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德 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西杨格庄小学 266605
一、结尾的作用
古人在谈到作文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一般情况下,结尾都是按照文章的内容发展和作者的思想脉络自然写出,不拖泥带水。但文章的结尾往往决定于文章的内容、文体的性质和写作的具体情况等,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遐思。
1.深化主题类。
如《枣核》。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名字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个结尾,以凝练的语言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2.留下想象空间类。
如《最后一课》。结尾以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和无声的手势结局,让韩麦尔以背身的形象面对大家,表现了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悲愤之中,这样的结局,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收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
3.前后呼应、深化主题、余音不绝等类。
如《背影》。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作用:
(1)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
(2)写儿子懂事、愧疚后的思念、疼惜父亲,反衬了父爱的伟大力量,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3)末句以直白的语言直抒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感伤语气令人如同身受,余音袅袅,情思绵绵,使读者读尽文而心犹在文在人。
4.含蓄类。
如《故乡》。语义双关,既实指地上的路,又更指人生和生活的路,以富有哲理的警句结尾,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写所感是结尾关键所在
1.一篇作文好的结尾,一般具备以下两个要素:
(1)照应开头。
(2)写出所感。写出所感,就是写出所想、感受或感悟。
2.结尾写所感是作文关键所在,它的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对作文本身来说,能起到总结全文,表明观点或突出观点的作用。
(2)对思考创新来说,能引导我们从小养成勇于思考和创新的习惯。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下笔之前,都要这样问自己:我到底要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后,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感悟?把自己的所感在结尾写出来,这往往就是我们所要表达的观点,也是整篇作文的一大亮点。这也是避免人云亦云的有效方法,有利于结出创新之果。写一篇作文,就写一个所感,长此下去,我们就会养成遇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好习惯,这对于增进我们的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进取和发展都将十分有益。
(3)对明理做人来说,能引导我们明白更多的事理,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我们学习作文,不仅仅是训练思维和文笔,其终极目标应该是提高思想修养、学会做人、追求成功,具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作文结尾“写出所感”,即从叙写的人物身上受到有益的教育,从描述的事件中得到人生的启发,从讲述的故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每写一篇作文,就会领悟一个新的道理,思想认识有个新的提高。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只有正确、高尚的思想,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4)对迈向成功来说,能引导我们从小养成总结的习惯。“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这种说法不十分正确,失败从来都不会成为成功之母,只有正确的总结才是成功之母。成功一定有经验,失败一定有教训。成功了,你总结了经验没有?今后如何做得更成功?如何将成功的经验扩展到相关方面,获得更多的成功?失败了,你总结了教训没有?今后如何纠正和改进那些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只有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才会步步迈向新的成功!因此,在结尾写出所感,其意义绝不至于作文本身,可以说,对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我们作文的关键所在。
三、结尾常规写法
有人把作文结尾形象比喻为“像豹尾,简洁有力”。也就是作文结尾只需要一句话、两句话、三句话就行了,不要太长。要照应开头,写所感。照应开头,就是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写所感,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
如小学语文课文《颐和园》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结尾照应开头,写出感受: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四、结尾特别写法
如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绿》:
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谭的绿了。
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谭的绿了。
这篇名作的结尾和开头近乎一样,仅多了“不禁”两个字,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
以上名作的写法启示我们:结尾和开头的文字,有时可以是近乎一样的,只需在结尾的文字中添加一个加强语气的字词即可!
论文作者:王胜德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结尾论文; 开头论文; 所感论文; 颐和园论文; 文章论文; 思想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