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通信产品的质量管理也应融入互联网特色,将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效地利用到管理实践中,以探索更加符合通信行业运营模式和中国移动采购产品特征的质量管理模型。
关键词:产品采购;互联网化;全面质量管理
引言:
近年来,云计算和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呈爆炸式发展,互联网化思维正通过对企业、用户、产品以及全产业链的颠覆,把人类带入一个以开放、平等、互联为特征的信息化革命的全新时代。面对互联网时代“客户感知为王”和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的新趋势,用户对中国移动质量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4G网络覆盖面的逐渐扩大,用户对信号强度、通话质量、信号覆盖范围等网络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移动通信配套产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管理能力面临着更大挑战,原先对信号覆盖的定性管理模式也亟需转变为对网络性能的定量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中国移动在扩大网络覆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网运行的产品的质量与性能,确保通信服务质量的高水平。
一、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全面质量管理探索
1.1 互联网化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索
对互联网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基于当前学术界和企业对互联网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的总结和提炼,认为互联网化思维主要包括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创新思维、平台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和大数据思维等七大思维。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Feigenbaum A V在DemingW.Edwards PDCA(Plan-Do-Check-Action)质量管理理念基础上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1)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都强调价值链上客户的全员参与。
(2)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都认为基于平台的协同合作将会提高管理效率。
(3)大数据思维:一切皆可数据化,质量管理相关数据积累越多,可挖掘的价值也就越大。
(4)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讲求微、快的迭代和创新,这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思想吻合。
1.2 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探索
本文基于业务、能力和基础三大方面(如图1所示),对中国移动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来的采购产品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1)质量检测业务方面
1)驻厂检测试点工作
中国移动将驻厂检测试点产品范围从2类扩大至14类,针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规定不予出厂,并按照要求追究供应商的质量责任。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驻厂检测的集团公司、统筹省公司、实施省公司和下单省公司的分工职责。
此外,中国移动通过发布驻厂检测作业指导书、更新驻厂检测管理办法、建立飞行检测供应商名单并调整相关检测项目、加强对检测单位的管理、加强对到货检测问题的驻厂检测环节反查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驻厂检测力度。
2)飞行检测模式创新
飞行检测是跟踪检测的一种形式,通常指事先不通知被检查部门而实施的现场突击检查,其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检测工作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增加检测的突然性。
飞行检测覆盖省公司库存产品、供应商出厂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完成后的无损样品。通常情况下,飞行检测检查小组成员由采购共享服务中心委托的总部设计院相关专家组成。
(2)质量管理能力
1)重点问题产品质量检测力度
为加强产品到货检测力度,集团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收集整理质量问题信息并纳入质量监测体系;编制完成自行检测和第三方检测要求说明书,包括检测方案、检测频次、抽样要求、合格判定标准等内容;组织省公司开展一级集采产品到货质量检测,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采取了换货、罚没履约保证金、停止供货等处罚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各省质量问题协同处理能力
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对产品质量进行排查,各省公司针对一级、二级集采产品进行质量协查,防止不合格产品入网。同时通过每月的《质量月报》收集质量问题,根据供应商的分配情况标出质量问题,形成质量协查表,并将质量协查表分发给各对应省公司进行协查,协查完成后,通过《质量月报》报送给中心。
在质量协查的过程中,遵循“一点发现,全网协查”的原则,严抓已发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质量漏洞。
(3)基础管理支撑
1)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立质量管理平台,目前各省的质量检测数据均能通过该平台进行报送和汇总,集团公司即能够实时进行质量数据的分析、统计,使复杂、重复的工作变得简单、高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2)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为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集团公司设计了集采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中级培训课程,重点关注了课程的延续性,并增加了实践环节,拓展了质量管理培训的范畴,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双提升。
3)质量制度管理
中国移动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种检测管理办法,实现了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4)质量管理研究及应用
针对无源器件项目检测手动测试存在测试效率低、测试精度差、测试结果一致性差、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确定度难以保证、统计分析能力差等问题,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开展无源器件的自动化测试试点工作,设计了一套无源器件射频自动化测试工具软件,可严格按照集团制定的标准完成无源器件射频性能指标的自动化测试,通过编制自动化测试软件对检测仪器进行管控,提升测试效率、保障测试精度。
二、互联网化思维下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方向
基于互联网化思维和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本文总结出了未来中国移动质量管理提升的4个方向:
(1)用户思维――基层意见沟通不畅
在当前集采大环境下,由于质量管理仍以自上而下的“推式”管理为主,而未形成基于用户需求的“拉式”管理,加上供应商准入制度不严格、价格竞争激烈、质量淘汰力度弱,导致质量问题流入风险巨大。目前质量和服务直通车尚未建立,协同排查还有待完善,同时部分省公司并未严格执行协查,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不健全。
(2)平台思维――缺少多方沟通协同平台
缺少采购产品质量多方协同平台,基层一线人员、检测机构对采购产品质量评价的即时信息难以有效反馈到采购前端,质量检测已积累了一些数据,但质量信息反馈到采购前端的效果不佳,导致低质低价、劣币驱逐良币、采购源头不断有质量问题流入等问题,加大了检测和工程质量压力。此外,质量管理部门与供应商、检测机构、使用部门等双向沟通也不流畅,影响质量管理效率。
(3)大数据思维――数据待整合和挖掘
虽然质量检测已积累了一些数据,但工程和网络质量数据缺失严重,各环节质量检测数据也未实现整合和共享。
质量数据评价工作复杂,不同数据需要设计评价权重,缺陷等级需要设计权重,不同产品要考虑差异化的权重。目前中国移动缺少对结构化和非结构数据的加工、统计、分析和挖掘,质量管理数据未体现其价值,对质量管理决策支持力度非常有限。
(4)创新思维――质量管理仍以定性管理为主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下,采购产品的质量虽然有了一定好转,但各省公司物资使用部门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在于质量管理手段单一且仍以定性为主,缺乏客观、公正、科学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对供应商的管控效果不佳。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用户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首先从互联网化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2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结合中国移动质量管理实际情况,认为互联网化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创新思维可以有效应用到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吴凯声. 21世纪电信网络运行质量管理的创新 2015.7
[2]史玮. 浅议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对策 2014.9
[3]韦巍. 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点分析 2017.6
论文作者:李志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互联网论文; 思维论文; 质量论文; 中国移动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