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120调度室 江苏如皋 226500)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时期的重要奋斗目标。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 社会调控方式,健全的社会主义法治与和谐社会互为前提。运用法治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和法律的调节,保证我国经济发展从非均衡策 略向均衡策略的转变;通过法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相对均衡;通过法治,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法治,建立生态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 医疗暴力;法治;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224-02
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打、砸、伤、杀等暴力行为越来越频繁发生在视作生命港湾的医院,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从医疗暴力的概念,现状和特征、原因入手,探求预防和控制医疗暴力的法律路径。本文认为,加强医疗行业立法,强化法治教育,畅通纠纷解决机制对医疗暴力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医疗暴力的概念
医疗暴力,泛指医疗活动引发的暴力行为,亦称医患暴力或医院暴力。
2.医疗暴力的现状和特征
2.1 医疗暴力的发生率
中国近十多年以来,医疗暴力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中国医院协会进行的一个调查显示,全国有96%的医院有医生遭到过语言暴力,遭遇过身体暴力的达六成多。主治医生往往是医疗暴力最直接的受害者,偶有院长被打的情况,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也是潜在施暴对象。
医疗暴力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陈尸、拉横幅、设灵堂、打砸医院,谩骂、殴打医护人员,极端的包括火烧和爆炸。这些案例中,医务人员除了要面临被砍杀的危险,还遭受各种凌辱。事实上,医疗暴力远要比想象中严峻,因为见诸媒体的只是少数极端个案。行凶者以家境贫寒的弱势群体居多,也有官员参与零星个案。
2.2 医院暴力的高危人群
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原因是急诊科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亲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迫切,而急诊工作量大,这种情况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隐患.
3.医疗暴力的危害及后果
医疗暴力后果严重。导致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从长远来看,则会恶化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影响社会和谐。暴力行为还会严重影 响医疗秩序,妨碍医患双方的正常交流,延误救治时机。医疗暴力还会进一步加深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破坏社会和谐。
4.医疗暴力的原因
4.1 医患矛盾加剧
医患矛盾很大程度上因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当前国家的医疗体制下和医院的实际医疗服务中无法满足有关。随着农保的推行,农民“看病难”有所好转,弱势群体“就医难”仍然存在。
4.2 医患不信任,沟通不良
公立医院人满为患,人均就诊时间以几分钟计。医患双方没时间沟通,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埋下医患暴力冲突的隐患。畸形的以药养医体系把医生推入了不白之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混乱医疗秩序的影响,少数医护人员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吃病号、收红包、开回扣处方等社会不良现象,而导致医护人员的正面形象严重受损,信任度下降。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相对不足,导致医患沟通减少。医患之间欠缺沟通,对病情、治疗有所误会,医疗效果与患方预期落差大。
4.3 纠纷解决机制不畅,暴力索赔成功事例的激励
根据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医患纠纷可以通过自行协商、调解以及民事诉讼等三种途径解决。但是,原本医患关系就处于紧张和对抗状态,很难奢望双方能够通过自行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而在调解和诉讼解决的过程中,对医疗纠纷责任的认定往往以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为依据。而在当前,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又是由医疗行政单位组织,由各医院专家组成,这种“运动员兼做裁判员”的医疗鉴定体制,注定了鉴定结论难以确保客观与公正,双方也难以在法律规定的纠纷解决机制中找到可供信赖的纠纷解决途径。另外,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往往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而在患者出现损害后果时往往急于去实现自己的权利主张,在相应纠纷解决机制、医疗风险转嫁机制、保障机制或者规避机制不能有效制约或者回应患者的诉求的时候,患者往往采取极端的方式实现诉求。
4.4 法律法规滞后是医疗暴力频发的法律诱因
除了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2009年《侵权责任法》有有关医护人员人身权的保护的几点规定外,很少有专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医护人员人身权的保护有明确、全面的说明。
4.5 社会因素
我国还有相当比例的国民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对于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医学科学缺乏理性认识。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相对落后。
5.医疗暴力的预防与控制
5.1 加强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建设,建立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
尤其做好“新农合”工作,着重解决社会收入低下群体、特困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使社会矛盾在起源点就得到有效的化解。加大医疗行业的投入,奠定卫生事业的物质基础,改善目前医疗行业生存发展依赖广大病患的状态,加强医疗市场的管理和建设,不给一些不良现象以可乘之机,以期改善广大医护人员的社会形象,提高提高社会满意度。
5.2 医护人员应关爱患者,加强沟通,注意沟通技巧,尤其是非语言沟通在工作中的应用
医护人员应有一颗仁爱之心和感恩之心。同情患者的疾苦,感恩患者的信任。并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不把工作的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转嫁给患者,改善与患者间的信任度。
5.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建设,切实从法律的角度来规范医疗护理行为、规范医疗事故及医疗差错的处理,以期改善医患关系、改善医疗环境,使广大医护人员的人身权得到有效的保障。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医护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医疗暴力行为“零容忍”。
5.4 疏通纠纷的处理渠道并建立相应的医疗风险转嫁、救济和保障机制设立医疗强制保险制度,一方面,当医疗损害发生后尽可能地使患方得到赔偿,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医护人员减少顾虑、放下包袱、积极探索、全心服务。有的国家通过引入第三方仲裁机构介入医患纠纷的方式避免医患暴力事件,这既能保证医疗鉴定和判断的公平,又能畅通患者诉求实现的渠道。
5.5 政府和社会支持
通过健康教育使公众认识医学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医疗行为。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其次,政府应完善医疗体制,杜绝“医闹”,让法律途径成为医患纠纷化解的有效途径。
医疗暴力频发,是医患矛盾加剧的体现。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预防和控制医疗暴力,只有医护人员的人身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病人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卫生事业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小明,陶学荣.论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定位与主要途径[J].沧桑,2006.
[2]徐忠麟,余玉花.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和谐社会视角下法治文明的属性与发展路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
[3]王冕和谐社会视角下法治政府建设路径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4]刘志新,蔡浩明,刘高原.论法治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文史博览,2006.
论文作者:沈晓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医疗论文; 暴力论文; 医患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法治论文; 患者论文; 纠纷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