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简单地谈谈我在十几年的教学中认识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做法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说明语文学习的特点,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要构建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多么巨大的作用。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浅显看法:
一、找准阅读方向,营造良好氛围
从小学生就开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老师起着重要作用,教会同学们读什么书,引导孩子们的阅读方向。老师可以搜集美文佳作与同学一起分享收获,也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推荐优秀书籍。在学校,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安静阅读,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名人名言,要求孩子们背诵并理解,让他们找准学习阅读的方向。同时阅读文章中,学会阅读古诗,将古诗用句子描绘出来,用心感悟。可以试着阅读小学范围能接受了的简单文言文,为初高中文言文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堂中涉及各种跟阅读有关的活动
阅读既是个人行为又是群体行为,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最喜欢针对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课下与同学们交流感想心得,那种眉飞色舞或面红耳赤的神情每每让人欣慰。我经常会借阅读课,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口才实力对“最喜欢人物论战”进行辩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活动给学生们提供表达阅读感受和评价作品的平台,引发阅读经验的分享,有效地推动了阅读活动的进行,促进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培养摘、圈、点、划、写、批注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应引导学生随时运用在语文课中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等摘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运用。我还主张学生在自己买的课外读物上进行圈、点、划、写。圈好词好句,点重点词句,划关键句、难理解的句子,写旁批心得。而对于因是借阅而无法圈、点、划、写的书,则进行归类编辑,摘抄在卡片上;一些报纸、杂志则可以进行分类剪贴、装订成册。如能长期坚持,学生课外阅读量就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养成阅读时动笔的好习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四、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坚强、持续的阅读意志
很多学生自身具有高浓度的阅读热情,但是由于自身薄弱的意志力,对阅读行为一直保持不下来,因此形成不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从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阅读方式来开展阅读活动。不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强制性的规定,只进行引导性的指导。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学生会更加乐意接受课外阅读。但是,在学生持续的阅读行为当中,教师只要发现学生的阅读行为有间断的现象、学生的意志有松懈的部分,应该尽早、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对意志松懈的学生予以鼓励和鞭策,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阅读意志,让学生能保持持续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注重积累
课外阅读不是表面的形式,最终的目的是要作用于运用。所以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阅读的积累,在阅读过程中把有用的、有效的知识积累下来,然后在和其他的同学竞争的过程当中能够优于其他同学,这样学生充分了解了课外阅读带给自己有益的地方,这样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长时间的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量,增强了学生的信心,由此一来,阅读就容易形成习惯。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持之以恒。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呼玉山 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0),59~60。
[2]安恩平 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科研,2006,(05),21。
[3]刘颂堂 创新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论文作者:马正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习惯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孩子们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