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稳定的启示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稳定的启示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稳定的启示

周 宇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党校;中共重庆市江津区行政学院 重庆 402260)

摘 要: 经济的金融化和金融资本的迅猛发展,对金融稳定具有深刻影响。回顾和梳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金融的理论,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实质,确保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金融稳定;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稳定直接影响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及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防范金融风险,需要深刻理解金融的本源和金融稳定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以支持制造业企业“立足本国,走向世界”作为政策目标。但基于各国制造业税制结构需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高度契合,故而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金融思想

第一,生产是金融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实体经济为逻辑起点,对社会物质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进行研究。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两大宏观经济概念。他认为,社会总产品是在一定社会周期内,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值,则是社会总产品的全部价值之和。马克思还提出了国民收入的概念,即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剩余部分价值。

马克思认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他以产品的生产为标准,区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并将社会再生产划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环节至关重要,具有支配作用。也就是说货币和金融本身并不创造价值,生产性劳动才是社会再生产的基础。

第二,资本是金融的本质。马克思在分析货币资本循环时指出,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在商品经济初期,物质产品较少,人们进行简单的物物交换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物品的交换取决于交换双方供给和需求的互补性。这一时期商品的价值由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在矛盾。而货币出现后,物物交换过渡到商品流通,商品内部的矛盾演变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第三,金融资本是资本的表现形式。资本家不会纯粹的贮藏货币,追逐高利润才是其行为的内在动力。马克思认为,“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

在这过程中,商品交换借助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进入信用循环过程,产生了三个分离。一是价值交换与价值实现的分离。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在于,商品与货币进行互换,即实现价值的同时,流通手段完成使命;而支付手段则存在滞后性,它在商品完成交换退出流通领域后才进入,以货币回流为价值实现标志。二是价值交换与价值生产的分离。货币的支付手段使不具备实际购买力者或是低购买力者拥有远大于其实际的购买能力,交换的价值大于实际生产的价值量,造成社会实际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三是价值实现滞后于价值交换。商品完成交换时并未获得社会的价值认可,容易产生虚假需求诱使过度生产。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稳定被打破,货币借助于信用发展出金融产业及其衍生品,资本表现为信用过度扩张的价值增殖,脱离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质形态,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形成高杠杆的虚拟资本,这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金融化,具有极大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容易引起金融风险,造成金融不稳定。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不仅内生于交换经济,还反映了商品的价值属性,承载着商品生产值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手段,也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本身也是有价值的商品,因而具有稳定性。如果价值尺度忽大忽小,难以维持货币体系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其次,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商品通过货币进行流通,其在生产、交换、分配和实现等环节可能会发生错位,即价值生产的时间或区域会有所变化,但是这不足以造成各环节总量上的不一致,商品经济的运转定律并没有被打破,社会生产总量仍然决定着总的社会购买能力。他还指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货币的流通一旦发生偏差,就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契约管理的关键在于奖惩,践行契约可以得到该得到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不完成和践行契约必须受到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利益的惩罚。现实中,民办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多干少干,干好干坏,优秀和平庸差异不大。所以,民办高校契约化管理的重点之一是严格并贯彻奖惩标准。党员标准不同于行政管理的自上而下的威权标准,而应该是上下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能动性,并且使制定标准的过程也成为党员的教育过程。

二、马克思经济学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货币的“内生性”和“非中性”,为研究金融稳定性奠定了理论基石。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人们满足日益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是获得物质充裕的物质产品,而这取决于社会的物质丰富程度。因此,应当撑好实体经济这条大船,避免陷入“过剩-低迷-刺激-泡沫-过剩”的怪圈,从源头上抑制金融不稳定的可能性。

Ship Sway Forecast Based on ESN and Phase-Space Reconstruction

第二,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货币的产生就是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应该回落到为实体经济服务,避免脱实向虚,才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之策。

(2)开展小指标竞赛,调动运行人员节能降耗的积极性,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对机组运行中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实时采集、计算,作为运行值之间小指标竞赛的依据,科学、合理的开展指标竞赛。据统计,通过开展指标竞赛,使机组厂用电率降低0.5%左右。

第三,把杠杆控制在适度范围。目前我国金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房地产泡沫积累和高企的地方债务,这都是历来金融风险的重大隐患。其风险源头是过高的杠杆率,扩大了并不存在的风险能力,从而形成泡沫,积累风险。

第四,正确认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熊彼特的观点衍生而来,无同一的标准,但是不能将任何新出现的金融模式归结为创新。只有符合经济运行规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才是真正的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4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周宇,(1989-),女,重庆江津人,汉族,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基金项目: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2018年校级课题,“金融周期视角下江津金融风险防范的研究”,项目编号: CQDX2018B-062

标签:;  ;  ;  ;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稳定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