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豪龙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施工成本管理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会对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其它管理内容产生显著影响。传统施工成本管理的模式、成本控制方法和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等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施工成本管理已无法满足建筑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新形式。BIM技术的出现和进步,为施工成本管理创新性地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方法,能一定程度解决传统施工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文章首先对BIM技术和施工成本管理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工程实例分析BIM技术应用于施工成本管理上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BIM技术
0引言
BIM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施工成本管理的瓶颈,打破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思路,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BIM的管理模式,符合国家大力号召建筑产业化和信息化的要求。目前,关于BIM的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已经提上日程,现已颁布《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等一系列国家标准都将陆续发布。各级地方政府的BIM有关政策更是百花齐放,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大潮中积极推动BIM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1BIM技术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1BIM技术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1.1.1及时高效的材料控制
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消耗量大是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之一。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成本计划的要求控制材料的消耗,筛选合适的供货商;另外,还要按时高效地提供材料需求计划,按时完成材料采购,控制好项目成本和施工进度的进行。通过使用BIM技术,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加上时间和成本两个维度构成BIM的5D模型,5D模型中包含了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元素构件的信息,可以依照流水段把元素构件进行任意组合和拆开,然后与实际的进度进行联系,为及时的材料控制提供了可能。在实际进度计划的基础上,依照年、月、周联系材料信息,生成周期性的设备需求安排和材料需求安排。在BIM技术的帮助下,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查阅任何构件和施工流水段的材料使用情况,按时编写材料需求计划,进行材料购买,确保进度按计划进行。
在BIM软件中,依据进度和成本的计划以及实际情况,查看对应的材料消耗量及需求计划,根据计划量控制领用量,并把领料的量反馈到模型中,生成实际消耗量。管理人员可以查看任何时间节点和特殊时间段的工程量和对应的材料预算用量和实际消耗量,同时进行预算用量、计划用量、实际消耗量三项信息的对比和超预算分析。
1.1.2动态可控的成本控制
传统的施工成本控制中,对成本过程的控制尤为羸弱,静态的成本管理难以满足现实的成本动态改变,也难以做到对施工成本的实时监测和可控,造成施工成本失控。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成本管理可以把计划时期的5D BIM模型同实际中的施工资源相结合,实时更新数据并完成共享数据,为成本的动态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根据。
工程施工进行后,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实体扫描,进行逆向工程的实景建模(图1点云模型),获得施工现场的如实数据信息,之后与理论BI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在首要时间获知施工现场与计划成本的偏差。假如某节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有差异,只需修改进度计划信息,改变资源计划信息,其它节点处都会对应跟着发生相应变化,用料、人工、成本等也会随之更新,确保管理人员对现场工程量的了解和掌握,实现施工成本的动态控制。
图1点云模型
1.2 BIM技术在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中的应用
1.2.1准确及时的成本核算
BIM技术的数据共享性特点,能够实现资源、材料等信息的及时准确获得。通过运用BIM技术和其它技术结合,项目中的某一处构件发生了变化,可以实现人工录入变化信息或使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搜集变化信息,然后反馈到BIM数据库中,对模型中相应的元素构件进行更新,在BIM软件自动算量功能的帮助下核算数据,最大程度降低现场管理人员对材料的手动点数和人为误差,确保核算数据的准确和及时。
项目预算员能够抽取BIM模型数据,实现成本核算,快速完成甲方要求的月度性工程量的审报,并实现及时审核分包单位的实际工程量。项目经理可以随时查阅项目成本控制情况,提升宏观决定的合理性。
1.2.2精细动态的成本分析
施工时期,成本动态分析的基础是预算成本、合同收入以及实际成本,在BIM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迅速得到三算信息。BIM的5D模型依照实际情况下完成的进度,生成对应模型的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清单,把数据再导入到PM系统形成业主报量,以业主批复的工程量与预算单价生成实际收入,在清单资源的基础上归纳到成本项目,完成成本项目方面的合同收入。以实际完成的任务为基础,确定BIM模型的完成范围,在模型中导出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依照成本方面的归集,生成预算成本。在BIM管理系统中,伴随着物料、人工和设备等的消耗和使用,按照分包合同,每一个月自动生成实际成本。(图2基于BIM的成本分析框架)
图2基于BIM的成本分析框架
1.3 BIM技术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因为传统施工成本管理积重难返,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管理工程师的施工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企业给项目的对应BIM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够,造成管理体制健全度低,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成本管理的可行性被大打折扣。在承建单位内部,不同的部门往往仅专注于自身的工作职责,对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十分淡薄,忽视施工成本管理对单位带来的重要影响,造成BIM技术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推进十分艰难,得不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没有合理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缺乏明确的BIM标准规范是阻碍BIM技术应用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合理的体制和规范造成的后果使单位自身不能合理排布工期,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成本管理无法规范化的进行,不妥当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调配,降低了施工成本管理的合理性;另一后果是单位管理者不能足够充分的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造成项目中的成本管理问题不断,影响BIM技术更好的进行,工程项目的核算矛盾重重,成本失控现象屡见不鲜,单位的效益得不到提升,损失巨大。
2工程实例分析
2.1项目概况
某项目为三层建筑,建筑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现浇楼板,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现将其改扩建为部分有现浇框架4D影院和钢结构平台、钢结构半球及钢屋架;其中钢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2建立BIM模型
运用Revit软件建立结构、建筑、消防、暖通、电气等专业模型,使用Tekla软件建立钢结构模型,全专业模型细度达到LOD400标准。所建BIM模型包含了全备的几何信息(尺寸、体积、管径等)和非几何信息(耐火等级、进厂时间、强度等级等),模型信息表达齐全,在三维模型基础上增加进度和成本信息,能够满足施工成本管理的用模阶段要求。为提高建模效率,方便后期管线综合优化,实现快速动态提量等工作,采取分专业分别建模的方法,最后把除钢结构专业的其它专业模型用链接的方法进行整合,钢结构专业模型则使用IFC的交互格式与它们整合,形成多专业齐全的完整BIM模型。
2.3施工成本管理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该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现场变数很高,产生大量变更,变更成为业主和施工单位聚焦的重点。现场经常需要重新计算工程量,尽管变更数量庞大,但通过BIM技术,依照变更图纸,直接对成本模型进行改善及时更新模型,把工程变更记录与模型关联,准确快速的计算工程量并产生变更量表,避免重复的人为计算,提高了工程量统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在动态成本控制方面,博物馆项目部管理人员依据进度和成本的计划以及实际情况,查看对应的材料消耗量及需求计划,根据计划量控制领用量,并把领料的量反馈到模型中,利用Quantification计算出实际消耗量。管理人员可以查看任何时间节点和特殊时间段的工程量和对应的材料预算用量和实际消耗量。
3结语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贯穿在建筑施工时期的全阶段。本文分析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成本管理,并结合某改扩建项目,对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成本管理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总结出了BIM技术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参考文献:
[1]阎瑶.基于BIM的工程预算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3.
[2]孙启利,雷鸣炜,于少鹏.BIM技术在北京财富中心写字楼机电工程中的应用[EB/OL]. [2015-03-28].
[3]郑博文.基于BIM技术JD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论文作者:刘东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成本管理论文; 模型论文; 成本论文; 技术论文; 计划论文; 材料论文; 工程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