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健全的自信心——幼儿园心理教育活动设计实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活动论文,自信心论文,幼儿园论文,幼儿论文,设计实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信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人的生活的至为关键的问题。因此,自信心培养是心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在儿童的一生发展中,自信心也是儿童个性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说,我们强调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达成儿童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状态,那么,培养孩子健全的自信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的保证。
一、理论思考
(一)自信心与儿童心理健康。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呢?心理学家曾提出过这样的一个公式:
心理压力+身心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
在这个公式中,分子的内容是对心理健康有着消极影响的因素,分母的内容则是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的因素,确切地说,它是人们应付消极影响的手段、方法和条件。消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心理状态健康与否,就决定于我们如何去对待这种生活中的消极因素了。具体到幼儿身上,很明显,除了给他一个充满爱与安全的生活环境以外,心理教育最为积极和主动的方式,就是培养孩子健全的自信心了。
反观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的实践,尽管“身心健康、个性完善”很早就被列为幼儿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在实践的层面上则远远未能被落实。从教育者的观念上看,教师们尽管从理论上深知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实践中又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从课程的角度看,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心理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课程,教师缺乏可操作性的课程指导,所进行的心理教育的尝试就只能是零碎而无系统的了。可见,要把心理教育的理论思考真正转化为幼儿教育的实践,还需要通过课程作桥梁,如果没有这一环节作为中介,心理教育在幼儿园内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从埃里克森的终生发展观看儿童期的自信心教育。
埃里克森最早提出了“终生发展”和“终生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整合人格的过程是由贯穿一生的八个发展阶段组成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发展任务在等待解决,每一个阶段又都在为下一阶段作准备,以便去适应社会组织以“某种传统方式”为他准备好了的社会任务。在他的理论中,人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一种本质性的危机,如果这种危机解决得好,人就可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这个危机没有解决好,儿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心理健康的问题,诱发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在儿童期,埃里克森这样描绘儿童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婴儿期):这个阶段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如果他们的父母拒绝他们的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得到信任的儿童会对未来充满希望,缺乏信任的儿童则不可能怀有希望。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幼儿期):由于社会要求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因此儿童迅速形成许多技能,这些活动使他们增强了自我欣赏感,减少了自我怀疑感,但同时也使儿童从此便介入了自我与父母相互冲突的矛盾之中。如果父母具有的忍耐精神,保证儿童发展其社会许可的行为,则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如果父母过分溺爱或不公正地使用惩罚,儿童就会感到而体验到羞怯。
3.主动性对内疚(童年期):儿童开始积极地探究和涉猎周围世界,萌发出各种思想和行为。他们检验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探索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形成主动性,如果父母限制和打击儿童的创造和想象,儿童就会因缺乏自信而形成内疚。这一阶段如果主动性超过内疚,儿童就会形成一种不畏惧失败、执著追求个人目标的德行。
4.勤奋对自卑(学龄儿童):勤奋取决于儿童所处的环境是关注和鼓励的环境,而自卑则是由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嘲笑和漠不关心造成的。如果儿童形成的勤奋感超过自卑感,便会形成能力的美德。
纵观埃里克森对儿童阶段人格形成的分析,可以看到,前三个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都与自信心的建立有关,可以说,儿童在整个发展阶段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其本质的属性就是自信心与自尊的建立。若是儿童在发展中获得了自信与自尊,那么他也就会获得基本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和勤奋的美德,那么他的一生也会变得完整和健康。可见,自信与自尊的获得,对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自信心培养内容
(一)自信心的内涵。
在自信心的内涵中,最为典型和重要的是“自我接受”和“自我价值感”。
“自我接受”是自信中的主要内涵,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有一种基本的承认、认可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认识自己的特殊性,认识自己的自我本性,并且接受自己作为一种独立而特殊的个体的存在,便是自我接受的含义。唯有接受自己,我们才能相信自己、尊重自己。
“自我价值感”是我们对自己的感觉、态度、认识和评价,比如当我们付出了刻苦的努力、辛勤的劳动,对自己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满足感。它与“自我接受”是密切相关的,珍惜自己的独特的品质,不随便放弃或改变自己而模仿别人,这些都是自信的基本内涵。
(三)自信心的五个要素。
自信心包括五个基本要素,缺少其中之一,都不能说一个人具有健全的自信心:
(1)生理安全感:免受机体的伤害。
(2)情感保障:不需要担惊受怕。
(3)自我确认: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4)能力意识:对自己能力的恰如其分的认识。
(5)使命感:坚信我们的追求,就是我们的生活目标。
(三)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内容。
围绕上述对自信心的描述,结合幼儿的年龄与发展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依据儿童的生活实践,我们可以提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基本内容:
1.帮助儿童认识自己。
(1)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身体、外貌及其它外部特征,喜欢自己的外貌。
(2)认识和体验自己的内在的情感和情绪:通过各种情绪的体验,学习初步的控制自我情感的方法。
(3)认识自己的能力: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干成许多事,对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和满足。
2.帮助儿童树立对未来的信心。
(1)渴望长大,有理想。
(2)有安全感。
(3)对未来充满信心。
3.正确的自我评价。
(1)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既无需为自己的优点骄傲,也无需为自己的缺点感到自卑。
(2)感受成功与失败: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成功与失败,知道成功是努力的结果,懂得失败而不泄气,继续努力,最终一定会成功的道理。
(3)喜欢自己,同时也喜欢别人,愿意帮助别人,也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三、自信心培养系列活动设计
(一)美术活动:画画我自己
活动目标:通过绘画活动,画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认识自己,为自己的独特之处自豪。
活动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教师:今天我们绘画的主题是“画画我自己”,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工具来绘画。但我们今天的绘画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每一个孩子都画出自己的独特的地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2)幼儿自由作画。
(3)讨论和评价:
教师:现在,我先请大家看我的图画,我想请大家看看,我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谢谢小朋友为我找到了这么多特点。我觉得我自己的头发很长,梳起辫子来漂亮极了。那么,接下来我请一些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图画,说说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好吗?
(幼儿根据图画自由评价)
(4)教师帮助找不到自己的特点的幼儿说自己的不同之处。
(5)自由的分组讨论:互相说特点。
(6)结束。
(二)情景表演:丑小鸭
活动目标:体验不同的情感情绪。
活动准备:
1.给幼儿讲《丑小鸭》的故事,并练习《丑小鸭》的木偶表演。
2.“丑小鸭”木偶道具一套。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用木偶表演第一部分:丑小鸭出生在鸭舍,人人都嘲笑它。
教师:谁能告诉我,如果你是丑小鸭,你的心情会怎样?为什么?
(幼儿自由地讨论)
分别请持不同意见的孩子扮演丑小鸭进行第一部分的情境表演,并在表演完毕后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表现丑小鸭。
(2)请幼儿用木偶表演第二部分:丑小鸭逃出鸭舍,在冬天里历尽艰辛。
教师:谁能告诉我,你觉得丑小鸭逃出鸭舍后,心情怎样?为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
分别请持不同意见的孩子扮演丑小鸭进行第二部分的情境表演,并在表演完毕后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表现丑小鸭。
(3)请幼儿用木偶表演第三部分:丑小鸭变成了天鹅。
教师:丑小鸭变成了天鹅,它的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
分别请持不同意见的孩子扮演丑小鸭进行第三部分的情境表演,并在表演完毕后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表现丑小鸭。
(4)分组情境表演。
(5)结束。
(三)谈话:我长大了干什么?
活动目标:帮助幼儿寻找自己的理想,使他们渴望长大,对未来充满信心。
活动准备:参观各种职业的人们的工作情景。
活动过程:
(1)教师:我们前两天去参加过不少叔叔阿姨工作的地方,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一种工作?为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叔叔阿姨真能干,那么,我们长大了以后,会象他们一样能干吗?
(幼儿谈想干的工作)
(3)分组讨论:我长大了干什么?
(4)结束。
(四)游戏活动:谁最能干?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自己的能力的信心。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一个小篮子和一堆小红花。
活动过程:
(1)首先由教师选择一种工作情境:如“做手工”、“搞卫生”、“做值日”等等,每次活动选用一种工作情境。
(2)游戏开始,教师说:“今天我们比赛谁会做的手工多?”
(3)幼儿举手发言,说说自己能做什么手工。如果正确,则拿一朵小红花放在小篮子里。
(4)游戏继续。幼儿所说的自己会做的工作可以与别人说的一样。
(5)游戏结束,评选谁是最会做手工的小朋友。
(6)下次游戏时,选择另一种工作情境进行。教师可以总结游戏结果,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一种工作做得不如别人,另一种工作可能就做得比别人好。此外,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情况,为平时没有表现机会的幼儿设计表现的机会。
(五)谈话:我的优点和缺点
活动目标:让幼儿知道自己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育幼儿既不要骄傲,也不要自卑。
活动准备:环境设计——“我的优点和缺点”的专栏。
活动过程:
(1)教师: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优点和缺点。请小朋友们说说看,有没有人身上只有优点或者只有缺点呢?
(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今天我们邀请一些小朋友站出来,请大家评评他的优点和缺点,谁愿意出来?
①请出一位自愿者,先请他自己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②请别的小朋友说说这位小朋友的优点和缺点。
③找找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3)换另一个自愿者,继续谈话。
(4)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5)结束。
(六)游戏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教育幼儿懂得伙伴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
活动准备:教师在活动前收集幼儿互相帮助的事例,有针对性地设计情境。
活动过程:
(1)教师设计一系列情境,如“小朋友摔倒了”、“借笔”、“扣纽扣”等。
(2)选择一个情境,请幼儿做情境表演。
(3)请幼儿自由讨论: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应当怎么办?表演的孩子做得对不对?
(4)改变情境继续游戏。
(5)结束。
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作为儿童教育者,我们坚信这样一个道理:心理教育不是一种说教,而是一种真正的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