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论文_徐莹莹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论文_徐莹莹

绥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作为一门对信息化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的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用性非常强,企业对电力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因此,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中职学校要提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技术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加快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速度。

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

中职院校要想提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优化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置,更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职业技术为重点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的相关知识引入到教学中,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对现有的教学标准,保障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的水平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另外,中职院校在进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置时,要对电子技术应用岗位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电子CAD、电子征集装配等课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对课程教学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将其设置成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进行教学岗位和教学形式设定时,要重视电子技术应用技能的实际操作,重视电子技术应用生产案例的应用,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进行《电子整机装配》教学时,要结合其他课程教学的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培养的具体要求,以及电子技术应用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课程培养目标,并且还要更具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细化课程培养的目标。

在进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标准定制时,要重视实训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且在进行教学课程定制时,还要将电子技术应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联系在一起,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在进行基本技能模块设置时,可以有优先开课,这种设置方式能提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电子技术知识水平。除此之外,在进行课基本技能模块教学时,中职院校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充分的将电子技术应用的技术实操与理论教学知识结合起来。相较于基本技能模块而言,综合应用模块教学更重视实际操作,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专业辅导和强化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电路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专业课程实际教学效果

现在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都存在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因此,中职院校在进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时,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创新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适应电子行业的工作环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不断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更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教学能力,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技术训练有机融合。如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项目为中心,动脑动手,寻求完成项目的方法。教师在"OTL功放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实训项目的教学实践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情况。

除此以外,还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CAI课件、模拟仿真软件(EWB、Protel等)等方式组织教学,扩大学生眼界,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专业定向,校企结合

按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可以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更好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施阶段性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使各年级学生训练有素,学有所长一年级:以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电子电工技能实训、电子仪器测量为核心课程,重点抓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培养打下基础。二年级:以电子CAD、电子整机装配、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为核心课程,围绕企业中级考证标准(无线电装接工、家电维修工)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与技能组合教学。三年级:安排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以学生顶岗为途径强化实践能力,以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进行学生实习成绩考核,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校企挂钩,实行"订单式"培养专业教学应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并遵循三个原则:(1)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性;(2)结合学生现有素质,突出适应性;(3)联系就业实际,突出一致性,按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积极与宁波电子行业各企业广泛接触,拟定人才订单培养计划,目的是实现教育教学与岗位需求的良好对接,将毕业生需要掌握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列入教学计划,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4创新考核方法,激励学生自信

要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关键取决于培养对象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或理论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自信,如果一味地用传统惯用的方法评价学生,只会再次挫伤其积极性,甚至导致其自暴自弃。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者应注意到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中职学生基础不牢,但热爱动手操作,本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应以突出技能实操为重点,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考证、竞赛,以长补短,增强自信。

以证代考学生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结束后,可参加与该课程紧密相关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作为该专业课程的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如《电子整机装配》课程考核以学生考取"无线电装接工(中级)"证书为要求,《彩电原理及维修》考核以考取"家电维修工(初、中级)"证书为要求,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我校在05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中实施以证代考制度,使一些平时听不懂理论、不愿学理论的学生建立了学习自信,学习主动性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毕业时有95%以上的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教学效果较以往大为改观。校考以技能考试为核心各专业课校内考试应遵循技能考试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原则,在技能教学学时占总学时60%以上的基础上,突出以技能考试为核心,期末总成绩中技能成绩可占70%以上,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技能训练。

5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进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时,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根据市场发展过程中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定制专项课程,明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以提升我国电子领域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芝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3).

[2]刘伟.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32):117-117.

[3]秦雪.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南北桥,2017(9):199-199.

[4]王建社.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的物理课堂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7(8).

论文作者:徐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论文_徐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