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中的时空意识_物质与意识论文

社会发展中的时空意识_物质与意识论文

社会发展中的时空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发展论文,意识论文,时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突出主题。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类争取和利用时间、拓展空间的历史。无论是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强烈的时空意识。从时空意识的角度透视社会发展,不仅有助于拓宽发展问题理论研究的视野,也有助于我们对时空范畴本身的理解与把握。

一、社会运动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物质世界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物质运动的形式也是具体多样的,在具体多样的物质运动形式中展开的时空关系也有更具体的方式。黑格尔说过:“运动也被说成是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然而必须把握这种关系的更具体的方式。”(注:黑格尔:《自然哲学》,第58页。着重号为引者所加。)社会哲学家菲利普左瓦和菲利佩茨也指出:“根据相对论的原则,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无论是早期时空观的相对性质——例如,牛顿定律有限的正确性——也无论是运动中物体的时间参数和空间关系(参照系统)的相互依赖性,都丝毫改变不了物质世界时空特征的客观属性。根本的问题是要确切指出物质进化过程的多样性这一特征,包括支配存在的各种形式——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心理的,乃至最为复杂的社会运动——本质上互不相同的定律。这些运动的每一形式都具有一般性的和特殊性的时空特征。”(注:(捷克)布兰卡·菲利普佐瓦

因德日赫·菲利佩茨:《社会与时间概念》,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7年第1期, 着重号为引者所加。)这种“更具体的方式”和“多样性”就是指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和时空结构。

依此逻辑,作为物质运动高级形式的社会的运动,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如果说自然时空揭示的是自然物质运动的本质属性,是对自然存在的物质的反映和抽象,而自然存在的物质运动是在没有人的活动参与下照样进行的,那么,社会时空揭示的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觉活动的反映。社会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由人的自觉活动的推动下获得发展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劳动时间只是作为主体而存在,只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18页、第120页、第381页。)社会时空既是人的活动的产物, 又是评价社会发展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时间的节约: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时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机联系早已被马克思所觉察。马克思非常中肯地指出:“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95—196页。)“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32页。)这就是说,时间并不是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粹的存在,它早已融入人的实践活动之中,打上了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印记。马克思的至理名言揭示出:时间在人类发展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通过人类的劳动实践,可以由时间转化为空间而加速人类的发展。时间实际参与了人类社会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成果的凝结,成为人类自身能力发展的天梯。

社会发展中的时空意识,最突出地表现在人类的实践活动对于时间的节约上。节约和利用时间的直接手段便是对时间进行分配。因为各种活动在时间上所占的比重,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人的发展空间的大小。因此,节约时间,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时间进行分配,乃是调节人的各种社会活动的一条规律。马克思早已为节约时间以发展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指出:“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费用的最低限度和降低到最低限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18页、第120页、第381页。)更具有启发意义的是, 马克思指出的社会活动的一切方面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这是一条如同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一样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说:“正象单个人的情况一样,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正象单个人必须正确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以适当的比例获得知识或满足对他的活动所提出的各种要求,社会必须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因此,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的程度上成为规律。”(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18页、第120页、第381页。)

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时间的节约意识是一个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得到强化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满足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是唯一的活动。与此相适应,人们的时间意识是“我为时间而存在”,而不是“时间为我而存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严格按自然时间的规律活动。时间对于人类来说,总是无限充裕的,没有认识到时间对于社会发展有什么价值。淡薄的时间意识,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用于测量时间的手段也更加科学,从而确立起较强的时间节约意识。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岁月里,生产方式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生产主要按照季节的变换规律来进行,考虑的是如何不误农时,人类社会在保守的时间意识中缓缓而行。

到了近现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时空理论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时空意识。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时间对于社会的价值集中表现为商品的价值。“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口号。如果从社会再生产这一角度来看,时间又是一种可以转换成经济价值的资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时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实际上是劳动时间。时间成为一种可获利的商品。正如英国学者哈萨德指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作者看来,时间象人一样,它们都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这是因为在联结提高生产率与增加积累的方程式中,一个人的价值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如果迫使工人劳动时间超过了生产与其工资的价值相当的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便能获得剩余价值。”(注:(英)约翰·哈萨德:《劳动时间的质的范式》, 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9年第4期。)

在现代社会,时间的节约规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生活的节奏和社会运转的速度明显加快。人造卫星、光纤通讯、电子计算机、高速运输工具以其速度快和效率高的特点,实现了对时间资源的节约。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兴起,各国对于时间的竞争也愈将激烈。可以想见,谁争得了时间,谁在未来世界中就成为强者。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时空意识

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由世界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代表正式提出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各国行动的准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多种多样,如果从时空的视角看,则必须确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意识,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就是追求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是以劳动时间来衡量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是剖析资本家是如何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其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资本增殖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一再强调,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在,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发达国家由于劳动生产率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发达国家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仍处于低速发展阶段,由此造成了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要改变这种状况,广大不发达国家应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经济发展的措施。表现在政治活动中,就是要提高政治管理的效率。如果不提高政治管理的效率,势必制约经济的发展。表现在科技活动中,就是要抓住机遇,发展高、精、尖的科学技术,缩短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和转化的周期,使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到以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表现在文化活动中,就是要合理安排人类活动的时间,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意识”,表现为由于人类共处于一个地球空间,要求做到人类的协调与整体的发展。由人类活动创造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空间日益缩小。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由于过去一度盛行的“人类中心论”,在改造自然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一些国家和地区没有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空间看作是一种既与自己相关、又与他人相关的社会空间——全人类的空间,不考虑这一空间是有限度的,结果造成人口急剧增长、资源无度开采、土地严重沙化、空气和水被严重污染,……地球表层生存空间的承受力日渐趋于临界状态,已经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目前已经存在的人地矛盾状况而言,人类要想平安地在地球上生存并获得发展,就必须从总体上制定与地球的资源和环境状况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空间意识。从发展哲学的高度来看,就必然把生态空间看作是关系到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社会性空间。“以本国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和行动已经不行了,在许多方面(当然不是一切方面)都必须从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立场进行思考和行动。”(注:《世界历史的变革》,第258页,人民出版社。)

四、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的时空意识

社会发展不仅仅指社会本身的发展,而且包括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对人的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分配中,自由时间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又是促进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因为增加自由时间,就等于扩大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的时间”,(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18页、第120页、第381页。)“时间是发展才能等等的广阔天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81页。)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分钟自由时间,他的一生如果除睡眠饮食等纯生理上的需要所引起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末,他就连一个载重的牲口还不如。”(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95—196页。)所以,在马克思看来,个人的爱好、兴趣和才能要获得充分发展,必须拥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但是,自由时间在不同的阶级关系下也会有不同的性质。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阶级的对立,时间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每个成员创造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为个人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因而也为社会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创造广阔余地),这样创造的非劳动时间,从资本的立场来看,和过去的一切阶段一样,表现为少数人的非劳动时间,自由时间。”(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21—222页。)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少数个体通过掠夺多数个体的自由时间,因而也就享有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和才能的空间。多数人则陷入极其痛苦的、无休止的必要劳动时间之中,拥有的自由时间少得可怜,从而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因此,一方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自由时间的增加,为所有的人在艺术和科学等一切领域内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它又把无数的人抛进了为他人、为社会生产剩余时间的不可解脱的劳动之中,从而失去了全面发展的现实性。因此,在私有制条件下,个体与族类、自由时间与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是相悖的。

只有随着阶级的消灭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对自由时间的占有的对立和矛盾才能得到解决,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到那时,“生产力的增长再也不能被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所束缚了,工人群众应当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当他们已经这样做的时候——这样一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不再是对立的存在物了,——那时,一方面,社会的个人的需要将成为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会增加。”(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21—222页。)到那时,财富的尺度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自由时间了。到那时,个人就成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存在的个人了。

标签:;  ;  

社会发展中的时空意识_物质与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