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外国”协会学到了什么?_协会论文

你从“外国”协会学到了什么?_协会论文

向“洋”协会学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来,美国马铃薯协会、美国新奇士橙协会等在内的一批“洋”协会相继抢滩上海,纷纷设立中国总部及办事处。

“洋”协会无形中给我们的本土协会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竞争课。诚如人们所言,国产橙子的味道不差,之所以市场占有率不尽如人意,关键还在于行业协会的“舵”没掌好。同样道理,行业协会肩负着协调生产、

推销产品的重任,如果本土协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真需要认真听一下“洋”协会的课。至于这“课”的内容,无非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WTO规则服务于自己的产品。

然而,“洋”协会给我们本土协会“上课”,就怕本土协会未必认真“听课”。这是因为,许多本士协会往往是由政府部门精简机构时给涮下“凡”的。尽管已是“民间组织”,但长期以来养成的“官念”还舍不得丢下,无怪乎人们爱用“二政府”来形容时下的一些行业协会。

和“洋”协会相比,本土协会不仅难助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甚至在本土也缺乏强劲的号召力。这些协会不和政府脱钩,则很难成为行业利益的真正代言人。美国农民结成的协会代表他们的利益,负责与经销商打交道,而果农只需关注于种植。相对而言,我们的行业协会有几个自发的民间组织?可以说,行业协会内部体制的错位,使协会成了个官气十足的小“衙门”,没有切身利益的驱使,他们又赁什么和“洋”协会去竞争?

本土协会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也是不敌“洋”协会的因素之一。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协会作为市场的行业窗口,同样也是人才的竞争。不难想象,如果我们的本土协会人才济济,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人的所长,自然就有了足以和“洋”协会相抗衡的资本。

协会要带领本行业内的企业提升竞争力,应该首先接受行业内部成员的监督。虽然单个农民、单个企业不可能成为市场的主体,需要由协会来导航,但如果协会决策失误,只有协会成员有权对协会的做法说“不”,才能确保协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联系电话:0571-87055142

标签:;  

你从“外国”协会学到了什么?_协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