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态话题链的组织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汉语论文,规律论文,话题论文,组织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引言
本文是作者关于话题链研究的一部分。在此前的研究中我们按照话题链的组织原则将其分为静态话题链和动态话题链两大类,并讨论了静态话题链的句法结构特点及其句法组织规律。本文将在静态话题链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讨论另一主要话题链类型——动态话题链的有关问题。篇幅所限,关于语篇类型、话题、话题链及其类别、(非)独立话题链、语料选择等概念请参考王静(2000,2004),为方便阅读,这里举例略做说明:
(1)傍晚,a我作完作业,兴冲冲地来到王小乐家,冲他嚷道:“小乐,咱们杀一盘军棋吧!”b正在画画的小乐,把笔一掷,兴冲冲地来到我身旁,把手一挥说:“杀就杀,我还怕你不成!”激战开始。c我的“司令”一马当先冲进对方营盘,犹如切菜似地一下子把他的几个草包将领干掉好几个。(大全123,《下军棋》)
这是一个有生动态语篇,其中包括了a、b、c三个话题链,各个话题链的话题依次是:“我”、“正在画画的小乐”和“我的‘司令’”,所带小句数目分别为3、3、2。话题链a、b是非独立话题链,c为独立话题链,c的最后一个小句为核心结束小句(注:书面上看,结束小句后最经常使用的是逗号、分号,核心结束小句之后用得最多的是句号。动态话题链少用问号和感叹号,静态话题链相对多些。)。
二 动态话题链基本情况
本文讨论所用的语料来自小学生作文片段(注:本文语料来自:
全国名校联合编写2000《小作家文库 全国名校小学生语段描写大全》(简称《大全》),吉林教育出版社。
杨胜超主编1997《新编小学生作文描写词典》(简称《词典》),延边人民出版社。),共210篇。其中动态话题链共461个,共含小句1398个,平均每个话题链包含3个小句。
与静态话题链小句类别基本相同,动态话题链的小句也分属下述几类:使用性质形容词的小句,使用状态形容词的小句,一般动词小句(记作VP小句),带体标记“着”的小句(简称为着小句),带体标记“小句),表示比喻意义的小句(注:比喻意义有多种表达形式,比喻小句仅指使用“像、宛如、似的”这类有明显标志的小句。)(简称为比喻小句),带有“叫、让、令”等表示使令意义的小句(简称为使令小句),名词小句,是字句,有字句,以及某些难以归入上述几种类型中的其他类型的小句(注:其他类小句主要由一些固定表达格式构成,如“一命呜呼”等。)。表1是动态话题链各类别小句的分布比例(表1及表2中“性质形容”和“状态形容”分别为“性质形容词小句”和“状态形容词小句”的简称)。
表1 各类小句在动态话题链中的分布
活跃于动态话题链的各类小句按所占比例从高到低顺序排列为:VP小句—小句—着小句—小句—比喻小句—性质形容词小句—使令小句/名词小句—其他小句—状态形容词小句—是字句—有字句。
表1显示出动态话题链小句分布的几个特点,第一,若与各类小句在静态话题链中的分布相比,可以发现大多数小句分布在排序上都较稳定。如果把12个类别的小句分成频率高低两大区域,除去小句外,其他各类小句排序升降变化都未超出所在区域,如比喻小句在静态话题链中占第2位,在动态话题链中排为第5,虽排名有所降低,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分布;使令小句在静态话题链排第11位,在动态话题链中虽有上升,也未进入使用较多的前6名。第二,VP小句和着小句使用比例上的排位在动态话题链中得以保持。第三,VP小句在动态话题链使用更为频繁,比例甚至超过60%。第四,动态话题缝所用小句类别与话题链表达目的关系更明显。动态话题链叙述话题所代表的对象的行为、参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名词小句、是字句、有字句、形容词小句等表示弱动态意义的小句在本类话题链中分布非常少,这几类小句加起来也不足2%,大量的小句集中在动态意义强烈的VP小句、带“着”、“”、“”的小句上;而静态话题链虽然描写话题所代表对象的性质、状态,但除静态意义强烈的小句外,也大量使用含有相当动态意义的小句(注:实际上即便是VP小句,两类话题链所用的动词也有差异。静态话题链VP小句所用动词的动态意义比动态话题链的VP小句还是要弱一些。)。各类小句在动态话题链核心结束小句(详见王静2004)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各类小句在动态话题链核心结束小句的分布
各类小句在动态话题链核心结束小句的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VP小句—小句—小句—着小句—比喻小句—使令小句—性质形容词小句/其他小句—状态形容词小句/是字句—有字句/名词小句。
各类小句在动态话题链核心结束小句中的分布极不平衡。VP小句占到62%的高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小句却只有8%;其他类、是字句、性质、状态形容词小句均不超过1%;名词小句和有字句都不做核心结束小句。而这几类小句在静态话题链核心结束小句中的分布较为均衡,并且所有类别的小句都可充当核心结束小句。其中名词小句充当核心结束小句的比例为3.6%,有字句作核心结束小句的比例甚至达到30%。
上面统计显示,从小句类别在话题链中的总体分布以及核心结束小句的类别选择两方面看,动态话题链与静态话题链存在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并未触及话题链内部的组合规律。
三 动态话题链的组合——小句序列在动态话题中的应用
3.1 动态话题链小句序列
下面按照核心结束小句类别考察动态话题链的组织情况(注:为更能说明问题,非独立话题链的例子也一并列于此,有关定义详见王静(2004)。)。
使令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
(2)我就把水倒掉(注:为节省篇幅仅录句子有关部分。),然后再……倒进……,让……的糠皮、稗子顺水流掉。(大全39,淘米)
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
(3)可是这知了十分机灵,竟从我眼皮底下飞走了。(大全119,捉知了)
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
(4)小丽第一个来到这块挡路的石头旁,先用脚踢了踢,……(大全25,搬石头)
比喻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
(5)它就……逃跑了,还在水中漂来漂去,好像在嘲笑我的笨拙。(大全126,采浮萍)
VP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
(6)他把纱巾搭在右臂上,左手又一捏,……(大全24,魔术表演)
着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
(7)我脱下……,盯住……,……扑过去,然后……看着,……(大全376,蝴蝶)
是字句作核心结束小句:
(8)刚出房门,就跌了一跤,浑身是泥。(大全27,抢煤)
状态形容词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
(9)天暗了下来,阴沉沉的。(词典407,秋天的小雨)
性质形容词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
(10)我第一次帮妈妈擦玻璃,心里特别高兴。(大全139,擦玻璃)
其他作核心结束小句:
(11)我苦思暗想起来,忽然瞄见桌子上玻璃板下放着的大姐的那张奖状,不由得眼睛一亮,计上心来。(大全130,涂改)
王静(2004)将静态话题链的小句排列顺序总结为:是字句/有字句—性质形容词小句—状态形容词小句—VP小句—着小句—小句—小句—比喻小句/使令小句。本文所涉及的动态话题链的统计结果表明,210个语篇中的461个动态话题链中仍然有64.6%的动态话题链符合该规律,不符合小句序列原则的有163个,占总数的35.4%。这说明根据静态话题链总结出的小句序列及原则基本上适用于动态话题链。
不过例(2)-(11)也显示出动态话题链的起点很少落在该序列VP之前的各类小句上。这与动态话题链主要用来表达话题所指对象的动作、行为,所经历事件的发展过程的表达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根据上例(2)-(7),可以将静态小句序列略作改写得到新的小句序列:(是字句/有字句—性质形容词小句—状态形容词小句—)VP小句—着小句—小句—小句—比喻小句/使令小句/其他小句。这就是动态话题链的小句序列。例(8)-(11)不符合本序列,将在第4节讨论。
关于动态话题链小句序列,要说明几个问题。
名词小句、是字小句、状态形容词小句、性质形容词小句等在动态话题链分布虽少可也并未“绝迹”。我们用“()”表示这一段小句组合具有“可选”性质。
单句研究中通常认为光杆形容词成句受到较多限制。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动态话题链中,形容词确实几乎都带有“很、特别”等副词,或者否定形式“不”,但即便带了这些副词,形容词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的能力也不强,几乎总需要有其他小句跟随其后。就是在静态话题链形容词小句大量使用的情况下,形容词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的比例也低于其他类别小句。形容词小句在话题链中的表现提醒我们似有必要对形容词小句的“成句条件”有更全面的认识。
动态话题链始于VP小句的同时又大量起用该类小句作核心结束小句,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很多动态话题链单纯地由若干个VP小句组成,而这并不违反小句序列,如例(6)。当然,不可否认VP小句也确实是破坏小句序列原则的“罪魁”,下一节将详细讨论。
比喻小句和使令小句在动态话题链中整体分布并不多,而以之作为动态话题链核心结束小句的比例也不是最高,VP小句、着小句、小句、小句的比例都高于这两类小句。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VP小句共955例,用作核心结束小句的只有186例,只占VP小句的19.4%,同样,总共82例着小句只有8.5%用于核心结束小句。与之相比,全部使令小句的1/3,比喻小句近1/3都用在核心结束小句上。似乎这两类小句在话题链中的主要功能便是结束一个话题链。
小句一共56例,24个用于核心结束小句,这一比例显然高于使令小句和比喻小句。然而有意思的是,在我们所有的例子中,小句几乎从不与使令小句和比喻小句共存于同一个话题链中。仅有的一个例子是:“它就从筷子的缝隙逃跑了,还在水中漂来漂毒,好像在嘲笑我的笨拙。”这个话题链不符合小句序列,但“错”在“漂来漂去”,与最后的比喻小句“好像……”无关。基于这种观察,我们还是可以将比喻、使令小句作为小句序列的发展终点。此外,符合小句序列的非独立话题链的结束句也从侧面提供了证明。将独立话题链和非独立话题链加在一起,所有符合小句序列的话题链中,以使令小句作话题链末句的比例高达66.7%,远远超过小句的48.2%。
3.2 动态话题链的语法意义——动态话题链小句序列原则
按次序排列动态话题链中各类小句而得到的动态话题链小句序列,其语法意义可概括为,随着话题链的展开,话题所指对象从表示弱状态意义向表示特定时间参照点下的临时状态的强状态意义过渡。这就是“动态话题链小句序列原则”。
我们把“状态化”、“状态”看作是语言对客观世界进行编码的手段和结果。动态话题链所描述的动态的事件、动作都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在时间轴上展开,随时间推移而显示其各个阶段、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步骤都与时间轴上的某一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以各种方式发生联系。
语言要详细准确地编码连续不断的事件,只能将其“切分”,在变动不居的事件、事件的各个发展阶段与特定的时间参照点或参照段之间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与此同时切分下来的每一部分也都获得了相当的“稳定”性。当然这种稳定性与事物固有的性质不同,只是事件在相应的时间参照点之下所呈现出来的临时的稳定性。所以,本文认为,语言中对动态事件的表达,是选取不同的时间参照点,从不同的角度,将动态的连续不断的事件过程,表达为不同参照点之下的各种临时“状态”。用动态话题链描述事件就是先用各个小句将连续的客观事件切分为各种临时状态,再将话题链中各个小句按顺序前后相接,把若干临时状态重新拼接成一个新的动态过程,以便与客观世界中的事件过程相对应。
“状态”都有稳定的特性,临时状态也如此。篮球赛场上尽管争夺激烈,比赛情况瞬息万变,但若着眼于整场比赛,仍然可以将其看作一种状态。当然状态的稳定性或者说状态的强弱是有差别的,这与所取的时间参照以及动态过程与时间参照联系的方式都有关系。从外部观察整场、整节比赛,得到的是更为稳定的状态,若深入观察某一节比赛、一节中的某一阶段,动态的感觉会更强。
主要表达事物性质的名词小句、形容词小句等在动态话题链中用得很少。与状态相比,性质比较稳固,不易随时间而发生改变,与特定时间的联系比较弱。但是,性质和状态并非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区别仅在是否与特定的时间参照点相关。因此,我们可以说性质是比较弱的状态。
动态话题链有大量VP小句,其内部可以分成几组。
一、动宾短语:其中的宾语常常带限定语,这些限定语限定了受影响的对象的数量、性质等:
(12)他……审阅,……画一个小圆圈。(词典86,审稿,带限定成分的宾语)这是“他”画“一个”圆圈的那个事件,而不是画“两个”圆圈的那个事件。宾语前的限定语可以起到将事件与特定的时间联系起来的作用。有的动宾短语中的宾语并不带限定语,还有的主要动词短语中根本没有宾语,如:
(13)爸爸打开……,揭开……,把锅架在炉上,就往锅里倒油。(词典85,做菜)
(13)的宾语“油”不带限定语,但结合上下文“油”可以理解为是爸爸炒菜用的油,甚至理解为放在炉灶旁边的油。这样理解“油”就受到较高的限定,事件与特定时间的联系也就加强了。
(14)我很不服气,握紧筷子,伸长脖子拼命夹。(大全126,采浮萍,带状语)
(14)的核心结束小句主要动词短语是状中结构,其状态意义是通过状语“拼命”显示的。石毓智(1992)用“没”作为离散的鉴定字,可以接受“没”否定的是离散的。而带上状语的VP可以接受“没”的否定:暗暗欢呼一没暗暗欢呼/拼命夹一没拼命夹。因此它们都是离散的,按本文的观点,都能够表达出“状态”意义(注:石毓智(2000)提出使用间接宾语、趋向补语、方位词语、带“得”的结果补语、体标记、时间词、数量词等手段可以使动词实现其“离散性”即“有界性”,但没有提到状语的作用。另可见李讷、Sandra A.,Thompson,R.McMillan(1982)对“”使用条件的分析。分析中他们使用“有界”的概念,本文不采用“有界”的说法,因为无法概括“状态”意义。)。
二、基本上属于固定表达的动词小句。其中很多属于并列结构,如:“欢呼跳跃,蹦来蹦去”等。这些结构一般情况下不能带任何时体标记,“*欢呼跳跃了/*欢呼跳跃着”;也不能带动量成分,“*欢呼跳跃了一下/*蹦来蹦去一次”;还不能带时量成分,“*欢呼跳跃一小时”,还不能带宾语,但它们仍然可以受“没”否定,“没蹦来蹦去”、“没欢呼跳跃”是成立的,这说明它们仍然具有离散性,也就是能够表达特定的状态。
三、一般的动补结构(注:这里所说的一般动补结构不包括带“起来”表示开始、带“下去”表示继续的动补结构。),在VP小句中占很大比例。通常将补语分成结果补语、程度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等几大类(陆俭明1992)。趋向补语是从动作方向上表明了所处的状态:“爬上去/走下来”;程度补语则从说话人对待结果的态度上表明事件状态:“高兴得不得了/气得要命”;时间、地点补语则从结果存在的时段所在处所角度表明状态:“浸在水里”;可能补语是从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上表明事件状态:“钻不进去/学得会(注:石毓智(2000)也认为结果补语是实现动词有界性的一种手段,与我们的分析是一致的。)”。
四、以复合趋向词“起来”表示开始意义、“下去”表示继续意义的动补结构。有人认为这里的“起来”和“下去”都表达“体”的意义(戴耀晶1997)。据戴耀晶分析,“起来”和“下去”是从内部观察事件,“起来”表示事件的开始,“下去”表示事件中途的延续性。本文采纳这一观点。“起来”、“下去”分别将事件开始阶段、延续阶段与其他阶段区别开来。但与“”和“”相比,“起来/下去”将事件变为状态的能力要弱一些,用它们作核心结束小句的时候,话题链往往留有“余味”,特别是用“V起来/下去”作主要动词的小句充当整个语篇的最后一个小句的时候,常有引起读者遐想、启发思考的作用。
简而言之,VP小句所包含的主要动词短语的补语、状语、宾语、宾语中的限定语等都可以分别从结果、方式、数量、性质等角度将事件与时间相连,从而表达出特定时间下的特定状态意义,其状态性高于形容词小句。
限于篇幅,关于“着”、“”、“”小句的详细分析见王静(2004)。
上面我们分别讨论了动态话题链的各类小句是通过何种手段表达出状态意义的,整个动态话题链便可以看作通过各类小句的次序排列形成的一个状态意义逐步递增的链条。不过小句序列所代表的意义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律。每个话题链并不一定都要走完小句序列的全过程,可以停于某一级,比如以“着”小句作话题链的末句;也可以一步三跳,省掉其中的某些环节。同时,“原则”也允许有例外。只有近2/3的动态话题链符合动态小句序列。
四 动态话题链的例外
例外是指话题链中的各类小句颠倒了排列次序。一个话题链含有多个小句,在多处都可能出现次序颠倒,本文只讨论第一次次序颠倒,比如:
(15)我看见了……,眼睛一亮,拿起了……,刨下去,……(词典98,拔茄秧)
这个话题链有四个小句,照已经总结出的小句序列来看,“我看见了……”和“拿起了……”之后都不应是VP小句。但在考虑对小句序列的破坏时,只能看第一个VP小句,不再讨论第二个VP小句的情况。研究静态话题链时我们发现,静态小句序列遭到破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最外层的大话题链实际上是一个双名词结构,二是大量使用表示存现意义的句式如是字句、有字句等(详见王静2004)。与静态话题链成因不尽相同,动态话题链小句序列遭破坏归因于话题链的说明部分。
4.1 与VP小句有关的例外
这一类比例最高,占了所有不符合小句序列原则情况的95%。
着小句+VP小句:
(16)它嗡嗡地叫着,飞来飞去。(大全33,上课)
小句+VP小句:
(17)小丽眼明手快,追了过来,勾起左脚一踢,……(大全19,踢毽子)
小句+VP小句:
(18)他着急了,撅起嘴来吹风。(大全225,野炊)
比喻小句+VP小句:
(19)一阵风,像……吼起来,把……刮得前仰后合。(词典404,急雨)
使令小句+VP小句:
(20)我努力让自己镇静些,屏住……,……走到……,……握住竹竿,……伸向……。(大全31,逮蝉)
例外多源自表达需要与语法形式之间的矛盾,如(17)“小丽眼明手快,追了过来,勾起左脚一踢”,最后一个小句无论如何无法用“”。
破坏小句序列的VP小句之前出现最多的是“着”和“”。如上例(16)、(17)。着小句+VP小句构成例外主要和“着”的性质有关。划分小句类别时并未将表示伴随的“V着”单立出来,在话题链中,“V着”之后往往加一个逗号以小句的形式存在于话题链中,如:
(21)他们操着……,拿着……,扛着……,冲进……,朝……奔去。(大全179,抗洪修路)
这些表示伴随意义的着小句,有的可以和其后的VP小句合并。合并后的带“着”部分按传统分析就是状语,而VP就成为小句的主要动词。这样合乎小句序列的话题链的比例又有相当幅度的提高。当然,合并会带来语义的变化。合并之前,着小句所表达的动作、事件所处状态的状态意义较强,所表达的状态也是比较独立的状态,而合并之后这一部分意义多作为VP小句的附属。
刘勋宁(1999)曾提出汉语的VVF规则,认为在有多个动词节的句子里,词尾“”“只出现在最后一个谓语动词节上”。刘勋宁的VVF规则和我们的小句序列有相近的地方,这里讨论的例外正说明VVF规则似乎太强。赵淑华(1990)描写连动式中“了”的出现位置时,指出大量的“了”出现在连动式的之后,形成“了+”格式,也不同于刘勋宁的结论。
4.2 其他例外
除去与VP有关的几种例外,其他类型的小句也可以在话题链中破坏小句序列,例如:
与小句有关:
(22)叔叔忽然进来了,吓了一大跳,叫道:“……”(大全128,刷油漆)
与着小句有关:
(23)我来了劲,拼命追赶着李雪梅。(大全198,接力赛)
与形容词小句有关:
(24)天暗了下来,阴沉沉的,(词典407,秋天的小雨)
与名词小句有关:
(25)把……接住,一个弹跳,把……投去,(词典450,篮球比赛)
与是字小句有关:
(26)那瀑布从……冲下,仿佛已被扯成……,不复是……(大全367,瀑布)
上述例外仅涉及到说明部分,例外出现有时也会有次话题(secondary-topic)(此概念见曹逢甫2005)相伴,如:
(27)我看见了,眼睛一亮,拿起了……(词典98,拔茄秧)
(28)他俩擦着,汗水流下来,……(词典468,扫除)
(29)小白和小胖躺着,眼珠子东张西望,好像……。(大全401,小猪)
这些话题链的主话题分别是“我”、“他俩”、“小白和小胖”。可以看出曲线部分直接说明的并不是话题链的主话题,而是带有单下划线的次话题:(27)“一亮”直接说明的是次话题“眼睛”而不是主话题“我”,“我一亮”不成话;(29)的“东张西望”直接说明的也是次话题“眼珠子”,与(27)略有不同的是,此例也可以认为“东张西望”直接说明主话题“小白和小胖”,“小白和小胖东张西望”也并非不合语法。根据曹逢甫(1995,2005)主话题能将语义管辖范围扩展到带有次话题的小句,也同时控制该小句,因此仍可认为是“一亮”、“流下来”、“东张西望”带来了话题链的例外。
五 结语
主语谓语的划分与汉语实际有隔膜而话题这一概念在句法结构规律的研究上似乎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及此前研究都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希望能够对话题以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话题链这一在汉语中有特殊地位的句法结构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在静态话题链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讨论现代汉语动态话题链的句法组织规律,提出有关动态话题链小句组合的小句序列,并进一步概括为小句序列原则。如果以静态话题链的小句序列为基础,动态话题链小句序列基本上可以看作从静态话题链小句序列中截取的一段,而两个小句序列所代表的语法原则也很相近,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表达出话题在某一特定时间参照下的临时状态这一语法意义。
标签:形容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