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完善_社会管理论文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完善_社会管理论文

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探索与完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党组织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合理地调整和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市委组织部在去年9月份, 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了专题调查研究,深入全市17个乡镇进行调查,走访村、厂28个(家),召开各类座谈会37次,还对全市农村各级各类党组织设置情况作了全面统计和了解。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建设的对策思路。

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的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农村“撤扩并”以后,乡镇规模的扩大和行政组织的调整,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1992年,为适应不断推进的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市进行了撤区扩镇并乡工作,对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方式作了一次较大的变革,使乡镇工作格局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是乡镇行政区域扩大,出现了一批大乡、大镇。从全市看,乡镇总数由原业的324个“撤扩并”为136个,每个乡镇所辖的平均地域面积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58平方公里,其中面积最大的新昌县小将镇由原来三乡一镇扩并而成,达147.5平方公里。 每个乡镇平均人口由原来的1.2万人增加到2.7万人,其中人口最多的嵊州市城关镇达12.4万人。二是农村城镇建设加快,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小集镇集聚。自1992年“撤扩并”以来,全市涌现出不少新兴集镇,迄今已有建制镇102个,占乡镇总数的75%, 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集镇129.1个,其密度超过珠江三角洲集镇密度19.7个百分点。 建制镇的不断增多,尤其是工业集镇、商业集镇、市场集镇、旅游集镇的不断形成,集镇人口也大幅度增加,如绍兴县柯桥镇集镇人口已达10万人(包括外来人口),已超过了该镇行政村居住人口,我市农村面貌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三是乡镇各类党组织增多,乡镇党委管理幅度增大。随着乡镇“撤扩并”后区域的扩大,乡镇党委所辖的各类党组织和党员人数也大大增加,平均每个乡镇所辖党组织从原来的42个增加到68个,党员从原来的353人,增加到1052人。 其中最多的嵊州市城关镇党委所辖各类党组织250多个,党员3800多人。 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必须摆脱原来的小乡镇党组织设置的传统观念,按照行政区域扩大、行政组织调整和管理幅度增大的实际,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农村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各类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出现,对农村各类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进入90年代,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我市农村以乡镇企业改制为起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全面展开,使农村、农业、农民加速走向大市场。一是在农业上,我市各地坚持“稳制活田,三权分离”的原则,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转包、转让、入股、抵押等多种形式,积极实行土地流转,一大批种粮大户、返销大户等专业大户应运而生。目前,全市220多万亩粮油基地中, 规模经营面积达47多万亩,约占22%。非粮农产品基地达到240多万亩, 其中规模连片开发基地98多万亩,全市建设起30多个特色农业的专业乡镇,发展各类农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经营规模较大,实力较大,辐射面较广的农业龙头企业230多家。二是在工业上, 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到1997年底,全市已有8000多家乡镇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占总数的65%,基中组建集团150 多家,兼并、租赁、拍卖“小、微、亏”企业近4000家,出现了许多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企业集团,个私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97年全市农村工业总产值中,个私企业占了48%,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三是在第三产业上,各类专业市场得到较快发展。我市现有各类商品集贸市场340多家,1997年成交额500多亿元,中国轻纺城等4个市场进入全国百强市场之列。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新经济组织的大量涌现,要求探索和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以及组织体系与之相适应。

(三)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和多样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以及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逐步融汇,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许多家庭以农为主,兼营他业,形成了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特点,从而带来了党员工作的分散性。二是农村劳动力207.63万人,其中一产劳动力49.7%,而转移到二、三产劳动力占50.3%,非农劳动力第一次超过农业劳动力,而且这种分离趋势越来越明显。据对8个乡镇调查统计, 党员临时外出经商务工的占26.6%,其中在半年以上的占12.5%。外出党员增多,活动范围扩大,从而带来了党员活动的流动性。三是农村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党员分散在不同性质的经济组织,其工作方式、发挥作用的途径也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些新的情况、新的特点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随着农村党员活动内容、活动场所、活动时间的变化来改变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二、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了积极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乡镇企业党组织大量涌现。第二阶段是1992年农村“撤扩并”后,根据乡镇与行政村之间建立“片”、“办”、“点”等工作机构的新情况,合理设置党组织,解决了乡镇党委管理幅度过大的一些问题。第三阶段是进入90年代,特别是十五大召开以后,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各种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与此相适应,农村基层党组织初步形成了多种设置形式并存的格局。从现状来看,除了以行政村、乡镇企业等传统设置党组织外,新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村村联建。指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为目标,将地域相近的两个或几个村的党组织合并归一,建立联合支部或党总支。此类型的党组织全市共有17个,主要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强村带弱村;另一种是穷村与穷村联合,由乡镇干部下派任联合党组织书记。突破村域界线,以强村带弱村,实践效果较好。新昌县镜屏乡下竹潭、上竹潭、金高桥三个村俗称“三竹”。这三个村的地理环境相似,经济发展程度却大相径庭。下竹潭村1996年集体收入70万元左右,属经济强村,而相邻的上竹潭村和金高桥集体经济薄弱,是有名的穷村。为此1997年底镜屏乡党委将这三个行政村支部合并为竹潭党支部,并由原下竹潭党支部书记担任联合支部书记。合并后,三个村的各项工作运转正常,党员和群众普遍表示拥护。

(二)村企联建。指突破行业界线,将乡镇骨干企业党组织与行政村党支部合并联建,由企业党员厂长兼任村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在组织上村企实行统一领导。目前,全市有村企合一的支部35个,以企带村的支部28个。今年6月,绍兴县杨汛桥镇突破行业和村域界线, 率先在冯家湖、湖里陈、岭下湖、塘下湖四个经济薄弱村和中发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盛宏针织厂两家企业进行试点,组建了芝塘湖联合党总支,由中发公司总经理、书记兼任党总支书记,同时镇下派一名干部任副书记。党组织设置调整后,四村两企较好地达到了精兵简政、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且有效地增强了村级组织的自转自治功能,为加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三)村居联建。即行政村党组织和居委会党组织合并,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统一领导村、居工作。阳嘉龙居委会原是绍兴县嘉会镇所辖,当嘉会镇在“撤扩并”时,并入齐贤镇后,由于这个农村居委会远离镇政府驻地,失去了镇政府的直接帮助,行政工作受到影响,党组织建设也日趋弱化。为此,齐贤镇党委于1995年10月,决定阳嘉龙居委会党支部受周边的嘉会村党支部直接领导,行政工作与嘉会村合署办公。“党组织合并,村居办公合署”之后,居委会经济上得到嘉会村的大力支持,居民区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嘉会村则利用居民区地理优势自身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建立流动党员支部。即根据农民党员的流动势态及特点,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设置流动党员临时支部。嵊州市北漳镇共有党员690多名,外出打工占12%左右,其中有32 名党员在宁波某地从事劳动输出工作,于是镇党委在宁波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镇党委定期与他们联系,建立了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

(五)建立市场党组织。我市各地从市场的规模和经营特点实际出发,采用不同形式,灵活设置市场专业市场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具体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是建立独立的党组织。由市场管理人员和在市场从事经营的党员组成,作为党的一级基层组织,按《党章》的规定行使职权。 这主要是一些较大型的专业市场。 如1994年7月成立的中国轻纺城工商行政管理处党委,下设10个支部, 党内各项工作活动正常,较好地发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职能。另一种是建立临时党组织。一般由外地迁入临时组织关系的个体经营户党员组成,临时党组织受市场党组织和所在地党组织的双重领导和管理。到1997年底,全市已有专业市场党组织18个,其中党委建制1个, 支部建制17个。专业市场党组织的建立及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了市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六)建立行业党支部。这类组织形式,主要以行业协会为载体,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把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从事种植、养殖、劳务、加工、运输、商贸等各行业的党员同志,按行业分工组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党组织。诸暨市城关镇通过个私协会建立党支部,管理零星党员,在未建党组织的私营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上虞市对党员3 人以上,且条件具备的,则组建个协分会党支部,目前已在松厦、小越、下管等9个协会建立了党支部。嵊州市石璜镇党委自1991 年建立个体劳协党支部以来,支部工作规范有效,有力地促进了全镇个私经济的健康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个私企业协会中已建党支部22个。

(七)建立工作片(办、点)党组织。“撤扩并”后,乡镇与行政村之间为了工作方便,增加了一个中间层次,称工作片,或办事处或工作点等。到1997年,全市乡镇设立片(办或点)496个, 其中片(办或点)建党总支99个,建支部50个。从调查的情况看,“片”多数是乡镇领导联系村的具体工作形式,而办事或工作点,则是作为一个内设机构,建有党组织,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嵊州市城关镇下辖 122个行政村,设6个工作点,工作点作为镇内设机构,建党总支, 党内人员相对稳定,吃、住、工作在点,权利既明确又配套,总支书记兼任工作点主任,享有村干部人事建议权、党员发展预审权、党内干部考核权、紧急情况处置权和定额资金审批权等权利。这种运行机制比较适应较大的乡镇,目前许多乡镇采用此种形式。

除上述几种形式以外,我市还积极探索了组织升格问题,就是突破传统的单纯按党员人数确定党组织建制的做法,按村、厂规模、效益、贡献状况来设置党组织。一是企业党组织的升格。诸暨市在1993年作出规定,凡年销售额为5000万元,利税在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可以申请设立党委;已设立党委的企业,连续两年达不到当年规模企业标准的,原定设置降格。近年来其他县(市、区)也作了类似的规定。目前全市乡镇企业升格为党委的45个,升格为总支的39个。二是行政村党组织的升格。对于村办企业较多并比较发达的村,适时建立村党委,再按企业或行业建立党支部。全市已有4个村建立了党委,有86 个村建立了党总支。企业和行政村党组织及时升格,加强了企业和村党组织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探索,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党组织设置调整的迫切要求与各级党组织思想认识不足的矛盾。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经济结构、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提出了同步规划同步设置党组织的要求。但由于基层党委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一些党组织的设置、调整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不想抓。有的认为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主要是一些私营企业,或者是改制后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还有一些松散型组织、联合体等,这些小型企业、组织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党员人数又少,设不设党组织无关紧要。有的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探索党组织设置缺乏热情;有的抱着“无为而治”的观点,认为企业组织形式不断变化,党员流动越来越频繁,“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愿去抓。二是不敢抓。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给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带来许多困难,在部分地方党委和基层领导中存在着畏难情绪。一怕无事找事添麻烦。企业改制后,投资主体呈多元化,产业结构多样化,党组织领导关系难理顺,认为党组织设置和调整是“不抓没事情、多抓多有事”。二怕工作标准难把握。主要表现在被动等待、求稳怕乱的思想,对基层党组织如何设置、如何调整没有把握,想探索又怕违背政策,等着上级部门出政策。三是不会抓。对出现的新情况,缺乏调查研究,办法不多,探索不够,工作滞后,致使党组织的设置出现了一些被动现象。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与基层党组织设置的行政化的矛盾。随着市场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了崭新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党组织的设置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只在行政村设立党组织的传统设置模式与现有的具有综合性经济组织的行政村功能不相适应。目前行政村从事的不再是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而正在向市场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过渡。就农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来看,农、林、牧、副、渔自成系统,由一家一户的分散性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过渡,出现了基地、大户、联合体等,农村党员的从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同一行政村内,一些经济实体已有条件建立党组织,以及原有的村党支部需要升格等问题。二是行政村组织的稳定性制约了党组织设置的创新。一方面,富村强村、规模型效益型企业需要扩张,重组、兼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另一方面,经济贫弱村人才流失、党员外出打工,经济难发展、村干部难选。但是,真正打破“行政村”概念,建立中心村支部、联合支部却由于思想观念、局部利益、家族势力等因素而困难重重。三是新经济组织设置党组织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领导关系还没有理顺。许多私营企业中,存在着“有企业无党员”、“无党员无组织”的现象。

(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异性与党组织设置的同一性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客观上对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是市场化程度并不相同的区域,按照相同的模式设置党组织明显不适应。经济发达的地区,仍以传统的统一模式设置党组织,就会使一些经济组织出现空白点,致使少数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困难。特别是一些城郊开发区、集镇工业区,外地业主创办的企业,设置党组织困难更多,这些企业的党员成为“原有党组织管不着,就业单位不清楚,周围群众不了解”的“三不管”党员。二是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设置党组织遇到了新问题。如私营企业,有些业主害怕建立党组织后会碍手碍脚,不想设立;有的非党业主,担心会失权失位,不愿设立。改制企业的党组织设置问题,情况更复杂,原先已设立党组织的“小、微、亏”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组织设置不稳定。集团企业的党组织设置存在着随意性,在如何理顺领导关系上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三是同一区域、同一乡镇内,因经济条件、自然环境、规模大小的不同,设立统一模式的党组织,也产生了不相适应的地方。如部分山区乡镇,地域较大,村落分散,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党组织,历史上曾发挥过较大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外流、党员流动、村干部素质不高、后备干部缺乏,常常出现“看看不适应,换换缺少人”现象。即使在平原乡镇、经济发达乡镇、行政村规模过小,也常常不利于生产资源、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复杂化与乡镇党委管理职权弱化的矛盾。“撤扩并”后,乡镇地域扩大,人口增多,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乡镇一级的外部环境复杂,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但从乡镇一级现有的外部工作条件看,与之相适应的职权没有增强,直接制约了乡镇党委领导职能的发挥和工作效能的实现。一是在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上,对行政村党组织的管理比较规范,各项工作也比较扎实。但对区域内的其他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办法不多,措施不够,工作力度不大。二是条块关系上,乡镇的领导、协调功能不强,影响了乡镇党委的正常运行机制。目前,县(市、区)职能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有10多个,都以垂直管理为主,按属地管理原则设立的“七站八所”党组织,乡镇党委实际上难调控,出现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

四、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对策思路

根据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以下基本思路:

(一)在思想上,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调整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迫切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农村党的建设工作的起点,没有这一步,其他一切无从谈起。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党组织设置,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经济组织的大量涌现,各地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要求党组织设置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去适应客观现实,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各具特色的党组织设置,才能带来党组织工作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建立健全党组织设置,才能保证党的组织体系的整体性。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全党组织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农村基层党组织把广大农村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党在农村就会失去坚定的、可靠的基础,党的组织体系的整体性就会受到破坏。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设置是构成党的组织体系整体性的必要条件。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建立健全党组织设置,才能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依靠党的基层组织进行的。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利于改变目前一些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力不从心的状况,有利于对党员实施组织监督,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是落实从严治党方针的有力保证。

(二)在思路上,要进一步明确目标,逐步建立和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新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服从和服务于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适时地调整和改进党组织设置,需要新建的新建,需要调整的调整,需要改进的改进。在调整和改革党组织设置中,要注意把握三条原则。一是服务经济的原则。要从有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和改革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二是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新经济组织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村新建、改建、联建党组织要按行业、地域相近的原则调整和改进组织设置。三是便于工作的原则。要根据党员从业性、流动性来设置党组织,以增强党同群众的联系,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具体思路是要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结合,覆盖整个农村的党组织设置新格局。一是从纵向到底。要形成乡镇党委—中心村或片(办、点)党总支(党委)—行政村党支部的垂直组织网络。乡镇党委通过中心村或片(办、点)党总支(党委)起到对行政村党支部的辐射作用,调整乡镇党委的管理幅度,增强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横向到边。横向到边,并非指在所有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而是要求农村党组织增强对各个领域、各种组织的领导和控制力。因此,各类组织的党组织设置,应以乡镇区域作为基本依据,实行属地设置和管理。三是纵横结合。要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努力做到党组织与经济组织同步设置、同步转轨、同步运转,新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从而建立健全党组织网络。

(三)在工作上,要进一步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党组织设置的新形式。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调整和完善,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进行的过程,要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目前,可以从四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1、在集镇,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随着政治、 经济、文化、人口向小集镇集聚,党的工作更加重要。要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强化集镇社区党建工作,提高和加强乡镇党委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一是在集镇各类经济组织中,要科学、合理地建立党组织,并且无论产权关系和经营范围如何,实行属地管理;二是对县及县以上政府部门在乡镇的延伸单位党组织,应从强化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单位的综合功能出发,实行属地管理。三是常年在乡镇务工经商、从业地点比较固定的农民党员,正式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可按行业、从业地点或居住点的位置, 建立行业或个私协会党支部,并划分党小组,由乡镇党委领导,或由乡镇党委确定其隶属关系。

2、在行政村,要进一步理顺党组织设置形式。 一是行政村党员人数在50人以内,暂不具备改建党总支部条件的,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重新划分党小组和新建党组织。其中经济比较发达、专业分工比较明显的行政村,可按行业划分成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党小组;村办企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可建企业党小组,与按村民小组划分的党小组同时并存。二是行政村党员人数超过50人,或党员人数接近50人,专业分工比较明显的,可改建行政村党总支或党委,党员按行业或居住远近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其中企业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可单独建立企业党支部,隶属村党总支领导;企业规模大,大多数党员已进入村办企业工作的,可建立厂村合一的党组织,实行以厂带村。

3、在新经济组织中,要建立各具特色的党组织设置形式。 一是跨村、跨乡、跨县的经济联合村,相对独立,比较稳定,有正式党员3 人以上的,可建立党的支部,由经济联合体所在地党组织领导,或由所在党组织确定其隶属关系。二是针对“有党员无组织”的私营企业,要因厂制宜采用不同形式,灵活设置设置私营企业党组织。其中对座落在乡镇所在地的私营企业,可采取以下办法:企业规模大,有3 名以上正式党员,又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私营企业,一般以企业为单位建党支部;企业规模小,正式党员3名以下,或虽有3名以上党员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一时难以单独建党支部的私营企业,就近或按行业建立联合支部,或者将这些党员直接划归工办党支部管理;对座落在行政村的私营企业,除企业规模较大,党员数量较多外,为理顺同行政村支部的关系,一般设立党小组,归行政村党支部领导。党员数量较多且已建立党总支的行政村,也可建立企业党支部,归行政村党总支领导。三是对外出的党员,要根据外出时间和人数来设置党组织。外出时间较长,人数又较多的,可建立临时党小组或党小组,原则上由本乡或本村党组织领导;从业地点比较固定的,也可由所在地党组织领导或由所在地党组织党员确定其隶属关系。四是在各类农业基地中,从业人员比较稳定,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单独党支部,党员不足3人或尚不具备建立单独党支部的,应根据从事农业生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联建党支部。

4、要积极探索中心村党组织设置形式。 与乡镇行政区域扩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中心村党组织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我们认为,建中心村党组织具体可通过两种办法来实现。第一是以强村带弱村,逐步形成中心村党组织设置形式。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表明,强村带弱村联建党组织,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强村来带弱村;二是要有德才素质比较高的强人来担任党组织的书记;三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带动和管理弱村工作。通过强村带弱村,逐步走上中心村建立党组织结构形式,增强经济发达村、先进村对周围村的领导、带动作用。针对经济发展差异性,建议在发达乡镇建立和建设中心村党组织的试点。第二是通过行政村“撤扩并”,建立中心村党组织。强村需要扩张,弱村需要发展,资源重组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在调查中,已经有干部群众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探索行政村“撤扩并”,重新配置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强中心村党组织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外,目前一些地方设立片(办、点)党组织的则尚需保留,有些需要新建的还需要新建,以加强片(办、点)党组织对所辖村党组织的建设。

标签:;  ;  ;  ;  ;  ;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完善_社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