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际学术交流:组织与活动_日本大学论文

日本国际学术交流:组织与活动_日本大学论文

日本的国际学术交流:组织与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学术交流论文,组织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久前,笔者随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学术交流干部访日团,赴日本进行了工作访问。在日期间,我们分别访问了日本文部省、日本学术振兴会、东京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京都大学和广岛大学,着重考察了日本在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若干组织与活动。下面就所了解和搜集到的有关情况作一概要的介绍。

一、一个致力于推进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准政府组织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日本学术振兴会(以下简称JSPS)最早只是一个非盈利的基金会,它依靠日本天皇的一笔捐款而始建于1932年。根据1967年颁布的《日本学术振兴会法》,JSPS被重建为一个具有特殊法人资格的准政府组织,以便扩展其职能和活动范围。重建后的JSPS属文部省(即日本政府的教育科学体育文化部)领导,课长以上干部均由文部省委派,经费的绝大部分亦由日本政府提供。1995财政年度政府对JSPS的补助款达12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占JSPS经费总额的95%。概而言之, JSPS负有四大任务:培养日本年轻的研究人员,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支持各产学合作;搜集、传递研究活动的信息。作为日本在推进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方面的一个主要组织,JSPS所实施的国际和国内计划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和应用科学的所有领域。

在JSPS的国际计划中,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邀请外国学者来日本开展研究工作。这一方面的计划又分为两个具体项目。第一个项目适用于一般的外国学者,它旨在使日本的学者能够邀请其外国的同行来日参加合作研究及其它的学术活动。为此,日方人员可向JSPS提出相应的申请。据统计,按学科划分,199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来访人员数占全部来访者总数的19.3%;按地区划分,该年度亚洲的来访人员数占全部来访者总数的18.3%,其中大部分学者来自中国。第二个项目仅适用于最近5 年内获博士学位并具有发展前途、能胜任研究工作的外国人。对这一类学者,JSPS可为其提供特别研究员的职位。具体的申请途径有两条:一是由申请人所在国与JSPS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出面申请;二是由日方愿意与之合作的学者出面代为申请。

第二,资助国际共同研究项目和国际学术会议。此项计划专门用来资助日本学者的研究和交流活动。在国际共同研究项目方面,JSPS向那些希望与在一个或多个其它国家的外国学者一道开展共同研究工作的日本学者提供经济支持,其主要形式为支付国际旅费。据统计,在1990—1995年间,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项目数占全部149个国际共同研究项目数的15%,而亚州地区的项目数则占全部149个项目数的28%。在另一方面,此计划还为在日本举行的各类国际学术会议提供经济支持。然而,这种支持是有条件的。根据JSPS的要求,对于接受资助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与会学者的数量要限制在100人左右, 其中还必须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外国学者。显然,这种限制性条件有助于会议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充分、深入的交流,并保证会议本身的国际性质。

第三,开展与外国学术机构的双边交流。到目前为止,JSPS已与35个国家和1个地区的52个有关机构签订了协议, 建立了正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中国,与JSPS有协议关系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国家教委、中国医学科学院。JSPS一般不与无协议关系的单位直接开展交流与合作。双边交流与合作的具体形式有:学者交流,与发达国家间的共同研究及举行研讨会,研究中心(机构)之间的合作等等。

第四,开展与亚洲国家间的合作。此项活动包括所谓“核心大学”计划,即由JSPS支持,日本的重点大学与相应的亚洲国家的重点大学在某个专门领域中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如日本东京大学与中国科技大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合作研究。此外,还有颇受好评的“论文博士”计划。根据该项计划,来自亚洲国家的研究者可以仅通过提交博士论文而从日本的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为期5年,参加“论文博士”计划的研究者每年可前往日本的一所大学进行一次时间不超过90天的访问,以便在日本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其研究工作。如有必要,日本的导师也可以访问该研究者所在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与对象国的导师共同指导该研究者的研究工作。

就在推进学术研究和交流方面的地位、职能和活动范围而言,JSPS堪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机构。从实质上看,JSPS的体制和职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日本政府对学术研究和交流的高度重视。文部省学术国际局局长林田英树先生指出,“现在日本整个国家对学术研究都比较重视,政治家、企业家莫不如此。被重视的‘学术’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现在日本提出要在学术方面对世界做出贡献。以前是日本学者到国外学习,现在希望外国学者来日本与日本学者一起振兴学术。”他特别强调说,“在中日两国的交流中,学者之间的交流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一方面,JSPS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其作用还将越来越大。”JSPS理事长达崎仁先生也指出,“JSPS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一视同仁的。”“中日间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交流很顺利,但与自然科学方面的交流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二、一个具有日本特色的研究机构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文研)

位于京都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日文研)是所谓“文部省所属大学共同利用机构”,它建立于1987年。顾名思义,这个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日本的文化。但日文研不同于那种一般的按“常规”设置的研究机构,它具有一些自己的独到之处。

首先,日文研从国际的广阔视角来设计研究课题,吸引日本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参与,以便以共同研究的方式进行国际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其次,日文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流动的,具有灵活变通性,并不实行那种依赖于专门化研究单位(部门)的体制;第三,通过向海内外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有关日本研究的信息,日文研承担了某种资源中心的角色;第四,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学者可在日文研开展合作研究,以便满足对日本文化进行各方面研究的特定需要;第五,日文研为专家学者及大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提供有关日本研究的咨询及指导。

日文研组织的有关日本文化的研究活动集中在这样一些领域:文化的动态、文化的结构、不同文化的比较、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研究方面的情报。与此相对应,该中心研究人员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学科或专业间的相互重叠很少。被涉及到的学科或专业有:临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史、宗教史、美术史、建筑史、科学史、医学史、产业技术史、日本史、日本法制史、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地球化学、比较文学、日本文学、中国文学、比较文化、经济学、社会学、比较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和情报学等。从这种学科或专业的配置可以看出,日文研试图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集成起来,以便通过综合性研究而对日本文化形成一个有深度的较为整体化的认识。在共同研究方面,日文研组织两种形式的项目,其一为一般项目(相对的短期项目),如“生命与现代文明”(1993—1996),它由中心的学者(5人)和日本国内15所大学的学者(15人)共同承担;其二为特别项目(长期项目),如“日本文化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形成与发展”(1992—1996),它由中心本身的学者承担。

日文研平均每月举行两次国际研讨活动,其中至少有一次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研讨会。在这个研讨会上,主要由来访的外国学者发表演讲。会见我访日团的中心总干事河合隼雄教授称,虽然我们都同属于人类,但理解另一种文化乃是极为困难的,结果在日本与其它国家之间常常会出现始料未及的摩擦和严重的误解。为寻求与另一方达到相互理解,人们应该去考察他们的文化。定期用英语举行讲座和开展讨论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大家考虑的对象同样是日本文化,但用一种外国的语言来进行思维。往往会开拓出新的视野。

从人员的组织上看,日文研的研究和交流活动的涉及面非常广,但其本身的各类工作人员并不多。它现共有111人(含客座学者34人)。 其中,中心总干事1人;专任教授15人,客座教授19人;专任副教授10人,客座副教授15人;助手5人;事务职员46人。显然,客座教授、 副教授的人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超过了相对应的专任学者。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日文研活动的组织形式颇象我们国内常说的“小核心、大外围”模式。日文研的人员虽较少,但其经费却极为充裕,开展研究和事务工作的条件得天独厚。根据日文研的财务决算,早在1994年,该中心的经费投入就高达17.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

三、三所大学的社科研究和国际交流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广岛大学的社科研究和国际交流各有其重点和特色。相对而言,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的研究实力很强,交流规模十分可观。

东京大学号称为日本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它现有10个学部(相当于学院)、11个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研究科、12个研究所。其中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所有3个——东洋文化研究所、 社会科学研究所和社会情报研究所。

东洋文化所共有53人,其中研究人员30人,职员(包括所谓事务官和技官)23人。该所下设5个部门:泛亚研究部(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东亚第一研究部(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助手3人), 东亚第二研究部(有教授4人、助手2人),南亚研究部(有教授4人), 西亚研究部(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助手1人)。 泛亚研究部涉及的领域为经济和统计、国际政治、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和比较思想;其它4个研究部涉及的领域基本上均为经济和社会、政治过程、历史和考古、宗教和文化,不过对东亚的分类更为细致一些。从研究内容来看,所谓东洋文化研究所,实际上就是日本的一个亚洲研究所。该所致力于跨学科的研究,其形式包括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该所的每一位研究人员在其专业领域内从事个人研究的同时,还参与综合性的共同研究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该所有近三分之一的力量集中在中国研究方面。自1993年起,该所实施了两个“长期国际共同研究”项目,其中之一为“中国社会的变化及其对亚洲诸国的影响”,它由滨下武志教授负责,另有20位学者参加。东洋文化所本身就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图书49万多册,其中西文图书近11万册;期刊5400多种,其中中文期刊2300多种,西文期刊1100多种。此外,它还拥有大量的缩微胶卷等现代化的文献资料载体。

与东洋文化所不同,东京大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则主要从法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日本、西方国家及所称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该所共有73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3人、 助手15人,以及职员24人。另有客座教授2人、客座副教授1人。社科所的下设部门具体地体现了该所研究工作的特点,其5 个下设部门分别是:比较现代法、比较现代政治、比较现代经济、比较现代社会、国际视角中的日本社会(此部门的工作由外国访问学者承担)。社科所活动的一个重点在于社科领域中的国际学术交流,如接受外国学者前来进行为期从数月到数年的较长时间的研究工作。

京都大学现有10个学部,10个大学院研究科,13个研究所。与人文、社会科学有关的研究所有两个:人文科学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人文所拥有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助手18人,职员18人,共计71人。该所重点开展与世界文化有关的综合研究,其活动涉及到日本文化、中国社会、西方思想、科学史、社会人类学等20个领域。与中国研究有关的课题有:“近代前期中国的法制”(1991—1996),“中国近代的都布与农村”(1993—1998),等等。经济所的规模比人文所要小些,它只有3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职员12人。经济所分设数量产业分析、经济计划、资源环境、比较经济等7个部门, 它集中于与产业经济有关的综合研究。在国际交流方面,各研究所本身并不下达派遣出国任务,学者主要凭其个人的努力去争取项目及经费,从而开展某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活动。

广岛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其校园面积在日本的大学中为最大。该校现有11个学部,10个大学院研究科,1 个研究所——核爆炸放射能医学研究所。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分散在各个学部及大学院的研究科。该校面向博士生开设了许多有关中国研究的课程,内容涉及到经济、法律、社会、文学、历史和哲学等方方面面。例如,在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就有中国文学专业、中国哲学专业等。广岛大学的特色在于它所设立的一个所谓“综合科学部”。这个学部有1 个学科(系)——综合科学科,8类课程——人类文化、地域文化、社会科学、外国语、数理情报科学、物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行为与生物科学。以“人类性、创造性、综合性”为三大理念,以解决现代社会诸问题为宗旨,综合科学部与传统的专门化、精细化的学部大相径庭,是一所“给日本的大学吹来一股新风的新型学院”。象广岛大学那样,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就接受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多学科、跨学科的教育,实在是一种颇有远见卓识的探索,它在客观上适应了当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综合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奠定了十分必要的基础。此外,广岛大学在开展国际交流方面也很活跃。1995年,该校共有来自54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552人,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就有257人(统计中未含台湾省), 占该校留学生总数的46.6%,这一比重远远超过了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与此相对应的数字。广岛大学还与8个国家的15 所大学或研究机构签有国际交流协议,其中包括中国的4所大学和研究机构。

标签:;  ;  ;  ;  ;  ;  ;  

日本国际学术交流:组织与活动_日本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