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现场工程管理的发展虽然经历成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工程管理技术和经验,还存着较大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对当前建筑工程中的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现状
1.1 质量问题
建筑项目质量问题主要是建筑施工单位缺乏管理核心,从而造成管理分配不到位,对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认识。缺少内部管理的协调以及合作,从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政府监管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工作,造成很多建筑单位认识不到位;同时,还有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这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安全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一直是首要问题。主要表现为:高位截瘫的脱节管理模式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没有了控制权和自主权,从而被动依附于项目承建人,收取管理费。出现层层转包和分包的形式,造成施工单位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造成政令不和、政令不停的情况。另外,文明施工管理力度不够,不能让施工工作的安全管理摆到正确的位置上;或者工程安全责任体质和安全体系不健全。
2、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应该遵循的相关原则
2.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工程管理创新的措施
3.1 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 组织机构创新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 体制创新
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第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
3.4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对工程管理中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创新。首先,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比如要能够熟悉施工的图纸,能够会审图纸。现场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和环境,制定出科学的施工计划,同时要能够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甚至能够提高施工中的高新技术含量。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出懂得新技术和工艺的员工,为保证工程质量和以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坚持“三检制”(自检、互检,交叉检),这对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提供了保证。通过“三检制”可以实现层层检查,人人把关的局面,实现了工程质量保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局面,减少了现场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与国家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不相符的可能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现代工程的规模化、大型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规范性不断增加,因此,对施工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现场施工中对管理进行总结,最终提高管理水平,已达到整个工程的顺利高效的完工。
参考文献:
[1]邓贵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浅谈[J].建材与装饰,2012,(13):201-202.
[2]李金林.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城市建设.2010(26).
[3]马泽强.浅析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方式的创新[J].中国科技纵横,2011(13).
论文作者:朴仁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项目论文; 企业论文; 市场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劳动对象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