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双河乡卫生院 四川凉山 615700)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1月100例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常见安全隐患护理。比较两组的处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2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对照组有11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2%,观察组的49人满意,满意度为98.%,对照组有41人满意,满意度为82%,对照组处理后平均住院时间(7.8±2.4)天,观察组处理后平均住院时间(4.1±1.5)天,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感染疼痛、感染、医疗器械的护理及抗菌药物以及人性化心理处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并发症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生育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妇产科;剖宫产;护理;常见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86-02
剖宫产术(cesarean section,CS)是指运用手术的方法通过切开妊娠期满28周孕妇的腹壁及子宫来分娩出胎儿的产科干预手段,能有效的处理难产和应对高危妊娠,目的在于挽救婴儿及母亲的生命,提高分娩质量[1]。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随着医疗手术水平、抗感染技术的日益精进,现代人趋向便捷不愿承受自然分娩疼痛观念的变化及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剖宫产的选择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盲目滥用剖宫产手术会引起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增高。院内产科剖宫产术后临床较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于手术器械的消毒、术后感染引起的疼痛、出血、感染及损伤、术后心理疾病等方面,因此产科剖宫产术后的处理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探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1月100例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常见安全隐患护理。比较两组的处理效果。观察组的年龄在21~49岁,平均年龄(26.32±4.32),对照组的年龄在19~45岁,平均年龄在(25.31±4.36);其中有产科手术者87例,妇科手术者23例。排除其他如年龄、身高、体重等无统计学意义因素的干扰,实验具有均衡可比性(P>0.05)。
1.2 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1.2.1对照组防范措施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的处理方法,对剖宫产患者进行术前相关知识的指导和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相关信息及可能出现的术中意外情况,及时监测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并配合常规的检查及抗感染治疗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观察组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防范措施,如手术前器械的检查、术后疼痛干预,感染及损伤的处理以及人性化的心理防范措施。具体防范措施如下:(1)对手术器械合格率进行检查:严格要求回收、分类、消毒等一系列步骤的操作规范,是否存在血迹、锈斑等,清洗可重复使用器械上的血迹和污迹;灭完菌核对数量、完整性、闭合性、干燥性,检查灭菌包上的日期等是否标清晰,对不合格的灭菌包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记录并改进;护理人员认真检查包装上日期及标签的完整性,依照灭菌先后顺序清点其规格及数量[3]。(2)术后疼痛临床处理干预临床上研究建议术后可与医生及麻醉师进行沟通协调,采取镇痛泵进行主动性止痛的这种处理方式,术后及时有效的止痛能够降低术后不良并发症的风险以及有利于产妇的健康恢复。其他疗养工作还包括对术后产妇在活动方式如体位、咳嗽等方面进行正确的指导处理,考虑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给药,改善术后产妇的呼吸循环,加速产妇术后的恢复。(3)术后感染临床处理干预及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手术切口及皮肤有无肿胀、发热等感染情况,一旦出现术后感染应及时进行切口拆线,进行深度的感染检验及清理,再次换药、缝合,注意外加腹部保护带来固定切口。由于剖宫产手术的切口常见为清洁-污染(Ⅱ类)类型,通常由术中器械、操作等野污染引起,因此临床上术后感染发生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比较广泛,当前我国二级甲等医院中,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率高达80%,而抗菌药物的滥用比例超过50%。(4)术后心理的人性化临床处理干预:术后针对产妇的心理表现应采取人性化的临床处理干预。产科处理人员需及时、密切的监控产妇的身体各项指症,注重关注产妇子宫及阴道的出血情况并保持清洁,对术后的产妇进行安慰、鼓励及表扬,以缓解产妇术后伤口的疼痛感以及心理上的焦虑感。术后七小时左右产妇会体验到切口处的极度疼痛感,此时医护人员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予产妇阵痛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两组的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的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按照“满意、不满意”划分评分等级,90分以上表示满意、90以下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分类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界值。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
观察组的有2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对照组有11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2%,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49人满意,满意度为98%,对照组有41人满意,满意度为82%;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对照组处理后平均住院时间(7.8±2.4)天,观察组处理后平均住院时间(4.1±1.5)天,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其带来的相应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如术后感染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感染损伤及心理疾病的风险等高,极易对产妇及婴儿造成健康损害,并会对产妇心理及生理产生影响。 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的有2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对照组有11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2%。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49人满意,满意度为98%,对照组有41人满意,满意度为82%;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处理后平均住院时间(7.8±2.4)天, 观察组处理后平均住院时间(4.1±1.5)天,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很多研究结果一致,均认为对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期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减少平均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发现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常见安全隐患,并进行防范,能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育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对产科临床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范玉洁.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30):98-99.
[2]聂娟娟.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2):98-99.
[3]姜兴艳.护理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2):46-47.
论文作者:张业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术后论文; 产妇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