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治疗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75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镇痛、镇静治疗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治疗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各项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6/40),较比对照组54.29%(19/35)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苏醒前面部疼痛评分、3天后疼痛评分以及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监护室接治的颅脑损伤的患者情况危及,机体的应激反应较强烈,而程序化镇静镇痛的实施根据患者的评分实施系统性的镇痛、镇静治疗,对患者焦躁情绪、疼痛等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损伤;程序化;镇静镇痛;效果
程序化镇静镇痛是指临床根据SAS评分,躁动评分,疼痛评分等以镇痛为基础,开展系统性的镇静镇痛的方法,特别针对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患者的病情复杂,情况危重,患者表现明显的意识障碍、烦躁等,机体的应激性较强,身体的过度反应容易造成导管脱落、拔管、攻击等行为,对患者自身及他人都造成严重危害【1-2】。本文主要研究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治疗级护理干预的效果,将2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75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并做如下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75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过程中患者4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资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式,不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及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患者的SAS评分、躁动评分等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予镇痛、镇静治疗,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负荷剂量为0.02~0.1mg/kg。维持量为0.03~0.2mg/*(kg?h),首先给予负荷量达到镇痛、镇静目标,然后根据个体化原则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根据SAS 检测镇静水平,及时调节泵速,理想化状态使SAS 评分维持在3~4 分之间,一般安排在7:00~9:00 暂停药物泵入,观察评估患者反应,患者处于嗜睡状态,理想结果为对患者轻扣眉间和大声听觉刺激时,其反应能够敏捷或迟钝。护理干预的实施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的差异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又有镇静镇痛治疗对患者的血压、呼吸、等受到影响,所以容易造成心动过速或者过缓,血压波动,呼吸抑制扽等危险情况,患者容易出现对抗、意外拔管等危险情况。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患者的语言表达首先,部分可能存在意识障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生命体征的变化判断疼痛程度,在镇痛、镇静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全面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分析导致患者焦虑、烦躁、恐惧的诱因,注意排除或尽可能减少影响,减少过度应激和炎性损伤。做好患者的每日唤醒护理,首先在预定的时间内将患者的药物停止,然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问题问答,直至患者可以清醒回答4个及以上问题,然后再调整药物剂量,达到目标水平。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呼吸道护理,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局部按摩,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压疮发生及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脱落。做好患者后期健康宣教、康复指导治疗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躁动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 检验;相关指标变化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躁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苏醒前面部疼痛评分、3天后疼痛评分以及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躁动评分比较
3讨论
重症监护收治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发展快,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患者常表现为机体不耐受等情况,加之插管、疼痛刺激、灯光刺激、外界噪音等情况造成患者的焦虑、暴躁等情况非常重,长时间的应激反应对患者自身消耗较大,对身体的各项循环造成影响,容易引发循系统、呼吸系统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救治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临床的死亡率较高【3】。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的实施,作为一种新的过程管理模式,符合现代医学理念,体现了危重症医疗质量管理理念【4;它要求护士必须有计划、规范性完成各项护理任务,从而规范了护理行为和护理工作流程;要求护士准确仔细地观察病情和各项监测指标,注意镇静水平调整,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过量,使镇静剂在临床应用中恰到好处,提高了护士素质,提升了护理质量。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使患者不感知或遗忘痛苦记忆,减轻了危重症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5-6】。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重症监护室接治的颅脑损伤的患者情况危及,机体的应激反应较强烈,而程序化镇静镇痛的实施根据患者的评分实施系统性的镇痛、镇静治疗,对患者焦躁情绪、疼痛等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慧英,李爱萍.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5(26):489.
[2]阙清芳,戴泽平.术后疼痛治疗的管理现状和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2):490-492.
[3]单红兰,朱文峰,陆汉芹,等.骨科无痛病房管理中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2013,41(4):269-271.
[4]林丽美,蒋云琴,汪惠芳,等.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219-220.
[5]陈维生.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与处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151-153.
[6]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7):387-393.
论文作者:伍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评分论文; 重症论文; 疼痛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