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才教育的创新之路--广东田园学校人格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广东碧桂园学校论文

现代人才教育的创新之路——广东碧桂园学校个性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广东论文,模式论文,碧桂园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出广州,沿广珠公路南行。在清澈的碧江河畔,在美丽的桂山脚下,有一所名闻遐迩的广东碧桂园学校,她以“培养未来成功人士”为办学宗旨,以“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为教育模式。去年11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教育专家许嘉璐在南方考察时,感叹地说:我教了40多年书,有一个理想,就是有你们这样一所学校。今年4月, 佛山市教委首次督导民办教育,选择了广东碧桂园学校,督导室的总结称赞道,该校“已基本形成了‘碧桂园教育模式’,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那么,什么是“碧桂园教育模式”?——

廖氏的理论假设及教育模式

1992年小平南巡后,中国的改革又起热潮;小平同志的大胆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也引起相关行业的又一轮新的探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11月,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在西安召开课程教材研讨会,当时身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副总编辑的廖秉权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一直思考和关注我国基础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廖秉权,把自己孕育多年的“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的教育理论假设提了出来,并建议以此为模式创办一所包括中小学在内的现代化学校,走出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被应试教育困扰的怪圈,以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

会上,廖秉权如是说:保证基础,就是要保证每个学生学好各门必修课,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和电脑这四门课程更要扎扎实实,为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发展个性,就是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及时捕捉学生在自由选择的活动中显露出来的闪光点,即发现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并加以鼓励和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健康的发展;服务社会是指培养的学生最终要为社会服务,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参与国际竞争服务。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保证基础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个性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服务社会是归宿、是目的;发展个性是核心,是灵魂,是区别于其它教育模式的标志。因此,在这里我们把廖氏提出的教育模式,特称之为“个性教育模式”。这首先在理论上为革新教育模式,提出一种崭新的思路,一种现实的可能。

这一个具有突破性、超前性的教育构想,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与会专家的赞成与支持,并热情鼓励廖秉权先生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把这所学校办起来。会后,廖秉权向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和当时的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国贤作了汇报。同样热心于教育改革的两位老领导、老前辈,听完汇报后不禁击节称好,并寻觅着能让这个教育蓝图化作现实的天赐良机。一年后的1993年,在王屏山先生大力支持下,周国贤先生与廖秉权应邀到筹办中的广东碧桂园学校。创办者也就是学校建成后的董事长,对廖的理论假设与教育模式大加称赞。当时的北镇教办何炳才主任也极为赞赏,并力荐廖秉权出任校长。

至此,廖秉权的理论假设,有了大胆求证、精心实施的实验基地,此后的几年内,廖秉权和他的同事们,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建“碧桂园个性教育模式”,孜孜以求地——

开辟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空间

“发展个性”是廖秉权理论假设的灵魂和核心。廖秉权在自己撰写的多篇论文中阐述这样的思想: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点是提高民族素质,而素质又是与人的个性紧密相联系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因此多方面的开展学生的课外活动,特别是开展那些学生自愿参加、自主组织、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以达到形成和发展个性的目的。

这对传统教育的思想与实践、理论与经验,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他在《碧桂园个性教育模式研究与实验总体构想》中指出,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需要选择一种恰当的教学结构模式,他认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是“个性教育”的最佳选择。廖秉权“个性教育”意义上的课外活动,严格地区别于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外活动,更不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他把课外活动界定在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概念之中。

这些,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然而,这又不是杜氏思想的照搬或翻版。廖秉权和他的同事们,坚持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课堂学习打基础,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并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他们认为,课堂教学是“保证基础”的主渠道,课外活动是“发展个性”的主战场。在课堂上学生当然可以发展自己的个性,但是所能给予学生的自由度是极其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以教师为主体。同时,在课堂教学上,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我国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此我们完全可以“拿来”。这样既继承传统的优势,丰富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保证基础”,更可以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探索“发展个性”的新思路、新方法。否则,既丢了传统教育的精华,又走回到杜威的课内课外不分的老路。

于是,他们把杜氏的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中的“学生中心”理论,移植到课外活动中,用以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独立的意识、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这种课外活动,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自己寻找活动资料,自己参与活动过程,自己检测活动效果,最后自己评价和总结;在活动中,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就会不断地形成和发展。这是廖秉权结合中国的教育国情,审度古今中外的教育成败,对杜氏理论的积极而富有创意的扬弃与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理论上的追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廖秉权的积极倡导下,在全体领导和教师的共同探索下,广东碧桂园学校专门建立了课外活动体系,即五大课外活动实体。一是广东碧桂园学校小研究生院,让对科研感兴趣的中小学生,经过申请和选拔,可以成为“小研究生”,并在紧张激烈的竞选中产生了由学生担任的小研究生院院长。小研究生的主要活动不是听讲座,而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提出研究课题,自己到图书馆寻找资料,自己写论文,最后出成果。二是广东碧桂园学校科技活动中心,凡是对动手实践感兴趣的中小学生都可以参加,活动内容是丰富的,有学科性的活动,如天文、气象、地理、生物等;有技术性活动,如电视技术、电脑技术、无线电技术、车辆模型、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有手工性的活动,如纸工、泥工、陶瓷、刺绣、插花等。三是广东碧桂园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该校仿效社会上体育运动委员会的组织形式,组织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各种俱乐部,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管理,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比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四是广东碧桂园学校艺术团,艺术团通过竞选的方式产生学生团长和学生艺术总监,以及学生艺术委员,从教师管理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管理,并自己组织文化活动和文艺会演。五是广东碧桂园学校劳动与社会实践中心,统筹安排全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到工厂、农场、商场进行社会调查,到贫困的山区体验生活,组织学生参加军训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廖秉权早在7 年前就提出了“个性教育”活动体系构想,又在5 年前开始和他的同事们身体之,力行之。我们不能不说,这一探索,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顺应了党和人民对教育创新和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因而,这是一种开拓,这是一个创举。

校内的星月山是桂山系列中不大的山,然而山顶上的天文台却是学生们向往的中心,这是学校投资60万元专门为孩子们建的,在这里他们观察大千世界;毕业的学生亲手栽植的“成才林”已初具规模,他们期待着十年树木的可喜成果;生物园内250种各种科目的花卉鲜艳、 树木葱茏;在校园长廊里,由学生自己编写的板报令人目不暇接;地理园里的中国地形模型上,我国的名川大河、三山五岳均有形象体现,认识世界,报效祖国,孩子们处在这种氛围里会时时得到精神鼓舞。个性教育赋予广东碧桂园学校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教室的墙壁上都写着:“我们都是人才,我们都能成才。”平凡的语言表达着这些学生认识自我、激励自我、造就自我的崇高理想和豪迈情怀,走进广东碧桂园学校的人们,无不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的确,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依照固定的格式、一成不变地对学生施以教育,这样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学校教育,已不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现代人才的需要。为了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我们看到——

碧桂园,改造教育的“工艺流程”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改变了“文革”中不重视基础教育的局面;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和老师都把自己束缚在一种分数的压力之下,学生和老师都在拼命面对考试动脑子,从而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和成长,基础的理论提高了,但个性的创造力、灵活力、竞争力却减退了,甚至连性格都发生了改变,这种人是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很显然,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工艺流程”必须加以改进与再造。

教育“工艺流程”,作为一个人才产生的特定概念,其实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流程”,即在时间层面上,指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的教育过程;其二是“工艺”,即在逻辑层面上,指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艺术等丰富的内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需要的人才是创造性、个性化、复合型的。因此,廖秉权和他的同事们努力改造教育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改造之一:探索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灵活学制。

广东碧桂园学校,采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和三五四三学制。采用一贯制,有利于教育的一贯性,减少各学段衔接所造成的教育损耗,保证学生基础学习与个性发展的连贯性。小学五年制,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升入初中后,用四年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更有利于学生腾出时间,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促进个性的发展。

“工艺流程”改造之二:探索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

广东碧桂园学校的教学策略,牢牢抓住分层教学和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两个支点。在小学和初中,实施按程度分班、按学科分层的教学策略;高中二年级实施升大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的教学策略。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很大提高,都能实现心中的理想。现代化的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环境,目前该校有电脑770多台,电脑教室12间,建成先进的校园网, 开通了国际网,学生可以上网寻找学习资料,改进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为发展个性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工艺流程”改造之三: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英语口语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长期困扰人们的是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中学生六年时间学英语,仍然不能开口。该校1995年成立双语教育攻关小组,寻找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突破口。根据语言学理论,紧紧抓住少儿5—12岁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从幼儿班开始, 学生就实行双语制,不仅要学好汉语,还要学会英语。在这里,英语不再作为一门课程来学,而是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来学,入读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只要有二三个月时间就能够接受全英语的教育和管理。为了搞好幼儿园与小学英语学习的衔接,该校成立小学英语部,已有一二年级共13个班。和幼儿园一样,英语作为师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到办公室、教室、走廊、餐厅、宿舍,深入到师生平日生活的交往、学习、思维之中。每天早晚有“情境对话训练”,平时有英语故事会、英语广播、英语话剧、英语演讲,节日有英语文艺晚会。最近该校成功地组织了“模拟中美贸易洽谈会”,学生们用流利纯正的英语,与该校的外籍教师同台谈判。可以说,他们开辟了小学教育的广义课程体系。

“工艺流程”改造之四: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广东碧桂园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以必修课为主线,以选修课和活动课为两翼。他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在多方面得到充分、健全、和谐的发展,更能造就“专”与“博”相统一的专才、通才,创造性与复合型相结合的人才。除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计划外,开设了“棋类”、“游泳”、“创造发明训练”、“趣味数学”、“天文”等活动课程;开设了“礼仪·技能”“儿童学经济”、“儿童学哲学”、“综合课”、“国际金融”等选修课程。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试讲《国际金融业务》,没想到学生们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又尝试增加《哈佛商学论》,为学习其他商学课程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在引导学生学好必修课的同时,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可以增强他们的兴趣,开阔视野。

“工艺流程”改造之五:探索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教材。

广东碧桂园学校致力于编写发展学生个性的特色教材。1995年始建双语幼儿园,他们开始编写《幼儿功能英语》教材,小学英语部成立后,英语教研室开始编写小学英语教材;1996年开始,小学二部承担自编小学《语文》教材,文字课本与电子课本相结合,采用全拼识字,能促进小学一年级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2000多个二会字,许多语文教育专家梦寐以求的“提前阅读”,有望在粤语方言区变成美好的现实。这将出现一个奇迹。

如果要评论这些改造的价值,那么记者认为,在世纪之交的制高点上,这是对教育的革新鼎故,又是对教育的返璞归真。他们扭住了个性教育的“牛鼻子”,以“个性教育”之一发,牵动了教育改革的全身。

因而,面对未来,很自然地有了——

开拓者与铺路者的遐思

有人说广东碧桂园学校的崛起是一个神话,但是记者却感到,它不仅仅是个神话。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门槛的时候,教育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类呼吁教育,呼唤21世纪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与民族素质的较量。廖秉权登高远望,看到了这一点,并勇敢地走进这一领域。走进广东碧桂园学校,感受广东碧桂园学校,在创新与探索的实践中,在热情与昂扬的气氛中,细细品味这些话,感到无比贴切。采访广东碧桂园学校,接触一下廖秉权这个人,你会对此有更加真切的感受,在欣赏个性教育的同时,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研究他这个独具个性的人。他对自己的理论不断修正与完善,他对教育的探索坚定不移,因而他对个性教育的理解比一般人更深刻,对个性教育的实践又比一般人更富有务实性和创新性。

廖秉权反复对记者阐明这样的观点:“个性教育”的理论,当初只是一个合理的假设,需要教育实践来证明。教育是长周期的事业,在短时间内只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了改造传统教育方式,改革教育的“工艺流程”,他们把“个性教育模式”的探索,分解成3年近期目标, 10年中期目标和20年长期目标三个阶段。近期目标:力争使学生的个性特长普遍有所显露,初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外活动体系,让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与活动中的主人地位得到确定;中期目标:力争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突出,双语教育由小学推进到高中,实现全程双语教育的战略目标:小学、初中“个性教育”的教材体系基本形成“碧桂园化”;长期目标: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毕业的学生进入到国内外名牌大学深造,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建设的成功人士,成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广东碧桂园学校也因此成为国内国际一流名校。

这确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从今天已取得的骄人成绩看,我们有理由坚信:三个阶段,三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广东碧桂园学校的“个性教育”会登上成功的顶峰。这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成功,同时也使学校和教师一同,以鲜明的个性和成功的教育步入21世纪!

采访中,廖秉权还向记者反复阐明:“个性教育”的理论假设,他只是提出者,只是实践者之一,他的同事们为模式的探索和建立付出了更多的汗水、更辛勤的劳动。来自京沪宁穗等地的教育行家们带来了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对“个性教育”的贡献;在教育管理第一线的各部门领导,对“个性教育”做出了创造性的实验;在教学第一线的460 多名教师,则将“个性教育”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的教学、各类活动的开展之中。廖秉权说:“我只是一头牛,在前面拉犁耕地。辛勤播种、施肥的是我的同事们、老师们。”面对廖秉权的谦逊与挚诚,我们看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独特个性:他是一只大雁,既领头,又护航!

昨天已经过去,我们还不能说广东碧桂园学校的“个性教育模式”是完美无缺的。然而广东碧桂园学校敢于迈出人们早就心有所思而尚未有勇气跨出的一步,这本身就是成功;更值得欣喜的是,个性教育的思想,已经在广东碧桂园学校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一些新老名牌学校,也高扬起“发展个性”的大旗。这一合力,必将带来我国教育领域一场革新鼎故的革命,必将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勃勃生机!如此,我国教育的前景将更加灿烂辉煌,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将更加繁荣与迅猛,一个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充满生机的中华民族,将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路,已在脚下;路,正在向前延伸,前面就是一片灿烂,一片辉煌,我国教育界正在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上下而求索”……

标签:;  ;  

现代人才教育的创新之路--广东田园学校人格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广东碧桂园学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