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生态环境规划简议论文_刘颖

居住区生态环境规划简议论文_刘颖

天津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50

摘要: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规划是为了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居住的品质。一个居住区生态环境的规划,如能将景观分级合理,使景色各异,整体和谐,让生态功能强大;植物形态丰富,搭配合理,经济环保;让水体形态丰富,居民可临水亲水,美轮美奂。同时避免华而不实的铺张浪费,多一些增加亲近感绿地田园,提升景观水景使用率,会给居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住宅小区;生态环境;规划简议

1. 生态环境规划概况

居住区绿地水景生态环境的设计,是从满足人精神需求的角度出发,并注重生态环境的生态和经济因素。长期立足于人为建筑之中,人对大自然就有了格外的向往,所以生态环境的设计在经济美观的前提下,应最大深处的挖掘人的内在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对生态环境有了重视,但设计仍停留在美观的层面,对于生态环境的设计,应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为前提,更深层次的让人有融入和亲近自然之感,不仅是观赏,更多的是感触和融入其中。

生态环境建立为一个系统,从植被的选择搭配,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一年四季的发展变化,从三维空间的整体布局,从前期建设到后期维护管理,需用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来将生态环境设计成为可循环的系统。

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三部分的设计:一是景观环境规划,是根据居住区的前期规划的设计风格,对整体居住区内景观风格的规划设计,配建与住宅楼栋的风格相同的景观风格,景观雕塑设计、构建人文环境景观,使建筑风格,铺装小品,色彩形态达到整体和谐统一;二是绿地环境规划,是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市性质,遵守植被不同的自然规律,将各植物配合设置,改善城市环境环境,优化城市人民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水景环境规划,水景环境是构建建筑空间品质的重要因素,喷泉流水,湖面小溪,根据水之可塑的形态,在有限空间中展现大自然的风貌,通过水景环境的规划,感受空间的层次,增加小区的活力。

2. 生态环境规划合理化建议

1、景观环境规划

(1)层次分级,景色各异。小区的景观体系由组团景观、社区中央景观带、面向城市建筑景观形象三级构成。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可通过树木花草,山石提刻,活动设施的整体配置,形成舒适美观、层次丰富、不同韵味的山水环境空间。社区中央的景观带,可按照功能分为安静游憩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游戏区;立足自然,突出建筑与水的结合,由会所、超市等公共设施围合而成,中央水系空间与周围的建筑,社区的绿化系统自然融为一体。面向城市建筑景观形象是整个小区建筑和景观精华的凝聚,是小区在城市景观中的城市名片。

(2)整体和谐,生态功能强大。公共空间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和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面向城市建筑景观,凸现城市的精神风貌,将商业建筑与水景空间、绿化植被相结合,形成城市中的新亮点。将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使居住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环境。绿化的形态、水的形态、建筑的形态,相互作用,构建成微型田园小区。

2、绿地环境规划

(1)植物形态丰富,搭配合理。可将乔木、灌木、花草,高、中、低三维空间绿层相结合;普通草本植物,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具备杀菌功能的松、柏类植物,相互补充融合。“点”——景点绿化、“线”——道路绿化、“面”——大块面绿化相结合。平面植株和垂直攀爬植物,平面垂直空间的全方位布置,形成亲切、生动、和谐、优美的小区景观环境。

(2)整体和谐,经济环保。可将流线型的灌木、成片型的乔木林、局部大面积的草坪,与休闲广场、景观小品的巧妙组合,使小区的绿化生态环境既有很强的观赏性,亦具使用功能。植物选择和配置设计以绿量指标为指导,通过不同类型的植物搭配,增加了植物的叶面积指数;以集中绿地为主轴,使绿化向组团间渗透,形成鱼骨状的绿化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保证生物多样性,并通过植物的个性形体、色彩变换、季相转换,营造了层次丰富、接近自然的植物景观。

3、水景环境规划

(1)水体形态丰富,居民可临水亲水。可结合现状实景将运河、喷泉、瀑布、池水等不同形态的水,引入居住区。潺潺的水声赋予小区环境以生命的活力。沿水路一侧或局部两侧,可布置卵石、景石,局部配置曲桥、步汀、景亭。堆土造山,不仅增加地表面积,也让整个小区具稳重磅礴之大气。水环境能亲临其境,下水嬉戏玩耍,让居民有一个享受水润泽的亲水环境。

(2)整体和谐,美轮美奂。可将静水、流水、落水、喷泉组合,形成动静有致、虚实相生的丰富水景,与周围建筑和绿色空间形成相互融合的统一体。水面产生的反射效果,将建筑和树木的倒影映于如镜面的水中,呈现出梦幻世界般的静谧空间景象,整个小区融入诗情画意之中。同时水对环境有生态调节功用,能影响局部气温、湿度、噪声,而且能排洪、收集雨水和进行中水利用。

3. 规划中注意的问题

1、景观环境还原本真,减少铺展浪费

居住区避免过度模仿国外建筑风格,模仿势必造成过多的人造景观,铺展浪费,模仿到建筑的外形,难仿到文化的精髓,仅是个建筑的空壳。而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虽为传统,但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喜爱,因此不妨从中国的文化中汲取一些精华,加以应用和发展,建造我们自己的文化家园。

“传统”与“民族化”、“现代化”和“世界文化趋同性”,一直困扰着建筑及景观规划等领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文化,规划师必须从小区所在的地理区位条件出发,充分处理好这两者(实体因素、精神性因素)的关系。既要使小区景观环境既能满足居民居住、生活、休息、交往等物质性需求,又要能满足居民的舒适、亲切、具有认同感、地域感的心理情结。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旧立新、标新立异,而是自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充分利用自然原本的环境和原有的特色,才能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崇尚简约和自然的本真回归。

2、建设可利用的绿地景观

居住区避免规划大面积、观赏性,居民难以进入的草坪,使得中心绿地好看不好用;大尺度的公共雕塑,却占据了居民宝贵的活动场地。为了加强绿地的维护,绿地多采用封闭式,虽是青青绿草,何忍践踏,但也失去绿地建设的意义。这种只能远观而不能身临其境,让人遗憾,而且一些猫猫狗狗的在绿地的随意方便,也让人望而却步。人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做景观设计时应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

小区应多种植树木,适量减少大而空的草皮建造。树木的制氧量远远高于草皮,它让人更能亲近,树下可纳凉嬉戏,可遮阳蔽雨,它的维护也较草皮廉价。绿地中设置羊肠小道,设置石桌石椅,实行立体种植灌木花草模式,加强监管和维护,让居民能融入自然,感触自然之美。住宅小区中那些展示性的绿地,只求短期效益而不为居者考虑,也是空间的浪费。

3、景观水景设计从经济实用出发

居住区避免规划大型人工喷水池,用水用电量庞大。一到冬季,也无法使用,造成了场地、设备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场地设施的维护费用也相当庞大,不如种些树木来的经济实惠。而且水景设施的安全性也有待日后考量,也让家长对孩子在小区出行玩耍增加不放心感。北方地区气候干燥,自然降水较少,水蒸发量大,这种大面积的水景建设有待改进。

为了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建设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规定景观用水、小区绿化、道路喷洒等,用中水系统或雨水系统。景观用水应采用循环系统,并设置净化设施。小区雨水利用以渗透为主,通过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设置多种渗透设施等措施,充分利用雨水,为小区内大面积绿化和景观水体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用水;同时加大节水、护水宣传,提高污水再利用技术。因此,住宅小区水景设计,要以水资源的合理和节约利用为前提,不能单方面追求奢华视觉效果,不能因为“美”而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卢丽琴.浅析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山西建筑.2007(19)(352-353)

[2]刘骜.应云仙.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营造.山西建筑.2009(25)(69-71)

[3]石运达.浅析现代居住环境中的水景设计.科技风2009(12)(69)

[4]周志浩.住宅小区绿地规划原则的探讨.内江科技.2008(8)

论文作者:刘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居住区生态环境规划简议论文_刘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