:“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每人心里想好一个数,然后加上2,乘以3,得出的积减去5,再减去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好了,只要你把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游戏开始了,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我的最后结果是15。”我告诉他:“那么你原来的数是7,对吗?”“对!”学生高兴地回答。“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吧!”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向我提出要求。我不慌不忙地说:“好,方法是‘一元一次方程’(板书),学好了这一章,猜谜的方法也就全会了。”用游戏切入,生动活泼,气氛热烈,很受学生喜爱。
二、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其实在数学知识中大多数的理论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而归纳总结出来的,所以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而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所示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还有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让学生在任意的三角形上画画、剪剪、拼拼,最终得出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孩子们的成长既不是直线的,也不是匀速的,更不是同步的。不是直线的,就需要因势利导;不是匀速的,就需要耐心等待;不是同步的,就需要因人而异。”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层五步”的教学法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均衡发展而创立的。我们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优等生,即能掌握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所学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或A层学生的帮助下完成习题;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八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内都有A层、B层、C层的学生,并从A层中选出一位小组长,从B层之中推选出一位副小组长,并且定期为学生换座,让学生体验到他的班级不是静止不动的,增加他们与更多同学的交流。经过一段学习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另外,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还开展了“QQ晋级制”的小组评价机制。所谓“QQ晋级制”,即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或借助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并回答,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回答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后即可为小组争取到一个“△”。为鼓励潜能生(所谓的潜能生就是指在学业上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他们每解答一个问题,即可获得2个“△”,这样4个“△”晋级为1颗“☆”,4颗“☆”晋级为1个“”,4个“”晋级为1个“”。这种评价机制促进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出个人努力,顺利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同时还对小组内成员的互助合作进行了良性制约,实现了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其次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再者,“QQ晋级制”的小组评价机制增加了师生间交往的频度与密度,上课形式灵活多样,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所以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房,去点燃兴趣之花。
论文作者:吕同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角形论文; 小组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3月总第16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