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全球化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试论论文,社会主义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化”、“地球村”、“世界一体化”等呼声此起彼伏,渐成一 股有席卷世界之势的浪潮,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问题。而经济全球化则是全球化的核心,全 球化实际上就是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渐向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辐射,并引起一连串 连锁反应的过程。从理论上,经济全球化问题可以追溯到《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本文试图从《宣言》出发,谈谈经济全球化及探讨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怎样 把握机遇、发展自己。
一、《宣言》与“经济全球化”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直接运用“全球化”一词,但却在有关论述中预示 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揭示了全球化的特征。而且这种发展趋势是以资本主义 生产为动力,首先在经济领域开始的。换句话说,《宣言》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在《宣言》中,有一段经典文字:“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 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并进一步指出:“古老的民族工业就消灭了。”“新的工业的 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 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 的生产也是如此。”(《宣言》,P31)
在这种输出商品和资本、争夺市场和原材料的过程中,体现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 动与配置,从而促进了世界贸易、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化就是经济的全球 化。而资产阶级通过资本扩张、开拓世界市场,则打破了人类长时间的彼此相互隔离的社会 状态,开始了“世界历史”的新时期,并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创造了以国际分工 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在这种体系创造的过程中,“使未开 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 西方”(《宣言》P32)。一方面,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的过程打破了被扩张国家和民族的闭 关自守状态,瓦解了民族经济,继而带来了该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 方面的冲击和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宣言 》P31),这就使这些封闭、保守的民族告别愚昧和落后,并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的 经济基础,使其被纳入世界轨道,加快了其世界化、近代化的进程,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最终 走向共产主义准备了物质条件。
除了揭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宣言》还指出了促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动力与条件,主要体 现为: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不断扩大 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 系”(《宣言》P31)。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是创造价值的价值,具有扩张的本性,这种 扩张的本性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需要。这种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 地,为它们的剩余资本寻找出路,为大量的商品寻找市场,以获得资本的最大利润。
(2)具备扩张的条件。“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工业革命造就的“大工业建 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 发 展”(《宣言》P28)。生产力的发展、通讯与交通的便利地、世界市场的开拓使资本的扩张 成为可能。
尽管《宣言》是在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揭示 其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但历经百多年,从今天的角度看,它仍然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 。而且它对认识今天长足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及相关问题,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社会主义的发 展仍不无启发意义。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现状
经济全球化是科技充分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各国经济活 动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从马恩时代显示出早期趋势到当代进入现实化阶段,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渐进过程。冷战 以后,尤其是进入80~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有了新的、迅速的发展,也被赋予了更丰富 的内涵。从整体上看,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科技信息持续快速发展条件下资金、商品、技术、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而且各个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表 现为唇齿相依。其核心是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了推动世界 经济持续发展,使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的主动力,也是全球化的内驱力。
从《宣言》发表以来,历经150多年,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原动力和外因素虽然有了 新变化,但总体上仍没有脱离《宣言》所指明的图景,即:
(1)资本的扩张本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不仅是自我保持的价值,而且同时是自我增值的 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P107,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利润是推动商业文明 发展、繁荣的内在驱动力。资本就是能滚雪球般带来利润的原始载体。而要产生越来越多的 利润,资本必须不停息地运动,即投入生产和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全球化”的大量资本输 出和扩张即满足了资本家扩张利润的欲望。
(2)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的发展、产品的增加使市 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同时也使市场的无限扩大成 为必需。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交通与通讯手段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使人类获 得 了超越时空约束的物质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全球化的规模 日益扩大,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3)多极化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迈向多极化,许多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参与 到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来,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广袤的市场,客观上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 无国界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
具备这样了的驱动力与外在条件,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生产的全球化。国际生产分工不再拘束于自然资源的限制,而逐渐发展为以现代工艺、 技术为基础的分工,生产的世界性使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这种国际分工 具体体现为生产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动。它能最大限度地使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管理经 验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相结合,有利于实现资金及资源 的优化组合,以达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从而更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2)贸易的全球化。随着生产和技术的进步、国际政治从二元对立到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贸 易空间也得以不断拓宽,在贸易总量、内容、结构、体制等方面都有了极大变化。例如1997 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达6.7万亿美元;世界贸易范围扩展到金融、技术、信息、劳动 力等服务贸易……。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则标志着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最终形成,并有 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强势发展。
(3)金融的全球化。当前,金融的全球化和自由化发展迅速,国际金融资本流量剧增,国际 信息的网络化更为金融流通提供了便捷性。据统计,1995年世界外汇交易额已相当于世界贸 易额的60倍,全世界外汇日交易额达12000亿美元。
(4)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载体。作为生产经营的全球化代表,跨国公司越 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决定性力量。海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国际分工协作、跨国联合、 跨国兼并……跨国公司的足迹遍及全球,是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 置的具体实施者。在联合、兼并、收购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规模效益不 断 增加,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也得以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已有4.5万个左右的跨国 母公司和28万个子公司或企业,它们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60%、国际技术贸易 的60~70%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近90%。
(5)知识与人才的国际性流动速度加快。经济的全球化促使知识和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迅速扩大。知识和人才实际上也是经济全球化中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配置。但鉴于知识和 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无形的、巨大的推动力,实际也是为了在经济竞争取胜,世界各国、各公 司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人才就是力量、就是创新。作为 知识主要载体的人才,其被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各经济团体不惜重金聘人才 ,由此导致了优秀人才的主要流动方向是西方,尤其是美国。
三、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
(1)正面效应
经济全球化不仅为资本主义,而且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引起了世界经济领 域的巨大变革,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并带动了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 、宗教、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一系列变革。
首先,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
由于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信息、科研力量、基础设施等方面占绝对优势,而经济全球 化也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发起的,因此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 ①资源在全球化的优化配置使资本家追求资本最大利润的欲望得到满足;②有利于资本主义 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部门间的平衡。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得到了合 理的调整和升级,进一步向高级化发展,从而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最高幅度地获得利 润;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缓和;例如通过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国 家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转嫁给他国(特别是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从而保持本国经济与政 治的稳定。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中,并且由于竞争劣 势而被抛入边缘经济的位置,但经济全球化在客观上也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 推动其连锁改革及在全球化背景中的政策调整,并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互补,例如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资金发展本国经济,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管 理经验等,可以少走弯路,缩小国际差距;而发达国家则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市场和 廉价劳动力来增加其利润。从总体上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
其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逐渐增强,经济 利益上的互相渗透、相互交织,使各国不敢轻易使用武力手段来解决国际利益冲突,客观上 减少了世界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同时,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又增强了国与国,特别是南与北 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这有利于消减各国之间的隔阂与矛盾,促进世界的共同繁荣、和 平发展。
再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政治、文化、意识、宗教等的全球对话与交流。经济领域的全球 化 使以往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政治、文化、意识、宗教等方面 的对抗状态走向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同时又保持了世界的多元化存在。并形成 了全球共同利益和全球意识:世界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各个分裂的个体,例如生态、环境、 和平等全球问题必须依靠各国的协力合作,不是任何一个或几个国家可以单独解决得了的。 就政治而言,经济全球化使参与全球化的各国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经 营机制,乃至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行,引起了不少国家的经济改革,而经济上 的改革必须要求上层建筑——政治体制的相应改革,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发 展。
最后,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生产的发展、市场的扩大、竞争的激烈推动着技术的进 步和制度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2)负面效应
凭此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主要的正面效应而为经济全球化振臂欢呼尚为时过早,因为经济 全球化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小看。
第一,经济霸权。霸权主义在经济上表现为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经济秩 序是西方大国根据其自身利益而制定的,凭借着它们金融、资金、技术、贸易等方面的突出 优势,建立以它们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并利用各种贸易保护手段来维护本国经济,制裁 违反其“游戏规则”的国家和经济实体。它们还利用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经济组织设 置重重障碍和苛刻条件,直接控制和干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谋求和维护其全球经济 霸权。
第二,政治霸权。为保证其经济利益的实现,西方国家还推行配套的政治策略,即强权政 治:某些经济大国到处干涉内政,到处发动战争,一手操纵世界政治霸权……,它们还对社 会主义国家大搞心理战,推行西化渗透政策,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将社会主义国家纳入 其政治轨道,苏东裂变就是西方和平演变的成功佐证。
第三,加剧了贫富差距。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优势地位,广 阔的世界市场空间使它们更易于获得高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边缘地 带,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对比发达国家,二者的发展速度、发展幅度差距悬殊,导致南北 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四,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提供了机会。为了实现所谓“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达国家大都把生产第一线和主要市场设置在发展中国家,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 的劳动力,同时又把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带给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生态危机的转嫁。同时 , 利用它们在第三世界的广阔市场和对第三世界的剥削来转嫁其国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改善 本国工人的待遇,以缓和其国内基本矛盾。
第五,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使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滞后性也全球化了。在世界性宏观调节机 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增加了资本主义经济全面崩溃的可能性。墨西哥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即是市场经济弱点的具体体现。
四、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随着计划经济的失败,苏东国家的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西方、日本散发出 不少诸如“社会主义失败了”之类的论调,实际真是如此吗?
历史的发展过程总是曲折的、螺旋上升的,很少有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如此 。苏东骤变的原因有多种,其主要原因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没有认清历史 发展趋势,在形势已变的情况下对原有的经济、政治体制没有做出及时的改革,影响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降低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另一方面是高层领导人 被和平演变,推行了反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最终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变质。
从对当前资本主义的考察来看,资本主义的一系列新变化及其稳定、高度的发展并没有消 除其本身固有的各种矛盾,不能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制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而且进一步激化。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 技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却导致了失业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市场开拓速度远不 如生产力的发展速度的情况下,生产过剩愈加严重,周期性危机的出现仍不可避免。另外, 尽管战后工人的生活有所改善,福利待遇有所增加,但远远比不上资本家利润的增长幅度, 收入的不均与悬殊加剧了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有增无减。在冷战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暂时掩盖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阵营的一致性下。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出于本国的经济利益,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 便暴露无遗,美日矛盾、美与西欧矛盾……重重冲突,有增无减。(3)南北矛盾。随着发达 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剥削和掠夺,以及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使南北矛盾日趋势尖锐。 (4)社资矛盾。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压制与和平演变政策,苏东瓦 解更增强其对西化政策的信心。而社会主义国家也在积极地反压制与反演变——换而言之, 社资矛盾始终不可调和。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 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代仍有现实意义。在当前形势下,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不 在于应该对本身的社会制度持以悲观还是乐观的态度,而在于怎样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 全球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中把握自己、发展自己。
第一,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割断了与资本主义世界一体化的联系, 实行高度集权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否认市场经济的作用,推行“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从 此走上了孤立发展的道路。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期内使苏联的工业化得到高速发展, 但是造成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调,国民经济发展的窒息与停滞,加速了其政权的瓦解。这就 是历史的前车之鉴。
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全球性思想,以及后来逐渐形成的世界历 史理论中为社会主义革命所指明的道路和所提供的方法论指导,都指明落后国家要取得社会 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融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并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在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1)有效地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 强和人 民生活的改善,从而逐渐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2)有利于社会主义国 家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随着各国的经济交往的不断扩大,将有 利于社会主义国家了解世界上不同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借鉴其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第二,促进国际经济秩序的合理调整。社会主义一方面要对本国经济进行改革,另一方面 要努力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在加强全球性的合作的同时,要联合发展 中国家的力量,争取原有国际经济秩序的合理调整,使各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遵循平等互利 、自主自愿的原则。
第三,防止西方腐朽意识的渗透。当代世界,冷战并没有真正结束。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 展,使西方国家拥有了实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先进工具,把它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 形态通过网络及各种媒体传播到社会主义国家中,以此弱化社会主义理想对人们的凝聚力。 同时利用宗教纠纷、民族矛盾来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稳定,借而实现其和平演变政策。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拒绝一切同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资本主义世界的 意识文化垃圾,有效粉碎其颠覆阴谋。
第四,维护本国安全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防安全、政治安全、经济 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受到了挑战。西方国家凭借高科技手段很容易获得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军事和科技情报;而在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利益的争夺已成为各国国家利益竞争的 核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竞争优势。而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落 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弱势地位,其经济主权容易受到侵蚀。另外,一 些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产业,甚至将工业垃圾、废品向社会主义国家转移,这对社会主义国家 的环境安全等也构成了威胁。对此,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从多方面维护本国 安全利益,抵制侵犯。
总而言之,从《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早期全球化趋势的描述,到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迅 速发展,历史已表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并且有力地推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 发展。尽管它有其负面影响,但它也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全面、充分发展的历史机遇。只 要把握得当,积极抓住历史际遇,
经济全球化将会为社会主义国家创造一个新纪元。
标签: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宣言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