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困境与尴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油画论文,困境论文,尴尬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0)04-0055-06
中国油画艺术经历百年沧桑与发展,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地位可以说有了空前的提高。无论是从作品的艺术水准及数量,还是在市场上的价格,都达到了以前所无法想象的境地。这是中国油画艺术今后得以发展的基础保证。可是当我们和世界上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国家、地区相比,就会发现:中国油画艺术市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深刻地制约着中国油画艺术及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剖析其中的方方面面,正视中国油画艺术市场存在的诸多现状,使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初步形成及其价位价格状况
严格来说,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直到目前为止,仍然很少有专门的较大型的专业机构进行商业操作买卖。全国没有知名的以经营油画艺术为主的大型公司。这种状况和中国画中北京的老字号“荣宝斋”,天津的“集雅轩”不能相提并论。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初步形成期是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解放前的油画家在国内国外的发展状况差别相当大,首先表现在国内解放前至20年代初叶的油画家,由于受到旧中国国家整体命运的动荡不安、国势衰败、经济萧条滞后,使他们挣扎于生存的贫苦线上,即使有经济能力维持从事油画创作,也仅仅是极少数人的事情。更由于国民中较多的是本能接受传统中国画艺术,那时,在国内油画艺术几乎没有什么市场可言。虽然李铁夫、刘海粟、颜文梁、徐悲鸿、余本等老一辈油画家当时正值青年,许多学子留学归来,踌躇满志以西洋油画来寄望于开拓振兴中国油画艺术,因其受到当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多种制约,这一夙愿自然也就无奈流产。但先辈毕竟将油画艺术引进中国社会。自此,国人中的青年学生才真正开始接触西洋油画艺术。与此同时代在国外寻求发展的赵无极正处于留学学习与探索阶段,由于他特殊的文化传统背景,在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汇处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又属于世界(东西方)的艺术语言。其作品随着日后的成名成功,渐渐走上国际大师级地位。但在早期其价位一直仍然是随着国外画廊较基础的价格价位逐渐做起,一步步走向“天价”的,而非人们想象的80年代初的成名价。国内解放后的油画家刘海粟,颜文梁等著名画家的价位,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其在中国美术界不可替代的历史“泰斗”地位,经过拍卖行的环节,他们的作品理所当然有了相当高的定价和价位。这和后期拍卖行有段时期专门利用人们对“文革”时期的油画红、光、亮作品有其特殊历史收藏价值的价格价位相比,意义大不相同。
中国油画家从解放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其作品可以说一直没有机会真正进入经济市场。这是因为中国特殊的国家上层意识形态和经济运行体制造成的。
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兴起是跟随着中国画市场的兴旺而逐步兴起。1979年以后,中国的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许多旅游者、商人不断地进入中国大陆境内。他们在中国参观游览的同时,在中国画、油画艺术从来没有对外直接开放交易的情况下,对作为纪念品及艺术品的国画、油画艺术品,表现出很强烈的购买欲。伴随着这种需要,除北京固有的老字号画廊外,中国的旅游城市先后出现了自发的大批小画廊,画商也应运而生。此时的经营是很不规范的。由于国内生产力与国际发展水平的极不平衡,导致物价价差巨大。国内的油画家以当时国内经济指数为参数来对自己作品进行大概定价。经画店或代理人、翻译共同操作后完成交易。这时的价格多是“愿望价”的“缩水价”。并不是按国际艺术品市场惯用的标准尺寸规格相关因素定价。作品多是油画家自己随心所欲创作的,题材、内容、尺寸大多也是油画家自定。而外来的购买者,若以国际市场的一般油画商品价格标准来看中国油画家的作品,价格是很低的。因为中国油画家的作品没有进入国际艺术品交易市场,故在国际上是没有价位参照的。所以,在最初阶段,他们只需付出大约1/10或1/20国际市场价钱就能买到中国油画家一流的作品。这实际上已经把中国油画家的作品当成了“行货”而非艺术品。这种交易的不公平性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其原因是由于中国封闭得太久,对外几乎一无所知,更由于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地位,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不平衡状态和不合理的排序造成了这种局面。中国油画家与他们每月的工资收入相比、卖画的钱在当时来看是合算的。在此之前,从没有把艺术品当成商品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流通来看待。许多人甚至谈到价钱难以启齿,更无代理人制……这些都为境外画商画廊提供了“杀价”的机会。在许多海外画商与国内油画家取得联系后,画商根据自己对市场的需要和判断来选择画家并自主定价,有的甚至确定内容、题材、风格手法等。无意间,不少油画家只好甘于为画廊、画商打工。这种方式在目前国内仍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没有起码的市场需求与导向。
进入90年代,中国有部分油画家多次走出国门不断游学、考察研究、进修探索,经不懈努力,在中国艺术界逐渐确定了相当的学术地位。这部分油画家后来被一些中介机构、国内拍卖行及国外较有影响的拍卖行、收藏家、画廊画商看中,并有了相当不错的代理人,如陈逸飞等。他们的作品得以进入了国际艺术市场。在香港、北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艺术品拍卖会中,以“有底价”或“无底价”拍卖的方式,不断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油画艺术品拍卖的“奇迹”价格。这批画家在目前的中国油画艺术市场上有了相当稳定的“基础支撑价位”。其中也有相当部分的油画家不是以卖画为生存手段,更多的则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大学美术专业教师或部分专职画院的画家,他们皆吃“皇粮”。这种在市场上的价位价格,并非完全是一种真实的发生额,不乏由经纪人、画商、画廊、画家本人甚至是拍卖行,为了某种商业广告效应,而人为地共同参与操作出的一种市场“价格定位”。进入拍卖行自然也就成为一种有价身份的“象征价位”。其中,真实的发生额及油画家实际所得往往是掌握在经纪人、画商的操作中。当然,也有部分是真实发生。这些人要么是艺术及市场共同成功者,如陈逸飞、吴冠中、靳尚谊等,或者是虽然年轻,但因其在中国油画界的“地利位置”确已占有了一定市场份额,如杨飞云、王沂东、王玉琦等。由此可否认为中国油画艺术市场已经真正形成且运作正常呢?未必。因为这些“凤毛麟角”根本不能代表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真正启动,仅能说明这些成功画家个人有了一定的市场定位。虽然中国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不少的拍卖行,举办了不少的拍卖会,运作似乎正常,但由于受制于国内实际需求和购买能力,主要依靠海外购家和机构,这就造成经营的思路太过于急功近利,常常是“一锤子买卖”。加上业务的生疏,仿品、伪品充数,经营渠道越走越窄,同时又忽略了培养中国国内广大的消费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从根本上讲没有形成油画艺术品的消费市场。故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只能是大多数画家看到极个别有机遇的画家进入到这种中国的拍卖市场上去,而绝大多数油画家是没有出路的。
二、中国油画艺术为何没有形成真正规范的市场机制?
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油画艺术市场的初步形成,发展到多家拍卖行一哄而上,再到近些年仍没有真正的中国油画艺术品(创作品)经营公司出现,更没有使人信服、享有信誉的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规范机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应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油画艺术品在中国老百姓的审美欣赏中还没有占有相当的份额。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没有培养欣赏油画艺术品的观众和培养这种市场的土壤。由于油画艺术是外来文化,中国老百姓解放前已不必多说,即使是解放后,油画艺术主要是在从事美术(特别是从事油画创作)工作的人们来欣赏、研究,是“圈子里”人们的事儿。自改革开放后,国家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编辑了比较全面的美术教材,其中加大了西方名家名画的欣赏课。但由于没有实物,学生几乎仍然没见过油画为何物。最多见到的只是印刷品而已。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除了高中生中爱好美术的考生及职中的美术专业考生外,大多数学生及社会人士并没有见过油画,不知道油画艺术品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在情理之中。只有美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油画艺术基础知识,懂得油画艺术在世界文化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正是由于这种对油画艺术的普及教育欠缺,没有培养出应有的观众,自然绝不可能形成一种潜在的油画艺术消费市场。(2)没有提供给中国百姓能够经常看到油画艺术原作的机会和场所。中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脱贫”,摆脱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贫困状态。现在,还不能使人人都有机会欣赏油画艺术名作,能够有机会欣赏油画艺术原作的,按中国人口之比大约占不到0.1%。这就严重制约了中国百姓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太大。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相当规模的美术馆、博物馆及多功能陈列馆,随时可以欣赏到历史留传下来的历代名家名作,而国内甚至95%以上专业油画工作者也没有机会去欣赏学习。这就造成了一个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现实困难。(3)由于国内国际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特别是和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国民收入存在巨大差异,这就造成中国百姓根本无法真正消费油画艺术品。国外发达国家国民收入大约是我国国民收入的30~80倍。他们用2000美元买一幅油画作品,约占他们总收入的1/20,而按中国现有多数家庭经济状况来讲,一般家庭拿出1000元人民币来买一张油画作品是白日梦。因为大多数家庭的月收入平均约700元左右。所以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和富有程度,启动油画艺术品消费市场是极不现实的。经济的发展是油画艺术品市场得以生存的起码保证。(4)油画家由于没有渠道进入限额极为有限的拍卖行及画廊,在几乎无人问津的状态下,形成了“展览型画家”和“行画型画家”。中国现在部分大城市里也有所谓的“画廊”,但绝大多数是以经营西洋油画印刷品和较粗糙、低俗、粉艳的油画临摹品来满足酒店及附庸风雅却不懂油画的人士之需求。这样的现实与国内百姓消费水平及经济承受力有着直接关系。这些画一般几十元,多则200~500元,最高含包装运输不过1000元左右,人们也常以此为送礼或装点门面之用。于是,一部分自学或为了谋生的画油画者加入到这一“行画”制作队伍中来,渐渐把“画廊”的“画风”及许多艺术品弄得面目全非,搞得低俗不堪。加上百姓的审美品位不高,对油画好坏缺乏鉴赏力,贪图便宜,使这些“垃圾货”得以在消费者中流通开来。同时,相当部分从事油画艺术的画家则不参与这种市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及精力用于油画创作及研究。他们的作品,主要靠参加国家政府部门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专业展览、有关的专题学术展览,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学术地位。同时又希望有机会让国外的画廊或拍卖行看中,为今后进入较高“价位”的画廊作努力。这种“展览型画家”在中国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冒出来的仍为极少数人。他们不愿以低“价位”进人市场。这样就又形成了一个“怪圈”,许多低俗的“行画”画匠,因迎合了中国市场在经济上变得富有,而真正的艺术家、油画家的作品因不适应百姓的眼光却无法进入市场,仅仅成为架上绘画。这种积累的“封存”,只能靠“守株待兔”,寄望于不知何年的成功,才会有机会卖得个“好价钱”或者干脆自己留着看。这也正是目前中国专业油画家的尴尬所在。(5)由于官方机构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学术机构均不是商业机构,使得中国油画艺术市场成了常常是不懂艺术的人在经营艺术品,一个自由买卖、随意减价、杀价的“自由市场”。国家到目前为止,没有出台对艺术品特别是油画艺术品的定价、税收等一系列政策。官方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经营管理油画艺术市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油画艺术市场是不会有太大的经营效应的。往往是自由暗房操作,“八仙过海”各有各的法儿,市场也就是松散型的,自由买卖、漫天要价、就地杀价、随便定价。长期下去,中国油画艺术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就面临夭折的可能性。在这种较混乱的环境下,有一定水准的油画家,把眼光转向仅有的主要买主——自然是有一定眼光的国外海外画廊画商。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国外买主的“口味”及“好尚”就极大地左右了中国油画市场的发展,这种左右既刺激了中国油画艺术市场,同时,又制约着中国油画家。自然而然地使相当一部分青年油画家自愿拜倒在“金钱”这个经济“魔咒”之下。这也许是中国油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次阵痛和观念转换。
三、关于调整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导向与对策
以上所谈,正是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目前所处的现状,其中存在的困境与尴尬是一种真实存在。这种局面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毫无疑问,中国油画艺术和中国油画艺术市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脱节现象。如何调整、理顺这种市场导向与关系,显得迫在眉睫!首先,中国油画艺术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一种正常的渠道和体制,没有合适的公司将这些数量不菲的优秀艺术品纳入到正常的商业运行机制中去。政府未能在导向上给予财政支持,视其为国家民族文化创造的组成部分以永久陈列(仅有中国美术馆等机构的收藏是远远不够的)。自然,艺术家、油画家应该使人们共同认识到:油画艺术的价值是一种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及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反过来讲,油画家在社会生存的状态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应具备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有效艺术劳动为社会进步而创造精神财富?如果油画家仅仅是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重视人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意识及人的无限想象力,但艺术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要完成其相应的社会功能。一定要能够起到激发人们健康美好的情操,奋发向上进取的精神状态,给人以无限美的心理、视觉、感觉享受,将人类丰富的内在情感、情绪世界表现出来。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承认其价值所在,政府也才会给予倡导与保护。反之,如果艺术仅仅是艺术家个人的“杂技”恐怕永远也难以找到在社会生存中合适的位置。所以说:艺术家最终的社会责任感及创作出的作品美感,包含着的内在无限生命力、表现出人类心灵深处感情色彩的共鸣及超越时代的前瞻性,是决定影响其社会认可度的关键因素。当艺术价值超越时代,那么在市场上就会非常珍贵甚至是无价之宝。正如法国卢佛尔宫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古希腊雕塑《自由飞翔女神》及《断臂维纳斯》一样。
其次,中国油画艺术市场要想从目前低迷的状态中走向良好开端,需要有一个大的经济、文化、人文环境的改革。要从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美术普及教育及大学艺术普及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入手,增加油画艺术欣赏课及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都能动手画画,以增强参与意识。使我国的受教育者懂得世界上任何一门艺术的形成,都代表着人类在发现自我与自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这种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活化石”。它不仅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发展史,也表现出人类不断探索创造自我和世界美好愿望的高贵勇气。不尊重艺术、不承认艺术劳动,是人类自身无知的耻辱。而中国油画家面对多极世界的竞争和来自多方面的压力,首先要以时代的责任感和现代精神、民族自信心调整自己的创作状态。用具有民族气派的油画艺术作品去震撼人心。发掘中华民族古老血脉里潜藏的无限创造力,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使得世界不得不正视这种创造的成就与辉煌。而非仅仅是为了在国内的展览会上让画画的同道和观众给予一定的“赞誉”。
再次,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给予提倡性的积极导向,通过一定的政府行为使人民更加理解:“艺术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内容”。政府可以通过调节有关企业的税收政策,使企业将资金流入文化艺术建设。社会上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了保护艺术家的创造和鼓励艺术家的创造,除了设有多项奖励基金,还从税收中每年拨出相当数额的资金用于文化公共事业建设及美术馆、博物馆等建设,收购艺术家作品以充实美术馆,使他们的国民得到艺术的教育与熏陶,懂得生活与美是需要创造的,使人性中内在的情操得以净化。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艺术在教育人启迪智慧的同时,又成为巨大的旅游、文化产业。许多大型企业和赞助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美术的发展和建设,政府对这些企业和赞助商进行大幅减免其税收,以示优惠。企业借此机会又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等于是活广告。正如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石油大王哈默是世界上著名的美术品收藏家一样。这些手段对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此外,中国美术家协会除了在组织上引导全国美术家创作展览活动之外,应该组成国家级的国家画廊及经营管理性公司,参照国际上许多国家画廊、经纪人、美术馆等的经营惯例,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画廊操作运转机制,确定共同的游戏原则。进行有偿性服务和画廊商业投资,将中国油画家的作品,按照不同规格尺寸、不同风格流派手法、不同社会知名认可度、不同档次价位、社会不同需求,建立“建议价格”、“画家自定价格”、“市场参照浮动价格底限”、“国外同等资历价格参照价”、“国际相同尺寸基本参照市场价格”、“双方自愿协商价格”、“经纪人买断价格”、“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参照价格”等多种形式渠道的合作经营模式,使油画家、购买者、经纪人、画廊及运作经营公司都有实惠和经济利益,使中国油画市场有一个基本的价格参照体系,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画廊。虽然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但由于中国美术家协会有很好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领导学术体制,又有很好的信誉知名度,具有全国大量相当实力油画家的资源信息库,运用现代通讯电脑互联网络进行操作,通过各地省级美协的协同运作,这件工作开发起来应该不会太难。如果此项工作能够尽快地开发起来,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种商业契机,它是通过一种看似商业的手段,将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纳入一种良性竞争与运转的同时,真正起到了推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与互相交流、传播的作用。同时,真正意义上启动了中国油画艺术市场。这样,中国的油画艺术市场就不再被国外、海外画廊、画商、经济人的“口味”、“好尚”所控制。由于领导机构的权威性,对外交流交往是平等互利的关系,由于少了一层左右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软意识”,海外机构只能以欣赏和购买者的身份,按照国际规范的价格进行艺术品油画交易。中国油画家的国际地位才有可能与西方同代油画家放在同样合理的价位上,而非目前这种中国油画家的艺术作品,总是被排除在国外艺术界之外,只能处在“高档行画”和末流艺术品的价格位置上。这种在国际文化艺术市场交流与循环中所处的不公正待遇,才会真正改变。中国油画家所创造的油画艺术同世界上任何地区的油画家一样,具有完全独立,民族特色、完整审美的艺术价值,自然,更有其不俗的经济价值。当这种秩序得以建立,中国经济的发展纳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良性循环之中(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百姓在固守传统审美习惯,欣赏国画艺术的同时,也必然会逐渐接受西方一切有独特品味的艺术品,并将把油画艺术品作为收藏投资保值的一种经济手段,油画艺术自然在中国开花结果。
中国油画艺术市场面临的问题多多,困境与尴尬摆在每个人面前,通过剖析这种现状,使每一个有志于改变中国油画艺术市场,把握中国油画艺术市场发展机遇的人能够有一个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审视、思索这种状态,寻找解决这种状态的方法,从而推动中国油画艺术及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其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状态,真正和世界油画艺术市场自然接轨。到那时,中国油画艺术才真正与世界艺术同步而又独领风骚!愿这种愿望在新世纪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收稿日期:2000-03-15
标签:艺术品论文; 油画论文; 画廊论文; 靳尚谊油画论文; 艺术市场论文; 艺术国际论文; 美术论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