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论文_李强,

【摘要】目的:分析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MRI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对比两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检出率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7.77%,其中非常满意占64.44%(29/45)、满意占33.33%(15/45)、不满意占2.22%(1/4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5.56%,其中非常满意占33.33%(15/45)、满意占42.22%(19/45)、不满意占24.44%(11/45),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总检出率为71.11%,其中胼胝体损伤为11例、灰白质交界区损伤为12例、中后颅窝损伤为9例;对照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总检出率为40.00%,其中胼胝体损伤为8例、灰白质交界区损伤为5例、中后颅窝损伤5例,实验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影像诊断使用MRI的效果更佳,检出率高,患者满意度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CT;MRI;影像诊断

当人体头部受到重大的外力撞击下,有可能发生颅脑损伤,其部位包括颅内血管、脑实质、神经、 颅骨、头皮等,导致其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视力模糊、恶昏迷等,如未能及时治疗,此病发展迅速,会出现生命危险,还容易造成后遗症,影响患者以后生活水平。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MRI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分析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21 例,女24例 ;年龄最小45岁,最大77岁,平均(61.5±6.25)岁;实验组男20例,女25例 ;年龄最小46岁,最大76岁,平均(62.10±8.50)岁。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显著意义。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② 患者入院后均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 障碍、恶心呕吐、头痛、失语、脑脊液耳漏、鼻漏、昏迷 等症状表现。排除标准:①先天患有疾病患者;②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除外;③有传染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CT技术应用于患者诊断中,具体方法如下:(1)管电流为125m A,管电压为125kV;(2)CT机扫描时间在2s~3s 之间,矩阵 512×512,窗位 30H U~55H U,窗宽80HU~100H U;(3)对患者采用常规轴位全方位检测。 实验组采用MRI技术应用于患者诊断中,具体方法如下:(1)根据 MRI技术标准,准确设置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以及矩阵参数,层厚7mm,层间隔1mm;(2)确定扫描部位,并进行薄层扫描,然后加层扫描。

1.3评定指标

对比两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检出率以及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及汇总,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各类数据,通过X2检验计数资料,同时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经卡方检验后,判断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性,P<0.05表明差异明显。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对比对比两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7.77%,其中非常满意占64.44%(29/45)、满意占33.33%(15/45)、不满意占2.22%(1/4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5.55%,其中非常满意占33.33%(15/45)、满意占42.22%(19/45)、不满意占24.44%(11/45),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检出率

实验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总检出率为71.11%,其中胼胝体损伤为11例、灰白质交界区损伤为12例、中后颅窝损伤为9例;对照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总检出率为40.00%,其中胼胝体损伤为8例、灰白质交界区损伤为5例、中后颅窝损伤5例,实验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会造成头皮、颅骨、脑血管及脑实质等颅脑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急性颅脑损伤包括的疾病类型较多,病情轻重不一,如脑外伤、脑挫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CT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组织对X线的吸收率及透过率差异,获得检查部位断面或立体图像。但对于损伤较小,仅有少量积血积液者、轻度脑挫伤、脑干损伤、轴索损伤等,容 易发生漏诊,导致总体诊断率不高。M R I 利用电磁信号 重建机体组织信息,从而发现组织或器官的异常,能够有效明确有无脑实质损伤。并由此可见在本次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7.77%,其中非常满意占64.44(29/45)、满意占33.33%(15/45)、不满意占2.22%(1/4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5.56%,其中非常满意占33.33%(15/45)、满意占42.22%(19/45)、不满意占24.44%(11/45),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总检出率为71.11%,其中胼胝体损伤为11例、灰白质交界区损伤为12例、中后颅窝损伤为9例;对照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特殊部位病变总检出率为40.00%,其中胼胝体损伤为8例、灰白质交界区损伤为5例、中后颅窝损伤5例,实验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影像诊断使用MRI的效果更佳,检出率高,患者满意度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静.血清神经颗粒素、缺氧诱导因子-1及E-选择素在急性颅脑损伤评估中的临床意义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2017.

[2]杨勇.磁共振及其波谱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判断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南昌大学医学院,2017.

[3]于萍.脑卒中死亡和不良预后模型与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7.

[4]薛明,陈少林.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4):8713-8713,8715.

[5]冀鹏,李红,张亮.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64-65.

[6]刘枫.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MRI与CT技术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49-50.

[7]张琳.基于iTRAQ技术筛选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急性期分子标记物的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6. .

[8]柴磊.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策略及临床效果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论文_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