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项目和谐性评估机制及深化应用论文_周鸿斌

电网建设项目和谐性评估机制及深化应用论文_周鸿斌

(无锡供电公司 214061)

摘要:近年来,无锡经济社会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也不断增强。为保障建设项目在利益相关方支持下、在环境承载力条件下顺利完成,国网无锡供电公司构建了“建设项目环境和谐性评估机制”,开发“五点三机制”社会责任根植方法,将利益相关方诉求纳入电网建设全过程,推进电网建设项目的高效、绿色、安全施工和运行。

关键字:电网建设 评估机制

【概况】

近年来,无锡经济社会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也不断增强。为保障建设项目在利益相关方支持下、在环境承载力条件下顺利完成,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在2013-2014年构建了“建设项目环境和谐性评估机制”,开发“五点三机制”社会责任根植方法,将利益相关方诉求纳入电网建设全过程,推进电网建设项目的高效、绿色、安全施工和运行。2015年,无锡供电公司大力开展机制推广应用,聚焦开展和谐性评估机制的固化和社会化、带动外部参建队伍参与机制推广应用、系统化开展绿色环保施工等工作,选取220千伏藕塘变作为示范项目,整体运用“电网建设项目和谐性评估机制”,推动示范措施和取得成果的可视化、体验化。

一、立项背景

(一)服务无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要

无锡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要求电网建设与改造更高效、更优质、更环保。2015年,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无锡”的发展要求,将转方式、调结构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奋力开创“四个无锡”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深入开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

(二)改进提升评估机制的需要

一是和谐性评估机制推广应用方式过于理论化和教条化,有待进一步社会化和通俗化。经过1年多的实践应用,由于该机制理论概念较多,加之工作上的惯性作用,员工容易按照老一套的方法开展电网建设工作,无法一蹴而就地实现对和谐性机制的准确理解和运用。二是机制适用范围过于内部化,有待进一步扩张。据统计65%以上的项目部分或全部委托参建单位参与主体施工,其责任形象、责任实践和责任管理水平一定程度影响公司形象。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多元利益相关方诉求分析

采用历史数据分析、调研访谈、问卷调查、会商等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相关信息,系统梳理关键利益相关方及其主要关注点和风险点,匹配无锡供电公司电网建设现状,确定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将较高等级的环境影响降低、施工单位协作等作为2015年电网建设和谐性评估机制深化应用的重点。

(二)完善建设项目和谐性评估机制

2014年,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创造性地开发出电网建设项目推进的“五点三机制”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五点”是“建设项目影响点识别、利益相关方关注点分析、建设过程风险点评估、建设过程隐患点控制、流程管控关键点考核”;三机制是“信息披露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增强电网建设项目与利益相关方的互动性,推进项目建设的科学高效绿色和可持续。

(三)以典型项目选树形成示范效益

将电网建设项目推行环境和谐性评估机制的做法、成效,以利益相关方可感知、可体验的方式进行展示,实现在同类项目运用的可复制、可推广,为行业提供借鉴。

经综合考虑,选取施工工期较长(2016年6月投运)、紧密对接政府规划(建设物流产业园区)、参建队伍多(含监理单位、土建施工单位、线路施工单位等多支参建队伍)、涉及利益相关方多元(涉及农村居民用户、乡镇企业、林地、政府等)的220千伏藕塘变作为示范项目,全流程按照新修订的《暂行办法》要求开展规划建设。在规划阶段,增加政府、居民问卷调研;前期协调阶段,增加政策处理标准办法研究制定和工程影响问卷调查;施工过程,增加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融入绿色施工和参建队伍社会责任管理;竣工投运后,增加相关方评价考核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开展社会稳定性评估

与惠山区人民政府合作,通过向周边居民、乡镇工厂厂长等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感知利益相关方诉求。在此过程中,提前满足相关方诉求,避免问题拖延和风险转移。

220千伏藕塘变电站占地一万平米(约15亩地),西面紧挨茅蓬村12户居民、南面为该村村办企业、其他区域现为林地、水蜜桃种植区,另有7户居民在12户居民西南方,距离变电站30米以外。拆迁后,另外7户居民无法组成新村庄。考虑居民诉求,无锡公司决定将其他7户居民也纳入拆迁范围,与政府协商后,公司仅承担12户拆迁的基本费用,其余7户均由政府负责,最大程度保障了村民的利益。

2.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在规划设计阶段,紧密对接政府需求,考虑该区域将作为物流产业园区开发的情况,综合分析政府规划方案,确定负荷中心作为变电站站址。严格按照政府未来规划园区中道路的走向规划线路,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多提供3000多平方米(5亩)的可用地面积。

3.合理布局临时建筑

办公区按“U”字形结构设计,尽量压缩非办公区域面积;宿舍楼在保证员工休息空间的基础上,采用双层结构。与省公司规定标准相比,节省2000多平方米(3亩)土地。办公楼和宿舍楼均租用可重复利用的移动箱房,且安置在变电站施工场所与居民中间位置,达到隔音降噪效果。

4.资源重复利用

变电站北临“锡宜高速”,建成后出线规划跨越高速公路,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在开展现场勘查时,公司发现靠近高速路东侧附近有一废弃涵洞。经过与无锡市政府、公路局等沟通后,决定保留该涵洞作为电缆线路的专用通道,一方面节省了政府封锁涵洞的支出,另一方面,降低了变电站建设成本。

三、特色亮点

(一)构建理论创新到实践落地的长效机制

无锡供电公司在构建“建设项目环境和谐性评估机制”,创造性开发出“五点三机制”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机制推广应用方式上过于理论化、教条化,应用范围过于内部化等问题,通过多元培训宣贯、参建队伍管控、示范项目选树、政企沟通协作等方式,实现了公司员工、电网建设项目、外部参建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等多维度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建设项目环境和谐性评估机制”从理论构建到实践落地的长效机制。

(二)推动参建队伍的机制参与和责任融入

参建单位作为电网建设项目的关键利益相关方,承担着项目施工、验收等多种类工作。公司对参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及时了解其诉求,并促成其建立系统的管理、培训、监督和激励机制;通过协助参建单位制定履责要点、开展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责任培训方式,促进外协队伍对工程质量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负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四、成效分析

(一)工程建设质量屡获肯定

220千伏王家变、220千伏长江变先后获工程建设“扬子杯”殊荣。220千伏蠡湖变多次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好评。

(二)社会环境影响有效降低

通过实施社会稳定性评估、绿色环保施工等措施,降低了在建项目施工过程对周边居民和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如宜兴变电站布置时考虑不破坏原有河道,尽量利用鱼塘的自然形状,与鱼塘平行布置,建设成本虽然有所提升,但有效避免了斜穿鱼塘对渔民造成影响。藕塘变在满足进出线及电气布置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平面布置,尽可能减小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化

在电网项目的立项、可研、审批、建设和运行全过程中,充分尊重利益相关的诉求,积极发挥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价值。

(四)公司责任形象实现提升

通过深化实施电网建设项目环境和谐性评估机制,提前响应外部诉求,政府、客户、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对无锡公司电网建设工作、公司整体评价良好。

论文作者:周鸿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电网建设项目和谐性评估机制及深化应用论文_周鸿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