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前必须精选文本,结合不同的题材、体裁、表达形式、语言风格、作者选文,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丰富的信息和巨大的思考空间,针对选择文学生要在交流讨论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理清概念,发展技能,获得阅读快感。“1+X”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而且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通过“1+X”阅读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阅读反思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短时间内提取信息的信度和速度,利用、加工信息的效度。真正使语文学科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得力工具。
笔者认为“1+X”阅读教学选材策略的推进应按循序渐进原则开展,这样能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并提升学生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量的选择由少到多。
“1+X”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小就开始培养,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平时阅读量也可逐渐增加。最初进行“1+X”阅读教学最多选用一篇课外文章,这样便于学生及时消化理解。而且选用文章尽量短小悍,因为学生年龄小部分学生接受能力慢,如果文章过长可能会导致学生用过多时间去阅读理解,加上小学生识字量不够,过长的文章可能生字较多,他们会在认字上花一定时间,这样一节课的内容不一定能按时完成。进入初中、高中,学生开始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外选段可以增加到2-3段,这样便于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选段的增加,课前老师可以先将课外选文发给学生,这也可以节省课上时间,利于完成当堂内容。
其次,选文难度由易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刚进行“1+X”阅读教学选用课外文章应该与所学课文内容结构大体相似,这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也可以说学生能迅速的“照葫芦画瓢”解决问题。随着这类文章的练习增多,可以改变选文类型,比如换成主题相反、语言复杂、体裁不一、意境更深的文章,这样学生的拓展能力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选文的由易到难,必然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在课外积极接触各类文章,增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老师的教学。
再次,选文类型由单一到复杂。
老师们有时进行“1+X”阅读教学时找到很多文章,但在取舍上却会犯难,好像这篇也可能,那篇也可以,巴不得全部都让学生读到,但事实却不可能。而真正要选时我们就要遵行从单一到复杂的原则,即开始时多选用同一体裁、相似主题、相似语言特点的文章。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在学习现代文时可以选用古诗、古文,这样就增强了语文学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从而利于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自然语文的多功能作用就得以体现出来了。
最后,问题设置由易到难。
“1+X”阅读教学要获得成功,课堂问题的设置是最关键的。一个班的学生如果刚接触这类教学,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该和学习课文紧密相关,学生才对课文理解更深入。当然这样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渐渐加深。问题的设置却不宜过多、过杂,那样会完不成当堂教学内容。问题设置可以在三到五个以内,而且重在几篇选文的共同性上,但最好解决的问题都能围绕一个主题。可以是主题,可以是写作手法,也可以是语言特色等等。设置上应该从易到难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比如学习到一篇文章的写作特色这一主题时,问题设置可以这样逐步深入:(1)课文和选文分别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将人物写活的?(2)分析课文和选文人物形象的特点。(3)请你们运用课文和选文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段文字,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4)展示并点评你们的作品。这样问题的慢慢加深既让学生学习了知识,也让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1+X”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止阅读内容进入课堂也应该是课外的广泛阅读。它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系统更新,是通过“1+X”对学习内容的重构,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从而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双改革。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并运用在教学上,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定会得到有效提高。
论文作者:何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选文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文章论文; 课外论文; 课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