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高三英语复习新常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英语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三英语教学中“题海战术、题型情结”等功利化现象屡见不鲜,条块分割式的模块复习、专题训练、限时训练以及模拟仿真的套题训练成了教学常态。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审视教学行为与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并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三英语复习模式反思 结合多年的课堂观察及调研,我们发现“讲解(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训练技巧)—练习(教辅练习/自编练习/测试题)—批改(练习/试题)—反馈(练习/试题)”的复习模式仍然占据高三英语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效率低下。从教学角度来看,影响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可归结如下: 一是复习规划与设计科学性欠缺。在高三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不是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纲领性文件为指导,而是以教辅、自编练习资料为中心。他们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思路,简单化地分解高考题型,分散训练高考考点,沉迷于标准化训练中。 二是复习教学与评价的实效性不足。在高三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随意性强,课堂上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课堂教学目标指向模糊,可观察性、可检测性差,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教学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结构化的设计及应有的应急方案及评价、反馈手段,活动的关联性、逻辑性、趣味性欠缺,教学目标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不强。在高三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材料呈现形式单一,不加甄别、不加思考的拿来主义现象比比皆是。 二、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要改进低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有较为清晰、明确的奋斗目标。《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非这五方面能力的简单拼凑与叠加,而是这五方面能力相辅相成、有机融合的结果。因此,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教师不能孤立地训练某一个方面,而要有系统、整合的观念,以较好地体现五方面目标的关联性,并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的实现。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们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基础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于泽元等,2013)。关于群文阅读,不少语文学科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对于同属语言与文学领域的英语学科而言,群文阅读教学也有不少值得探索、研究的空间。其理论基础主要如下: 1.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其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关联:交际与认知》)中所提出的有关认知语用学的理论。根据该理论,交际过程就是人们根据以往经验进行推理的过程。关联是我们认知的导航仪,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能够相互配合,明白对方话语中的暗含内容,主要因为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李靖舒,2011)。再则,人类总是更倾向于留意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这一种交际认知过程中的特性即为关联性。当某一假设能够产生语境效果时,这一假设就具有关联性(王伟,2013)。为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参照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语言难度适度或略深、内容前后关联性与线索性较强、新旧信息融合性较好、生词或术语又不致太过集中的文本材料(李靖舒,2014)。也就是说,当学习者大量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并关注文本信息的理解时,才能产生较好的交际认知成效。 2.窄式阅读(narrow reading) 窄式阅读指的是读者阅读同一主题、同一作者或同一体裁的作品(Krashen,1981)。因为同一主题的文章在话题的词汇选用方面常会出现较多的重复,而且不同文章内容的关联性强,确定最佳关联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此外,如果同一作者的写作风格较为一致,或表达方式习惯较为接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付出的推理努力就会大大减少;同样的,同一体裁的文章构架较为相近,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感知文本材料,并在对所读文字进行基础性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判性理解或创造性解读。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通过窄式阅读获得(Krasen,1981)。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关联理论及窄式阅读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对适合教学的阅读文本进行分类、筛选、整合,根据不同教学意图设计不同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改革高三复习教学中逐课逐项复习的传统模式,以提高复习教学的成效。 (二)群文阅读组合方式、议题确定及操作流程 1.群文阅读文本组合方式 (1)以教材文本为载体,单元内部整合,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教材是提供语言输入的载体。现行的英语教材大都遵循了选材的多样性原则,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不少教材在单元内的阅读文本主题相同,且每个单元的文本在题材和体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考虑到学生在平时已经学习了相关文本,为了避免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炒冷饭的感觉,教师应关注文本特点,通过前置性问题让学生提前去梳理,如话题词汇、好词佳句或比较框架结构等。此类文本重在整合,文本群既可以来自相同版本教材,也可以来自不同版本的教材。 (2)以课内文本为主体,链接课外文本,体现阅读的拓展性 虽说不少教材在单元内阅读文本中话题相同,但听、说、读、写文本并非一定属于同一话题。为了更好地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教师应努力把听、说、读、写材料融合在同一个话题上。这样做既增强了输入材料的可理解性,又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选材时应以课内文本为中心,但并不局限于书本中的文章,而是要有效链接课外文本。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不同报纸对相同事件的报道。这类文本群可以解决教材文本选材可能出现的关联性或时代性不强的问题。 (3)以话题阅读为线索,同类文本迁移,体现话题的聚合性 在复习阶段,教师借助已学过的教材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时,学生有时因教材较为熟悉而失去兴趣。鉴于此,教师可提前做好调查活动,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话题,并根据《课程标准》有关话题的规定,进行总体协调。教师可发动各方力量,通过不同渠道整合资源,如下载、整合互联网上同类话题的文本资源,选择几份日期较为接近的报刊、杂志,摘选、复印相同话题的内容,方便学生从不同视角审视文本内容等等。此外,教师还应注意统筹安排,调整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素材、阅读目标等。这类文本群重点解决不同版本教材不同模块同话题文本的链接问题,或者是来自不同渠道时新热门话题素材的聚合问题。 2.群文阅读文本议题确定 (1)以“主题”为线索 任何阅读文本都有相对清晰的主题,同一主题的文章一般有较为相近的图式,但这些图式并非一成不变的。譬如,文本的内容图式会受到阅读文本的细节与顺序、文本的体裁、不同文化与思维方式等要素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交流、讨论活动,借助“比较法”教学策略,以问题为驱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重读不同的文本,分析比较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同一主题下的差异化表达,体会不同意境、不同情感以及独特语言风格的魅力(刘丹,2014),尤其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文学想象和建构可能会迥然不同,也可能是大同小异。教师可借助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推断、评价和解释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提升自身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感知力。如,教师可以将人教版教材中出现的文本《荒岛余生》、《安妮的日记》与2001年高考英语阅读E篇有关男性友谊与女性友谊的语篇放在一起。这些文章不仅都在讲“友情”,而且从不同侧面讲友情,这样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什么是朋友”、“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对“友情”的理解,并借此传递给学生一种明确的信息:不能只背记零碎知识,而是要学会理清事物之间的关联,学会将那些看似凌乱无序的信息整合、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这种“结构化”的群文阅读可以很好地帮助身处碎片化信息时代中的孩子学会有效学习、学会灵活应对海量阅读的挑战,选择性地阅读,批判性地思考、消化、吸收,创造性地表达。 (2)以“作者”为线索 此类文本群重点关注同一作者写作风格、特点的归纳和梳理,或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特点比较。如,教师可将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由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撰写的《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放在一起。马克·吐温是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他的幽默讽刺风格别具特色,被称作“美国文学之父”,可见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人教版《英语》必修三选编了他的一篇中篇小说《百万英镑》。这篇小说以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了作者的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在新课教学阶段,教师除了分析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还应通过作者背景介绍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再次回忆大师的艺术风格。教师通过让学生完成2013年江苏阅读理解D篇的“马克·吐温文化现象”来检测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借助这一文本理解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并重视语言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重要性。2013年江苏阅读理解D篇中有两段文字对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利贝利·费恩历险记》做了分析,借此机会教师可以介绍它的姊妹篇《汤姆·索亚历险记》(北师大版《英语》第九模块第26单元),把这篇文章作为学生课外拓展的阅读文章,通过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导读,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创作背景以及写作特点。之后学生再阅读改编自《汤姆·索亚历险记》经典篇章第二篇的Whitewashing”。在读完这些经典大作后,学生总结马克·吐温讽刺幽默、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写作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作者的另一篇短篇小说《加利福尼亚故事》,让学生感受马克·吐温的另一种风格:唯美伤感、传达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 (3)以“体裁”为线索 此类文本群重点关注相同体裁或不同体裁文章的比较与对比。王佐良、丁往道在《英语文体学引论》一书中讲到:“我们用语篇来泛指一个完整的语言材料。它包括一切形式的语言交往和一切文体的语言材料”(方伟,2007)。不论是哪个类型的语篇,都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其他语篇的结构。黄国文在《语篇分析概要》一书中也指出:“语篇的结构是有条理,上下连贯,前后一致的有机的语言整体”(方伟,2007)。国外学者Hoey(1983)也认为,语篇是一个有着结构层次的关系系统。该系统是由一套有限的小句关系纵横交织形成,其载体是一个个有意义关联的小句(clause)。标识句子关系的手段虽然有限,但是这些数量有限的资源构建无限数量的语篇模式。在这些语篇模式中,除叙事模式外,主要有“一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由此可知,语篇的组织是有章可循的。不同体裁的文章一般有不同的组织结构,而相同体裁的文章则有相同或相似的语篇组织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同一或相似体裁的文章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某一语篇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同类语篇的互文(intertext)语篇模式、行文特点等等,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更好地把握篇章大意。 (4)以“表达方式”为线索 此类文本群重点关注语篇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相同或类似的文章一般是话题相同或体裁接近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可将表达方式类似的文章组合在一起,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并了解同一话题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并能通过创设不同情境语言运用活动,比较同话题文章中类似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再以关于“友谊”的文章为例。在教学2003年人教版《英语》第一册Unit 1 Reading “Chuck's Friend”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下述问题:“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也可引导学生摘记文本中富有哲理的语句,为日后写作模仿、参考之用。 在同一文本群中,2001年高考全国卷阅读理解的E篇是一篇关于男女友谊的文章,它大量使用了平行结构,其中有一段运用了对比:"In general," writes Rubin in her new book,"women' s friendships with each other rest on shared emotions and support,but men's relationships are marked by shared activities." For the most part,Rubin says,interactions between men are emotionally controlled—a good fit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manly behavior."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将之加以模仿和改写,迁移运用到2001年及2005年高考书面表达真题中。 [例1]In general,the days before reducing the learning load rest on endless homework and attending classes at weekends as well,but my life today is marked by the fact that I can follow my own interests and plan my own time.For the most part,the new arrangement is emotionally welcomed—a good fit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good education." [例2]In general,the advantages of the move to the suburb rest on a more agreeable environment,but the shot points are marked by probably animal death during the very project.For the most part,to keep the zoo still in its location is emotionally welcomed—a good fit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a zoo with a long history." (高亮,2013) 此外,教师也可把同一题材、体裁但表达方式不同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不同表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譬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有关小说中的场景描写的相关语段描述了解小说场景描写的不同作用,如: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和暗示;交代人物活动场所;展开、推动故事情节;深化主题等。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3.群文阅读基本操作流程示例 群文阅读的操作可遵循以下流程: 下面以北师大版《英语》第十模块第29单元“Let's Ditch the Exam”为例,探讨群文阅读的具体操作。 步骤1 导读:师生了解群文阅读背景 介绍文本群的教学目的、选篇主旨和逻辑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文本群。 本次所选的群文主要围绕“考试”这一话题,通过群文阅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考试的态度及一些政策、举措或由此引发的问题,并能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相关话题词汇,围绕相关阅读任务进行交流、讨论,发表意见、看法等。 步骤2 选读:个体摘记群文篇章信息 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可充分发挥思维导图、表格等的作用,将之作为群文阅读的窗口,引导学生选择性地阅读群文,通过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做好阅读摘记,记录与“考试”这一话题相关的信息与词汇表达。 步骤3 研读:合作研究群文篇章特征 在合作研读环节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探究意识。课堂上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做3分钟的有效发言,交流自己的所读、所思、所记。教师还可通过设计reading response journal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也让所有的合作伙伴有共同探讨的内容或问题框架。 步骤4 测读:拓展检测群文阅读能力 通过布置口语任务,检验阅读效果,测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 教师可围绕语篇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se passages? Which passage do you like best? Why? 或者,就某个具体问题进行设计,通过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收。如:Shall we eliminate exams from our system? 此外,教师还可设计适合应试需要的阅读理解检测题。如,让学生做厦门市2013-2014学年(上)高三质量检测阅读理解E篇(主题:英国教育局准备增加应试考试)。 步骤5 评读:评价反思群文阅读效果 群文阅读之后,教师可设计非测试性评价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群文阅读中的收获。 高三群文阅读教学是对原有复习模式的补充与改良,对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群文阅读教学可降低阅读者的情感过滤,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促进语言习得的效果。再则,群文阅读教学还可在提升学习者阅读技能的同时,帮助学习者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法意识,培养思维品质,丰富语言表达,提升文化素养。一般而言,同一话题文章会有一些话题词汇重复出现,这样就减轻了阅读者的词汇负担。学习者可建立自己的话题资源库,融合话题词汇、句型表达方式、衔接连贯手段乃至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并努力在新的情境中学以致用。 不过,教师应该对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议题确定、操作流程、教师的中介作用、群文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及性价比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以便使资源价值能得到最大化的挖掘与利用。 编辑手记:群文阅读在语文研究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是很多语文老师们都在积极尝试的一种教学思路。林才回老师巧妙地将这一教学思路运用于英语学科,借助这一教学方法开展高三英语复习,是一次很好的教学尝试,其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供一线教师参考。小组阅读--高三英语复习的新常态_英语论文
小组阅读--高三英语复习的新常态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