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为前提,针对万寿桥村乡村旅游的开展,介绍项目概况,随后分析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阐述万寿桥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古道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核心思想与原则,最后提出三点建议,切实发挥乡村旅游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
关键词:乡村旅游;万寿桥村;乡村振兴
1 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万寿桥村一、二组位于石盖塘镇镇区东南面,南岭大道西侧,厦蓉高速北侧,湘粤古道从南至北贯穿整个村庄,古道两侧是村民住宅、旱地、其外是农田,东南两面郴水环绕,活化石万岁桥于此横亘千年。其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风景秀丽。
湘粤古道又称骡马古道、楚粤孔道、盐铁古道、九十里大道,被誉为“秦汉国道”和“海陆丝绸之路”,沿用了两千多年,其北起于郴州市城区裕后街,途经郴州市两区一县(苏仙区、北湖区、宜章县),南接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转围村,全长约90里,路面宽2至3米,而经过万寿桥村这一段仅约2800米长。古道沿途保存有古码头、古凉亭、古牌坊、古石桥、古井、古街道、古民居、古店铺、古客栈、古税卡、古石刻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成为历史遗产的大宝库。
2.2 规划背景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且于2018年5月发布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7月发布的《湖南省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主要任务中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和乡村旅游创客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1]。
2 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万寿桥村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从地方建筑风貌、道路交通、植物配置等方面创建新业态形式,将传统产能予以替代,提高当地经济以及村民生活水平[2]。
第二,加快建设生态型乡村。乡村旅游最为显著的特色便是生态环境,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为了能够享受乡村优美的景色与环境,往往会通过乡村旅游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这样一来便对乡村生态环境提出严格要求,所以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乡村环境破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加快了生态型乡村建设速度。
第三,为乡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开发乡村旅游,必然会设置带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此一来乡村剩余劳动力便会获得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外界资金以及投资人士,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关于这一点,乡村旅游主要为服务业、手工业提供了发展动力,既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村民在就业方面的压力,同时又可以留住壮年劳动力,以免农村劳动力流失,无法满足乡村旅游对于人才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制作原生态农产品作为旅游周边产品,既可以推广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又能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四,弘扬与保护乡村文化。为了切实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乡村文化振兴非常重要。乡村文化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乡村所在地区历史文化的精华。现如今城市文化的发展,对乡村文化带来极大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必然会以乡村文化为基础,设置带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游客既能够获得新鲜感,吸引其他游客,又能够扩大乡村文化的宣传范围,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文化保护工作中。
3规划核心思想与规划原则
3.1规划核心思想
(1)以古道路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范围为保护界线,界线内现有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不能再新建建筑,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2)在全面保护湘粤古道的前提下,发挥历史遗址的潜在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遗产、人文资源,综合发展旅游事业,发展乡村经济,彻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准。(3)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居住习惯,改善村民住宅、修复古道青石板路面的同时,合理组织交通网络,完善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村民的幸福与归属感;(4)结合现状自然水系和规划道路,古道两侧布置带型绿地,为居民、游客提供观光、休憩场所;同时保护好湘粤古道沿线的田园与自然山体景观,尽量维持原貌不受破坏,村庄格局基本保持原有的空间格局;(5)村庄建筑形式以坡屋顶为主,体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尽量与古道周边建筑协调统一。两侧保留建筑中具有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改善,包括内部的改造加固,外观的修缮,保持原有风貌;对新建建筑进行风格整治。(6)以村庄修规为依托,在城乡一体的旅游经济中,实现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徒步湘粤古道为线索,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连片建设中,作为优势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3.2规划原则
(1)尊重原住居民原则。尊重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邻里关系,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村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3)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4)古道保护与发展互动原则;(5)远、近期结合的保护与发展原则。
4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建议
4.1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文化底蕴的美丽乡村
第一,结合湘粤古道独特的历史文化、沿线民俗民风以及景观要素,以村庄为核心,结合各种传统庆典节日和各种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基于湘粤古道途经万寿桥村,以历史文化体验为主题推出旅游项目。例如“古道徒步+”:徒步+体验千年古道、徒步+汉服访古、徒步+强身健体、徒步+全域旅游、徒步+体育赛事等项目;第二,乡村景观开发期间,必须要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创建适合观光与居住生态家园,例如发展传统民宿,吃有机菜、住农家院、赏田园景;第三,将具有乡村特色的生活模式与节日等融入搭配乡村旅游中,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突出乡村旅游的新鲜感,例如体验农忙时村民在田间进行的“双抢”等活动;第四,借助古道交通优势,紧密联系中心城区,通过资源创新整合,发展生态农业、特色种殖以及旅游产业,使得古道沿线乡村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例如研发乡村旅游纪念品与衍生品,使观光、生态、文化等多种因素充分结合,使乡村旅游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
4.2 创建乡村旅游品牌
对于乡村旅游而言,并没有完全实现统一管理,这对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存在影响。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当地政府部门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建立基金会,设立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湘粤古道的青石板路的维护以及沿线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修缮整治,改善古道沿线城乡的生活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为开展乡村旅游项目的村镇提供优惠与补贴,以免因为资金不足而限制乡村旅游的开展;第二,为了实现乡村旅游的顺利实施,针对有关制度、法规予以完善,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规范性,一旦发现其中存在恶性竞争现象,要按照制度要求给予相应的处罚;第三,政府部门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培养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人才,定期针对这些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此外,也可以采取人才引进的方式,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坚定的人才保障,形成乡村旅游品牌,对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观念进行宣传。
4.3 传播与弘扬乡村文化
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针对万寿桥村本土文化的保护,需要深入开发特色文化以及民俗元素,并且围绕当地文化资源展开调查,建议对万岁桥进行维修加固,桥头立碑记录万岁桥历史故事;依托万岁桥的历史文化以及湘粤古道公益徒步行活动,发展旅游经济;第二,组织当地村民进行本土文化教育,使其能够参与到文化传承队伍中,实现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的紧密结合;第三,以乡村旅游项目为前提,在开展文化活化,期间要满足游客需求,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确保本土文化的原始性,并且以此为前提开发极具现代化特征的旅游项目,应用信息化技术将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起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万寿桥村仅为湘粤古道中的一小段,其基础差、底子薄,无特色、无产业,因此,利用湘粤古道开展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播、旅游资源开发、经济水平的提升等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并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真正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南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Z].2018-06-30.
[2]王中可.民族节庆旅游资源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壮族三月三”为例[J].商业经济,2019(06):67-68.
论文作者:邹莲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乡村论文; 旅游论文; 古道论文; 文化论文; 村民论文; 万寿论文; 特色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