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婉依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食品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需要对重金属检测方法进行探析,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检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品安全检测部门要熟悉各种食品检测技术,以保证食品行业安全、稳定地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就食品检测检验的重要性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几种食品检验技术,最后就如何提高食品检测水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重金属检测方法;重要性
一、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食品行业的和谐发展与食品检测是密不可分的。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市场评价与监管以及相关产品的贸易等都要依靠检测技术来支撑运营,对各大产业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所以,检测机构必须提高警惕,对相关送检产品必须做到严格对待,利用更精密的仪器与专业的操作以及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实际出发,得出客观的结论,最终将结果反馈到各大产业。只有相关企业所收到的检测意见是符合实际的,才能做出精准调整,采取合理措施,提高产品质量,迎接市场的挑战,从而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检测机构必须端正检测態度,不要抱着对产品质量要求苛刻会影响大型企业形象的态度。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其客观性是检测机构的标准,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此以往,整个食品行业的环境也会得到质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食品交易氛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二、当前食品检测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现阶段,我国不同的食品检验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食品检验技术的检测方法少、检测技术落后、快速筛选检测技术不成熟、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这些问题直接制约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为避免不良后果,相关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食品检验技术水平。
(二)食品检测装备落后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但是,一些食品检测机构对食品检测的投入力度不足,检测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同时,检测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磨损,这些都会影响食品检测水平。此外,在食品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对食品检测技术掌握不熟练,食品检测技术选择不合理等,也会影响最终的食品检测结果。
三、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检测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只有确定了最终的检测标准,才能规范检测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食品检测规范进行,从而为检测人员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在食品检测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监督力度,做好食品检测的取样工作,依据检测内容及检测标准的不同,合理地选择检测技术,保证食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此外,在食品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应做好数据处理工作,确定最终的误差数据,从而确定食品质量。
(二)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随着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也愿意加入食品检测技术的开发中,而且随着食品检测技术逐渐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食品检测行业也需要补充专业素质更高的人才,以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让更多的新鲜思想补充到食品检测工作中,使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三)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
食品检测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障检测工作结果的重要依据,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引入自动化及机械化程度高的设备,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食品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大检测设备的维修保养力度,做好检测设备的检修工作,及时发现检测设备运行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加以解决,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检测误差。此外,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注重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引进,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食品检测水平,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四)深入研究食品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化的发展了,而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就必须研究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检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检测技术要向着高质量、低成本方向发展,而且要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另外,还要不断研究和创新,研发一些操作简单、方便准确的自动化检测仪器,并保证和当前的检测技术完美契合,从而使其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也使得检测效率及准确性更高,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建立基层食品检测机构
为了能够降低省级食品安全检测部门的工作压力,缩短食品检测周期,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基层的装备力量,不断细化检测部门,将食品检测工作落实到基层检测机构,从而有效保证食品的安全。此外,食品检测机构也可以依据食品加工企业的规模、产品等设定相应的检测制度,对于信誉好、生产规模大的食品加工厂,可以实施自检,以加工厂自身检验为主,食品监督部门检测为辅;对于一些中小型食品企业,要进行重点监测,加快检测信息的传递,有助于监管部门实现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进一步监督。
(六) 加强对食品污染源头的治理
无论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怎么严防死守都要先保证食品本身的安全性。建立建设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农产品在干净的环境中生长,保证灌溉水源的无污染,从源头防止农产品污染,从根本上杜绝有害物资对农产品的污染。比如,各地区可以根据地区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的计划,有组织有机构的进行基地建设,当地政府也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从根本上杜绝问题食材,保证食品食材的质量。
四、食物中常见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概述
目前食品中存有的重金属来源主要有自然原因,也有诸多人为因素。自然原因主要包括不同地质和地理要素的影响,比如火山运动频繁的地区或是矿区,部分有毒重金属物质会对当地动植物产生不同程度污染,人类生活在此区域内,误食动植物都会诱发重金属中毒。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主要是各类社会活动产生的主要后果,现阶段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各类工业生产活动会产生大量废渣和废水,此类废弃物当中存有较多重金属元素,如果相关部门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此类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还会对当地群众生命健康构成威胁。还有部分食物在实际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与各类重金属元素进行直接接触,或是食物添加剂当中的有毒元素不断累积、发生相应化学反应都会导致重金属中毒现象的发生。
五、现阶段食品中几种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探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是根据自由基础形态下的原子对辐射光进行共振吸收,通过光照强度来对食物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此类方法实际操作较为便捷,能够最快速度得出相应结果,是当前食物重金属检测的重要技术。此类技术将磷酸二氢钾或是硝酸钯作为改进剂,通过添加改进剂能够使得原子温度有效降低,排除外界干扰因素,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现阶段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应用的吸收分光光度计都是通过微机进行控制,运用软件进行自动处理,简化了各项操作程序,有效缩短了实际反应时间。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技术是存在于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之间的分析技术,在食物样品中添加还原剂,使得原子能够吸收特定的频率辐射,逐步形成激发态原子,此类原子在被激发的过程中能夠通过光辐射的形式发出相应长度的荧光,技术人员借助检测仪器能够对荧光实际强度进行分析,从而判定食物当中重金属元素的实际含量。大多数原子吸收波长辐射之后,原子最外层的的电子从基本形态开始向高能状态进行转换,并且及时发射不同的能量辐射。当实际发射的原子化效率和荧光效率处于固定状态时,那么荧光自身强度与试验样品之间的浓度呈现出正比关系。此类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反应效率,能够对多个重金属元素展开检测。
试剂比色检测分析法。当前如果需要对食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展开快速检测,可以选用试剂比色检测法。此类方法主要是通过配备的显色试剂与食物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反应,产生相应数量的有色分子,从而使得试液发生相应的颜色变化,以此来判定重金属的实际含量。此类方法实际检测成本较低,检测设备也较为简单,能够进行广泛应用。
试纸快速检测法。将带有重金属的食物样品与生物显色剂进行接触,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试纸的实际颜色变化情况,显色剂试纸实际携带较为便捷,操作方法也较为简单,对各类重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分辨性和选择性。
电极检测法。目前通过离子选择性电极能够对样品试液中的离子各项活度动态进行探究,从而变相掌握食物当中重金属的实际浓度。通过薄片对离子进行分析测定,能够掌握重金属溶液和离子活性度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究出重金属的实际含量。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食品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在食品检测工作中,检测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体现检测水平的唯一标准,虽然我国目前食品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但随着我国政府的重视,在食品检测方面的投入日益增加,未来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一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泽熙.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食品,2016(15):34-35.
[2]杨鹏,李菁.浅析食品检测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6(7):37.
[3]周光理.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孙多.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孙登峰,王顾希,钱杉杉,乔倩,邹燕,侯晓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J].中国测试,2015,(08):1-7.
论文作者:季婉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食品论文; 重金属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原子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我国论文; 此类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