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_丛霖

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_丛霖

丛霖

(双鸭山市尖山区中心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愈者13例,好转者6例,未愈者1例,治疗有效率为95.00%。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行适当的手术治疗,可提高该疾病的治愈率,并可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160-02

肠梗阻指的是肠内容物无法通过肠道所引发的一种病理生理改变的急腹症,在外科急腹症中约占6%,位居第三,仅排在急性阑尾炎与胆道疾病后[1]。对急性肠梗阻治疗时,如处理时机与方法不当易造成肠管坏死、短肠综合征、腹腔感染,甚至累及全身,严重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死亡率高达10%,故应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对其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患者共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在25~75岁之间,平均年龄(54.26±2.41),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其中腹内肿瘤者9例,腹外疝者3例,腹内疝者1例,粘连性肠梗阻者4例,肠套叠者1例,肠扭转者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排便排气停止、感染等。

1.2 方法

1.2.1单纯解除梗阻的手术 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时,如粘连带与小片粘连者可采用简单的分离与切断;当一组肠襻粘连成团过于紧密分离困难时,可将此段肠襻切除行一期吻合;当粘连性肠梗阻是因放射性肠炎造成时,可于梗阻近、远端肠侧侧吻合行短路手术[2]。为腹腔内行分离术后粘连不会产生梗阻,应遵循肠排列的方法,使肠襻能够按顺序排列成粘连,避免梗阻出现。

1.2.2肠切除术 当患者为肠管肿瘤所致肠梗阻时,首选方法是切除肿瘤;对于非肿瘤病变、绞窄引发肠坏死、肠梗阻时间过长、分离肠粘连时致肠损伤等患者,应对病变肠段行切除吻合术;当患者为绞窄性肠梗阻时,应先判断肠管有无活力再行切除手术,避免贸然切除引发严重并发症。其中判断肠管活力的方法如下:在供氧与纠正血容量的同时,于肠系膜血管根部注射苄胺唑啉或1%普鲁卡因,从而缓解血管痉挛,再将肠管置于腹腔,观察15~30min,如仍无法判断活力,则重复上述操作,确认无活力后方可实行切除术[3]。待肠管血运恢复后,如提示有活力时则保留,并在24h后再次观察,如出现局灶性坏死,应立即行切除术,故第一次手术关腹时,采用全层简单缝合即可。

1.2.3肠短路吻合术 当梗阻部位难以切除,例如粘连广泛无法分离或肿瘤广泛侵犯周围组织,但无肠管坏死时,为将梗阻解除,可将梗阻部位远、近端肠管分离并行短路吻合,使梗阻部旷置[4]。需注意的是,旷置肠管,特别是梗阻部的近端肠管不可过长,以防诱发盲襻综合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肠造口或肠外置术 患者病变部位复杂或情况差而无法行复杂手术治疗时,可采取肠外置术或肠造口解除梗阻,也可于梗阻部近端膨胀肠管行肠造口术,从而减压,防止由肠管高度膨胀所造成的生理紊乱[5]。除此之外,肠梗阻患者术后的监测治疗非常重要,例如胃肠减压,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营养支持,抗感染等,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1.2.5腹腔镜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器械的不断更新,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的案例越来越多。其中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或腹腔镜肠扭转复位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轻度腹胀、部分梗阻、近端梗阻、因单一粘连带而诱发的梗阻、经胃肠减压后已明显好转的梗阻等[6]。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体征与梗阻症状均消失,梗阻原发病灶消除;好转:患者临床体征与梗阻症状明显缓解,但梗阻原发病灶未消除;未愈:患者术后发生肠瘘、肠狭窄、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性并发症[7]。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结果

本组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者3例(15.00%),肠切除术者7例(35.00%),肠短路吻合术者4例(20.00%),肠造口或肠外置术者6例(30.00%)。术后治愈患者13例(65.00%),好转患者6例(30.00%),未愈患者1例(5.00%),故治疗有效率为95.00%。

3.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以腹胀、腹痛、呕吐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症候群,均因其他疾病而引发,故治疗时的首要原则就是去除病因。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及时纠正其生理紊乱并解除梗阻,根据患者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性质与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绞窄性肠梗阻、结肠梗阻等患者,应立即行手术治疗,并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如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肠切除术、肠短路吻合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等,去除病因,解除梗阻[8]。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酸碱失衡、抗感染等治疗。总而言之,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行合理的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成功。

【参考文献】

[1]吕云福.急性肠梗阻的诊治进展[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1.05(03):56-58.

[2]周兵.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抉择[J].当代医学,2011. 17(7):104-105.

[3]沈启峰.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33):86-87.

[4]施煜军,李华锋.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探讨[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348-349.

[5]邓友松,赵福英.62例老年人急性肠梗阻诊治[J].重庆医学,2013(29):3556-3557.

[6]顾敏,范原铭,余向锋.腹腔镜诊治急性肠梗阻37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3):1709-1710.

[7]林英健,齐玲芝,于燕.急性肠梗阻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115-2116.

[8]宋荣辉,潘耀东.急性肠梗阻186例病因及预后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03):170-172.

论文作者:丛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_丛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