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的大多数课堂中,历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说是一门最为综合的课程,历史知识的呈现是多面的、立体的,它涉及的范围很广,上到天文,下到历史,各个朝代的事情都会提到,因此,学生也会产生一些兴趣,但是如果教师的方式不是很多样,可能也很难吸引学生,因此,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变得比较重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了解学生的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挖掘学生的潜力,打开知识的宝库,让历史知识在眼前飞扬。
关键词:学习兴趣 活动主体 历史教育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使学生明其理、导其行呢?情境教学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笔者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感受谈一点看法。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到底运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教学初始:设置情境,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设置好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特别重要。一般来讲,我平时用以下的方式进行过一些尝试。
一是使用动情、流畅的语言。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用与教材内容相符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之中。如初二《甲午战争》一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言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历史的1894年,共同体会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同时也共同关注一下我们中国曾经出现过怎样的一些历史人物。”这样的语言使课堂一开始就笼罩了浓重的气氛,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当时那一场战争的背景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
二是使用时代特征的资料。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产生了许多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声音、画面,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的开始,我试过用一些图片先让学生看完后思考一下当时的情景,也让同学们对这个图片进行介绍,在学生振奋鼓舞之恰当时机,教师进一步地把学生引入到新的一节课的学习中。
二、教学过程:深入情境,体味历史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自由驰骋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全身心投入,与教学节奏相一致,与教学氛围共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氛围的设置,掌握学生信息,采取多种方式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线,信息线,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可以设置思考性问题引领学生置疑、探究,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切忌教师“一言堂”。当然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技巧性、层次性、针对性,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步指导学生深入历史知识的深处,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其次,“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教师要善于打破时空限制,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抓住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契合点,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历史。
另外,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也能够渲染浓厚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师要解放思想,用新教育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研究,精心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精彩的课堂活动。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见到这样精彩的场面:记者采访、历史剧表演、辩论赛等,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发言,踊跃展示,积极参与到教学环境之中,历史课堂展现出动人的魅力。
三、课堂结束:欲说还休,意犹未尽
现在的电视剧中经常有一些动画片在结束的时侯会有这样一句话:主人公最后怎么样呢,请看下集。每每让孩子牵肠挂肚,食不知味,一直在猜想着下回故事的情节。我想电视剧对于听众心理的研究可谓透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能够运用一些技巧,想方设法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都有意犹未尽、回味不绝之感,那么我们何愁历史课铃声响起,学生不趋之若鹜?其实,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知识的空间并没有关闭,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延伸去发掘,是我们在设计课堂结束环节时需要下功夫研究的问题。初中生历史教育不容忽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技巧,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通过试验和实践来充实总结,以求教会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以理性的科学态度、感性的思维方式,在历史课堂上再现历史,了解历史长河中的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孩子们切身去体会人类走过的昨天,无论荣辱兴衰,无论经过和结局如何,都让人们感觉到今天沉甸甸的责任,从而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文作者:石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4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课堂论文; 自己的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