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鱼越冬死亡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池鱼论文,解决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鱼体弱小 规格小的鱼含脂肪和蛋白质较低,不足越冬期的消耗,死亡率高,而鱼的规格越大则其成活率越高。一般体重5~10克的鱼越冬成活率为48%,20~30克的成活率为82%,30~50克的成活率为86.5%,50克以上的成活率可达94.2%。体质差的鱼,抗疾病和不良环境的能力差,容易引起死亡。
解决方法:①加强冬前育肥。多喂质量较好的饲料,使鱼体健壮肥满,蓄积能量,以增强抗寒抗病能力。②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条件较好的越冬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鱼0.5~0.6公斤,对于越冬鱼在放前起捕时必须严格遵守“锻炼”操作程序,排除鱼体内过多水分,增强鱼的体质。③越冬期间坚持适当投饲,可投喂饼粕或蛋白质含量为28%~30%的配合饲料。在水温高于5℃以上时,4~5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左右。连续晴天,水温上升到8℃以上,鱼类活动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饲量。
缺氧 因缺氧造成越冬死鱼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有:越冬池底泥太厚,有机物较多,耗氧量大,浮游动物过多,成为水体重要耗氧因子,水体清瘦、缺肥、溶氧过低等。
解决方法:①底泥较多的池塘,可每亩用生石灰20~2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既净水消毒,又调节pH值。②发现大最轮虫(1000个/升水以上)时,说明浮游动物过多,可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3~0.5克对水全池泼洒。③池水清瘦,可适时追施无机肥。水深2米每亩用硝酸铵5~6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将两种肥料混合装入稀眼网袋,分多处吊挂池水中,使其慢慢溶解。
氨氮中毒 氨氮中毒也称“低溶氧综合征”。发病原因:一是由于水中氨氮含量过高,而溶氧水平低。二是由于越冬前大量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从而杀死了大量藻类,使鱼体排出的氨氮无法被浮游植物吸收。
解决方法:①水中氨氮高于2毫克/升,必须换水1/3,最好注入浮游植物比较丰富的池水或河水。②每立方米水体用滑石粉或明矾4~8克化水全池泼洒。③打冰眼曝气,开增氧机。
低温 当水温降至0.2℃~0.5℃时,鱼体就会冻伤乃至死亡。
解决方法:在冬季适当提高池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以改善水质条件,一般越冬池水位应保持在1.8~2米以上。
鱼病 冬季池鱼常感染水霉病、斜管虫病、口丝虫病、竖鳞病等,导致鱼类越冬死亡。
解决方法:①水霉病,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打各4克化水全池泼洒。②斜管虫病、口丝虫病,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化水全池泼洒。③竖鳞病,用3%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
联系电话:0791-8524186
标签:池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