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新: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三农”问题及其解决_三农论文

价值创新: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三农”问题及其解决_三农论文

价值创新: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三农”问题及解决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义论文,三农论文,视角论文,路径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要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之所在。而基于价值创新的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其意义在于使我们能更深刻地探析工业反哺农业的各种模式,更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广义虚拟经济?我们的定义是:创造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使用价值的经济活动是实体经济,而创造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的经济活动是虚拟经济。当把两类经济活动融合为一体,并凸显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即在商品价值量构成中,虚拟价值占主导时,这样的经济活动就是广义虚拟经济。如果说传统的经济是“物本经济”的话,那么广义虚拟经济就是“人本”经济。在“以人为本”的经济理念下,即便是很传统的经济活动,由于理解的不同,衡量尺度和目的之改变,也会产生出和“以物为本”的经济模式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正是我们不仅要会用狭义虚拟经济的手段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更要善于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来指导今天新经济的全面发展,以求更好地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原因。

一、改变土地寻租模式

“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村与城市的虚拟价值与实体价值的不对称,而两种价值不对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创造财富的多寡,土地创造财富的多寡又取决于土地寻租方式、对象、内容的差别。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这个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迅速得到改善。当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就因为农村的这一改革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国民经济状况迅速好转起来。所谓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土地寻租形式的改变。仅仅这么一种细小的变化,就化腐朽为神奇,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可以想象,如果寻租的内容和对象也变化了,结果可能更令人不可思议。

显然,只要在寻租的形式、内容和对象上拓展视野,做足文章,那么在有限的土地上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一种无需附加更多劳动的经济活动可以创造价值和财富的现象,不能简单地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是土地寻租刹那间做到极致的中国。所以也是中国利用土地创造了最多财富的时期。香港人的言传身教,使昔日小渔村的深圳最先懂得了土地离开农业去寻租的魔力。紧接着,珠江三角洲也疯狂般地涌入外资,大办工业。那里的农民,不过是把昔日用来种“两造”水稻的农田建成了厂房出租罢了,由此就创造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奇迹。

从此,在搞活土地寻租这个问题上,政府向老百姓学,内地向沿海学。土地寻租的魔术可以招财进宝,利用土地寻租,几乎成了各级地方政府筹集资金、发展经济的最重要的途径。伴随着寻租发展的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进程。正是工业化进程催生了农民对土地价值的重新认识,广大中国农民在改变了土地寻租的方式、内容和对象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抓住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方式。

改变土地寻租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农村带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提升了农村的基本观念和生活品质,迅速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其财富成几何级数增长。因此无疑是一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模式。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模式有其局限性。从微观上讲它受地域、基础设施(交通、电力、通讯)、基本条件(资金渠道、人脉渊源、市场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对广大农村而言,不具普适性。从宏观上讲,改变土地寻租模式必须有个度,如果全国的农村都像“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农村一样,大办乡镇企业,有些乡村几乎没有留下一寸农田,全部盖成了厂房和商铺,那显然也是不行的。

可见,改变土地寻租模式如果仅局限在现在普遍理解的内容上,它虽有其神奇的效果,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模式,必须控制其范围和程度。

二、劳动力大迁移的模式

历史上每次重大政治经济变革或天灾人祸(战争)之后的大量劳动力迁移,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迁移,无不构成了中华民族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幕。

劳动力的迁移,带来了生产力的交流和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今天这样一幕正在重演着。在改变土地寻租,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腾出了容纳农村优秀劳动力的巨大空间,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一次劳动力迁移出现了,并且方兴未艾。中国广大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实际上成了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加速器。优秀勤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了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能独步全球的最强劲的比较优势。如果从工业反哺农业的视角来看,劳动力迁移的作用甚至比城镇化的作用要大得多,其影响和辐射面也要广得多。据目前统计,全国的农民工中,每年所创造的劳务收入总量约6000亿元。其对中西部和“边少”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亚于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

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来看,生活本身就是财富。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带来农村人口生活的变化,也带来中国人的生活变化,是新的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马克思语)过程,是会创新出价值的。同样的劳动力,付出同样的劳动时间和基本相当的劳动强度,就因为它发生在城市的生活平台上而价值增加,这个价值就是表征为“生活对象化”的虚拟价值,这是源于一个不对称的价值平台。“生活对象化”所产生的虚拟价值(心理需求)加上“劳动对象化”的使用价值(生理需求)使财富空间得以长足的扩展。

劳动力大迁移模式一方面改变了成千上万迁移者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这本身就是虚拟价值意义上的无量财富;另一方面又为农村赚回可观的资金,同时还为农村造就了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的人才,为农村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这种模式同样有其局限性。首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适度转移虽是必要的,但精壮劳力特别是青年人的大量外出就决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旨,而是一种本末倒置。时下,很多乡村精壮基本上是倾巢而出,村子里很难看到年青人,留下种田的多为老幼病残和中年以上妇女。这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农村的不景气。而且,相当部分外出青年都抱着一个打拼一番、扎根城市的强烈愿望,其中的优秀者将如愿以偿。长此以往,农村的人口结构将可想而知。劳动人口迁移,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价值,带来了城市生活平台的增值,同时,由于青壮劳力的出走加剧了农村生活平台的相对贬值,致使两个生活平台的虚拟价值愈发拉大了。这突出地表现在农村地产与城市地产的天壤之别。不能承载优秀人才的土地注定是贫瘠的。这种趋势我们有太多的理由证明它只能是阶段性的.没有了人、特别是优秀的人,“三农”问题的解决从何谈起,更何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见,劳动力大迁移虽是一种有效甚至必要的模式,但却也只能是一种阶段性的、必须适度控制的辅助性模式。

三、发展庄园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这是我们党在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勾画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崭新模式。对于这个模式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对解决价值不对称的深刻作用。由中央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对农村的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支持,把广大农村纳入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轨道中去,这是一个硬的条件。然而在这个条件下,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从价值创新的角度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则应该是这个全新模式的核心。

关键问题是要创新土地寻租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财富不断增长的问题。而这种财富增长,必须不动摇中国粮食基本自足的根基。而应该是用信息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并融会文化内涵武装起来的现代庄园。它要十分有利于发展现代生物工程的高新技术,十分有利于生产高品质的农作物。当高品质的农作物在生产时,它所装扮的环境将提供给人们旅游观光的资源,这就是土地在农业寻租基础上叠加旅游观光的功能。这种叠加还可以创造很多,从而实现在农业基础上的价值创新,这种价值创新实际上也就是传统土地寻租的一种飞跃和变革。它不用付出破坏环境的巨大代价,却带来无限的新财富。

我们欣慰地看到,这样一种新农村的端倪已经萌现。比如,北京一些远郊的“房地产”业,四川成都郊区的“农家乐”,“三圣花乡”等,都已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成了时下城市节假日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这样一种田园诗般意境的农村经济,告诉我们,解决“三农”问题并非只是靠工业化让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这两种模式,还有更浪漫的一条路把农村改造成现代化的极富文化气质和科技韵味的庄园,通过现代交通、信息技术使得在这些庄园里的生活质量远远超过喧嚣的都市,而又不破坏良田耕地,让“桃花园里可耕田”成为现实,而不再是幻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归根到底是扬弃传统的“物本经济”模式,创新和发展“人本经济”模式。创造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服务,也是巨大的财富,它比创造物质财富更重要。我们如果能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如何建设好面向未来的新农村就不难把握了。要善于把不同的功能叠加组合,赋予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可以制定政策,鼓励农业科学家、生物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等,逆向地由城市流向农村,来一个“上山下乡”建新村。如果有这样一些人才向农村回流作为领军人物,再和打工回乡那些具有了新观念的农村青年结合起来,就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生力军。从而加速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既涵盖了新的土地寻租模式,也涵盖了新的劳动力迁移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会在继电子技术产业之后为生物工程等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可以想象,今后的生物工程为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会过度集中于某个“谷”或某个“村”,而会在广阔的新农村天地展开。在此基础上,方兴未艾的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等产业也会有自己发展的新平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浪漫意境将会在新的时代再现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崭新生活中。中国将从此开创一个崭新的发展模式!

标签:;  ;  ;  ;  ;  ;  ;  

价值创新: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三农”问题及其解决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