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合买提依明·阿不力米提 新疆阿克陶县玉麦乡人民政府 8455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文学理论作为教学中比较抽象难懂的一门课程,我们不仅要打破僵化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而且要树立创新意识,以积极的心态探寻文学理论教学摆脱困境的新出路,提高文学理论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文;学理论;阅读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8-049-01
前言: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对我国的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起各高校开始了新一轮的文学理论教学改革。为了提高高校的文学理论教学的质量,则文学理论教学必须和文学发展的实际相联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文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学理论是高校中文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曾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短暂的活跃和繁荣。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文化的急剧转型,文学理论教科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1.教材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教材对教学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有研究者指出,建国以来的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是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文学概论》为“蓝本”的,而这两个“蓝本”有着明显的教材著作化倾向,这种教材注重的是学科的专业性和理论性,但这种教材只是在寻找、融会、综合适合所有文学的“普遍规律”,导致了理论僵化,使教材丧失了与当下对话的能力。在如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欣赏趣味也出现了多元的发展趋势。而我们却仍固守着封闭单一的审美标准,对当下文学现象发生的变化无法作出说明,致使文学理论陷入尴尬的境地。也无法启发学生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素养去感知和领悟文学的艰深玄奥之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由于长期处于陈旧的教学教材和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中,导致了学生在知识结构、审美经验和阅读感受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或弱点。这些不足和弱点成为了学生进人文学域场的绊脚石,使学生无从去感知、体验和捕捉阅读引发的审美感受并进行深层的理论思考。由于自身的理念基础差,无法理解高深的名著,而时下的网络小说或好莱坞大片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来进行理论教学,应是今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文学理论教学深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的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形式是封闭而单一的,主要以教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模式。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智慧和精力的投人。而这种无视学生的主体身份,只是一味灌输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疑使原本就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更雪上加霜,使教师缺乏教学的激情,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与现代的教育观。以学生的学为主旨,教师作为一个诱导者应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相背的。进而使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失去积极主动性,使互动的教学方式陷入了无言的困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进人了高度文明的新时期,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浓烈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文学理论的“教”与“学”水平的提高。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文学理论教学中严重脱离实际,致使学生理论水平偏低,常常被一些有识知之士称为“顽症”,这也是我国校文学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中的“老”“大”“难”的问题。文学理论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和消化,如果教师开篇就讲理论,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忽略了概念的讲解,学生就会听不懂,教学水平也就无法提高。教师在上文学理论课时,只有把理论与文学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贯穿理论,才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迷惘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去掌握更多的作品,并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筛选出最能恰当地反应理论的作品,使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因此,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必须彻底打破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为出发点,建立新的科学的文学理论课程体系,只有这样,高校的文学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顽症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满足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2.认真研究,促进文学批评的形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一部适用我国教育改革需求的文学批评学教材应当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民族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以批评为核心的。包括了批评标准论、方法论、写作论及发展论。批评的标准是以中西两种不同标准体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标准论与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结合为基础,从而确立社会主义文学批评基本标准的内涵。批评的方法是在评价中西方主要批评方法的基础上,集中了阐述、美学、历史、方法的基本原则。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文学观念、批评方法和批评对象三者的内在联系而有机融合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系统性、适应性和科学性是文学批评学教材所应具有的特点和应达到的水平。然而建设文学批评新学科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要怎样才能创新发展,并且逐步完善起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呢?从我们十几年的改革探索的实践来分析,这种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平行发展的课程体系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效果良好。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正是由于我国文学理论长期严重脱离实践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文学批评学科的建立,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文学理论的各门课程,从而使其整个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水平与批评能力。而且促进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两个学科的健全发展,促进我国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中引入文学理论知识是可行和有效的。通过适当介绍一些文学理论知识,引导并启发学生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能更深刻地理解音、字、句和篇章,有助于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学习;对文章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语法层面上,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文章整体,发掘文章的深刻内涵;有利于体会文章的写作风格,学习写作技巧;可将文学知识运用到其它类型的文章和课外阅读中,提高欣赏水平和阅读兴趣,进一步促进语言的学习。
论文作者:木合买提依明·阿不力米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8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文学理论论文; 学生论文; 文学批评论文; 理论论文; 教材论文; 文学论文; 批评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8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